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长江北岸大别山为什么是齐刷刷的断崖?

长江北岸大别山为什么是齐刷刷的断崖?

2020-11-10 09:31阅读(61)

长江北岸大别山为什么是齐刷刷的断崖?:长江北岸大别山为什么是齐刷刷的断崖?在地貌学上我们称之为断层崖,下面发育着一条断层,这条断层就是赫赫有名的郯庐断

1

长江北岸大别山为什么是齐刷刷的断崖?在地貌学上我们称之为断层崖,下面发育着一条断层,这条断层就是赫赫有名的郯庐断裂带。下面我们先看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图中的颜色只是表示海拔高低,长江北岸、大别山前有一条郯庐大断裂带,由于沿着断层线方向地表发生破碎,河流等外力作用侵蚀强烈,最后形成非常平直的,带有标志性低地,呈狭窄条带状向东北方向延伸。

在山前断层处形成断层崖,由于外力剥蚀作用,也可使断层崖变为断层三角面山,如下图:

郯庐大断裂很长,向东北方向延伸,穿过山东渤海,挺进东北平原,不仅仅在大别山留下了齐刷刷的断崖,在东北地区也留下了这种地貌特征。

在地质历史时期小兴安岭与长白山紧紧相连,无论从形成还是岩性构成,它们曾经属于同一条山脉,由于郯庐大断裂带出现,在外力作用下,松花江切开了两座山,从中间穿过,在小兴安岭南端形成了齐刷刷的断崖,而松花江就沿着断裂带发育着成河谷。


非洲有个东非大裂谷,我国东部有一条郯庐大断裂,上图颜色可以明显区分,在颜色地势图刻上一条深深的绿色”烙印“,向北延伸到黑龙江入海口,之间划开大别山,劈开山东丘陵、引发渤海下沉、切开小兴安岭,又穿过苏联远东山脉,全长2400多公里。

断层线成了河流发育的”温床“,辽河、松花江、黑龙江沿断层线发育成河床。

郯庐大断裂从图中发育来看,向右旋,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成为了一条右旋走滑断层,控制着我国最大石油、金矿、金刚石等矿产资源分布,也是我国东部最大的地震带,这条地震带有些地方至今还很活跃,经常发生地震。

2

因为大别山东南麓是郯庐断裂带中的一条断层,地震区定名为梅山-龙河口断裂,与地表侵蚀作用共同形成了这样特殊的构造。也就是地层内部的撕裂使断口比较平直,而长江的堆积作用在谷底形成了平原,所以就出现了在地图上看到的这种齐刷刷的断崖。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大别山东南麓犹如一个切面,与皖南山区隔长江相望,但是它俩之前并非连接在一起的,而是大别山被断裂带给“斩首”了,它的“首”被向东北方平移了大约500公里,到如今的山东和江苏境内去了。

秦岭-大别山是一个大陆碰撞型造山带,由华北地台南部大陆边缘(北秦岭带)、扬子地台北部大陆边缘(南秦岭带)和位于其间的包含古洋壳残余的对接带组成,属于褶皱构造。我国陆地上主要分为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塔里木板块。郯庐断裂带早在恐龙时期就已形成,可能与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相互碰撞有关,两大板块的碰撞,在地表形成了著名的秦岭-大别山,成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天然分界线,具有其他非常重要的地理文化意义。郯庐断裂带,因最初发现时认为其北起山东郯城,南至安徽庐江而得名,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远远不止这点。郯庐断裂带在我国境内绵延2400公里,从湖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进入渤海,之后又在辽宁登陆,在沈阳一分为二,西支称为伊兰——伊通断裂带,东支称为密山——抚顺断裂带,之后穿越东北进入俄罗斯,直抵鄂霍次克海。伴随着太平洋俯冲所带来的巨大走滑分量,这条古老的断裂带重新活跃,成为了横插在中国东部的大地之刃。据统计,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带为中心的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8.5级地震1次,7.0-7.9级地震5次,6-6.9级地震11次。其中最大地震就是公元1668年7月的郯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是我国东部所记录下来的最大地震。

所以,大别山东南麓齐刷刷的断崖是郯庐断裂带中的一条断层,加上地表侵蚀和长江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3

世界上有各种大裂谷,东非大裂谷,浙西大裂谷,科罗拉多大裂谷,还有贵州的马岭河大裂谷等,这些地球上美丽的伤痕,也给完美的地球地貌增添了无穷的诱惑力。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皖西名山大别山里,竟然也藏着一条不为人知的神秘裂谷。世界上有很多大峡谷,但裂谷与峡谷又有所不同,峡谷是由于水流冲刷而成,但是裂谷却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景观。裂谷景色既有峡谷地貌的叠翠流芳之美,又有浑如天簌的自然幽静之趣。

皖西大裂谷地处大别山脉,是国内罕见的山裂奇观。它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境内。入口建成城堡模样,城墙顶部的墙垛仿长城的样子。相比于很有范的“大裂谷”三个字,城墙左边三个字倒是容易被人忽略,近前凝视:“避王巖”,为啥叫避王岩?看了墙角下的解说方才领悟:当年张献忠兵败,为躲避清军围堵,发现了这一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藏兵于此,因其自号“八大王”,故称。避王岩中的石窟王宫、点将台、屯粮洞和三道闸,都是历史遗存。

进得山门,是两山的宽阔处,当地也就随形附势地兴建了池沼和露台,露台上置条椅长桌遮阳伞,池沼里养了一些锦鲤游鱼,在水里缓缓坦坦地游动。往裂谷进发,地势和缓,零星低矮的树,从贫瘠的崖间伸展出来,叶子也细碎,微风拂过,碎叶触电般的战栗,样子酥酥的。清幽恬淡中,游人的情味也就脉脉起来。

峭壁下有天然的石崖回廊,隔涧相对,洞内两旁野花葱郁,香草点缀其中,青苔染壁、大藤悬挂、清溪跌宕,时有几时鸟啼,形成清幽、恬淡、深邃的氛围,令人置身其境、神思遐想久久不愿离去。

穿越皖西大裂谷,你会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线天、点将台、石窟王宫(避王岩)、清水潭、蘑菇石、三道闸、回音壁、藏宝阁、窥天崖、云梯、雄起岩等景点,无不让人称奇叫绝。到处可见怪石嶙峋、泉水淙淙、奇花异草、秀竹红枫、飞禽走兽。可以说这里是集观光、探险、避暑、健身、度假于一体的极佳旅游目的地。

穿过小水潭,隐约能看到悬崖峭壁之间有一条缝隙,其名“地缝”,循着人工开凿的石凹,手脚并用往上攀爬,才能进入谷内。

这“大裂谷”之名果然形象:就像是上苍的恶作剧,用无形之手,把这座山掰裂了一道缝隙。如此狭窄,只能侧身挤过,心广体胖者是绝无通过的可能。置身谷底,天仅一线,此时已近午时,光线却幽暗如夜。这时方能明白郦道元所描写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妙处。若非游人如织,单身匹马者恐不敢独往。众人喧哗壮胆,拽索而过。

当再次看到阳光时,有着两世为人的感觉。眼前也就呈现了一道瀑布,因为干旱,只有滴水不断。若是丰水季节,怕那磅礴的气势也是骇人,估计裂谷也会漫漶,无人赏得斯景。第三道闸的一段惊险之旅,在于陡峭,已经无路,行人须如猿猴:脚蹬两旁凿陷的岩壁,手攀凸起石块,最后借助人工梯子通过绝境处,豁然开朗。茂林修竹处建得好汉亭一座,倒是应景之作。

皖西大裂谷是国内罕见的山裂奇观。它从来就是静默低调,所以很多人都错过领略她的魅力,只有你亲自走进皖西大裂谷,静观她,体会她,懂得欣赏她,才能感悟到她的美妙之处,这里可能略显简单、寒酸,青涩得如同处子。但正是少了人工斧凿之痕迹,原始风貌才原汁原味地得以呈现。就喜欢这样没有雕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