1

无论是史家、小说家,还是后世读者,都更喜欢翔实有趣的事迹和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

但对军人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

在“五子良将”中,乐进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缺乏令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战役,在《三国志》的传记中也是篇幅最短的一个。

可是,即便在这寥寥的记载中,依然能看出乐进特殊的贡献。

“五子良将”虽是后人称呼,但有来源


《三国志》中的《张乐于张徐传》,将五将合传,并说在给曹操打天下的良将中,“五子为先”。后人因此把这五个人称为“五子良将”。

有许多朋友说,这就是凑巧罢了。要是有篇幅,多几个人进来,“六子良将”、“七子良将”也不为怪。

史书并传还是很有讲究的。

在用人为贤的曹操阵营,官职基本能反应出将领在当时的贡献和地位。

公元209年,曹军将领中:前将军夏侯惇、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

曹丕称帝后,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朱灵。


除了诸曹夏侯,“五子良将”的地位是最高的。

如果把官职作为对贡献的评价,“五子良将”也算实至名归了。

那么,乐进为何能列入其中呢?

“原始股东”

乐进可以算是曹操集团“原始股东”之一了。

在讨董战争中几乎打了个精光的曹操,为了重新振作,开始招募精兵。


曹操本人,亲自到丹阳招募“丹阳兵”。乐进则会到家乡阳平募兵。

汉末时期,募兵的私人属性非常强。基本上谁募的兵,就会一直跟着谁。

尽管乐进所募的不过千余人,但对创业期的曹操来说,也算是弥足珍贵了。曹操带着夏侯惇从扬州,也就只带回来4000多人。乐进的“股本”占到了1/5!

比起战功,军人在军队建设上的贡献常被忽视,但两者却同样重要!

从乐进长期的“陷阵先登”来看,他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于曹操亲自带来的丹阳精兵。

最关键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功


对曹操来说,一生中最关键的战役,当然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中的关键点,自然是奇袭乌巢!

当时曹操亲率5000精兵攻击万余人把守的乌巢大营,背后是袁绍赶来的援军,当时的情况,可谓十万火急!

正是乐进所部,攻破了淳于琼的司令部,俘虏淳于琼,才使得形势豁然开朗!


乐进擒获淳于琼,才使局势豁然开朗。

不过···乌巢之战,值得大书特书的主角当然是领导曹操,乐进的作为也就只能一笔带过了。

乏味却重要的“独当一面”

乐进真的无法独当一面吗?

曹操收服荆州后,亲率大军继续推进。

当时,曹操的布局是:自率大军及荆州降军进军赤壁;曹仁在江陵;于禁、张辽、张郃等七将在赵俨的节制下分布在汝、颍等地防御许都;而曹洪、乐进留在襄阳,徐晃在樊城,一起歼灭和收降尚未降服的刘表余部。


赤壁之战后,乐进坐镇襄阳,与关羽周旋。不过,这段周旋,是由一连串小规模战斗组成的。

这一段历史,史书一笔带过。

不过,至少在曹操看来,乐进不是一个不能独当一面的人。

相反,从曹操的安排中能看出:乐进当时担负的方面之任与曹仁、夏侯惇等曹家将领类似,可以担任重要的方面之任!

死得早了些

这段“无聊”的经历,或许反映出乐进名声稍小的一个原因:死得早了些。

乐进与关羽的角逐之所以记载不详,主要在规模不大。因为那段时间的荆州不是主战场。


曹公是个勤奋的领导,一般大的行动都自己撸起袖子上。

若非曹操做了魏王后亲征被劝阻,徐晃也没机会去和关羽叙旧了。

张郃,则更是在曹操死后,才迎来自己的代表作:街亭之战。

乐进活久一些,或许也有机会大打一盘!

但乐进有生之年,还真参加了一场大战,只是,风头被抢了!

合肥之战后封赏最多的人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千古流传。而乐进、李典似乎只是配角。

事实上,合肥之战时,张辽、乐进、李典,彼此之间并无统属关系,他们由护军薛悌协调关系(护军,就是曹操委任协调各将关系的)。

尽管张辽在此战中吸粉最多,但在最后的封赏中,曹操却作出了不同的评价。

战后,张辽官升一级,成征东将军,无增邑;乐进官升两级,为左将军,增邑五百户,儿子封侯;李典没有升职,增邑三百户。

其中,乐进的封赏最多!

究竟是曹丞相赏罚不公,还是合肥之战的功劳要重新审视呢?

曹丞相是否赏罚不公,不知道。但是,此战中张辽的大出风头和乐进“默然无语”,道出乐进记载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狠话不多!

人狠话不多

在汉末三国的众多名将中,关于乐进的记载是最“无聊”的。

从攻某某,先登;攻某某,克;官至某某···

通篇都是平铺直叙的“流水帐”,没有故事。乐进说过什么话,怎么办的事,通通没有!

相比之下,其他良将的记载中,陈寿们多少会拿出一两件事迹来绘声绘色的描写。他们的将才韬略,性格特质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对此,陈寿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乐进的事情,真没听说更多的了。也许他的故事有些被遗漏了,所以没有张辽、徐晃那么详细”。

鉴于乐进的后人并没有出现什么政治事故(乐进的儿子还算为国捐躯),因此,乐进的故事流传少,应该不是出于政治原因。

乐进就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他就冲上去打,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什么动人故事。所以,实在没有留下什么“佳话”吧。

对宣传部门和史家来说,动人的故事和启发性的言语,或许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

对一个将军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

乐进,当然配得上良将之名!

最佳贡献者
2

乐进为何能进五子良将呢?原因有几点。



第一,有资历。

张郃是很早就加入曹操阵营里的,甚至可以说是曹操军队奠基人之一。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无奈兵马太少,于是扬州刺史陈温等助曹操四千丹阳兵。结果根据《三国志》注引《魏书》,丹阳兵兵变了,最后只剩五百人。然后,曹操到达铚县等地,又收兵千余人。乐进差不多就是此时,带着招募来的千人回到曹操身边,此时这些人马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第二,有战功。

乐进基本上参与了曹操开拓时期,大大小小的战役,几乎每战先登,不负陷阵校尉之职。官渡之战,淳于琼就是他斩的。江陵之战时,他驻守襄阳,又打跑了关羽,苏非,为曹仁成功撤退,创造了条件。后来的合肥之战,又和张辽,李典合作,大败孙权。



第三,曹操赏识。

公元206年,曹操专门上表汉献帝,只提到于禁,乐进,张辽三人的功绩:“武力既弘,计略周备......奋强突固,无坚不摧.....”。三人于是并升杂号将军。

第四,五子良将的特性。

五子良将的才能,就不啰嗦了。他们的特性更像是曹操手中五把利刃,属于进攻型的大将,在冷兵器时代,攻比守难度更大。大飞熊认为,文聘固然有功,不过偏防守型大将,臧霸无论资历和功绩比不过乐进。至于满宠,田豫,牵招能力不错,都属于后起之秀或者建功比较晚了,而且也是偏向防守一方的大将。



第五,乐进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

正始四年(243年),曹芳让一批功臣名将配享太庙,其中“五子良将“有四人入选,于禁因为失节自然失去资格。这四位排名如下,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如此排名,大飞熊认为,可能和寿命有关。毕竟活得越长,立功机会越多,职位也越高,事迹也比较详细。所以,乐进是最早病亡的,让人们感觉存在感不高,也是情理之中。而朱灵,文聘和臧霸,李典也入选了,只是排名在“四子”和曹洪,夏侯渊之后。至于满宠,田豫,牵招都没有入选太庙。当然,此时田豫还活着,毕竟人家寿命长,活到了八十二岁。

由此可见,说乐进的寸功未立,不值一驳。而乐进能入选五子良将,不是挤的,而是身经百战中中,干出来的。

3

回答之前,首先纠正题主所提问题,乐进一生在历史上并非如同《三国演义》中描述一般,寸功未立。相反,乐进骁勇果断、于禁沉稳凝重、张郃机巧善变,三人才得以与张辽、徐晃合称为“五子良将”。乐进一生立军功无数,就是因功最终做到右将军,死后被追谥“威侯”。

下面,我们来看看乐进一生所立的军功。

①乐进很早就追随曹操,为其账下小吏。初平元年(190年),天下诸侯讨伐董卓,曹操亲往扬州募兵,而乐进则回阳平郡募兵;最终为曹操募得千多人,被升任为军假司马、陷阵都尉。

②兴平元年(194年),乐进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县,每次乐进都陷阵有功,被封为广昌亭侯。

③建安三年、四年(198年、199年),乐进再次跟随曹操出征,击张绣于安众,围吕布于下邳,还击破了吕布一支偏军;又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小沛,都以胜告终,被拜为讨寇校尉。

④建安五年(200年),乐进与于禁渡河攻打获嘉城,回来后跟随曹操出击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奋勇力战,斩杀袁绍部将淳于琼。

⑤建安九年(204年),乐进跟随曹操出击袁绍之子袁谭、袁尚兄弟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被拜游击将军。领兵攻打黄巾军,大获全胜,平定了乐安郡。再次跟随曹操平定邺县;又随曹操赴南皮攻打袁谭,乐进抢先登城,攻破南皮东门。袁谭败后,乐进单独率兵攻打雍奴城,再破其军。

⑥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上表汉献帝,封于禁为虎威将军、乐进为折冲将军、张辽为荡寇将军。乐进奉命单独率兵征剿高干,高干退守壶关,虽然经过连续作战大量杀伤敌人,但由于高干坚守,未能攻破壶关;直到曹操亲征,壶关才被攻破。曹操征讨管承,驻军在淳于,派乐进和李典进攻,管承被击败逃进海岛,海滨一带得以平安。

⑦建安十三、十四年(208年、209年),乐进被遣屯军于阳翟,防御荆州一带。后来,跟随曹操平定荆州,留在襄阳驻军,同关羽、苏非等人作战取得胜利,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

⑧建安十八年(213年),乐进与关羽交战于青泥一带,相持不下,直到文聘率领援军赶到,大克关羽,将战线推进到寻口一带。后来,乐进又奉命讨伐刘备治下的临沮县杜普、旌阳县梁大,都大获全胜。

⑨建安十九年(214年),乐进跟随曹操出征孙权,获得假节之权。曹操与孙权相持不下,曹操北还,留下乐进与张辽、李典屯守合肥。乐进增邑五百,加上之前的总共一千二百户。

⑩建安二十年(215 年),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乐进与张辽、李典人在逍遥津之战紧密配合,大破吴军,几获孙权。

此后,乐进以多次立功,升迁至右将军,特分食邑五百户,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乐进逝世,谥曰威侯,有儿子乐綝袭爵;正始四年(243年),乐进从祀于曹操庙庭。

4

不知道题主看的是什么书得出乐进未立寸功的结论,在正史里乐进功劳极大,在五子良将里排名还高于于禁、张郃、徐晃。

所谓五子良将,指的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在《三国志》里五人并列立传,最后结语里又有“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一句,所以后人称之为五子良将。

在《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乐进是什么时候跟从的曹操,只是说乐进开始是曹操手下的小吏,后来奉命回家乡招募士兵,最后招募了1000多人回来,被封为假司马、陷陈都尉。不过从乐进参加过对吕布的濮阳之战看,他跟从曹操时间还是挺早的,大致和于禁相当,早于张辽等人。

和《三国演义》里乐进基本属于打酱油的不同,正史里乐进以勇猛出名。濮阳之战、雍丘之战,苦城之战,乐进都是率先登城,立下大功,所以被封为广昌亭侯,成为五子良将里第一个被封侯的。

此后乐进又参加了对张绣、吕布、眭固、刘备等战,晋升为讨寇校尉。在官渡之战,乐进斩杀袁绍大将淳于琼,在平定河北之战时于黎阳斩大将严敬,被封为游击将军。之后乐进跟着曹操平定了鄴、南皮、雍奴等地,南皮之战时乐进再次率先破城,事后被封为折冲将军,和于禁、张辽并列。

乐进在留守襄阳时,又先后击败了关羽、苏非、杜普等人,和张辽、李典守合肥时击败孙权。此时乐进已经封邑1200户,升为右将军。而五子良将里只有于禁是左将军,和他齐平,张辽、张郃、徐晃都不过是杂号将军,低于乐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乐进在曹操手下也是屡建战功,地位一直很高。只是死的太早,建安二十三年就去世,是五子良将里死的最早的,所以后来张辽等人陆续超过了他,不过陈寿写《三国志》时,还是将他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张辽。

5

谁个黑乐进一生未立寸功?只是乐进活的太短,加上三国演义中对其描述也很少,导致乐进存在感颇低。

乐进的功绩主要体现在早期,曹操起兵时,一个手下没有的时候,乐进就跟随了曹操,可以讲是曹魏集团的元老人物,在曹操初级最困难的时候,乐进独自前往阳平募兵达数千人,就这功劳,已经非比寻常了。

随后乐进随曹操东征西讨,尤其是在征吕布的时候,与原吕布部将臧霸大战不分胜负,并斩杀吕布八将之一成廉,后又勇于同许褚典韦一起大战吕布,乐进总是奋勇当先,身先士卒,深受曹操欣赏。

在官渡之战中,乐进与于禁各自领军,大战袁军(这场战役中,使得乐进于禁坐稳了帅将的位置),尤其是乐进还斩了袁绍大将淳于琼,后在追击袁绍残部的时候,又斩杀袁绍大将严敬,一路攻营拔寨,无往不克,打到南皮雍奴,在曹操所有部队中,没有一路不乐进快的,因此乐进得到一个外号,“先登”。

后来乐进因其才能一直为曹操镇守要地,深的曹操信任,后来在合肥之战前,官至右将军假节,其武将地位仅次于夏侯惇和于禁。(这里解释一下,夏侯惇为前将军排行第一,于禁为左将军,同时期曹仁为征南将军,夏侯渊为征西将军,张辽为征东将军,徐晃张颌为杂牌将军,在东汉末年,四方将军地位权利要大于四征将军,到曹丕称帝后,四方将军名存实亡,四征将军的地位权利才超过四方将军),可见乐进其地位并非是无功受禄,确实名至实归。

蜀汉史书记载,刘备到达涪关时,致书刘璋提到“只说曹操令部将乐进引兵至青泥镇,众将抵敌不住,吾当亲往拒之”,虽让是假消息忽悠刘璋的,但也证明了乐进在当已经是名将了。

而三国中非常著名的合肥之战,使得张辽威震逍遥津,实际上在合肥之战中,乐进才是主帅,是曹操安排到合肥来指挥调解张辽李典的,后来于禁率领七军增援樊城,张辽又转为于禁部署,奉命支援樊城,乐进防守合肥要地,只是后来张辽刚出发,于禁就败了,所以张辽又回到了合肥,在与孙权的战争中,乐进更是想直接斩杀孙权,犹如电光火石一般,出现在孙权面前,若不是孙权侍卫宋谦、贾华拼死守护,估计孙权就凉了,不得不说乐进确实猛,不愧为“先登”称号。

在合肥之战不久后,乐进病逝(演义为乐进中了甘宁冷箭,实际为病逝),后曹操得知甚为难过。在曹魏243年,乐进因其对曹魏贡献和功劳从祀于曹操庙庭。

而文聘、田豫、满宠、牵招、臧霸等人,除了满宠是后起之秀外,其他人不是说其功劳不如乐进大,而是乐进其功绩也非比一般,并且是曹操嫡系,又有帅才,进五子之列,那是必然。

6

太小看乐进了,作为能入祀曹操庙宇的武将,虽然乐进身材短小,可是论勇猛不输张辽,论胆识不输于禁,论胜败不输张郃,论冲阵不输徐晃,无论是战功,还是斩将记录,在五子良将中都位列前矛。

乐进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外姓将领之一,早在公元190年乐进就跟随曹操在陈留起兵,五子良将中,属乐进最早,于禁是192年经将军王朗介绍跟随曹操的,徐晃是197年脱离杨奉投降曹操的,张辽是198年吕布兵败后投降曹操的,张郃是200年官渡之战投降曹操的。



五子良将中,徐晃、张辽、张郃是降将,于禁原是鲍信手下, 鲍信战死后,经人介绍跟随曹操,降将本身在旧部就有官职,一投降曹操,曹操也是加官晋爵,而乐进却不同,乐进是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一步依靠战功升上来的。

乐进没有显赫的家世,不像李典是带着几千部曲跟随曹操的,也没有种资源可以利用。乐进也没有伟岸的身材,史书记载乐进容貌短小,很有胆烈,乐进一无靠山,二无革命本钱,能成为五子良将,显然比其它四个人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战功,事实上乐进也做到了。



乐进在五子良将中功劳最大的就是先登之功,什么是先登之功?你可以理解为第一个冲上敌方城墙上的功劳,我们知道打仗最惨烈的就是冲在前面的人,不是被敌人和箭雨射死,就是被敌人的刀剑砍死,或者是被各种防御设施杀死,但是乐进不仅是冲在最前面的人,还是第一个登上敌人城墙的人,并且乐进还活了以来。

这是什么概念?换句话说,乐进是一个在枪林箭雨中冲锋陷阵,而活了下来成为将军的人,这样一个人,一定是身经百战,伤痕累累、战功硕硕的将军,那么乐进有哪些功劳呢?



一、斩将纪录

1、官渡之战时随曹操偷袭乌巢之战,斩袁绍大将淳于琼。

淳于琼可是当年汉灵帝任命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西园八校尉随便说几个名字就能吓住你:蹇硕、袁绍、曹操、赵融。

2、黎阳之战斩袁谭和袁尚手下大将严敬。

乐进在五子良将中的斩将纪录仅次于张辽,张辽斩了乌桓单于蹋顿和孙权手下禁卫军统领孙武。



二、先登纪录

先登本身就是一种勇猛的表现,说到先登纪录,也就是第一个登上敌军城墙的将军,乐进绝对是三国时期先登之王,完爆其它同类将领。

1、公元194年濮阳之战,乐进跟随曹操在濮阳攻打吕布,在雍丘攻打张超,在苦县攻打桥蕤,都是先登有功,因功封广昌亭侯,这里可是三次先登之功。



2、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乐进随曹操攻打袁谭,在南皮又是先登之功,第一个闯入南皮城东门。

先登之功加在一起,乐进一个人就有四次,这个功劳五子良将中谁比得上。

三、征战之功

1、从曹操破张绣,攻破张绣军别将,从曹操攻吕布于下邳,破吕布别将。



2、攻张扬部将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小沛,都取得了胜利。

3、征袁绍外甥高干,破高干于壶关。

4、攻管承于海滨,大破管承。

5、在青泥与寻口(都是今湖北钟祥)数次与蜀汉名将关羽对抗,阻止了关羽的北进。



6、攻破刘备手下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

7、与张辽、李典二人在合肥之战中大破孙权。

怎么样,功劳不少了吧!岂是文聘、田豫、满宠、牵招、臧霸等人可以比的?乐进依靠自已的战功和努力,名副其实的挤进了五子良将,要知道曹操手下良将如云,乐进绝对不是偶然成为五子良将之一的,而是必然。

7

相比曹操帐下“五子良将”的张辽,徐晃、于禁等其他几位,乐进的确显得太低调了。在正史了,也是寥寥数语,连《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承认“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所以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干脆把乐进列入李典这样的二流将军之列,一同充当张辽的副将。然而历史不会说谎,下面我们就还原一下历史上真实的乐进。

名将之后,起点低,靠个人奋斗。由于史籍不详,乐进出生年月不得而知,据乐进自己交待,他是战国名将乐毅的后人,也是名将之后,只是到了他一辈家道中落,只能算个地方上的“游侠之士”。所以曹操在兖州起兵时,乐进参加了曹操的革命队伍,“容貌短小”,在曹操这个家族式起家的队伍里,显得非常不起眼,只混了个帐下小吏。后乐进回老家为曹操拉来了一千多人的队伍,才被提升为军假司马,进入曹操视野发觉这小个子作战勇猛,敢打敢冲,便提升为陷陈都尉,成为曹军中层骨干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从乐进的早期经历,我们可以得出基本判断,一是乐进不是曹操的家族势力,是凭个人能力从最底层一步步奋斗上来的,其起点在“五子良将”中最低。二是乐进是曹操革命队伍草创时期的无老,在“五子良将”中是最早参加曹操军队的,其加入时间于禁还要早三四年,同时,相比于于禁、徐晃、张辽和张郃这些中途投诚或者被招安的将领,乐进一开始就是跟随曹操,并且从一而终。

冲锋在前,逢战必胜,靠军功说话。乐进个头小,但不怕死,敢打敢冲,史书称“每战先登”,是曹操首先的先锋将领。在曹操征讨吕布、张超、桥蕤、张绣、刘备、袁绍、袁谭等很多的战役中,都能找到乐进冲锋陷阵的身影,每逢开战都在大军的最前列,冲锋在第一线,攻城拔寨为大部队开路。同时乐进基本上也是逢战必胜,在正史记载中,对于乐进战功的描述最简捷明了,就“斩”、“破”两字。如从征张绣於安众,破别将;攻刘备於沛,皆破之;从击袁绍於官渡,力战,斩绍将淳于琼;从击谭、尚於黎阳,斩其大将严敬;别击黄巾,破之;从击袁谭於南皮,别攻雍奴,破之;进别征高幹,连战斩首;太祖征管承,军淳于,遣进与李典击之。承破走;又讨刘备临沮,皆大破之。可见,乐进的确是凭实力说话,得到曹操的重用,逐渐跻身到曹魏名将之列的,而且与其他四位良将相比,乐进也是最先被封亭侯的大将,兴平元年为广昌亭侯,在五子良将中以右将军的身份,排名第二位。去世后被谥为威侯,盖棺定论其一生勇猛战功。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8

这问题可就对乐进太不公平了,乐进身为曹操手下五子良将,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可不是一般的人才。

乐进和张辽、张郃等降将不一样,早年就跟随曹操东征西战了,虽然乐进身材比较矮小,但是乐进非常有号召力,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很多人都愿意跟随他,当年曹操让乐进去募兵,在一个郡城内,乐进短时间内就召集了千余口士兵。

此后曹操讨伐吕布,乐进带兵攻打吕布手下大将张邈,亲自攻上城楼,带着士兵一起拼杀,短期内打下了城池,此战让乐进名声大震,曹操开始培养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

乐进一生罕有败绩,所遇对手张超、桥蕤、眭固,皆死于他手,为曹操前期站稳脚跟立下了汉马功劳。攻打刘备小沛也撵着皇叔到处跑,是一个非常勇猛的将领,但是也因为乐进所击杀的将领没那么有名,所以总显得有点成色不足。

建安五年,乐进和同为五子良将的于禁联手阻击袁绍从属,焚烧保聚三十余屯,降伏袁绍手下何茂、王摩等二十多人,官渡之战斩杀淳于琼。

后来追杀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两兄弟,斩严敬,阻击黄巾平定乐安郡,攻南皮城,再次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破敌,可以说曹操和其谋士制定的战略部署,是乐进一步一步实现的,曹操的崛起绝对离不开这个人。

建安十一年,曹操上书刘协,提拔手下的将领,张辽对乐进口服心服,对曹操极力推举乐进:

“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显要荣宠。”

而且大名鼎鼎的关二爷,也在乐进手里吃过苦头,适逢刘备入蜀取川,乐进和文聘决定趁着蜀军重心转移而袭击南郡,正好乐进和关羽在青泥对峙,最后关羽败退而走。

等到了建安十九年,乐进和张辽、李典基本任务就是抵御江东孙权了,也让孙权穷尽一生没有攻克合肥,虽然合肥之战男主角是张辽,但是没有乐进的守城接应,怕是没那么容易大败吴军。

曹操对其评价颇高: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这样一个能征善战的悍将,每每立下先登之功,为何说他没有寸功未立呢?可以说凡是乐进参与的战斗,他永远是打入敌人身体的第一颗子弹。

《三国演义》以蜀国的立场所编写,往往会将魏吴的能臣悍将一笔带过,其实只要是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必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况且乐进不是降将不是叛臣,能力出众,逝世得谥,从祀曹操庙庭,可以说乐进在魏国是人人敬畏,人人认同的大将,入选五子良将再正常不过了。

张辽、张郃、徐晃皆为降将,于禁虽是近臣却晚年不保,投降关羽,只有乐进从始至终无污无瑕,如果说魏国哪个将领最为骁勇,那就应该是乐进没跑了,可能他不是最能打的,但是他肯定是最敢死的。所以乐进可不是寸功未立,反而是战功名誉兼得的英雄人物,我们可别被影视剧误导了。

9

《三国志》作者陈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其中太祖即魏武帝曹操,曹操戎马一生,对内灭二袁、平吕布、破张绣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了南匈奴、乌桓等,最终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乃时之英雄也。当然曹操能有如此成就自然是大业离不开身边的谋臣良将辅佐,说到曹操身边的良将,陈寿写到了“五子为先”,即有五位良将是最为突出的,他们是谁呢?即于禁,张辽,徐晃,张郃和乐进。

于禁是曹魏众多名将中第一个被授予假节钺的人,在曹操时期,于禁是外姓将领中知名度最高的。

张辽镇守重镇合肥多年,屡败孙权,以八百精兵破十万吴军名震天下,“张辽止啼”的故事更是世代流传。

徐晃襄阳败关羽,曹操曾赞其"有周亚夫之风"。

张郃街亭败马谡,多次抵御诸葛北伐,是后三国时期曹魏的柱国之臣。

而说起乐进,想必很多朋友都会有种陌生的感觉,乐进在后世的名气确实是远不如前四者,然却得与前四人并入五子良将之列,实在让人捉摸不透,那么乐进为何能“挤进”五子良将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资历老

乐进追随曹操的时间比于禁还早,他是五子良将中资历最老的一人。据史料记载,于禁是于公元192年投入曹操帐下的,而当时的乐进早已是曹操的心腹将领,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这件事我们便知: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曹操讨伐董卓失利,损兵折将后曹操亲往扬州征兵,并同时派乐进回本郡征兵。据《三国志》记载:

“遣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而乐进也因征兵有功被升为了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征战有功

题主说到乐进一生未立寸功,这真是太可笑了,作为最早追随曹操的将领之一,怎么可能会未力寸功?乐进确实没有张辽破吴,张郃夺街亭那样流传千古的功绩,但并不能因此否定乐进。那么乐进都有哪些战功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募兵之功,这个前面已经提到了。

二:征战四方。濮阳破吕布,乐进因功被封为广昌亭侯。征张绣,攻刘备于小沛,乐进因功晋升为讨寇校尉。曹操与袁绍对战时,生擒袁绍部将淳于琼,烧毁乌巢粮草的领军将领正是乐进。曹操南征刘备孙权时,也皆有乐进的身影。

守城有功

只知张辽威震逍遥津,然当年那场魏军以少胜多的合肥之战又怎是张辽一人之功,时镇守合肥的将领乃是张辽,李典和乐进三人,后来也是三人合力才彻底将吴军给击退的,我们不能只放大张辽之功而忽视乐进和李典。

乐进之功绝非文聘、田豫、满宠、臧霸等人可比的,他能位列五子良将之列无可厚非。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10

陈寿《三国志》: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以上是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人传记合在一起,对他们五人的总评价,后被世人称之为“五子良将”。关于这五人的排名,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

可知,不起眼的乐进不但排进五子良将,还位列第二,仅次于张辽。可是有人说,乐进名不副实,没立过什么值得称道的功劳,可能还不如文聘、田豫、满宠、牵招、臧霸等人,这是真的吗?他凭借什么挤进五子良将第二的?

个人认为乐进之所以能够挤进五子良将,还位列第二,有下面三个原因。至于乐进为何给人“寸功未立”的感觉,那是三国演义误导我们了,在正史上,乐进所立战功颇多,对得起“五子良将”第二的位置。

其一,乐进追随曹操时间,早于其他外姓将领,仅次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宗亲大将。

初平元年(190年),曹操不满汉贼董卓废立皇帝,逃出京城洛阳,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 大量招兵买马。此时,乐进被遣回家乡阳平郡募兵,募得千多人。后来他与曹操在河内会合,升任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因此,乐进属于最早跟随曹操的一批将领,仅次于曹操的宗亲大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四人。

而文聘、田豫、满宠、牵招、臧霸等人,都是在乐进之后,才投奔曹操的。如文聘于公元208年在荆州归顺的曹操、田豫是在公孙瓒死后才归顺的曹操、满宠于公元192年被辟为从事、牵招于公元204年投奔曹操、臧霸于公元198年吕布死后归顺曹操,他们都比乐进投奔曹操之后才投奔的,好多人还是降将。

其二,乐进是“带资入企”的,他在投奔曹操时,自己招募了千人。

曹氏、夏侯宗亲大将有八个出类拔萃的,号称“宗亲八虎骑”,分别为独眼将军夏侯惇、虎步关右夏侯渊、有天人之称的曹仁、虎豹骑统领者 曹纯、 精忠救主的曹洪 、千里驹曹休、入为腹心出当爪牙的夏侯尚、抗蜀名将曹真。其中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这四位之所以能够获得曹操青睐,就因为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私兵追随曹操的。

现在乐进也是带着自己招募的军队投奔曹操的,自然受到了重用。这很好理解,曹操这个集团公司,创业初期,需要大量资金加盟。这些“带资入企”的骨干们,如同雪中送炭,也就是初始股东,能够获得老板的重用。

其三,乐进一生征战,为曹操立下了不次于其余五子良将的功勋。

乐进不但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外姓将领,还为曹操立下了无数功劳。虽然乐进所立功劳不如排第一的张辽,也差不了多少。曹操的每一场大战,乐进几乎都参战了。如公元194年,曹操与吕布濮阳之战;公元198年,征讨张绣,及围困吕布于下邳;公元199年,曹操攻打徐州刘备;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公元204年,黎阳之战攻打袁绍之子袁谭、袁尚兄弟;南皮之战败袁谭等等。

总之,只要曹操出征,定然有乐进的身影。他出勤率极高,还每次都身先士卒,发扬了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如曹操于公元206年,上表汉献帝,称赞乐进道:

“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而《三国演义》中,却重点描述了张辽、张郃、徐晃等其余五子良将,对于乐进笔墨不多,这就给了我们一种乐进“寸功未立”、“名不副实”的感觉。实际上,乐进所立功劳,不次于其余五虎上将。

总结:乐进之所以能够胜过文聘、田豫、满宠、牵招、臧霸等人,进入五子良将,还名列前茅,主要靠的是以上三点,就是乐进比其他外姓将领投奔曹操早,还是“带资入企”,为曹操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乐进在正史上,位列“五子良将”第二是名副其实的,实至名归。演义毕竟是文学著作,不能当作历史来对待,我们别再被演义误导了,还原一个真实的乐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