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桓晋文之事》是战国时期孟子所著的散文,该文就是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

孟子主张富民教民,不主张齐宣王开拓疆土,核心思想是希望齐宣王布施仁政。

《诗经》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孟子他主张给人民一定的产业能养家糊口安居业。上可以赡养父母,下可以养活妻儿,年成好呢可以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孟子说:人民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还常有善心,这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够做到。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这样就会不服从管理、犯上作乱等等,就没有什么不做的了。这和我们国家疫情结束后,千方百计保就业一样的道理,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有序。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齐桓晋文之事》对治理国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现今治理的实践意义不大。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我想说说我个人的观点及思考。

在古文中常提及善、德、仁等等,这些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但没有提及尊重、尊严、人格等,这些文明社会对人本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现。人本主义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人具有独立的人格。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人为社会的主体价值。

我们现今对比二十三十年前,在生活质量、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现在可以说都能安心工作、学习、养家糊口了吧!但是我们还要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发展,在发展中我们社会就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前人很多问题是没有碰到过,没有实践的经验可以总结,我们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摸索,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有更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可以参考前人流传下来的思想,但在实践中要灵活运用,该弃则弃该留则留。如果完全按儒家道家的思想去实践,社会能进步吗?

其实我们的国家现在就是施行的仁政,从扶贫助贫、就业、法治建设、拖欠薪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等方面,无不体现出人文关怀。这些就是善、德、仁、信等等,我们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参考价值。

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却发生了变化,有些是我们传统文化本身就有错误的导向作用。(以下我不以具体的某些事件举例,只是个人思考叙述)

善,也是良知,现在很多人都是伪善,我们常常在实施过程中有了功利心。我们常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有了贪图回报的想法,又或者施善是为了以后自己遇到困难别人能做到自己之前的“善良”行为,这都是功利是伪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是能触动人的良知的善意的行为,这种行为一定是带着关怀的真诚的。绝不是考虑能得到什么回报,或要求别人也以同样的方式去践行这种善良的行为。现在更有甚者把自己的“善举”当成一种可标榜自己的身份,当作炫耀自己的资本,这种本身就不是善良的价值体现。我们可以看看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老子对善的阐述。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都很焦虑,因为崇尚金钱、崇尚权势、追名逐利,价值观以经开始扭曲,所以让人一谈及以后的生活及未来心生恐惧,更有甚者说出“没钱就没尊严”的话语。尊严是人与生俱来的,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有了生而为人的尊严,法律都无条件维护人的尊严。可偏偏很多人要把尊严、人格和金钱、权势捆绑在一起,如果认为“有钱才有尊严”那人永远都不敢有尊严也不可能有尊严。尊严是懂得自己有生而为人的尊严,同时也懂得悍卫别人的尊严,这二者缺一不可,缺一都不能称之为有尊严!

孔融让梨的故事应该都学过也听过,按理说孔融不应该把梨让给他哥哥,他尊重长辈就应该是让给父母或爷爷奶奶才对。他父亲买回来梨是要给大家分享的,既然是分享就应该公平对待,在足够多的情况下,谁喜欢可以多吃不喜欢可以少吃或不吃,谁没到场可以等来了后一起吃表示尊重。如果把这和公序良俗捆绑在一起就有了现在社会的“道德绑架”,做什么事都能扯上道德。现在连人们买东西消费都进行“道德绑架”。我希望大家都能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别人云亦云。

如果社会不加以重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那在以后社会的发展中各种矛盾将越来越多,也可以说将制约以后的发展。

这些是我个人的思考及观点,欢迎您讨论或指正!

最佳贡献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