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如何评价评弹界历史上,《珍珠塔》的传人、吴韵一哥高博文?

如何评价评弹界历史上,《珍珠塔》的传人、吴韵一哥高博文?

2020-11-09 23:20阅读(60)

如何评价评弹界历史上,《珍珠塔》的传人、吴韵一哥高博文?:高博文老师,有名的评弹艺术家、上海评弹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话说评弹是一门曲艺艺术,它在江南

1

高博文老师,有名的评弹艺术家、上海评弹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话说评弹是一门曲艺艺术,它在江南可谓是家喻户晓,连马云、金庸以及李安都非常喜欢评弹。

当时2018年9月底“大家说\"在一曲悠扬的《水调歌头》中缓缓拉开帷幕,“吴韵一哥\"高博文用他那极具韵味的吴侬软语,带着大家一同走进评弹的世界,高博文为大家介绍了评弹艺术以及它的发展历程,还和青年演员陶莺芸合奏一曲《江南好风光》,带领听众们一同体验当年茶馆听书的独特感受。如今已是资深评弹艺术家的高博文与评弹的缘分,也是从书场开始的。

其实他小时候生活在石库门弄堂里,所以当时收音机还是比较主要的这样一个传播信息、文艺的样式,所以他们小时候听滑稽、评弹就比较多,那么就是听了评话,评话这个题材是只说不唱的,所以当时还能够听懂,讲的题材“三国\"、“隋唐\",“英烈\"又是他们比较喜欢的,所以当时就喜欢上了评弹,当然他的那个时候只是喜欢,他的志愿是做一个播音员,做一个电台的播音员,是不出镜的,他觉得在这个里面跟大家说说,因为他喜欢讲故事,很有意思,当然这个愿望后来没有实现,逐渐对评弹的热爱愈来愈热烈,那么有一次就是他们家附近有一家书场,叫红星书场,在四川北路上,因为当时书场都是年纪大的人在里边,有一台非常精彩的演出,他就鼓足了勇气进去,当时是五年级,想象一下大家看到一个小孩跑进来听评弹,就是觉得像稀有动物一样,但是迅速的,这个好多老观就围上来,说你喜欢听,我孙子让他听他就是不要听,你喜欢叫什么流派,我来告诉你,这个演员是谁谁谁,很热情,所以从这个开始以后就好像对评弹的热爱是越来越一发不可收(拾)。

高博文高二时,进入上海市戏曲学校学习,毕业后进入上海评弹团,师承有名弹词演员、评弹作家饶一尘,团内两位苏州评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希安和赵开生以及《珍珠塔》的薛派传人薛惠君等前辈,也纷纷对他进行悉心指导,对其寄予厚望,在实践中,高博文不仅能将几位老师的表演特色模仿得惟妙惟肖,更能将之融会贯通,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说噱弹唱的风格。他曾自言,自己是很幸运的,他其实去考上海戏曲学校评弹班已经超龄了,但是他在之前学的时候,有几位老师特别喜欢他,也觉得说,他说这个小孩将来不会转业,他的这种忠诚度是可以的,因为当时传统戏曲环境跟不好,好多优秀学员都转业了,大家都在想,培养下去,花了精力以后你转业了,那这个精力全白费了,所以老师说他的专业思想很稳定,当时叫专业思想很稳定,所以他进了评弹团之后,先进戏校,戏校当然也师也是评弹团的老师,到进了评弹团之后,所有的名师,大家都教过他,所以这个是他非常值得荣耀、值得自豪、值得幸福的地方。

高博文在评弹界多年来一直以探索著称,不断尝试着让评弹用新的面貌赢得更多更年轻的观众,早在2013年,高博文就曾与台湾地区的音乐团队合作,唱出了前无古人的“摇滚评弹\",广受欢迎。就是在2018年的十多年前,当时在新天地有这样一个表演场所,它的观众、它的环境,都是跟原来的评弹表演的环境完全不同的,受众也是完全不同的,你用传统的来应对肯定是行不通的,当然也有,当时有台湾地区的这样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他们跟他们一块在琢磨,大家在摸索,所以不断地在传统文化当中注入新的元素,首先就是要适应当时演出的环境,所以无论在音乐的设置上,舞台场景的这种布置上,其实都是花了大的功夫,动了很多脑筋,的确,这段时间的创新经历,到当时、今天来看,还是他觉得很值得来总结。在2016猴年春晚上,高博文在情景歌舞节目《山水中国美》中和吴中评弹团的张建珍合作男女评弹对唱,这是上海评弹团的演员首次参加央视春晚演出,男声唱蒋调,女声唱俞调,都是评弹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唱调,节目中非评弹的演出部分结合了梁咏琪、林心如、刘涛等明星的歌唱,在评弹和流行乐之间做了非常好的衔接。接到春晚的这样一个邀约的时候,高博文说,真的内心是蛮激动的,因为评弹上春晚有过,但是是联唱、唱几句,要完整的这样来一个评弹展现,当然它是跟时尚有所结合,这个也是他觉得很合理的,而且他觉得也蛮有意思,能够双方借力,借助这个力量来把评弹作为一个比较丰富的这样一个作品,所以当时跟编导,大家在商量节目商量唱腔的时候,节目已经定下来了,商量唱腔的时候开始也是有一段交锋,他们觉得要唱一些江南的民歌、小调,你用苏州话唱就是评弹了,他想在央视春晚的这个舞台上,第一次能够以评弹完整的结构上去,那你唱一首小曲唱一首歌,他觉得这是要被人说的,人家背后要说你的,那么这也是个机会,那么所以该坚持的原则不能让,能商量的地方就商量了,那么他就坚持说前面,一定要用评弹的流派唱腔,而且不要有这些丰富的音乐,来来回回固定之后,前面几句评弹唱腔的坚持,琵琶三弦长衫旗袍、评弹的唱腔,那这个样子他就觉得很欣慰,人家觉得虽然短,这是正宗的评弹,所以这个节目在当时播出之后,的确还是受到大家的欢迎,那他们觉得他们为江南文化,为评弹好好在这个大的平台上呐喊了一把,也觉得是很爽,很过瘾的。

他还曾经教过一个明星周冬雨,她有个电影当中有一段评弹,他专门还去教过她几次,那么当然这个只不过是用一下评弹的因素,人物的内心的话没讲出来,通过眼神在表达,这个眼神大家不一定能够理解到,通过你的唱把它唱出来,所以这一次还是比较觉得很有意思的一次尝试。那么他们想评弹,在他们内地大陆的这些导演当中,你想那些老艺术家谢晋导演、桑弧导演都是评弹迷,他们对评弹都是情有独钟,很喜欢,所以他们导出的片子那么成功,那么他们喜欢听评弹,可能也是有一点因素在里边,所以评弹跟电影的渊源,不仅是参加电影的相摄,其实评弹演员跟电影演员,评弹界和电影界在过去到现在它一直还是有很深的这样一种联系在里边。

上海评弹团建于1951年,是评弹界第一个国家剧团,也是目前最具实力的评弹演出团体之一,近年来,上海评弹团与时俱进在剧目上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推出了多部符合上海都市气质和欣赏偏好的新编及原创作品,如评弹系列剧《半生缘》,原创中篇评弹《林徽因》等,都收获了不少肯定和支持,“都市评弹\"的概念逐渐成为作品创作的方向之一。评弹进入到上海之后,其实受到海派文化的影响,它就是体现的那种时尚、那种流行,那种受到大家的欢迎,表演方式在过去他们茶楼书场到进入上海就不同了,茶楼书场比方每天两个小时,下午跟晚上,到了上海就是40分钟一档,马上到另外一个书场,像电影跑片一样的,它就是迅速地把内容做得更加快捷,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欣赏习惯,所以评弹一直来,到上海之后,它的发展、它的这种改变就一直没有停过脚步,所以到当时现在来说,他们提出“都市评弹\"不是偶然的,那么评弹的从“都市评弹\"的具体体现,就是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他们比方在舞台呈现、在表演的方式上,《林徽因》也好,这个是一个中篇评弹,他们搞的《半生缘》也好,《半生缘》是一个他们叫中长篇,说中篇长了点,说长篇短了点,那么这个是适应什么演出呢,不是针对下午的每天的长篇演出,是他们当时在周末的晚上针对年轻人所开设的叫高级书场,就是票价要比原来高,就比下午的常规演出高,可能这杯茶要比原来的好,环境要比原来的优越,演员要比原来的丰富,剧目要比原来的新,所以这个《半生缘》,当时是“张爱玲热\"的时候,《半生缘》一直都是很热,所以大家也很喜欢,故事也是很有意思,所以他们就把它改编成了中长篇,而且都是年轻人来演,所以当时演了之后,大家也觉得有一股清新的气息。

林微因的好多书籍、电影、电视都有,那么林徽因的评弹,表现她的评弹还是第一次。那么大家都熟悉这个人物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然后通过她故事的这些叙述和表演,那么“林徽因”这个题材,从他们中篇评弹来讲,把都市评弹这样一种内在的这样一些改变,都综合在《林徽因》里面,包括服装,包括他们的布景道具,包括他们的时间设置,包括他们的坐法都不同了,演员这个坐的方式的不同,所以这个剧目还是经过了三轮全国巡演,他们现在马上要把《林徽因》这个剧目的“红旗”要插遍全中国了。2016年底,评弹作品《高博文说繁花》首度亮相于上海大世界,受到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热捧,评弹《高博文说繁花》遵照作家金宇澄小说《繁花》的顺序、逻辑与节奏,小说一章,说书一回,《高博文说繁花》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新创作,也是评弹艺术改编现代文学作品的全新尝试。

《高博文说繁花》是一个也是偶然的契机,在电视台有一个沪语的一个节目,那么就朗读了一小段,当然这个朗读一小段,后来经过公众号发出去之后,收到的反馈是没有想象到的,大家觉得太有意思了,你用上海话读很有意思,你其实用苏州话来说,用评弹的方式把它说出来更加好,那么当时也就一听到有点灵感,那么正好大世界马上就要复业了,那么它是一个上海文化的地标,那么两方面一拍即合,其实这个一拍即合还不够,金老师还没同意,那么再跟金老师去商量,他说也有人跟我说,你这个书写评弹最适合了,因为评弹是叙述故事,他这个书目当中人物还是很多,结构蛮复杂的,用评弹来表演比较好,评弹《繁花》它还有点舞台调度,比原来的评弹的样式要丰富。但是在改编的时候也有很多问题,金老师的书它体现上海人一种这种内敛的性格,有两个字叫不响,不响,评弹就是要响,你不响你坐在那说书,你唱戏还可以做动作什么,你评弹不说你就不响,不响人家要退票了,那么怎么样在“响\"当中体现金老师的不响的这种意境,所以也是大家动脑筋。当时他们《繁花》又要应邀演出,他当时估计还是蛮有意思,蛮兴奋的。所以他们这一次演出,肯定自然要比前两次要更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