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抛砖引玉一下。
“小世界杯时代”的意甲,是中国一代球迷的情怀。他们曾创造过的辉煌,已经写入了欧洲足球历史。
所谓“小世界杯时代”一般而言,就是在1982年意大利夺得世界杯后开始,基本在21世纪前(随着曼联三冠王和皇马一代银河战舰的形成)结束。
严格上来说,意甲在82世界杯后兴起不错,但这一联赛真正称为“小世界杯”,应该是在“海瑟尔惨案”之后。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后,随着米兰萨基时代到达巅峰。
先说说海瑟尔惨案之前的欧洲格局,1970年代后期拜仁王朝结束后,到1980年代初,英格兰球队在欧洲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利物浦、诺丁汉森林、阿斯顿维拉先后获得欧冠奖杯,包括阿森纳、托特纳姆、埃弗顿、伊普斯维奇等球队也在欧洲很有竞争力,那个时代的英甲(92年开始变为英超)比现在的英超在欧战中可NB太多了
而意大利球队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只有尤文图斯77年夺得过一次欧洲联盟杯聊以遮羞。
在82世界杯神奇夺冠之后,意大利人一看,原来我们足球那么牛逼?那还等什么?干啊!
于是意大利人干劲十足,不计回报的投入到足球事业当中。普拉蒂尼?买!马拉多纳?买!当然普拉蒂尼、马拉多纳只是代表,鲁梅尼格、济科、法尔考、帕萨雷拉、博涅克、劳德鲁普(大)……这些在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的球星们在1982世界杯后纷纷加盟亚平宁半岛,完成了第一批的“球星积累”。
这时候海瑟尔惨案之下,英格兰球队5年被欧足联勒令闭关锁国,一代雄主利物浦7年无缘欧战。伤筋动骨的英格兰足球被逼想辙,于是在1992年开始弄了个英超联赛,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海瑟尔惨案给英格兰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同时意大利球队则获得了更多的欧战机会。而此时,贝卢斯科尼收购AC米兰,进一步拉高了在意甲投入的门槛。
贝卢斯科尼那时和现在可不一样,当时他的费宁韦斯特飞速发展壮大,而他又愿意斗气式地砸钱。
什么?你750万买马拉多纳?我800万买古利特!
什么?你1000万买维亚利?我1100万买帕潘!
什么?你1300万买巴乔?劳资梭了!1800万买伦蒂尼!
贝卢斯科尼开创了买买买的先河,后来的皇马、切尔西、曼城、巴黎都是跟贝卢斯科尼那时候学的。
这样一来,意甲球队的内部竞争开始空前激烈,短短的几年之间,世界球员转会纪录就由马拉多纳保持的750万美元,上涨了2倍有余,变成了1800万美元(1992年伦蒂尼转会AC米兰)。
在这样的军备竞赛之下,意甲球队纷纷不甘寂寞,荷兰三剑客、西德三驾马车、沃勒尔,比利时的希福,阿根廷的卡尼吉亚、圣西尼,巴西的邓加、卡雷卡,乌拉圭的弗朗西斯科利、索萨,南斯拉夫的斯托伊科维奇、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库赫拉维……等等等等优秀球员先后登陆意甲,算下来全世界最大牌的球星,十之八九都来到了意甲。
当时的意甲只能上三个外援,大牌球星拥挤啊。所以大名鼎鼎的斯托伊科维奇登陆意甲只能去维罗纳,皇马五鹰的巴斯克斯来到意大利只能去都灵,卡尼吉亚去了亚特兰大,马津霍——就是后来94世界杯冠军成员,他两个儿子就是如今拜仁核心蒂亚戈和巴萨中场拉菲尼亚——去了莱切,拉杜乔尤去了巴里……跟着他们后面登陆意甲的哈吉,只有去布雷西亚了。
是的,当时的意甲就是这么牛逼。在现在看来,那种级别的球员加盟一个联赛的中下游球队,甚至是保级队是很难想像的,但那时候,意甲球队谁也别牛逼,哪个队都至少有2-3个大牌球员。
再来回味一下本文开头的这张图,这是在1990-91赛季,意甲当时正处于巅峰。
各队头牌照:
第一排左起:古利特(米兰)巴乔(尤文)马拉多纳(那不勒斯)曼奇尼(桑普多利亚)马特乌斯(国际)
第二排左起:里德尔(拉齐奥)勒克图什(佛罗伦萨)德塔里(博洛尼亚)沃勒尔(罗马)马津霍(莱切)
第三排左起:卡尼吉亚(亚特兰大)拉杜乔尤(巴里)西拉斯(切塞纳)斯库赫拉维(热那亚)巴斯克斯(都灵)
第四排左起:弗朗西斯科利(卡利亚里)迭戈.西蒙尼(比萨)梅利(帕尔马)
当时来意甲混谁也别牛逼,有的是比你牛逼的都在意甲小球队蹲着呢。这种情况,无论是现在欧战等级分第一的西甲还是号称“球星云集”的英超都无法比拟。
以1992夏天的米兰为例,他们的奢侈程度简直空前绝后。当时米兰阵中有巴斯滕、古利特、里杰卡尔德、博班、萨维切维奇、帕潘等六名外援!这么一算巴斯滕、古利特和帕潘三个金球先生必然会有一个替补,萨维切维奇这种欧冠冠军核心球员和博班这种天才新秀都老老实实地做替补!米兰主帅卡佩罗就是这么干的。
军备竞赛之下,意甲内耗的激烈比现在的英超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当时意甲每个赛季争冠的球队一般是6支,至少也是4-5支,而最多的时候争冠集团有7支!在1991-1992赛季的意甲竞争之惨烈,如今各大联赛几乎无法相信,19轮联赛中领头羊11次易主,有七支球队曾登顶榜首!分别是AC米兰、尤文图斯、国际米兰、帕尔马、那不勒斯、桑普多利亚和佛罗伦萨。现在各大联赛,找不出这样庞大的争冠集团吧。
“意甲七姐妹”这个称号是在1990年代后期被叫出来的。另外不在七姐妹行列里的桑普多利亚、那不勒斯等球队在90年代初也是欧洲顶级水准,也曾夺得过联赛冠军。即便比不了现在的拜仁、巴萨和皇马,当个马竞、切尔西、曼城那是没什么问题。
不过,虽然意甲内耗严重,但是意大利球队在欧战的表现却越来越好。说到底,这就是实力压制的结果,他们的欧战战绩简直是碾压式的,从88-89赛季开始到98-99赛季之间的11个赛季,意甲球队9次打入欧冠决赛,5次打入优胜者杯决赛,14次打入联盟杯决赛(其中4次决赛是意大利内战),这种绝对的统治力堪称恐怖。意甲球队每一年都有球队进入欧战决赛,而且还有十支球队如此众多,这是任何时代任何联赛都无法做到的
如果从1982世界杯夺冠后开始复兴算起,17年之间,意甲一共有10支球队32次进入过欧洲三大杯的决赛,7支球队17次获得过欧洲三大杯冠军。
细算一下
进入过欧冠决赛的球队:AC米兰、尤文图斯、桑普多利亚、罗马
进入过优胜者杯决赛球队:尤文图斯、帕尔马、桑普多利亚、拉齐奥
进入过联盟杯决赛球队:那不勒斯、罗马、尤文图斯、国际米兰、帕尔马、拉齐奥、佛罗伦萨、都灵
金球奖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在80年还没有国际足联世界足球先生评选,金球奖就是欧洲第一人,而从1983年开始(实际上1982年金球先生也是意甲球员,尤文图斯的保罗·罗西)意甲的球员就几乎垄断了金球奖。
同样算1983-1999这17年的时间,意甲球员有12次捧起金球奖!(若非1995年之前非欧洲籍球员不能参与评选,马拉多纳在1986年将必然压制别拉诺夫夺得金球奖。)而91年金球先生帕潘,拿奖后就去了AC米兰。
在1994年之前,“最好的球员在意甲,最好的联赛是意甲”是一个足球界的共识。直到99年舍甫琴科登陆意甲,他的导师洛巴洛夫斯基还对他说“只要你能适应意甲,你就能走遍天下”。
“小世界杯”时代,意甲还引领者欧洲战术的改革发展,萨基的平行四后卫,一改意大利之前的“链式防守”,足球的整体性在这一时期大大增加。
四后卫平行站位的防守体系,即便到现在也是主流。最典型的代表是巴雷西,他原本是属于自由中卫,和1982年为意大利夺世界杯的西雷亚一样的位置,但在萨基时代后变成了如今双中卫之一的中后卫。
马尔蒂尼则是这战术变化的另一个一关键所在,他的存在让萨基后来又将防线改良为“三个半后卫”,马尔蒂尼当年打的是左后卫,一个人身兼左边卫和左前卫的位置,当时“马尔蒂尼走廊”非常著名,(这一点,他的前辈卡布里尼和法切蒂虽然同样也做到了,但他们当时的战术中都有自由人的存在,保护的力度是有区别的)。之后的赞布罗塔和格罗索,都是以当时的马尔蒂尼为样板设计的战术。
另外一方面,“区域防守”概念逐渐取代“盯人防守”,强调防守为攻击服务,高位逼抢、快速攻防转换。“区域防守”则对后世影响巨大,后来的安切洛蒂、里杰卡尔德和瓜迪奥拉执教时,使用的战术都有萨基当年的影子。
回到问题,小世界杯时代的意甲,统治力是历史最强么?可能英甲在1970年代能达到小世界杯时代意甲的统治力(利物浦、森林、维拉先后夺得欧冠),但总体而言,巅峰期能维持那么长时间、冒出那么多强大的球队竞争欧战冠军,除小世界杯时代的意甲之外,欧洲没有其他联赛在哪个时期能够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