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刘邦被围困是如何脱险的?史书上的解释可信吗?

汉七年,刘邦带兵围剿韩王信,结果被匈奴包围在平城白登山。

刘邦被匈奴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差一点死在白登山。

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才逃出匈奴的包围圈。

对于这一事件,《汉书》陈平传是这样介绍的:“高帝采纳陈平的计策,派人游说匈奴冒顿单于老婆,才得以解围。高帝脱身以后,对陈平的计策秘而不宣,所以世上没有人知道它的内容。”

《汉书》匈奴传说得较为详细:“高帝派使者暗中送厚礼冒顿单于老婆。冒顿单于老婆对冒顿单于说,双方主帅不应相互对峙,现在我们即使得到汉朝的地盘,单于终究不能居住在这里。况且汉主有神灵保佑,单于要仔细考虑。冒顿单于之前与韩王信部下王黄、赵利等有约定,现在这两个人没有按约定时间赶来会合。冒顿单于怀疑这两人与汉人有阴谋,由此听信老婆的建议,放开一角,让刘邦得以逃命。”

《汉书》的这种解释可信吗?

山野老人以为这种解释不可信!

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刘邦的使者是如何接近匈奴单于老婆的?

史书说,匈奴人将刘邦的部队包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汉军内外不能互相救济粮草。

既然如此,刘邦的使者是如何突破重围,见到单于老婆的?

再者,既然使者能突破重围,刘邦也可以化装逃出匈奴的包围圈。

既然刘邦能逃出匈奴的包围圈,怎么会被匈奴包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

另外,刘邦的使者又是如何见到冒顿单于老婆的,而且是带着厚礼见到冒顿单于老婆。

带着厚礼,走到冒顿单于老婆身边,怎么就没有被人发现?

二,《汉书》陈平传记载的内容与《汉书》匈奴记载的内容自相矛盾。

《汉书》陈平传记载:陈平的这一计谋秘而不宣,没有人知道。

《汉书》匈奴传却记载很详细,告诉人们,使者带着厚礼见到冒顿单于老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既然是带着厚礼游说冒顿单于老婆,这无损于刘邦的人格,没有必要秘而不宣。

当年,刘邦被项羽围困荥阳。

陈平建议刘邦化装成女人,趁夜晚逃离荥阳城。

刘邦化装成女人逃命,这样有损刘邦人格的计谋都大肆宣传,为何带着厚礼游说冒顿单于老婆要秘而不宣呢?

显然,这一次陈平的计谋对刘邦的人格有着莫大的侮辱,不然,没有不要秘而不宣!

三,匈奴冒顿单于是杀人魔王,连他父亲都杀,怎么会放过刘邦?

匈奴冒顿单于是靠阴谋杀害他父亲夺得单于地位的,这样一个连父亲都要毒杀的魔王,怎么会听信自己老婆的建议放走刘邦呢?

再者,以匈奴冒顿单于的狡诈,对自己老婆的建议难道就没有怀疑吗?

要知道,匈奴冒顿单于是个诡计多端的人物!

综上所述,史书上的解释不可信!

最佳贡献者
2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至楼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和他的先头部队一起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行贿才得以脱险,史称白登之围。

史书的解释是可信的,但其解释的内容并不完全。

1.白登山易守难攻,虽然刘邦军队守得很惨,但匈奴不知道山上部队的底细,无法估计还要打多久。而在古代战斗中,打围困攻坚战,10:1的兵力都不算明显优势,并且,匈奴部队也承受着同样的天气影响,损失也不小。而如果刘邦的后续部队一到,匈奴就会陷入两头挨打的窘境,有被反包围的危险;

2.白登山不过是在山西境地,匈奴属于深入性作战,不仅危机感十足,且不得人和之利;

3.就算斩杀刘邦也没有用。杀掉刘邦,匈奴将要面对的是更可怕的韩信;

4.刘邦还肯采用缓兵政策,和亲、送礼,这对匈奴有好处。杀死刘邦,对于汉朝不过是换了个新皇帝,但是新皇帝却一定因旧恨而无比仇视匈奴,匈奴在一时之间占不到便宜,却会失去既得利益。

因此,阏氏劝冒顿单于那些话,只是表面上的。那些深层次的东西,史书不敢明写。

对匈奴来讲,刘邦或许真的是块肥肉,但是,实在烫嘴。

——————————————

好吧,我说错了,不是项羽,是韩信。但是就算我说错了,你能把我怎么样?

3

刘邦称帝的时候,就很少受窝囊气了。毕竟他成了皇帝,谁若是不服气,他就可以直接把谁给杀了。韩信不服杀韩信,英布不服杀英布,彭越不服杀彭越......。

可是,有一个人的气,他不得不受。这个人就是来自匈奴的冒顿单于。

汉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00年的时候,刘邦和韩王信(并非韩信)闹翻了,韩王信怕刘邦会杀了他,就投靠了匈奴。当时的匈奴单于正是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也听说过刘邦的大名,他早就想会会刘邦了。所以,他就接受了韩王信的投降,利用韩王信作诱饵,让刘邦上当,来攻打他。

这样冒顿单于才好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看。

刘邦得知韩王信投降匈奴后,就带着大军来征讨了。一开始战事打的很顺畅,韩王信节节败退,实在不行,韩王信就逃到了匈奴的领地上去了。

刘邦想去继续追赶韩王信,他就派了几批探子,去打探消息。这些人回来告诉刘邦,说前面没有危险,可以行军。

刘邦信以为真了,他不知道的是,这是匈奴在故意给他演戏。因为匈奴知道刘邦派来打探消息,所以,就弄了一些老弱病残在街上走,在地里放牧,故意示弱给他们看。

刘邦派来的使者因为上当了,他们就告诉刘邦,匈奴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他们全部都是一些老弱病残。

事实上人家的军队里的年轻人,早就藏匿起来了。就等着刘邦上当呢?

刘邦最后派了一个叫娄敬的人,也去匈奴腹地看看,到底是不是属实?

娄敬回来后说,确实是属实,我倒觉得就是因为属实,所以才危险,也许这是匈奴特意给我们示弱,让我们上当的一种外在表现。

刘邦骂娄敬软骨头,胆小怕事,还把娄敬给抓了起来,说打败了匈奴在来处理娄敬。说完这些刘邦带着先头部队,就出发去匈奴腹地上抓韩王信去了。

当刘邦走到白登山的时候,诡异的一幕发生了。匈奴的四十万骑兵,把白登山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刘邦的一生,都没见过这种阵势,他那里见过如此多的骑兵呀。要知道那时候的刘邦,即使贵为天子,给他拉车的六匹马,都是杂色的,因为根本就凑不齐六匹一样毛发的马来拉车。丞相萧何出门,坐的连马车都不是,而是牛车。

可见,当时汉朝的马匮乏到什么程度。

要知道那时候的骑兵,就是现在的特种部队。面对匈奴四十万骑兵,刘邦能不吓尿吗?这个仗肯定不能打了。

不过还好,刘邦带来了谋士陈平,他问陈平如何脱险。

陈平就用了一个讨好女人的策略,让冒顿单于放了刘邦一马,当然因为这个策略太拿不上台面了,所以,汉朝的史书上没有记录,但是,匈奴的史书上是有记录的。

说的是陈平让人去贿赂冒顿单于的最爱的妃子,又是送礼又是恐吓,大致意思是说干紧让你丈夫放了汉朝皇帝吧,要不汉朝皇帝用美女贿赂冒顿单于脱险的话,你肯定就会失宠了,毕竟汉朝的美女,那个个都是美貌如花......

说到这里,击中了她的七寸,赶紧去劝阻丈夫冒顿单于,让他放刘邦一马。

她是这么给冒顿单于说的,汉朝的皇帝和你都是上天的宠儿,你们这些人都是杀不死的。所以,你围住他也没有用。

还有,汉朝人都是种地的,我们是马背上行走。你若是真的占领了他们的土地,难道也要像他们一样种地吗?那样的生活,你能习惯吗?

冒顿单于想了想,最后,也就没有难为刘邦,而是命令手下,给刘邦让开一个口子,让他们逃走了。其实那时候的匈奴,根本也吃不下汉朝,刘邦之所以害怕是他的大部队没有来,大部队在后面跟着樊哙正在赶来的路上呢。

刘邦回去之后,再也不说打匈奴的事情了,而是赶紧选了几个美女给冒顿单于送了去,自此汉朝的和亲制度开始了。

4

汉七年(公元200年),匈奴围攻韩王信都城马邑,韩王信逐投降匈奴叛汉,与匈奴合兵南下。汉高祖亲率大军前往代地讨伐,却遭遇了白登之围的耻辱,然而在被围七天七夜之后刘邦竟然又平安无事的脱险了。

这个问题我曾经深入思考过,史书记载刘邦听取了陈平的建议,买通了冒顿单于的宠妾,冒顿单于是由于枕边风才放刘邦离开的。我认为这极不寻常,首先刘邦是如何在双方壁垒分明的情况下派人买通冒顿宠妾的,而雄才大略的冒顿单于竟然会因为枕边风放过刘邦。经过深入分析这段历史,我认为刘邦之所以能够脱险,应该是由于刘邦被围七天七夜之后,汉匈双方都陷入了困境,这才达成了和解。

匈奴一方的困境

第一:冒顿无法承受巨大伤亡。此时的匈奴只是部落联盟,冒顿只是这个联盟的首领罢了,对于各个部落的指挥肯定不如皇帝那般如臂使指。付出大量伤亡消灭汉朝皇帝冒顿肯定愿意,但是这不代表他手下那些部落首领愿意。在攻山受阻、伤亡过大的情况下,那些部落首领肯定是满腹怨言的,而冒顿这个首领也不敢逼之过甚。

这恐怕才是冒顿最终没能消灭刘邦的原因,毕竟刘邦率领的乃是汉军精锐,七天时间没能拿下白登山,足见汉军的战斗力。

(冒顿单于)

第二:粮草问题。虽然攻山攻不下来,但是围而不攻匈奴显然是做不到的,可问题是40万大军的粮草消耗太过恐怖了,而当时的匈奴显然没有完备的后勤保障机制,就算在附近劫掠,也维持不了几天,这一点冒顿不得不考虑。

第三:汉朝援军的巨大威胁。7天时间,汉朝援军即使被落的再远,也肯定已经到达了白登山附近,随时会到到达战场,面对刘邦的先头部队冒顿还能占据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可是汉朝援军一到,他的兵力可就不占优势了,而汉朝一方则形成了里应外合之势,说不定还能来个中心开花。

汉朝一方的困境

冒顿头疼,刘邦更是头疼,虽然守山守得住,但同样面临以下几方面困境:

第一:同样是粮草问题。此时守山的汉军粮食应该是消耗的差不多了,甚至已经开始断粮了,刘邦的先头部队最少也有几万人,一座白登山实在是不够吃的。

第二:同样是援军问题。七天时间,怎么算援军也该到了。与冒顿的担心不同,刘邦怕的是援军将领存了其他心思根本不想救自己,更怕的是援军将领为了救自己心急之下主力军队被匈奴击败,不论是哪种情况的发生,对刘邦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第三:担心汉朝内部生乱。西汉此时建立时间毕竟还不算长,皇帝如果被长时间围困,很难说朝廷内部会不会生乱,更何况在外还有几个异姓诸侯,一旦出现叛乱,此时的汉朝可是很危险的。

刘邦成功脱险

在双方都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刘邦一方表示要谈判,冒顿自然是同意了,不过冒顿对于嘴边的肉吃不掉肯定很恼火,自己一方又占据主动,为了弥补损失肯定是要讨些好处的。


只有在双方展开谈判的情况下,刘邦一方的人马才能顺利出入对方大营,才能有机会收买冒顿的妻妾。而冒顿在得到足够的好处之后,自然也是松了口气,在目的达到的情况下,卖自己女人一个面子自然也就没什么了。

更重要的是,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窘境,所以很快便达成了协议。而从史料记载来看,匈奴并没有趁着汉军撤退而发动攻击,之后也没有进行追击,除了汉军阵型未乱,有一定防备之外,想必经历了这七天时间,冒顿对于汉军的战斗力也是有些敬畏。

(西汉公主远嫁塞外)


刘邦被困七天之后,终于脱困,他让樊哙留下平定代地,封哥哥刘仲为代王,自己则率兵返回长安,匆匆结束了这屈辱的一战,从此汉朝和匈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和亲岁月。

5

历史书当故事会看看就完了。

大的事件不会有错。

自于一些细节和历史人物的刻画,都有作者主观臆断的成分。

或褒或贬,取决于写史者对他们的看法。

是人都有偏见。

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不同的人去讲述或描写,观点大不一样。

远的不说,就说对特朗普的评价,不同国家媒体报道就不尽相同。

还有萨达姆、卡扎菲、普京,说他们是英雄的有,说他们专政独裁暴虐的也大有人在。

你说以哪个版本为准。

国与国之间,今天不共戴天的仇家,明天可能就是亲密无间的朋友。

对与错是与非全掌握在有话语权的人手里。

更何况有的当权者为了美化自己,不惜用刀逼着史学家们篡改历史。所谓的正史被毁或流落民间成为上不得台面的野史。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史要学会理智的去分析和判断。

6

有真的也有假的,比如说一些,有损帝王形象的就没有记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