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说法并不十分准确。汉宣帝的中兴汉室的招牌还是很响亮的。

汉朝文景之治后,经过汉武帝的一番折腾,威信大彰,但也元气大伤,后继者改弦更张,从而有“孝宣之治”(也称“孝宣中兴”),延缓了汉朝的衰落。

“孝宣中兴”的关键人物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他的一生十分富有传奇色彩,出生不到一年,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全部自杀或遇害,他自己则被关进长安监狱,五岁那年才被放出来。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后来却咸鱼大翻身,十八岁时被霍光拥立为帝,终成一代明君。

刘询虽然出身高贵,他爷爷是太子,他老爸是太子的长子,他是太子的长孙,但很不幸,他曾爷爷是雄才大略又长寿的汉武帝。汉武帝到了晚年,老实说是有些昏聩的,猜疑之心也越来越重,竟然听信小人江充的蛊惑,大兴冤狱,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女儿都活活逼死。

在史称“巫蛊之祸”的浩劫中,太子刘据这一脉几乎死绝,就剩了刘询这一颗独苗。襁褓中的刘询虽逃过一劫,却也被关进了长安郡监狱,历经九死一生。所幸有监狱官丙吉(西汉名臣,后来汉宣帝时期的著名宰相)悉心照护,并选择忠厚谨慎的女囚哺育他,幼年的刘询才得已慢慢成长。

刘询五岁那年,汉武帝病重,或许是有心人想斩草除根,于是买通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汉武帝便派遣亲信郭穣,把京都二十六处官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

郭穣夜晚抵达长安郡监狱,却见大门紧闭,丙吉在里面说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丙吉顶着抗旨的大罪一直守到天亮也不许郭穣进入,郭穣只好回去向汉武帝打小报告,并趁机弹劾丙吉。还好,汉武帝并没有完全昏聩,他冷着脸叹息着说:“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不久大赦天下,于是,在丙吉的安排下,刘询得已出狱。丙吉还用自己的钱雇佣保姆继续照顾刘询。

同年,汉武帝驾崩,临终前留下两道遗诏,一道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同为辅命大臣;另一道将刘询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著其属籍(录入皇家宗谱)。

此后,刘询慢慢长大,他虽养于掖庭,却常常出行宫外。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等地游历,深悉民间疾苦。

十八岁那年,在权臣霍光(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与刘询他爷爷刘据勉强也可以算是姨表兄弟)的运作下,刘询终于咸鱼大翻身,登基为帝。霍光死后,刘询逐渐掌握大权,与民更始,励精图治,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中兴”,另有史家称西汉国力在其治下最为强盛。在以制定庙号、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一朝,刘询也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刘邦为太祖高皇帝,汉文帝刘恒为太宗,汉武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

最佳贡献者
2

(个人觉得汉宣帝刘询(刘病已)知名度还可以啊,很多人都知道~

他,被认为是西汉王朝最富传奇色彩的皇帝:襁褓入狱,遍游民间,少时继位,毕生图治,开创宣帝中兴。他,与民休息,文治超越汉文帝;他,降服匈奴,武功直逼汉武帝。大汉帝国的命脉在他手中得以延续;大汉帝国的辉煌,在他手中得以重现。他的文治武功,足可令他笑傲于西汉诸帝!

汉宣帝刘询

庙号中宗,十八岁继位,公元前74年-前49年在位,他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原名刘病已,成长于民间。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又称"孝宣中兴"。一众史学家认为:西汉的国力在他的治下最为强盛。

襁褓入狱,天子之气

汉宣帝刘询继承帝位,与汉文帝刘恒极为相似,同是一连串的偶然与必然,让历史选择了他们,而他们也缔造了西汉王朝史上的两个盛世篇章:文景之治与孝宣中兴。公元前74年,在位仅十三年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死后无嗣。面临此种境况,霍光紧急召集群臣商议,众大臣首先推荐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然刘胥性格狂放,行事不知检点,难以继承大业。

刘氏宗室中还有一位昌邑王刘贺,此人为汉武帝之孙,继承皇位也是名正言顺。于是,霍光迎其入京立其位帝。不料,刘贺继位后,整日饮酒作乐不思朝政,在位仅二十七天竟做下千余起荒唐事。霍光无奈,废除刘贺,史称废帝。国不可一日无君,霍光听人提起有一位皇孙流落民间。既然贵为皇孙,为何流落民间?

刘询(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刘据之孙。巫蛊之祸后,武帝诏令邴吉追查巫蛊之事。邴吉心知太子之罪无真凭实据,于是便让忠厚谨慎的女囚住在宽敞干净的房间哺育刘病已,私给其衣食,甚有恩德。

后元二年(前87年)春二曰 ,刘病已尚不满五岁。汉武帝病重,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之气,汉武帝便派人不分罪过轻重一律诛杀。邴吉辩说: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汉武帝悔悟因而大赦天下。刘病已出狱,被养于掖庭,汉武帝下诏承认其为汉室宗亲。

遍游民间,登基为帝

刘病已少时高材好学,广范交结。虽养于掖庭,却常出于行宫外。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一带,尤其喜欢到杜县、鄠县等一带。从这些市井游历中,他深切体会到民间疾苦,因此学会辨别奸邪,探查吏治得失。对霍光来说,适合继承帝位的人,不仅要德才兼备,更不能有强势的背景与权威。只有这样,霍光才能继续掌控朝局,于是决议让刘病已继承帝位。

后,霍光等大臣将刘病已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随后即帝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以制定庙号、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一朝,刘询庙号中宗,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

蛰伏几载,铲除霍氏一族

与汉文帝刘恒一样,同为外王入主的皇帝,刘病已在继位之初,便已深知霍光权倾朝野,一时之间难以撼动霍家势力,只得小心谨慎,谨记刘贺的前车之鉴。在登基的第一天,由霍光陪同前往汉高祖的高庙拜谒,当日霍光与天子同车,腰佩宝剑威风凛凛。刘病已明白目前无法与霍光抗衡,一着不慎便会步昌邑王刘贺的后尘,唯有继续蛰伏积蓄力量,静待时机。

当霍光表示要还政于君时,年仅十八岁的汉宣帝回绝,明确表示非常信任霍光,请霍光继续主持朝政,并当众宣布,事无大小,先报请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事后他还专门下诏褒奖霍光之功。每次上朝,汉宣帝都给予霍光以极高的礼遇。汉宣帝的这一系列行为对于消除霍光对他的猜忌和提防,缓和朝廷内部潜伏的政治危机,为他的统治创造一个良好政治气氛而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后霍光之妻霍显为使女儿霍成君为皇后,设计毒杀了刘病已的结发之妻即当时的皇后--许平君,进而霍成君成为皇后。刘病已追谥许平君为恭哀皇后,成为西汉唯一一位拥有谥号的皇后。汉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将之与萧何相比,以皇帝级别的葬仪葬于茂陵。其葬礼上,有玉衣、黄肠题凑等葬具,以缊辌车,黄屋送葬,谥号“宣成”。

公元前66年七月,霍氏谋反败露,霍禹被腰斩,霍云、霍山自杀,霍家一族遭到满门抄斩。至此,霍光之妻霍显及儿子,侄子,女婿等家人除女婿金赏因告发谋反一事被赦免外,全部被杀或自杀,霍成君也被废,长安城中有数千人家被牵连族灭。霍家族灭后,霍光之墓未被株连,依旧陪葬茂陵。至此,在西汉朝廷中盘踞近二十年的霍家势力覆灭,汉宣帝最终确立自己的绝对统治。公元前65年,刘病已改元元康,并更名为刘询,以崭新姿态君临天下,至此,距离他登基为帝只过去八年。

巩固皇位,文治堪比文帝

据《汉书·郊祀志下》记载: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故立三年,尊孝武庙为世宗,行所巡狩郡国皆立庙。公元前72年五月,即位两年的汉宣帝下了一道全面颂扬曾祖父汉武帝的诏书,他如此尊崇汉武帝,其实是为拉拢政治资本,向世人宣明,自己才是武帝嫡系一脉,拥有如此举重若轻的政治才能,因此西汉晚期刘向曾曰汉宣帝:"聪明远识,制持万机"在汉文帝之上。而汉文帝继位之初,为巩固皇位,汉文帝则选择了与中央政府的大臣合作,大肆封赏朝臣的同时镇压叛乱,最终大权在握。

在汉宣帝当政时,大力整顿吏治,一大批因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了奖励,或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关内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 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造就而成。

降服匈奴,武功直逼武帝

雄才大略的武帝在漠北之战中,击败匈奴,一举奠定汉强匈弱之格局,但并未将匈奴威胁一并扫除。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汉宣帝即位第二年(公元前72年),发兵16万攻打匈奴,并节制乌孙骑兵5万,东西并进形成巨大钳形攻势,决心一举扫除隐患。这是两汉四百年间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骑兵出征,匈奴惊惶西逃恰遇乌孙兵,一场激战大败而归。

同年,匈奴袭击乌孙,遭遇暴雪,生还者不足十分之一。再加乌孙、乌桓与丁令的乘势攻击,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大为削弱。不久,汉军3千骑击匈,捕获几千匈奴人而还。之后,匈奴的五位单于争权夺利,再也无力侵扰汉境。

公元前60年,统治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握衍朐鞮素有矛盾,关系不睦,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日逐王被封为归德侯,同年,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广袤的地域正式归汉朝管辖,汉廷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不仅是汉王朝,更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东自车师、鄯善,西抵乌孙、大宛,西域诸国尽归汉朝版图,汉武之愿,汉宣实现。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往长安,在甘泉宫朝见刘询,俯首称臣,绵延近百年的汉匈之争,基本宣告结束。

病重去世,史家称颂

公元前49年冬,汉宣帝刘询得病,十二月病重,诏命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少傅周禄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太子-刘奭。十二月甲戌日,刘询因病崩于长安未央宫。在位25年,享年43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葬于杜陵。

班固: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

纵观刘询的帝王生涯,其军事成就直逼汉武帝,武帝一生穷兵黩武,与匈奴对决胜负参半;汉宣帝毕其功于一役,令匈奴俯首称臣,将整个西域纳入囊中。在文治上,刘询同样成就非凡,他大力整饬吏治,抑制土地兼并平稳物价,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后世众史学家认为:刘询的时期,是西汉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他,堪称西汉最好的皇帝之一。

一生唯一的致命错误

然而,即使再圣明的君主,也会犯错。而汉宣帝刘询,他的一生唯一犯下的错误就是致命的错误,这就是在太子的问题上。太子刘奭(shì),为刘询与许平君之子,性格荏弱好儒,曾劝谏刘询多用儒生。刘询十分不悦,训斥太子治国怎能只用儒道。然而太子刘奭与儒生过从甚密,令刘询十分忧虑,甚至发出"乱我家者,太子也"的预言。

作为一代贤君,刘询本应另择合适的大汉继承人,然而因顾念许平君之故剑情深,无法下定决心。最终,刘询保留其太子之位,满怀忧虑的为太子指定了辅政大臣之后,便撒手人寰。然而,令汉宣帝刘询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一语成谶,太子刘奭继承帝位之后,果然,大汉王朝进入无可挽回的黑暗时代。

个人愚见:

汉宣帝刘询,其文韬武略不输于他的历代先祖。他从民间走来,开创了西汉的全新时代,那是一个四方宾服、海内大定的时代,那是一个国富民安、政治清明的时代,那是一个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时代,那也是西汉最好的时代,当然也是属于汉宣帝刘询的时代。

物极必反,汉宣帝刘询不忍更换太子,在继承人问题上的致命错误,使得西汉王朝由盛转衰。随着汉宣帝刘询的病逝,一同逝去的也是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若刘询当年更换太子,西汉王朝的历史命脉又会走向哪里?

读史明志,翻翻书,看点儿历史~

3

没错,汉宣帝的确让西汉达到了一个真正的高度,这个概括是准确的。那么,如何看待所谓“汉宣帝知名度不高”这个问题呢?

一、特定人群

在一般普罗大众那里,特别是对历史的了解主要依靠影视剧、网络文学、评书相声一类的人群,恐怕能够知道有汉宣帝这个皇帝,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具有初步的历史知识,读过一些中国古代史入门书的来说,汉宣帝的知名度一点也不低。

等到了学术界,关于汉宣帝及周边的研究,并不亚于知名度最高的汉武帝、汉高祖等人。

只有有些人津津乐道的文景之治,虽然这个名词足够通俗流行,但这两位皇帝相关的研究则要少于汉宣帝的。

二、汉宣帝牛在哪里?

诚如问题所说,汉宣帝时期,西汉达到了一个真正的高度。但是,这与汉宣帝有什么关系?他是站在汉武帝开辟的庞大版图和帝国基业上,才得以享受前几代皇帝的胜利果实吗?

当然不是。

西汉的皇帝在庙号上最讲究的,比如汉景帝,就没有庙号,因为只有在功绩上具备里程碑意义的皇帝,才有资格拥有庙号。像汉武帝,我们今天评价他雄才大略,实则在当时西汉人的眼中,汉武帝几乎快要与秦始皇齐名了,汉帝国也快要到达崩溃的边缘了,所以对汉武帝是否立庙,在当时是有争议的。

而汉宣帝,则无可争议的尊为中宗,也就是说,在西汉,中宗的本意还是比较准确的,就是中兴之主。那么,汉宣帝之前,昭帝日断,再往前就是汉武帝,那么说汉宣帝是中宗,不就是说汉武帝的时候,世道其实不那么好么?

汉宣帝的最大功绩,并不是武功,也不是在当时施行的较为清明的治理,更不是因为他铁腕 整治了霍家集团。

汉宣帝的最大功绩,是文治,是真正将儒家的价值体系、意识形态,以制度的方式引入到汉家朝廷。在汉武帝时期,虽然罢百尊儒为人熟知,但汉武帝这么一个强权人物,他是把儒家完全作为工具的,从来不遵守。

而汉宣帝虽然讲究“王霸之道杂之”,但他对儒家,主要是今文经学,是非常信任的。西汉一朝,正是从汉宣帝开始才大规模讲究祥瑞,发现了许多凤凰、甘露等。

汉宣帝的用人,重要岗位上儒家人物占了很大的比例,一些高官都是名儒,比如萧望之。

而正是汉宣帝对儒家的支持态度、王霸之道杂之的方法,使得儒家才真正与政治结合起来,真正接入到国家的政治运作中,一直影响到现在

从这个角度说,汉宣帝对后世的影响,是远超许多有名的皇帝的。

4

汉宣帝刘询当皇帝后,对内方面,铲除了权倾朝野的霍光家族,让皇权得已集中。对外方面,派赵充国、冯奉世等超级名将对不安分的匈奴进行了反击,进一步沉重地打击了匈奴,致使匈奴再度一分为二,一部分匈奴人归降汉朝,另一部匈奴人在郅支骨都侯单于的带领下“北遁”,让西汉王朝威风远播。总之,汉宣帝上任后“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的统治被并称为“昭宣中兴”。

而汉宣帝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不高,是因为其生身“寒微”的原因。

原来汉武帝时的戾太子刘据有个妾叫史良娣,生下了皇孙刘进。刘据共有三个儿子,为了加以区别,就以其外祖母家姓称刘进为史皇孙。史皇孙长大成人后,娶妻王翁须,生下了儿子刘病己。数月后,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门”爆发,戾太子、史良娣、史皇孙、王夫人和这一家族的其他人先后遇害,只有嗷嗷待哺的婴儿刘病己保留了一条活命,被送进了监狱。

典狱官邴吉知道太子刘据比窦娥还冤,又见刘病己可怜,于是特地将刘病己留着没有杀。非但如此,邴吉在狱中挑选两位女囚做他的奶娘。

再后来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汉武帝命令处死所有犯人。结果只为汉武帝这一句话,内谒者郭穰深夜带兵去监狱执行格杀勿论的命令。但邴吉在这个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却给了郭穰一个“闭门羹”,理由是:没有犯死罪的人就不应该判死刑,再说牢中还关有皇上的亲曾孙,你怎么能轻举乱动呢?

结果双方僵持了一个晚上,郭穰只好悻悻回去向汉武帝将邴吉的军了,满以为汉武帝一定会为他做主,还他一个公道。然而,汉武帝听了,竟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罢了,罢了,这就是天意,天意不可违。”于是,清醒过来的汉武帝撤销了“格杀勿论”的命令。就这样,刘病己奇迹般又躲过了一劫。

戾太子刘据一案平反后,刘病己已有五岁了,邴吉把他送到了鲁国他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邴吉还及时将刘病己已被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宫廷官署。从此,刘病己的名字被记在了宗室的族谱上,他的生活费用也全由朝廷提供。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就因病医治无效,猝死于未央宫。汉昭帝死了,竟然无后(儿女)。

汉昭帝既然无后,那么皇位的继承人选自然得从汉武帝的儿子里再选“贤君”了。但随着燕王刘旦自作孽不可活被迫自杀,汉武帝的儿子就只剩下广陵王刘胥了。但刘胥是汉武帝当年早早便把他排除在皇帝人选之外,怎么可以再立他为皇帝呢?

“辅政大臣”霍光等人商议后,决定从汉武帝的孙子辈也就是说从汉昭帝的“侄子”中来选。

结果刘病己虽是汉武帝的曾孙,但来自于地地道道的民间,他身世坎坷,为人本分,忠厚仁义,因此,他一经提名,众人皆称是。就这样,刘病己被立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因为出生“卑微”,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这种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使其“英名”受损,因此,尽管他在位期间开创了“昭宣中兴”,使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但知名度却没有汉武帝等人大。

5

刘询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当年他战战兢兢的成为西汉王朝一代帝王,实际上刘询这个皇帝只不过是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罢了。因为那时候的朝政大权基本上都掌握在霍光集团手中,刘询在霍光眼中就是一个空架子,所以前期刘询都是在韬光养晦。因为那时候刘询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还没有绝对的实力和霍光抗衡,如果用蛮力鸡蛋碰石头无疑会以失败而告终,在这样被动的情形下刘询选择了忍,只能忍辱负重养精蓄锐,才能待日后找准时机一击即中。


前面简单的介绍了下刘询这个皇帝的尴尬处境,虽然前期刘询只是有名无权的皇帝,但他毕竟名义上还是一国之君。之后霍光去世,刘询逐步将霍氏集团清除殆尽,这样内患解决了,刘询自然就开始掌握实权从幕后走向台前。掌权后的刘询非常用心的治理国家,因为他是一个从基层出身的皇帝,在做皇帝前刘询经常会去民间体验和视察普通百姓的生活,刘询深知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所以刘询自开始独立执政起就是一个务实干事的人。


古代勤政为民的皇帝确实不少,但还是有很多皇帝都是开始一鼓作气,后期随着枯燥繁重的工作量,渐渐的就开始贪图享乐自甘堕落。很难说有一个能自始至终都在踏踏实实干事的帝王,刘询就是很稀少的一个,纵观其在皇帝任期的执政情况,基本上没有很大的错误出现,而且其治理下的国家一直在蒸蒸日上。甚至困扰多年的边境外患问题在他手里也解决了,以至于当时国家国土面积也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巅峰,所以说刘询绝对不是因为昏庸不作为而知名不高,相反他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圣贤之君。


刘询相比明清时期几位知名度高的皇帝绝对要好的多,万历皇帝知名度高,那是因为他晚年懈怠几十年不上朝,这么奇葩的历史事件想不出名都难。还有清朝从康熙开始往后的几位皇帝知名度更高,康乾盛世喊得响不假,但其历史上细节情况真能上得了台面?依我看他们并没有刘询做的好,清朝末尾的那些皇帝就更别谈了。

刘询的知名度并不低,如多非要找出他知名度低的原因,我想可能跟时间节点有关系。比如明清是历史热门,因为这两个朝代离我们最近,清朝更是一个明星王朝的代表作。影视剧中铺天盖地明清的历史剧、宫廷剧,闲暇时间打开荧幕都是杂七杂八的艺术作品,各种各样明清时期的历史人物在电视中跳来跳去,甚至很多故事情节和正史半毛钱关系都没。相比之下刘询那个年代的历史人物出镜率就少多了,因为普通民众对西汉那个时期相对不了解,时间观念的影响下让人有种陌生的隔阂感,加上也没有一部刘询版靠谱的XY王朝影视剧火爆起来,所以刘询的知名度放到民间就显得有些模糊了。

6

汉宣帝,原名刘病已,后改名刘询,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在位期间联手朝臣励精图治:派赵充国、冯奉世降服了匈奴,用武力平定了西羌,敢为人先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建设了常平仓;推行与实施了汉家制度。刘询是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史皇孙刘进的儿子。

人们记得刘邦是因为他开创了西汉帝业,记得文帝、景帝是因为他们与民生息,制造了文景之治。对汉武帝刘彻耳熟能详,是因为他开疆拓土、一举奠定了中国版图的雏形,西汉是人才辈出的年代,帝王们也各有千秋。要论国力最强盛的时代当属汉宣帝时代,他是西汉史上继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第四位拥有庙号的皇帝。这说明他对国家是有重大贡献的。

汉宣帝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不高,是因为其异于常人的生长经历。尽管身为帝王之后,但其出身“寒微”!这是他知名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汉武帝时的太子刘琚有个妾叫史良娣,他生下了武帝的皇孙刘进。我们称之为史皇孙。史皇孙成人后,娶妻王翁须,生下了儿子刘病己。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戾太子全家遇害,只留下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刘病己一条活命,纵是如此,也被送进了监狱。

狱官邴吉深知太子刘琚是冤枉的,就精心照顾这个孤儿,还在狱中挑选两位善良的女囚来哺育他。这时,有人在武帝面前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便下令处死所有犯人。而内谒者郭穰深夜带兵来杀刘病已时,邴吉拚死关闭狱门不开,还高喊:牢中关有皇上的曾孙,你怎么能轻举妄动呢?

郭穰无奈,返宫把详情如实地告诉了武帝。汉武帝听后,喟然长叹:“天意不可违。”,立即撤销了“格杀勿论”的命令。

武帝反悔、为戾太子刘琚一案平反后,刘病己已有五岁了。邴吉把他送到他的祖母鲁国的史良娣家族寄居。并及时地将刘病己被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宫管理部门。这样,刘病己的名字奇迹般地被记在了宗室的族谱上了,他的生活费用也全由朝廷供给。邴吉算是宣帝的贵人了。后来,刘病已能当皇帝,也是邴吉提名的。

元平元年(即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他无子嗣,谁来继承皇位就成了问题!

人们把目光投入汉武帝还活在世上的儿子身上,由于燕王刘旦自己作死、被迫自杀,汉武帝儿子辈的就只剩下广陵王刘胥一人了。但这刘胥早年就被武帝排除在皇帝人选之外了,没有人对他感冒。

武帝的首席托孤大臣霍光紧锣密鼓地一番商议,决定从武帝的孙子辈,也就是从昭帝的“侄子”中来选“贤君”。

本来刘病己是汉武帝的曾孙,但由于来自于民间,又身世坎坷,为人忠厚本分,颇懂仁义。经邴吉向霍光提名,众人都认为合适!刘病己的皇帝是这样来的。
“卑微”的出身,使其“英名”受损,所以,尽管他执政期间开创了“昭宣中兴”,使西汉王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但知名度却没有汉武帝等人大。在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出身的。我国古代的典故故剑情深与南园遗梦,说的就是他的爱情故事!

7

有汉武帝珠玉在前,汉宣帝的中兴之象就差了许多。

汉宣帝是汉武帝蛊案中被杀的戾太子的儿子,换句话说,汉宣帝是汉武帝的长房长孙,自古以来哪里有孙子抢爷爷风头的说法。后市乾隆提前退位,也是不想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

汉宣帝的中兴知名度很高,只是不被人们所之罢了。后市每逢外族入侵,文臣武将大多都会喊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流传后世的名言,就是出自汉宣帝时期的名臣陈汤所说。陈汤也是这么做的,为了给被匈奴所杀的汉朝使者报仇,陈汤在边境招募数千兵马,远征西域,悬首敌酋。

为什么我们熟知汉武帝,却对汉宣帝知之甚少,除了汉宣帝的自污外,还在于汉武帝对匈奴数次大战,把北方强盛的游牧民族打的分崩离析,更在于汉武帝时期名臣武将众星汇聚,真正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是庸主

又有董仲舒,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相如等名臣武将,就连汉宣帝的辅佐重臣霍光都是汉武帝时期的人。众人拾柴火焰高。

自古以来,什么人最容易本人称赞?不是只知道埋头挣钱的老实人,而是那些被人欺负了就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混人。前者,人们撇撇嘴,瞎几把挣钱,被欺负不敢还手,孬种!后者,人们会说,有血性,是个男人。

在大汉历史上,汉高祖,惠帝,文景,都是前者。汉武帝则是后者。而汉宣帝,在对待打不打的问题上,又开始趋于前者。

所以不论是刘邦也好,文景也罢,都不如汉武帝更得后世民心。汉宣帝就更不行了。虽然连年战乱,国库空虚,汉武帝因此被后世诟病,到依旧是让人恨不起来!

在中国历史上,抵御外敌是历朝历代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每一个君王都需要认真对待,在中国人与外族对抗的历史中。不论胜负,不讲杀敌,单以气象而言,当以汉朝最盛,其中又以汉武帝最强。

公元117年,北方少数民族羌族反叛汉朝,围攻故安,同时匈奴人出兵进攻五原郡。同年10月,汉武帝亲自带领12位将军,18万大军,抵达北方边境,旌旗千里,汉武帝派遣使者告诉匈奴,南越王的头颅还挂在长安城上,我现在就在这里,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速来臣服。

这就是汉武帝

8

实际上一段历史的知名度高,对于那段时期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所谓知名度高,说白了就是故事性强,好传颂。从古至今,凡是广为流传的故事,局中人哪个不是刀山火海经过大风大浪的?唐太宗知名度高吧?主要就是2点:贞观之治和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兢兢业业当了22年皇帝才换来一个贞观之治的故事点,玄武门之变不过半天的功夫就占了一个故事点。赵匡胤知名度高吧?广为流传的就是杯酒释兵权和斧声烛影,宋太祖治国的政绩人们都不怎么提,提到的都是这些花边。汉武帝知名度够高,一说起来就是驱赶匈奴和晚年的巫蛊案,驱赶匈奴连累的重赋老百姓喜欢吗?老百姓想要的是没有匈奴。巫蛊案那么惨烈,又有几个人喜欢呢?老百姓想要的生活,无非就是风调雨顺政治清明的太平岁月,这样的条件是注定没有什么好故事的。明孝宗朱祐樘执政时期被称为“弘治中兴”,被史学家极为推崇,却是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皇帝,其他的如汉宣帝刘病已、宋仁宗赵祯知名度都不高,连刘秀这个开国皇帝的知名度也是在所有开国皇帝中是最低的。可怜吗?不,最好的故事就是没有故事,最好的岁月就是被看客遗忘的岁月

9

汉宣帝刘询,可以说是西汉历史上除了开国皇帝刘邦、汉武帝刘彻之外最有作为的皇帝了,甚至可以说,他的功绩已经超越了汉武帝。



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常年穷兵黩武,百姓困苦不堪。汉宣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同时重视吏治,反对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对外战争上,彻底把匈奴打垮称臣,并平定西羌,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文韬武略,汉宣帝可以说都做到了极致,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四海臣服,形成最强的综合国力,史称“孝宣中兴”。但是为什么刘询知名度不高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刘询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个巨人当然就是他的曾祖父——汉武帝刘彻,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刘询所做的不过是对汉武帝所做的进行放大。



休养生息——汉武帝晚年《轮台罪己诏》时已然说明不再出兵,与民休养生息,刘询只不过顺着这条政策做下去而已;

反对儒术——是对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的颠覆而非创新;

开疆扩土——没有汉武帝期间对匈奴的强硬,汉宣帝也不可能获得如此功绩。

可以看出,虽然刘询使大汉的国力上升到了巅峰,但是大都是建立在汉武帝的作为之上的,即站在汉武帝这个巨人的肩膀上。

汉武帝光芒太盛

历来秦皇汉武,汉武帝总是和千古一帝秦始皇放在一起被提及。提到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等词汇就会不自觉的蹦出来。再加上《汉武大帝》、《大汉天子》等文学影视作品的宣扬,汉武帝的光辉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导致大多数人提到汉朝可能就只知道高祖刘邦和武帝刘彻。


另外除了汉武帝本人,汉武帝的名臣良将也都是重量级的,董仲舒、霍去病、卫青、李广、主父偃等,都是各朝各代的话题人物,提到他们就会提到汉武帝,可以说汉武帝的光芒盖过了整个西汉。

我是李沐茗,为你解读历史!

10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哪个时代在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大大领先于世界,那么西汉王朝的汉宣中兴时期可谓首屈一指,在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在位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日本史学家认为汉宣帝时期汉朝的疆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560万平方公里,如下图:

此图表示汉帝国强盛时其西拥里海,东括库页岛,北过贝加尔湖北岸三千里,南包中南半岛大部,兼有印度洋出海口,虽然我们感觉有些夸张,但如果将一些藩属国也算在内的话也就不是那么夸张了。

汉宣帝刘询文治武功在西汉王朝也可谓首屈一指,文治超过汉文帝,武功超越汉武帝,但是在个人知名度上却远不如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等人,甚至还不如汉景帝刘启和汉昭帝刘弗陵等,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人认为这是由于汉宣帝为人比较低调,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评论历史上的帝王是史学家和文人墨客等,皇帝高调不高调不在评选之例,因为这不由他们做主,汉宣帝之所以不太知名,主要是相比于其他几位皇帝,汉宣帝做的开创性的事情比较少,他做的事大多都是水到渠成之下的推进事项。

比如汉高祖刘邦,他是大汉王朝的创建者,汉王朝再强大,那也是被他开创出来的,没有他就没有汉王朝,所以他是汉王朝皇帝中第一人,这是无法比拟的优势。

再说汉文帝,汉文帝是汉王朝走向稳定和强盛的开创者,因为汉朝政局在汉文帝继位之前一直比较动荡,幸好吕后听政没有把汉朝葬送掉,也可以说汉朝是从汉文帝这里走向正规的,而且汉文帝在政治上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但是汉朝更加稳定的同时,又大大推进了汉朝的发展,文景之治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而且他让汉朝在疆域方面也有所扩展,所以汉文帝的功绩也是至关重要的。

再说汉武帝,汉武帝是真正的将汉朝推向强盛并将大汉王朝的强大实力展现出来的皇帝,其北击匈奴,南并夷越,东吞朝鲜半岛,西收西域诸国,将汉朝所继承的秦朝的疆土又扩大了一倍,所以世以“秦皇汉武”并称,汉武雄风猎猎,受够了四夷侵扰的大汉民族在其领导下首次以威武雄壮之姿傲视天下,就连一直欺负汉朝人的匈奴人都称汉朝的男子为“男子汉”,此举此情怎不让人向往?所以汉武帝常被尊称为“汉武大帝”。

汉宣帝的武功之盛超过了曾祖父汉武帝,疆土比汉武帝时期又扩大了很多,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甚至主动请求投降,归顺汉朝作大汉子民,北匈奴也开始远遁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汉武之愿,汉宣实现”。但是汉宣帝的武功成就基本都是建立在汉武帝对匈奴的多次打击之上的,因为宣帝时期的匈奴已经在武帝时期的打击下力量大大削弱,因此汉宣帝才轻松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宣帝时期的强大有很多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或是认为他有点儿坐享胜利果实的意思,所以汉宣帝相对不受重视。

但其实汉宣帝是异常聪明的皇帝,比如故剑情深的故事,能想出如此委婉的做法的人很少见,再比如他扳倒霍光家族的作为,也体现了他的柔韧、远见和决断力,可以说他的所作所为无不展现了一个具有大智慧,大勇略的帝王形象,而且他在位时期基本没有弊政出现,对外战争也都是轻松取胜,这都说明汉宣帝是历史帝王中难得一见的好皇帝,他的作为足以名垂青史,为万世景仰和效仿。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汉宣帝最错的一件事是选错了皇位继承人,是的,他的儿子汉元帝刘奭的确不算理想的皇位继承人,但是站到汉宣帝的位置上,想起当年的巫蛊之祸,再想想被霍光家族毒死的许平君,为了他被错杀的曾祖父,还有那故剑情深和南园遗爱的深情,虽然他发出“乱我汉家者,太子也”的叹息,但是除了刘奭,他其实别无选择,更何况刘奭并不是昏聩和没有能力,他只是太崇信儒家的仁政罢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