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把皇帝称为天子、把他们称之为九五至尊,而以他们名义颁发的旨意因为包含极为独特的意义,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了圣旨。
圣旨四种轴的材质
圣旨一般是用上等的蚕丝绢面来当作载体,在圣旨绢面的两侧有两根轴,这两根轴的材质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品级最高的圣旨轴是用上等的玉质雕琢而成,古代玉是万宝之首,可以彰显皇帝最高贵的意志。
除了玉轴之外,第二个品级的圣旨轴是用黑犀牛的角制作而成的,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感到疑惑了,可能会有人问我国的犀牛不都是从外国引进的吗?古代制作圣旨又从哪里获得的犀牛角呢?
实际上这是我们的一种错觉,在我国古代是拥有犀牛的。
在春秋战国时代,犀牛大量生活在我国的境内,不过因为犀牛角拥有很强的中药价值、也是一种彰显身份的奢侈品,所以古代的犀牛就被人们大量猎杀了。
最终我国最后的一头犀牛也在1922年、民国的时候因为自己珍贵的角被人们所猎杀了。
而第三等的圣旨轴则是贴金轴、第四等的圣旨轴是黑牛角制作成的轴。
古代皇帝在颁发圣旨的时候,会根据官员、将领们的品级、功劳的大小用不同材质的轴,其中品级最大的官员一般是用玉轴的。
圣旨颜色数量及图案代表的含义
除了两个轴能代表圣旨的品级高低之外,圣旨绢面的颜色也能代表圣旨的品级高低。
首先一般纯黄色的圣旨是品级最低的,品级比较高阶的圣旨会以黄色为底面、增添出几种不同的颜色,一般会按照等级在圣旨上增添三种、五种或者七种颜色,其中七种颜色的圣旨最为尊贵。
除了以上这几种不同颜色数量的圣旨之外,还有一种圣旨是比较特殊的,这种圣旨是专门颁发给皇族勋贵的,这种圣旨的边上会增添上独特的龙纹。
古代圣旨流传下来稀少的原因
而现代保留下来的圣旨之所以数量这么少,其实是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圣旨不像其他的文物,圣旨是绢面的,非常容易受到蚁虫的咬噬、风吹雨打的腐蚀,所以非常难保存下来。
古代君王一般是非常忌讳自己治下子民缅怀前朝的,如果是其他物品还说得过去,像圣旨这种代表着皇威的物品,在古代是最不能为皇帝们所容忍的。
所以古代民间很多拥有圣旨的家族都会选择把圣旨给隐藏、毁掉,这是圣旨稀少的一个原因。
我们有必要说一下,圣旨并不是单份颁发的,在每颁发一道圣旨的时候,皇宫方面就会留下一份相同的圣旨,我们可以视之为原件和复印件。
以前的朝代或许会毁掉前朝的圣旨,但是在清朝灭亡、民国更替的时候,清朝的很多东西却没有被毁掉,因此大量的圣旨就被保留了下来。
在现在的故宫博物馆是拥有着非常大量圣旨的,我们之所以会有圣旨稀少的错觉,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地方博物馆很少能看得到圣旨的原因。
民间很少会捐赠圣旨
在现代的民间,有一大部分的圣旨已经被毁掉了,而也有一部分的圣旨被保留了下来。
而这些保留下来的圣旨除了一些特别大公无私、古道热肠的人之外,一般人是很少会把自己祖先遗传下来的圣旨上交到文物部门的。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凡是能跟古代皇帝沾上一点关系的都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与其拿这份能代表着荣耀的物品去换500块钱的奖金、一面粗糙的锦旗、一张普通的证明,还不如留在自己手中,能让自己舒坦一些。
因为民间的不愿捐献,很多地方博物馆收藏的圣旨是非常稀少的,因此就使得我们很少能看得到圣旨的踪迹,就产生了一种圣旨很少的感觉。
所以说这就是文物中很少有圣旨的原因,圣旨除了收藏在故宫这些特殊的博物馆之外,其它都是收藏在民间百姓手中,而对于老百姓们不愿意捐赠圣旨的原因,我觉得无论如何都是可以理解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