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桓公,春秋第一霸,生前何等威风,死后,在床上躺了67天,尸虫都出来了,每每读到《史记》中那一段,我都不愿意去想象那场景,画面真的是不忍直视。

前半生贤能而称霸

齐襄公死后,公子小白在鲍叔牙和国、高二卿的帮助下,顺利继位,是为齐桓公。经鲍叔牙的劝谏,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图谋霸业,对内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南征北战,终于九合诸侯,在秦国和楚国还没有插足中原的时候,做了第一位霸主。

公元前651年夏天,葵丘会盟,周天子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这时候,齐国无比强盛,齐桓公有以管仲和隰朋为代表的“五杰”,齐桓公几乎就是个甩手掌柜。一门心思做他的酒色之徒,齐桓公有三位夫人,六位如夫人,别的妾室不计其数。

后半生昏庸而饿死

周天子的承认让齐桓公开始骄纵起来,同年秋天,再次葵丘会盟,很多诸侯国已经开始对齐桓公不满意。而齐桓公也不怎么听取管仲的建议,有些一意孤行。

到了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齐桓公问管仲谁可以替代管仲的位置,他说出了三个人:易牙、开方、竖刀,都被管仲否定了,管仲认为这三个人都是谄媚小人,不可大用。

然而管仲死后,齐桓公还是重用了这三个人,齐国乌烟瘴气。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他的儿子们开始争权夺势,齐桓公没有嫡子,曾和管仲定下立公子昭为太子,然而到了晚年,又确定不下来,以至于其中的五个儿子争得不可开交,谁也顾不上照顾齐桓公。

他们将齐桓公隔离起来,任何人不得擅自面见齐桓公,而五人又没有心思照顾齐桓公,以至于齐桓公饿死,即使饿死了也没有让五个儿子停止争斗,反而让他们开始更疯狂的夺位之争,终于公子无诡取得胜利,成为齐侯。

而此时,齐桓公饿死在床上已经67天,《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蟲出于户。

传说他死的时候拿衣袖遮面,想必是无颜去另一个世界见管仲吧。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最佳贡献者
2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初期心怀伟业,选贤任能,拜管仲为相,成为五霸之首,管仲死后,齐桓公纵欲无度,信用小人,最终病饿死在宫中。

3

齐桓公好美色,好美味,好美酒,好大喜功。管不住嘴管不住老二是最后惨死的根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管不住嘴管不住老二,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管仲在时,发生了易牙阻止改革,管仲借机要除易牙,就发生了著名的易牙烹子,搏得了桓公的信任,从此后易牙小心敬慎,终管仲一生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除去易牙。而易牙就是厨师的祖师爷,有一手好厨艺,重要的是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且自创了很多菜品。掌握了齐国厨房,每天给桓公做菜递菜,以次成为了桓公近臣,无形之中影响着桓公的决策。一个能把儿子杀掉做菜的人,猪狗不如,人品差到极点。但是无奈桓公好美食,无法抗拒美食的诱惑,为日后埋下悲惨结局的种子。

竖刁,太监始祖。桓公好色,容不下一个男人当后宫的管家,竖刁觉察到这一点,果断割去了命根子,桓公深深被其感动,他如愿以偿当上了太监,出入后宫来去自由,也成为了桓公的近臣。同样的,一个如此不择手段的人,如果遇到核心利益根本就不会顾及礼义廉耻。但是桓公好大喜功,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言,更喜欢被人表现出忠心不二。

长卫姬,卫国的一个美女,家里排行老大,被桓公收为妾,生了公子无亏。桓公顶不住美人的耳边亲昵,废长立幼,想立公子无亏。为此,齐国内政不稳,大臣们纷纷各站其队,尤其是管仲去世后,内政彻底失去控制,极度不稳定,党派纷争剧烈。权臣各握重权而不不顾君主。

有这身边三人,是能够轻易影响桓公决策的,桓公病危后,易牙,竖刁和长卫姬三人与支持公子无亏的权臣联合发动政变。运用长久以来积累的内外势力将桓公隔绝于宫内,没有易牙的吩咐无人给桓公做菜递饭,桓公知道内情后,老泪纵横,想起当初管仲之言,后悔莫及,就在这种无限悔恨和无限抑郁之中,饿死了……

另外一边太子提前得到消息逃跑,无亏继位。然而,三人毕竟是德行有亏的人,况且能力也很不足。虽然无亏继位却不能压制住其他势力。各公子都参与到争夺王位之中,太子借助宋国势力复国继位,然而齐国霸也一去不复返,最终还惨遭田氏代齐,姜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4

“我饿!”

想必这两个字一代霸主齐桓公最后的遗言,任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最终竟落得个惨死下场,蛆虫遍及全身也无人为其收尸,怎一个惨字了得!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为什么一提到小白,我就会想到小新?),公元前686年,小白与公子纠争夺君主之位终取得胜利,自此做了齐国国君,称“桓公”。

在优秀员工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励精图治四十载,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最富有的上市公司。

在外交方面,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一手好牌,藉以笼络团结中原各诸侯,并受到中原诸侯们的拥戴和信赖。

纵观齐桓公大半生,真可谓文治武功盛极一时,要不然也不能把齐国打造成最具实力的第一盟主国。

照理说这样的人,应该落个好下场,起码可以风光大葬。那料想死的还不如个草民有尊严,下场竟是活活饿死。不但如此,还让蛆虫把他吃了。

公元前645年,优秀老员工管仲已经病得起不来炕,齐桓公拖着老迈不堪的身子去探望这位臣子兼旧友。

管仲在上气不接下气,眼看就要断气之前,对齐桓公说了一番肺腑良言,他奉劝齐桓公远离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告诫桓公这三个人是小人,不能委以重任,不能过于信任。

不曾想他这番话让齐桓公很不爱听,这三个都是他的宠臣,自己与他三个就好似小新与风间、正男和阿呆的关系。

因此他不服气的回敬道:“易牙将亲生子烹了给寡人做食物,表明他爱寡人胜过爱他儿子,为何不能信任?”

管仲道:“人世间最大的亲情莫如爱子,他对亲生子都不珍惜,怎会珍惜国君你呢?”

齐桓公对这番话不屑一顾,他给出的理由是易牙不爱儿子,但一定不会不爱自己,自己比他儿子还儿子。

接着他又反驳道:“竖刁割自己的肉给寡人吃,证明他爱寡人胜于爱自己,为何不能信任。”

管仲说:“此人连受之于父母的皮肉都不爱惜,怎会爱国君你呢?”

齐桓公仍觉得管仲这番话不妥,竖刁不爱自己的父母,不等于不爱自己,自己比他爹还爹。

要说齐桓公这辈子也够本了,吃了两次人肉,不知道这老家伙是不是吃上瘾了,还是吃糊涂了,根本听不进好良言。

他又反驳道:“开方本是卫国公子,他为了寡人连太子位都不要了,他父母死了他都不回去奔丧,这不正说明他爱寡人胜过他的父母,为何不能信任?”

管仲说:“人世间最亲近的人莫过于父母,他父母死了他都不回去奔丧,这样对待父母的人,怎么会爱国君你呢?”

齐桓公此时已经压制不住自己的怒火了,他愤愤起身离去,他不允许管仲污蔑他的三个小伙伴,自己与他们断背山式的君臣之爱是不允许任何人诋毁的。

他走后,管仲带着无限哀怨和无奈闭上了眼睛,在公元前他的人生从此Game over。

有道是好良言难劝该死鬼,管仲临时前的“诅咒”很快在公元前643年应验了。那一年,齐桓公病倒了,他躺在榻上起不来,三小人的机会来了。

易牙、竖刁以他的名义发出告示,禁止任何人入宫,并堵住齐宫大门,在大门外垒砌一道高墙,谁敢进来谁就死。

可怜的小白躺在榻上痛苦的哀嚎,身边连一个侍人都没有,想喝口水都办不到。卫公子开方带着上千户齐国居民去了卫国,朝廷变成了易牙、竖刁的天下,他们根本记不起还有个待死的老人叫齐桓公。

而齐桓公的五个儿子此时对于以往严苛且威严不可侵犯的父亲不闻不问,而是为了争夺权位相互攻杀。

结果,齐桓公的尸体在寿宫整整搁置了67天,尸体生满蛆虫也无人收葬。可叹一代霸主竟落得如此田地,真是可悲至极啊。若他到了阴曹见了管仲会不会对自己的固执而感到惭愧呢?

齐桓公晚年的悲剧如长鸣之警钟,时刻提醒世人要听人良言相劝,注意身边的小人,不要认为别人对你好,你就感动得一塌糊涂,给你鸡汤喝,说不定里面有毒。而应用常情、常理去推理,才可下定论,不让小人趁虚而入!

5

齐桓公的死是病死,严格来说既是现代医学概念上的自然死亡,也是古代观念中讲究的寿终正寝,乍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让人妹想到的是,他的死状最后变得很惨,『荣膺』『春秋史上死得最窝囊的霸主』的『光荣称号』。

传说齐桓公是封闭宫门被饿死的,这个严格来说不是很确切,《史记·齐太公世家》如是记载: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 桓公的病在先,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争立在后,可能他最后的日子所受的治疗和照顾不到位,但还是相对正常的病死。

只是因为五公子争立没人顾得上死去的老父亲,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整整搁置了67天,尸虫从框窗子里爬了出来也无人收葬。直到十二月十四日(桓公死于是年冬十月七日),新立的齐君无亏(一名无诡,又称武孟)才把桓公收殓。

那时候齐桓公遗体的样子之不堪入目可以想见,很难想象,这一堆臭皮囊就是当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五霸第一人。

6

齐桓公死的非常惨,直到尸体腐烂,滋生的虫子爬出了宫室,人们才知道他已去世。性格决定命运,齐桓公的下场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大体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过度依赖管仲、心大善良、好酒好色好游猎、不听管仲遗言任用小人。

齐桓公是个甩手掌柜

很多人都以为齐桓公称霸的模式与后世开创太平盛世的模式相似:一个贤明的、有作为的君主兢兢业业地执政,手底下有一帮能臣辅佐他。但其实齐桓公称霸主要是靠管仲打理一切,而齐桓公本人就是个甩手掌柜,将一切都交给管仲这个店小二打理,自己则该干嘛干嘛,管仲需要齐桓公出面时(比如组织个会盟),齐桓公就出个镜。所以齐桓公对管仲的依赖程度很高,在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小人也就趁机而入,国政就容易陷入混乱。

齐桓公心大,有点太善良

当年,齐桓公与另一位叫公子纠的人争夺王位,鲍叔牙辅佐齐桓公,管仲辅佐公子纠,管仲曾经为了让公子纠顺利继位,射了齐桓公一箭,差点杀了他。但是齐桓公后来在鲍叔牙的劝说下,不计前嫌,任用了管仲。可以看出来,齐桓公心是真的大,竟然能选人唯贤,任用自己的仇人,可是心大的人往往有个问题,那就是容易把世界想得太美好,觉得人都是很善良的,反而容易分辨不清好人和坏人、贤人和小人,所以很容易就相信了真小人的谗言,这一点在之后发生的事情中就能看出来。

齐桓公的三个坏毛病

齐桓公曾说自己好酒、好色、好游猎。不分白天晚上地喝酒,经常酩酊大醉;只要是漂亮的姑娘,也不管是不是同姓、是不是同辈、有没有血缘关系,都霸占,导致好多人都嫁不出去;见到猎物就想去打猎,控制不住自己,误国事。齐桓公的这些毛病恰好给小人发挥的余地,顺着他的这些喜好百般奉承,很容易就让齐桓公进套。

齐桓公亲近了小人

上面这些问题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管仲临终前叮嘱了齐桓公要远离三个小人,但是齐桓公没听,在管仲去世后,他亲近了这三个小人,最终自掘坟墓,下场凄惨。怎么回事呢?

管仲快去世前,齐桓公曾问要是管仲真的一病不起了,该让谁当接班人。齐桓公向管仲推荐了三个人,让他选,这三个人分别是:易牙、竖刁、公子开方,他们的情况是这样的:

  1. 易牙是桓公的官方厨子,厨艺高超,善于烹调美味。有一次齐桓公说,这天下美味我都尝过了,就是没尝过“蒸婴儿”是什么味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听到齐桓公说了这么一句话,竟将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蒸了给齐桓公吃。齐桓公一吃,连声称好,可是易牙却哭了。齐桓公懵了,问怎么回事。易牙含着泪告诉了齐桓公真相。齐桓公大为震惊,非常感动。

  2. 竖刁是一个宦官。他为了进宫侍奉齐桓公而不惜自宫,进宫后对齐桓公可谓“关怀备至”,将宫里的一切打理地井井有条。齐桓公对此很感动,竖刁却说:和您比起来,我的身体不算什么,只要您过得好好的,我就心满意足了。齐桓公也非常感动。

  3. 公子开方本来是卫国太子,是能继承君位的,因为佩服齐桓公的伟大,竟舍弃父母、君位毅然来到了齐国,投奔齐桓公,一干就是十五年。齐桓公问他,来齐国这么多年,你不想念父母吗?公子开方说,为了辅佐您,我什么都可以舍弃。

管仲听到这三个人,连连摇头,说都不可以,为什么呢?人莫爱于子、莫爱于身、莫爱于父母,如今这三个人连孩子都杀、连自己的身体都残害、卫国离齐国不过几日的路程连父母都不管,简直没有人性,他们怎么可能真心爱护自己的国君呢?管仲对齐桓公说,我活着这三个人不敢兴风作浪,但在我死后,一定要将这三个人驱逐出国。

管仲死后,齐桓公确实也将他们驱逐出国,但是发现离开了易牙吃饭没胃口,没有了竖刁后宫乱了套,失去了公子开方朝政没人处理,于是又将他们请回来了。

结果,不久之后,这三个人就开始大肆专权,本来齐桓公生前立公子昭为太子,但在他死后,易牙与竖刁联合,将公子无诡立为国君,而公子昭逃到了宋国。因为所有人都在忙着争权夺位,齐桓公死后竟无人过问。据《史记》记载,在齐桓公死后六十七天,尸体腐烂生的虫子爬出宫室,人们才知道他已去世。据说,齐桓公临死前后悔没有听管仲的话,无颜地下相见,便用白色布子蒙住了头。

这就是一代霸主齐桓公惨死的原因。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点个赞,关注我吧^_^。

7

春秋时代文明开始逐渐礼崩乐坏,众国各居一势,权利蛊惑人心,各国国君纷纷起兵作战,逐鹿中原,欲吞并邻国扩大疆土,国与国,君与臣的矛盾不断凸显。混战时代,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春秋五霸”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脱颖而出的。

秦穆公是五霸中被周天子封任“侯伯”最早的一位;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讨伐宋国,吞并小国,尊王攘夷,北征戎狄,南伐楚国,早早就走上天下诸侯的霸主宝座;齐桓公的雄才大略,用人得当,能屈能伸等优秀品质成就了一身的辉煌,这样一个人,为何最后会落得“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呢?

一切要从齐桓公重用管仲说起。齐桓公姓姜,字小白,在齐国内乱时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逃往他国避乱,等齐国内乱平定,公子纠抢先一步,在回国的路上偷袭公子小白,欲称王。幸运的是管仲的箭弩仅仅射中了小白的玉佩,小白趁势倒地装死,逃过一劫,小白顺利回国后继承王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优秀的品质奠定了他强者的地位

豁达大度、虚心待人,终抱“美人”归

齐桓公即位后,想到当年鲁国帮助公子纠刺杀自己,想要报仇,打算攻打鲁国,杀了当年刺杀自己的管仲。大臣鲍叔牙却向齐桓公说: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鲍叔牙顶着齐桓公要杀了管仲的怒火向他举荐管仲。

齐桓公听罢,邀请管仲到齐国,厚礼相待: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两人摒弃前嫌,称管仲为“仲父”,成为千古美谈。齐桓公的真诚打动了管仲,这也是管仲能为齐桓公尽心尽力,鞍前马后的原因。

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从此,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进入飞黄腾达的发展迅猛阶段。

扶助弱小,以礼待人

礼崩乐坏的时代,个人的精神境界高尚难能可贵,周王室曾经是众诸侯国的领导者,在混战时期,当周王室在众诸侯国间的威望一点点下降时,郑庄公公然与周桓王对抗。这属于对诸侯的大不敬,其他国家也没有主见,跟随在郑的身后虚张声势。此时,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毅然不随波逐流,决定“内尊周王,外攘四夷”,奉天子以令诸侯,这种依然知礼守矩的行为得到了周围国家的尊敬与追随,这件事使齐桓公在众诸侯间树立的高大形象,一举脱颖而出,成为诸侯中的老大“候伯”。

诸如此类事件,齐桓公的良好品质为他又贤良相伴,众国簇拥打下良好基础。齐国实力雄厚,齐工“双商皆高”,无疑有十足威望,成就“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春秋第一霸。

优点显尽,齐桓公已经接近暮年,他的缺点正侵蚀得越来越深。

好色之徒

好色导致齐桓公后宫中宫女无数,公子众多。在齐桓公垂垂老矣之际,对于眼下国家大事掌控心有余而力不足,阶下皇子早就为了争夺皇位之事大打出手,各率领党羽争位,成为隐患所在。

喜欢被奉承

齐桓公饿死深宫的直接原因正是齐桓公被三个小人的阿谀奉承蒙蔽了双眼,齐桓公精于饮食,给了佞臣易牙趁虚而入的机会。易牙献媚到什么地步呢?据说,易牙为了得到齐桓公的宠信,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做成肉丸送给齐桓公,齐桓公吃后大赞,得知是易牙儿子的肉后,更加相信易牙是忠心不渝的大臣,从此无条件的信任他。

另外两个,也是通过这样残忍的手段获得齐桓公的信任。竖刀阉割,开方背叛,这样的性情极端之人使用出乎意料的手段打动齐桓公,齐桓公并没有察觉,反而乐在其中。即使管仲规劝,齐桓公仍未觉察,竟然将三人请回宫内掌事。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人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恒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三个人图穷匕见,原形毕露。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此时外有戎狄侵犯,齐国内部各公子为首的党派相互攻打争夺皇位,齐国混乱不堪,易牙、竖刀和开方三个佞臣从中作梗,谋取权贵,并将病危的齐桓公禁闭在深宫内,有高不可攀的城墙围住,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放置六七十天,尸虫都沿着窗子爬出来,新任的齐国国君才将齐桓公收殓。

优秀的品质固然能助人成功,可是不能克制缺点必定要功败垂成!

8

齐桓公其实能力平平,主要是遇到了千古奇才管仲。齐桓公自己基本上不咋管事,各种事务都是管仲帮他处理的。管仲一死,齐桓公的真实水平就暴露了。而且管仲还提醒过他,有三个奸臣不能重用。但齐桓公最后还是用了那三个人。最后被饿死也只能怪自己不听管仲的话。

9

大家好,我就是齐桓公,谢谢大家两千多年来对我的关注,今天我就说说我是怎么来的以及怎么没的。


我姓姜,名小白,是姜子牙的后人,你们可以叫我姜小白,嗯?这个名字怎么这么耳熟,是不是有人剽窃了我的名字,算了这都不重要。

你们要真把我当成“小白”那你们就错了,我是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当年为了抓紧时间争夺王位,管仲射了我一箭我就装死不与他计较,早回国了六天顺利成为齐国国,是为齐桓公。

我虽然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但是管仲射我一箭之仇岂能不报,我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宰了管仲,但是鲍叔牙却劝我,说管仲有治世之才,让我宽恕他,我这个人很有野心,为了天下我只好受点儿委屈,于是我拜管仲为相,用其才。

管仲确实是个人才,三十几年后,我已经是我已经是各诸侯国的带头人了,为此我还制定了一套秩序,“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当时的周天子也不过是个摆设,后来在葵丘我召开了一次诸侯大会,当时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参加了,也正是因为这次大会我被你们称为“春秋首霸”

就在我称霸六年之后,管仲死了,而我也是垂垂老矣,拼了大半辈子,该享受一下胜利果实了。

除了管仲我最信任三个人,他们都对我忠心耿耿,易牙是个厨子,厨艺之高令人叹为观止,有一次我和他开玩笑说从未吃过人肉,结果第二天他就把亲生儿子做成菜给我品尝,虽然有些残忍,但是足见他对我的忠心。

还有个人叫卫开方,他爹是卫国的老大,但是开方出身不好只是庶子,开方对我可以说是绝无二心,为了伺候我他十几年没有回家,就连父母死了也没有回去奔丧。

最后一人叫竖刁,为了能长期在我身边服侍我,竟然把命根子切除了,你们说这是不是忠。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能这样对我。

这个时候我已经年过古稀,在我们那个年代能活到这么大岁数着实不易,在位四十三年我也累了,我病倒了,我的儿子们重蹈我当年的覆辙开始争夺王位,我已经没有精力再去管他们了,争吧!胜利永远属于强者。

我的几个亲信为了让公子无亏继位,竟然对一个病重的老人不闻不问,而且还不给我吃饭,我又病又饿,心想干脆死了得了,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在我死后忙于王位争夺的这些人竟然连我的尸体都不管,“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

这就是我的一生,曾经的英明神武以及晚年的昏庸。

10

齐桓公一代霸主,不听管仲的话,他一心打鲁国,带着鮑叔牙,结果魯国吃了败仗,最后,管仲的话,言听计从。尊管仲为伸父,凡事都要问仲父,仲父先于齐桓公亡,以后齐桓公是封闭宫门而饿死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