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提到二战德军将领,人们孰知的就是号称德国三大名将的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其中曼施坦因是德军总参谋部最后一位正统的战略天才,将新型装甲战术融入到德军传统战略中,尤以其制定西线进攻计划(即曼施坦因计划)而闻名于世。古德里安更是大名鼎鼎,他是德军装甲兵之父,是他一手缔造起强大的德军装甲部队,在装甲作战的研究上无人能及,唯一的遗憾就是过早的结束了其前线指挥生涯,没能在战场上展示自己的统帅天赋。隆美尔可以说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德军将领,他军事生涯的辉煌大部分是在北非战场取得的,由于战场的相对独立性和更大的国际影响,作为前线指挥官的隆美尔自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加上德国官方部门的大力宣传,隆美尔俨然已经成为德国民众眼中的“常胜将军”,他的对手(英军和美军)也对其大加赞赏,因此隆美尔成为最知名的德军将领。

事实上,莫德尔的军事能力并不亚于上述三位名将,在德军自己眼中,莫德尔的能力甚至在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之上,他是德军中最优秀的防御专家,有“防守之狮”的美称。莫德尔和隆美尔一样是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将领,在战争中期成为德军中的中流砥柱,可以说莫德尔的晋升速度并不比隆美尔慢多少。1941年在隆美尔指挥非洲军团(实力相当于一个装甲军)作战时,莫德尔也升任为装甲军的军长,不久莫德尔即出任第9集团军司令,率领他的集团军进行艰苦的冬季防御作战,并最终击退了苏军的大反攻。而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不久后也升格为非洲装甲集团军,1943年隆美尔出任非洲集团军群司令,而同年莫德尔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被授予2个集团军的指挥权,已经开始行集团军群司令职务之实。

1944年随着曼施坦因被希特勒解除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一职,莫德尔被任命为新的司令官,这个集团军群也被赋予一个新名称(改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此后但凡苏军在哪里发起进攻,莫德尔便会被调到哪个方向上出任集团军群司令,希特勒甚至让莫德尔同时节制两个集团军群的作战指挥,足见对其之信任,莫德尔已经成为东线战场的“救火员”,哪里有危机就会出现在哪里。而隆美尔也在该年出任B集团军群司令,担负大西洋壁垒的防御任务(法国北部),阻止盟军可能的登陆行动,B集团军群是德军在西线最强大的野战集团军群,是抗击盟军登陆的绝对主力,由此可见,希特勒将东西两线最重要的任务以及最强大的部队交给莫德尔和隆美尔这两位他最信任的将领,此时两人都已经升任陆军元帅。

对比莫德尔和隆美尔这两位将领,其实非常有意思,隆美尔绝大部分的胜利都是在进攻中取得的,而莫德尔则在数次关键的防御作战中表现优异,如著名的勒热夫防御战和奥廖尔防御战,每次均给苏军造成了数十万的损失。两人的命运也有着很大的相似,两人都先后担负B集团军群司令一职,并且都没能活到战后,隆美尔被希特勒赐死,而莫德尔则选择了自杀。个人认为,莫德尔的军事指挥能力应该在隆美尔之上,毕竟相比于莫德尔,隆美尔的大兵团指挥经验还是太少。

最佳贡献者
2

1944年10月14日,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被逼服毒自杀,公布隆美尔死讯的正是时任西线德军总司令莫德尔元帅,他发布的这道通令的用词冠冕堂皇:“隆美尔元帅因7月17日的负伤不治而亡,谨对我国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的牺牲表示哀悼”。

(莫德尔像)

莫德尔和隆美尔一样,都得算是二战德军高级将领的“后起之秀”,甚至他比隆美尔还要后——在法国战役中,隆美尔已经是带兵的装甲师少将师长,而莫德尔仅仅是集团军的少将参谋长,当苏德战争爆发时,莫德尔才获得统率第3装甲师的资格,而此时隆美尔已经成为非洲军的军长。两个人在一战结束后的军衔代表着资历不相上下:都是上尉军官。

德国人在“巴巴罗萨行动”的初期总共投入了153个陆军师,所以莫德尔仅仅是这153名师长的其中之一、古德里安麾下装甲军团的一名小弟,上面还有军长、集团军司令和集团军群总司令等好几层职务,当然不显山不露水。一直到1941年10月间,莫德尔才晋升第41装甲军军长,同时授衔装甲兵上将,在东线几十个作战军中,暂时还做不到鹤立鸡群。

(莫德尔元帅)

所以这就是莫德尔所谓名气不及隆美尔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后者率领的德军部队数量虽然有限,却是在北非战场行使全部作战指挥权,单独指挥德意数十万混合部队在一个战略方向上纵横捭阖。而莫德尔所在的东线战场名将如云,一时半会儿还坐不上重要位置,比如到1942年曼施坦因才混到第11集团军司令。

莫德尔与曼施坦因履历类似,都是从优秀的参谋军官逐渐转岗为军事主官,普鲁士军队沿续下来的出色的参谋培养体系和指挥体制,使他们具备相当的战略眼光和大兵团指挥能力。就这一层来说,没有参谋长履历只在总参谋部短期“镀金”的隆美尔,其实基本功和组织能力反不如莫德尔,不能说隆美尔菜,只能说当面英军更菜。

(莫德尔将军)

在残酷的东线战场上,莫德尔很快再从军长熬到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其卓越的指挥才能一点点被发掘,当他晋升陆军元帅时,已经是战争末期的1944年3月31日。所以莫德尔封帅到自杀身亡不过一年多光景,而隆美尔早在1942年6月1日就拿到了元帅节杖,因此,莫德尔帅位的“昙花一现”也是名气不足的原因之一。

莫德尔作为一名装甲师长算是比较出色的,他的第3装甲师在苏德战争初期实施大纵深长距离突破,最先封闭了基辅包围圈,战役中“俘虏43381人,缴获和摧毁坦克408辆,装甲车辆56辆,火炮738门,反坦克炮515 门,机枪1137挺”等等。而莫德尔得以迅速晋升也有特殊原因,即1941年底由于莫斯科战役的失败,希特勒对前线将军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期间莫德尔由于“积极的防守”而被希特勒所肯定,屁股在第41装甲军军长的位置上还没坐热乎,三个月之后即被火线提升为第9集团军司令。笔者个人看法是,作为东线“救火队员”的莫德尔,闻名识人,他干的都是在德军形势不妙的情况下挽救部队的“脏活”,是防御作战的高手,不少军史文章谓之“防守天才”或者“防御大师”。

而防御的重点是尽量保存部队和逐步后撤,歼敌数字和战果都是非常有限的。比如他的成名之战1942年勒沃夫之战,以及1943年的奥廖尔战役等等,都是在苏军发起进攻时能坚决守住阵地,再动用预备队进行反扑,有人评价说“在搜刮预备队组织防御方面,莫德尔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

(莫德尔和古德里安)

反观隆美尔,在北非的初期那是大打运动战和进攻战,揍得英国人丢盔弃甲缴获颇丰,对德国的宣传机器而言,哪个更合适用来说事不言而喻。实际上莫德尔后来在西线的表现要超过东线,因为彼时他真正成为了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在德军形势已经近乎绝望的情况下,在法莱斯、在亚琛或是在荷兰,都给美英盟军以重创,“市场花园行动”更让蒙哥马利名声扫地,拖延了战争进程差不多一年,善守名不虚传。

其实还有第四点原因,那就是隆美尔最后被定性为“反纳粹分子”,而莫德尔却是希特勒的忠实信徒,从东线忙活到西线,直到鲁尔战败山穷水尽时自戗,死硬到最后一刻,只比希特勒的自杀提前了九天。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部队指挥权以及获取足够的信任,他甚至主动与纳粹勾勾搭搭,比如用党卫队成员做副官,让许多“洁身自好”的国防军将领所不耻。



(莫德尔在战场上)

此公性格残酷举止粗暴,犹如一个暴君一般指挥自己的参谋和下属,“坚定不移”的执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这使得他在战后被不少军史作家和昔日同僚口诛笔伐。如此一个冷血死硬的德军将领,当然不是盟国在战后应该宣扬的对象,所以他被史书和史家“冷落”的政治因素占比很大。1945年4月21日,莫德尔身边只剩下三名军官和几名卫兵,他不顾劝阻举枪自杀,遗言是:“我从来不相信我会这样地失望,因为我只效忠于德国”。

很多时候,名气未必完全代表实力,沃尔特·莫德尔,一个二战中颇具才能的指挥官,一个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殉葬品,如此,而已。

3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人们总会记住胜利者,忘记失败者

莫德尔是二战德国陆军元帅中的一位后起之秀,在德国最后时刻所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华。可那个时候纳粹德国已经可以说是穷途末路,兵败如山倒。莫德尔纵然厉害,屡次重创盟军,但也挡不住历史的潮流,败多胜少。而1945年4月莫德尔兵败自杀,使莫德尔成为了一个暗淡的“失败者”

反观隆美尔,成名于法国战役,那正是纳粹德国最辉煌的时期,而隆美尔指挥的第七装甲师在法国更是所向睥睨;非洲战役更是打的英军抱头鼠窜,要不是受困于后勤的不足,此战的结果最终如何还真的不可预知。辉煌的战绩,使隆美尔成为了一名耀眼的“胜利者”,而最后的自杀更是使隆美尔保住了晚节。

在一名耀眼的“胜利者”与一个暗淡的“失败者”之间,人们总会记住胜利者,忘记失败者。毕竟,败军之将,不足言勇。

反法西斯宣传的需要

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执行了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而在7·20事件开始前,施陶芬贝格他们暗中串联了很多人,不过尽管有许多军官加盟进来,可是也有许多人犹豫不决。为了计划能够顺利实行,施陶芬贝格决定去见一见隆美尔,希望可以说服隆美尔,并借用他的名头来召集聚拢更多的人加入。不过,隆美尔对于施陶芬贝格的计划态度十分暧昧,没有做出直接赞成,只是说希望事情能够比较顺利。

这次行刺,最终以施陶芬贝格的失败而告终,而隆美尔也受牵连而自杀。这次事件使得,不少人认为隆美尔有反“纳粹”倾向。

而莫德尔在1944年兵败后不愿意投降,于鲁尔森林开枪自杀。在德国三大名将中,除了隆美尔提前被希特勒勒令自杀外,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都选择了向盟军投降。

莫德尔这样的表现,不免给人以“纳粹”拥趸的感觉。

基于反法西斯宣传的需要,自然不能多提莫德尔。

进攻总是比防守,更让人印象深刻

足球场上,进攻球员的知名度和身价总是比防守球员高。在战场上其实也有这样,冲锋陷阵比坚守阵地更容易出彩,被人记住。如李广和霍去病,李广坚守边境数十年,终生不得封侯,而霍去病短短几年就封狼居胥,被世人传颂。

莫德尔和隆美尔也是如此。莫德尔被称为“防御大师”,从东线到西线,莫德尔凭借一次次的出色防御,迟滞着盟军的前进的脚步。而隆美尔则是“进攻,进攻,在进攻”。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4

我们对比一下纳粹三大名将,就会发现莫德尔比起来他们,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纳粹三大名将分别是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古德里安率先发明了“闪电战”战术,为德国前期横扫欧洲打下了基础。在法国战役和苏德战争前期,古德里安率领装甲部队一路势如破竹,成为了法国战役和苏德战争前期非常突出的一位将领。曼施坦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战略家,他制定了曼施坦因计划,让德国军队绕开了马其诺防线,直接攻入了法国的腹地,为德国赢得法国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苏德战争前中期,曼施坦因通过他出色的指挥天赋多次力挽狂澜,帮助德国重新扭转战场的主动权。隆美尔成名于法国战役,在法国战役期间,隆美尔带领的第七装甲师被称为“魔鬼之师”。在北非战争前中期,隆美尔依靠着实力弱小的德意联军,多次击败占据优势的英国军队,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绰号。从纳粹三大名将的生平中可以发现,三大名将都对德国早期的侵略战争立下了极大地功劳,三大名将成名的时间也都比较早。

莫德尔属于一位大器晚成的将领,他成名于二战中后期,成名时间比较晚,成为了莫德尔无法进入纳粹三大名将行列的重要因素。在莫德尔成名的时候,德国已经开始节节败退,因此莫德尔取得的战绩不如纳粹三大名将更加辉煌。不过莫德尔能够在德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取得不错的战绩,也是莫德尔军事才能的重要体现。

在阿登战役时期,莫德尔将他的指挥天赋发挥的十分全面,然而德国的硬实力问题限制了莫德尔的发挥。在阿登战役失败之后,莫德尔一直想要通过战死沙场来弥补自己的错误,在盟军攻入鲁尔工业区,德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莫德尔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一个军人的角度来看,莫德尔是一个负责人的军人,只是他“生不逢时”,没能像纳粹三大名将那样出名。

5

莫德尔有“莫不攻”的外号,在独立指挥战略区时,没有显示出进攻能力,又在3个月内连升两级,根基是不稳的。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进攻可以直接带来胜利,天然就吸引人的眼球。很多人都记得足球场上一锤定音的前锋,但是对兢兢业业的后卫,却很少能记得名字。譬如86年阿根廷世界杯上,世人都记住了马拉多纳的进球,主力中卫巴蒂斯塔又有几个人记得。



而战场上的将领也一样,能够攻城略地就天然吸引人的关注。岳飞在进攻中的战绩相当突出,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广泛流传。但是岳飞部将孟安的后代孟拱,以一人之力统帅南宋抗击蒙古三分之二阵线,收复襄阳等军事重镇,为南宋的延续立下不世之功,也被军事学家奉为机动防御大师,到现在也同样没几个人知道。

而莫德尔跟孟拱类似,擅长的是防御作战,而非进攻。在二战德军中,莫德尔其实是后起之秀,在1935年任职德军参谋本部时,其上司就是曼斯坦因。在1938年晋升少将军衔后,其职位为第四罗参谋长,在波兰战役后,莫德尔升为集团军参谋长。



在军衔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莫德尔在苏德战场中失去了独立领军的机会。在巴巴罗萨计划中,莫德尔指挥第三装甲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封闭了基辅包围圈,为德军消灭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不过虽然莫德尔在巴巴罗萨计划中表现突出,但是主要是在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斯泰特元帅指挥下,并不是独立领导一个战略区。随后就是比较奇特的事件,在1941年10月莫德尔升任41装甲军军长,在42年1月即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连升两级,不得不说莫德尔是深受希特勒信任的。



也就是在担任集团军司令独立领军,接手勒热夫战区,莫德尔的防守才能得以体现。刚上任之处,第9集团军有被包围的危险,莫德尔迅速解决这一问题。并在随后的作战中,击退了苏联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的进攻,取得了勒热夫战役的胜利。

勒热夫战役虽然参战主体是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但是莫德尔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此战也就成为他的成名之战。在随后的战争中,莫德尔也发挥了出色的防守才华,比较突出的是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的组成部分奥廖尔战役。



在奥廖尔战役中,莫德尔以远不如苏联的兵力,在自身伤亡10万左右,造成苏联近40万的损失,虽然战线被迫后退,但是在德军整体战败的情况下,莫德尔的战绩依然是比较突出的。但是此战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力量大大被削弱。

而在进攻方面,莫德尔独立领军的表现就相对不够突出了。在1944年华沙反击战中,莫德尔面对苏联冒进的坦克部队,打成了一团混战。在西线阿登反击战中,莫德尔指挥的德军虎头蛇尾,丧失最后一次扭转西线的机会。在鲁尔包围圈里,莫德尔最终以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从履历可以看出,在德军大范围进攻之时,莫德尔的地位偏低,露脸的机会轮不到他。等到独立领军时,德国已经走了下坡路,加上擅长防守的特点,虽然可以击退苏军,但是扭转不了局面。而隆美尔负责北非的战略区,承担独立作战方向,有足够露脸的机会,自然名气比较大。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伤害最大的一场战争。从军事历史的角度看,这场战争也缔造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战将,尤其是德国的曼施坦因、隆美尔、邓尼茨、龙德施泰德等等,大多数军事迷们对他们耳熟能详。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位战术家,因为其善于防守,被誉为“防御大师”,他就是沃尔特·莫德尔。尽管他并不“惹眼”,却几乎参加了二战中德军的每场战役,他倡导和实施“焦土政策”,被认为是最为凶残的德国陆军元帅,为什么他是这样的人呢?

从小的生活经历,让他比一般的孩子更冷漠和有主见。

1891年,莫德尔出生于德国一个叫根挺的小镇。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出身于一个落寞的资产阶级家庭。和当时的德国普通家庭一样,生活仅够温饱,与大多数孩子一样,他恪守着古板而保守的道德观,但人是会变得。

小时候的莫德尔身材矮小、单薄无力,与同龄人比起来“小”了许多,自然成为同学们欺负的对象。尽管他学习很好,但依然受到同学们嘲笑,他开始变得沉默不语,却显得更加成熟和有主见。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要成为一个让人害怕的人。

一天,莫德尔观看了一场德皇步兵营的操练。响亮的口号声、整齐的步伐,让观看的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而他的同学们也为之欢呼叫好。当然,也让莫德尔开始崇尚军人,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认定军人是主宰一切,让人们羡慕的职业。

从此,他经常有意识地去军营,远远地看着士兵们操练。就此,从军在其心中彻底扎根了,他要成为一个“强大”的人物。更何况,日耳曼民族好战的特性,在当时的德国,参军入伍是每一个青年们趋之若鹜的时尚。

中学临近毕业,17岁的莫德尔参军欲望更加强烈。好在,他的叔叔是德皇陆军第52步兵团的预备役军官,帮忙运作,获准使用该团的预备军官名额报考军校。尽管文化课很好,但体检有些麻烦,差点因为视力不好,肩膀有点斜被取消资格。

还是他的叔叔,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让莫德尔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尼斯少年军官训练学校。这是他第一次坚持自己的主见,圆了儿时的梦想。他希望通过当兵实现个人价值,不再被人小瞧,当然也憧憬着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统帅。

然而,军校生活却对他的性格养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战前的德国少年军官学校,沿袭了旧军队的管理模式。既封闭,又枯燥,铁一般的纪律靠的是,屈辱的训斥和残酷的体罚来维护。这让每一个刚进军校的学员都不适应,莫德尔也不例外,甚至有退学的想法,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首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小被欺负惯的莫德尔,深知体质弱给自己带来的屈辱,军校是锻炼体质最好的场所,尽管军士长经常呵斥他不适合做一名军官,但他不以为然。看来,倔强的性格让他始终不妥协,坚持了下去。

其次,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为家族争光。莫德尔家虽然是正统的普鲁士家庭,但是家族史中跟军事没有一点关系,更不是容克贵族的军人世家。这让他与其他学员有很大的差别,只有比军人更像军人,才能脱颖而出,融入令人羡慕的军官团。

让他在军校中收获最大的是,以强硬、粗鲁的态度去管理部队。莫德尔从这些旧军队的管理中,学会了“骂骂咧咧”、爱争论的“毛病”,让他感受到“兵痞”的快感,并以此作为管理军队的方法,成为日后人们备受争议的诟病。

尽管莫德尔很努力,但在同学和教官的眼里,他依旧稀松平常、默默无闻。不过,其争强斗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凶残的一面开始展露。尽管体能不是最好,但在骑术上却是佼佼者,因为马匹弥补了他的身体缺陷,能找回失去的尊严。

为此,莫德尔经常不顾马匹的死活和劳累,苦练骑术。每天训练下来,他的马是最辛苦的,管理马匹的人对其残忍颇有微词。尽管两年的军校生活平淡无奇,但毕业后的莫德尔少尉,在性格上已和过去大不一样了,他更好斗、更粗鲁。

一战让他“如鱼得水”、崭露头角。

分到步兵团的莫德尔结合自己在军校的学习心得,以及对军事历史的研究,提出对传统的步兵战术进行改革的建议。尽管遭到众人的哄笑,但其营长十分看好这位有想法的青年军官,于是调其到身边做副官,这对他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担任4年的副官,让莫德尔对于战术的研究更加痴迷,常常与同级别的军官们争论得不可开交,他暴躁、攻击性强、不近人情的毛病显露无疑,甚至有时对长官的意见也咄咄逼人。他们对莫德尔的印象都不好,有将他排挤出去的念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莫德尔所在部队调往西线参加“施里芬计划”,法、德双方在马恩河一线打成了“拉锯战”、“堑壕战”,双方损失惨重,士气低落。但与之相反的是,莫德尔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带领士兵们不要命地向前冲杀。

他显示出强烈的责任感,狂热而无畏,常常是不计伤亡的冲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说实话,在战争年代,任何上级都喜欢这种“拼命三郎”式的下属。很快,莫德尔被团长相中,调到团部担任副官,常在战争最困难的时候,由他带领冲杀。

莫德尔的优异表现,为他争得了许多奖章,但也负了三次伤。士兵对他不要命的打法十分厌恶,渐渐地在部队中,没人愿意和他一起冲锋,他愈发显得孤立。团长不得不让伤愈归队的莫德尔,去总参谋部参加培训,平复一下部队的情绪。

然而,接下来的索姆河会战,交战双方伤亡130多万,堪称“人间地狱”。莫德尔的许多战友、校友在这场战役中阵亡,而他因为培训8个月,躲过了这场“浩劫”。再回到部队的莫德尔依然是身先士卒地冲锋,但奇迹般地再也没有受伤。

不久,冯.希科特将军下部队挑选参谋,看中了不知疲倦的莫德尔,将其调往总参谋部,负责军需工作,直到战争结束。根据《凡尔赛合约》,战败的德国只能保留10万陆军,而德军总司令恰恰是希科特,这对已是上尉的莫德尔来说,是将来能够青云直上的大好事。

一战中的莫德尔与隆美尔有些类似。都是盲目地效忠德皇,执行命令坚决,不畏死亡,甚至不顾士兵死活,漠视生命,显露出凶残的本性。只是,狡猾的莫德尔在二战结束前,利用职权将自己的档案进行了销毁。所以,他的一切很多都成了谜。

隆美尔等人之所以比莫德尔有“名气”,大多与他的档案被销毁有关。

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救火队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7

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在二战中以失败告终,然而从来没有人怀疑当年那支德国军队的战斗力。直到今天,无论哪一国的军事专家对于二战时期德军的评价都是极高的。 他们的战斗意志也让人惊叹不已。尽管德军在人力和物力上都居于劣势,但凭借其高度战斗力,仍能在6个星期内击败法国,后来联军虽享有压倒优势,还是花了4个月的时间才把他们逐出法国。军在打败仗时的表现可能比在打胜仗时更令人钦佩,当他们面对着3倍、5倍,甚至于7倍的敌军强大优势时,仍能挺身而战。他们不逃不溃,始终服从其上级的命令。在这样一支军队的形成过程中,德国陆军元帅莫德尔功不可没。在整个二战期间,希特勒手下人才济济,其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三人,这三位的战绩也是最为后世军迷所称道的,与这三人相比,莫德尔的名气则远远不及,但作为希特勒最为信赖的心腹元帅,他的军事生涯和他所取得的战绩也足以令人动容。而且他是唯一一位大胜过苏联名将朱可夫将军的德军将领。

在1942年1月8日到1943年3月22日间,苏军对莫德尔的防区发动了总共4次五十万人到一百四十万人苏军参加的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但都被莫德尔麾下的部队击溃。其中火星行动,由苏联元帅朱可夫所领导的攻势遭到失败,这也是这位被宣传为无敌的苏联元帅一生中所遇到最惨痛的失败。这也让莫德尔获得了“防御之狮”的美名。

在我看来,隆美尔的名气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在拥有同样出色的军事才能的前提之下,隆美尔将军更加富有人格魅力和传奇色彩。隆美尔将军是那种少有的会受到敌我双方共同尊敬的将领。隆美尔将军还曾经多次拒绝希特勒对他下达的屠杀俘虏和犹太人的命令。


他认为战争不是以大规模的屠杀和流血事件为目的,他把战争看作是智慧和技巧的较量。很多人认为,隆美尔将军虽然是一名德国军人,但他并不是一个纳粹军人,他没有犯下纳粹的恶行,甚至有人称他为“希特勒暴政的受害者”。然而拥有这么多优秀将领的希特勒却并不珍惜,他刚愎自用,自诩为军事天才,让这些名将的才华都没有得到完整的施展,也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8

弘毅为您解答

曼因斯坦、隆美尔、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这点真的是名至实归。莫德尔与前面三位比起来,确实暗淡不少,他不是战略家,对二战德国的战术体系没有丝毫贡献。他所擅长的是随机应变。用简陋的装备进行各种不可思议的防守,救火队员这个称谓真的很适合他。虽然他学过战略知识,但他对宏观的把握还是有些欠缺,而且他极其霸道的性格脾气让他的口碑非常差,就连德国的将军们对他也是很不喜欢,这样一个既没有人格魅力又无法在军事上独占鳌头的元帅,名气不大也就情有可原了。

当然,他战术能力、防守能力绝对堪称大师。当德国权限败退时,莫德尔在东线与苏联战斗、在西线与盟军战斗,其救火能力无人能超过,多次将几乎要全线崩溃的局面挽救回来,这是莫德尔厉害的地方,也是他成为德国最年轻的陆军元帅的原因,只可惜他的作用仅限于防守而不是进攻。

论起防守,莫德尔有很多经典的防御战,从苏联钳形进攻全身而退并让苏军损失惨重的奥列尔突出部战役,重挫蒙哥马利策划的市场花园行动,还有很少人知道的火星计划,这是战神朱可夫在莫德尔这里翻船的一役,信心满满的朱可夫携7个集团军,190万人,3300辆坦克居然没有拿下德国第九集团军,这支战斗总兵力不足5万 , 装甲战车只剩下区区60辆的部队。在德国中央军的支援下,在莫德尔有效的纵深防守下,苏军显露出疲惫,最后被防守反击,结果伤亡26万人,而德军才伤亡4万人。这场火星行动以苏军失败告终。

总之,莫德尔的战术能力是极强的,是实力大于名气的德国元帅,只是在防守上的建树远不如进攻更加耀眼,而且在他施展才华的时期,德国已经开始节节败退,没有人关心失败者的闪光点,所以他的名气就更小了。

9

当你看到隆美尔那一身光辉,你再对比莫德尔,你就会觉得莫德尔军事生涯简直倒霉的要死了。

你看一下隆美尔的履历就知道了,他是希特勒护卫,法国战役的时候是第七装甲师师长。然后在1941年2月,隆美尔担任非洲军军长。之后再1943年,调回德国,后来占领意大利,这没啥。最主要的是他后来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西线的防御,建造大西洋壁垒。


而你再看一下莫德尔经历,入侵波兰和入侵法国都是军级单位的参谋长,比隆美尔高。然后是入侵苏联,莫德尔在中央集团军群,分配在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打过基辅,打过莫斯科,打过斯摩棱斯克。等到1944年,这货才被提升为元帅,紧跟着巴格拉季昂行动开始,德军大溃败,那会儿是北乌克兰集团军司令。


这里面一下子就明白了,隆美尔在北非,虽然人少吧,但是独揽大权,在西线,负责西线防御,还是独揽大权。而莫德尔在东线,里面有博克、里布、龙德施泰特、古德里安、曼施坦因........你莫德尔一个少将,在里面就是一个路人甲了,前面那些都带了一身光辉的。这么一对比下来,你隆美尔和莫德尔相比,想不突出都难啊。

然后你再看他们打的仗,打法国,跟着古德里安,隆美尔顺风顺水的,他还是穿过森林的重要人物之一。在北非,又是打了一堆胜仗,给希特勒喜欢的不行。而你再看莫德尔,攻陷斯摩棱斯克,基辅保卫战,这都是大胜仗,人们记住的全是古德里安这些人。然后他好不容易权力大了,巴格拉季昂、诺曼底、突出部、鲁尔突围战........这全是大溃败级别的。好不容易赢一个,还是市场花园行动。

(这全是鲁尔包围战的德军战俘)

而且,莫德尔在东线,他出彩的地方,很多都是防御作战,去阻击苏军反攻。莫斯科战役苏军的反攻阶段,莫德尔打的非常出色。勒热夫战役,面对苏军百万人级别的进攻,莫德尔又是防御成功。库尔斯克战役,莫德尔带着两个军,权力也是非常大了,他重创苏联三个方面军。莫德尔的军事能力,并不亚于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这些人。

但是问题在于,谁去吹防御防的好了?人家记着古德里安的闪电战,记着曼施坦因的镰刀计划,记着隆美尔的北非战役。谁去记着莫德尔那些啊?人们开始吹,你看那会儿德军大溃败,就莫德尔成功跑了?意思是,面对整体的战败,没人去吹这里面某些打的比较好的人的。打赢的时候有的吹,打输的时候根本没法吹。

你这么一对比,莫德尔和隆美尔相比,这莫德尔简直倒霉的要死了。当然,这只能说对比出来的。隆美尔身上的光辉太大,莫德尔显得就是默默无闻了。


而且,关于隆美尔这人呢,吹他的人特别多,德国人冠冕堂皇的吹。英国人打不过他,也给他吹成德军战神了,给他塑造了一堆优点,说明英国人在和一个绅士级别、极其富有军事才能的对手打仗,最后一个阿拉曼,英国人很不好意思的说他们给这样一个战神打赢了。

两边吹,再加上国内德棍又疯狂吹,这隆美尔想不出名都难。那莫德尔呢?谁吹他了?也就德军内部一些人对其非常推崇。到战争最后,鲁尔突围战那会让,他指挥的B集团军被戈培尔说成是叛徒,苏联在东边控诉他在拉脱维亚的集中营屠杀57万人。这么一对比,好像莫德尔更倒霉了。

还有一点,隆美尔这人呢,比较自恋,出去办啥事都要照个相,导致他照片非常多,而且特别喜欢听人喊“隆美尔必胜”,再加上后面那个希特勒给他办的国葬闹剧,希特勒还专门致辞了,隆美尔更出名了。这么你再一对比,莫德尔好像低调挺多。


你看,隆美尔死了都这么荣耀呢.........你再看莫德尔,在森林里一个人自杀的。。。。

10

沃尔特·莫德尔–第三帝国最佳防御大师?

在世界军事历史上,善攻者总是比善守者出名,因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而莫德尔正是一位防御大师,并且同时期的古德里安将军是他的顶头上司,所以相对来说,莫德尔在二战的名气不大。

莫德尔和古德里安

莫德尔军队历史

1909年:军官学员培训

1910年:第52步兵团

1925年:第9连第8步兵团指挥官

1928年:柏林第3师参谋

1930年:德军国防军秘密参谋总部兵务局(培训)参谋

1932年:德国帝国青年健身馆幕僚长

1933年:第2步兵团营长

1935年:柏林总参谋部第8部门负责人

1938年:第四军总参谋长

1939年:第十六军参谋长

1940年:第3装甲师司令

1941年:XLI装甲军总司令

1942年:第九军司令

1944年1月至3月:北军陆军司令部司令

1944年3月– 6月:乌克兰北部军团司令

1944年6月– 8月:陆军集团中心司令

1944年8月– 9月:西方西部总司令

1944年8月– 1945年4月:B集团军司令

沃尔特·莫德尔是能够迅速适应战场上不同情况的指挥官之一。他被称为“防御大师”和“希特勒的消防员” 。

他是希特勒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依靠的人,并且挽救了东线最困难的处境。

古德里安在他的《装甲领袖》一书中这样描述莫德尔:“我非常充分地相信他是一个勇敢、不知疲倦的士兵,他知道前线的情况,知道如何在战斗中运用自己的能力,因此他的士兵们对他充满信心…………莫德尔是执行恢复东线这一极为艰巨的任务的最合适的将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莫德尔下令将他的所有个人文件都烧掉,只留下了很少的有关他的童年的信息。我们所知道的是,沃尔特·莫德尔于1891年1月24日出生在根廷市,是一个路德教会的老师家庭。

长大以后,莫德进入第52步兵团冯·阿尔文斯莱本的步兵军官学员学校。尽管条件恶劣,他还是经受了两年的训练,并于1910年8月22日毕业,成为普鲁士陆军中尉。

莫德尔作为第52步兵团的一部分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线的战斗。在战争期间,他获得了数个战斗创伤和奖励。

在德国投降时,莫德尔是第36预备役师的队长。

战争结束后,他在德军总部继续他的军事生涯。1921年,沃尔特与赫塔·休森结婚,并与他育有三个孩子:汉斯格格、海拉和克里斯塔。

1939年,莫德尔在第四军团中担任少将,参加了占领波兰的战斗。次年,他以第16军团长的身份参加了法国之战。然后,他指挥了第3装甲师。

1941年6月22日,作为陆军集团中心的一部分,莫德尔进入了东部战线。他的师在古德里安将军的第2坦克群的先锋队中前进,突破了布列斯特、巴拉诺维奇和罗加切夫的苏联防御。

1941年7月,为表彰他的贡献,莫德获得了铁十字勋章。

斯摩棱斯克和基辅被占领后,他成为第41机动部队的指挥官。此后,他参加了台风行动,在此期间,德军设法攻进莫斯科。

1942年初,沃尔特·莫德尔被任命为第9军司令。

从雷热夫撤退后,莫德参加了库尔斯克附近的进攻行动。他呼吁保持谨慎,并拒绝领导他的第9军进攻,直到他们得到增援为止。古德里安认为攻势将毫无用处,他对此表示了支持。

但是,莫德尔的建议被证明是错误的,德军遭到严重挫败。

莫德尔无法正确评估并计划攻击。这是他的第一次重大失利。然而,在战争的最后几年,他建立的有效防御对希特勒很有用。

1944年1月,莫德尔接任北方军集团的指挥,该集团由于苏联在列宁格勒地区的进攻而遇到问题。莫德尔晋升为最年轻的国防军元帅。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莫尔在东线的不同地区消除防御上的失误并确保德军撤退。8月17日,他接到命令控制西部阵线的局势。

在欧洲开设第二条战线后,德国终于走到了失败的边缘。在法国期间,莫德在东线遇到问题。

他从事撤军和组织防御的工作。但是他渴望成为战略防御阵地的愿望使他犯了错误,并发起了进攻。他不仅失去了数千名士兵,而且失去了希特勒的信心。

盟军占领雷马根桥梁是莫德尔终结的开始。

失败变得更加频繁,战争的结果显而易见。当他得知苏联人指控他犯有战争罪时,莫德尔决定不等待不可避免的死刑。

莫德尔在沃森纳克附近的军事公墓的坟墓

1945年4月21日,沃尔特·莫德尔在杜伊斯堡市与林托夫村之间的森林中开枪自杀身亡。他被埋葬在现场。

十年后,经过他儿子汉斯格格的努力,沃尔特·莫德尔被埋葬在赫尔特根森林沃森纳克镇附近的一座军事公墓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