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靖难之役是指的,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文之间的战争,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老辣的燕王朱棣获得胜利。南京城破时,建文帝和太子不知所踪,至于建文帝的其他子女,下场当然也挺惨的,毕竟成王败寇是亘古不变的定理,皇家之争就是那样的冷血。

靖难之役的前因后果

公元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在应天登基为帝,谁能想到当年讨饭的朱元璋能成为皇帝,连朱元璋在这一刻都不禁觉得一路走来不可思议。朱元璋登基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朱家江山,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到各地就藩,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朱家江山。可是等到朱元璋最后几年,随着边疆战事稳定,藩王就有点尾大不掉的局面。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肯定没有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儿子敢和老朱作对,还都老老实实的各司其职。朱元璋死之前,不顾群臣的反对传位给了孙子朱允文(也就是建文帝),这样就让各地藩王不满,原来朱标在世的时候,朱标为太子,未来的皇帝继承者,没人有话说。可是现在朱标挂了,朱元璋竟然传位于孙子,这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少见。所以朱元璋这样做,更激起了藩王对中央的仇恨。

朱允文继位后,也觉得自己作为皇太孙继位确实有点心虚,面对镇守边疆手握重兵的叔叔们,朱允文也感受到了危机感。这些藩王中尤其是燕王朱棣,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同时也是朱元璋儿子里面打仗最厉害的藩王,也是最像朱元璋的一个儿子。更要命的是由于燕王要长期对抗北面的元朝残余势力,所以他镇守的北平,统兵数万,又有节制沿边兵马之权。

估计建文帝见到朱棣都有点害怕这位叔叔,后来朱允文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劝说下,着手消藩。要消藩,藩王肯定都不愿意,谁也不愿意自己失去手中的权利,况且这个消藩的还是自己的侄子,本来侄子继位就让这样人很烦,现在消藩肯定会激起反抗。

一开始朱允文采取的柿子专门逮软的捏,先消一些势力弱小的藩王,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毕竟实力不允许嘛。可是这样也打草惊蛇了,引起了朱棣的防备,后来朱棣还装疯卖傻的蒙骗朱允文为战争做准备,后来实在装不下去了,就正式起兵反抗,借口是朝中有奸佞之臣,帅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朱允文屡次秀低智商,最后不知所踪

其实现在来看靖难之役,感觉朱允文确实是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

首先朱允文对朱棣有着太多优势,比如朱允文是正义之师,朱棣再怎么着也是属于造反,虽然他给自己定位为除掉皇帝身边奸臣,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就是造反。

另外,朱允文兵力和粮草很充足,朱棣虽然骁勇善战,屡次率兵亲自冲锋,但是朱棣是以一隅之地对抗整个大明王朝,明显处于劣势。朱允文可以调集的资源比朱棣多太多。

但是就这样有太多优势的朱允文愣是被朱棣反败为胜,真是不可思议。其实多看一下史书就可以发现,朱允文这家伙智商确实堪忧。朱允文的失误主要有三点。第一,不应该柿子专门逮软的捏,要想削藩就要先削强的,这样朱棣来不来准备,很容易就会被拿下。第二,既然朱允文想要削藩,就不应该放朱棣的几个儿子回去,这样即使朱棣造反也会投鼠忌器,没有儿子们的帮助,朱棣也难成功。朱棣三个儿子在靖难之役都立有大功。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进攻,保住了北平城。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跟随朱棣征战,屡立战功,多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朱棣的命。第三,就是错用李景隆这个草包,用耿炳文的话,朱棣绝对难成功。

当然朱棣能成功确实也有很多运气成分,数次命悬一线,都能够逢凶化吉。再加上和尚姚广孝给朱棣出的主意,饶过朱允文的大军,直奔南京,这点确实很绝。

建文帝和子女们的结局?

不管怎么样,反正最后朱棣确实胜了,建文四年六月,朱棣在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的帮助下,成功攻入皇宫。而朱棣攻入皇宫后,宫内发生大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虽然朱棣可能怀疑朱允文逃走了,但是为了显示自己皇位的正统性,还是宣布朱允文已经被大火烧死。关于建文帝的生死之谜,一直没有定论,楚风觉得建文帝大概率死于火灾,毕竟皇宫被围,又没有暗道,建文帝很难冲出去的。

建文帝一共只有两个儿子,并且都是马皇后(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一定要和马大脚区分开)所生。马皇后被宫中的大火烧死,至于两个儿子,朱文奎和朱文圭,一个和朱允文一样不知所踪,另一个被囚禁了一辈子。

朱文奎,朱允文的长子,1396年出生,建文元年被立为太子。靖难之役中与父亲一起失踪,有说死于宫中大火,但是并不确定。南明弘光帝追复其为恭愍太子,隆武帝追复其为和简太子。朱文奎出生的时候,是洪武二十九年十月晦日,所谓晦日就是指的每月的最后一天。所以朱文奎出生时,朱元璋说:“日月皆终,大凶之象”,由此可见朱元璋很不高兴。后来真验证了朱元璋的预言。

朱文圭,朱允文的第二子,马皇后所生,靖难之役结束时,朱文圭才两岁,朱棣并没有轻易的放过这个侄孙,把他囚禁到了老家凤阳。也没有了原来的名字,被朱棣称作“建庶人”。

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后,因为自己被弟弟幽禁过,所以对同样被幽禁的“吴庶人”(可能是朱允熥的后代)、“建庶人”产生怜悯之心,为其修建房屋,娶妻生子,并将其释放。朱文圭此时已被囚禁五十余年,重获自由后已是不辨牛马,不久后去世。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还有三个庶子,分别叫朱缙、让銮、让山。但是并没有可靠的史料进行证明,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其实不光是建文帝的后人,就是建文帝的兄弟姐妹,朱标的儿子们,也都被朱棣整的不轻,毕竟朱棣觉得他们都是个隐患嘛!如果朱标知道朱棣这样对他的后人,真不知道朱标会不会伤心,毕竟朱标对朱棣还是挺好的。但这就是出生在皇家的悲哀,皇权面前,任何亲情都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这也不能怪朱棣,怪就怪他们都是朱标的后代。

最佳贡献者
2

关于建文帝的结局,大家都众说纷纭,有人说他破宫之日通过密道逃脱,有人说他已经在大火中身亡,关于他的传说一直流传着。

《明史·建文纪》中依旧保留着当时分歧之所在: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明史?本纪第四?恭闵帝》以“布衣参史事”亲手修订明史五百卷的万斯同就说:“明代野史之失实,无有如建文逊国一事。”

建文帝的下落是成为了谜了,那他的子女、妃子呢?

长子朱文奎

朱文奎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长子,母亲是皇后马氏。

洪武二十九年十月晦日,据说朱文奎出生后,太祖朱元璋说:"日月皆终,大凶之象。"所以很不高兴。建文元年,立为皇太子。建文四年,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之后,与其父朱允炆一起失踪。

南明时期,明安宗朱由崧为朱文奎上谥号恭愍太子,明绍宗朱聿键又上谥号和简太子。

所以民间多有关于“朱三太子”的传说,但是被后人证实,“朱三太子”并不是真正的太子,而是一个江湖人士的把戏。

次子朱文圭

朱文圭(1401年-1457年),出生于明直隶应天府(南京),明惠帝次子,母皇后马氏,兄朱文奎。

明成祖朱棣攻破南京,结束了为期三年的靖难之役。当时只有2岁的朱文圭被朱棣幽禁于中都(凤阳)广安宫,史称“建庶人”。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后,下令释放建庶人,让他自由活动,并给他修建房屋,娶妻生子。

建庶人重获自由时已五十六七,不久便死去。南明年间,朱文圭被追谥为润怀王或原怀王。

历史总是扑朔迷离,建文帝的下落成谜,他的后人也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3

都说生在天家一定是上辈子积了很多德才修来的,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享尽人间荣华富贵,这的确是帝王贵胄的写照,但并不是所有的皇室成员都有好福气,遇到乱世或朝代变更,这些皇室子弟那就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日子比寻常百姓还苦。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临终前,遗诏立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大统,随后建文帝开始着手削藩,但是削藩触怒了那些藩王的利益,尤其对北平的燕王触动最大,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准备好一切之后,宣布清君侧,发动靖难之役,由于建文帝缺乏魄力,加上用人不当,最终被燕王翻盘,成功入主南京,城破之日,建文帝不知所踪。

那么建文帝有后代吗,答案是有的,在建文帝称帝后,他也才二十来岁,正是生育的黄金期,据史料记载,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朱文奎,另一个叫朱文圭,其中朱文奎是长子,按照嫡长子制,被早早立为皇太子。


如果没有那一场血雨腥风的靖难之役,两位皇子可以终享一生富贵,但是命运就是那样捉弄人,在朱棣攻入南京城后,建文帝带着他的太子不知去向,从此如同人间蒸发一样,没有消息,至少史料没有记载。

不知去向也好,起码能落个逍遥自在,但是建文帝的另一个小儿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当时一名太监为了邀功,将年仅两岁的朱文圭抱给了朱棣,朱棣见状,犯了难,杀掉吧,一是这么年幼,二是这是他的血肉至亲,如果真的杀掉,恐遭人非议,于是朱棣派人将朱文圭送回凤阳老家,将他终身圈禁。


可怜的朱文圭什么都不知道,稀里糊涂的就成了政治牺牲品,从两岁一直圈禁到50多岁时,事情才有了转机,当时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因为自己曾经被俘虏过,知道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大发慈悲,将朱文圭放出来了,并赐予他金银若干,赏赐宫女给他婚配。

但是从小被圈养,也没人管他,如同痴傻儿一样,牛马不分,朱文圭被放出不久,就死去了,至于他有没有后代,史料没有明确记载。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

4

在持续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过后,建文帝朱允炆不仅弄丢了皇位,就连自己也给弄丢了。而朱棣虽然最终夺取了皇位,但由于其乃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按理来讲靖难成功之后是要将皇位还给朱允炆一脉的,由此其实不难推断,靖难之役后朱允炆的子女下场不会太好。

靖难结束时,朱允炆年不过二十五岁,虽说古代男子成婚较早,但朱允炆留下的子女其实并不多,仅有两个儿子而已,两子均为皇后马氏所生,分别取名朱文奎和朱文圭。前文说过,朱棣由于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因此朱允炆的两个儿子继承顺位其实是要高于朱棣的,而这也注定了两人的下场不会太好。

朱允炆的嫡长子朱文奎出生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朱棣靖难成功时年仅六岁。朱文奎作为嫡长子,早在建文元年(1399年)便被立为了太子,因此当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失踪,而他便成为了顺理成章的皇位继承人。

《明史》有载,“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也就是说当朱棣的军队攻入南京之后,朱文奎便下落不明了。朱棣攻入南京后,建文帝曾在皇宫燃起大火,有说法认为朱文奎便是死于这场火灾,不过并未找到相关记载。

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朱文圭生于建文三年(1401年),朱棣攻入南京城时年仅一岁,虽然年纪幼小,没有能力对朱棣造成威胁,但为了防止有人以其名义行谋反之事,朱棣还是将其囚禁在了凤阳,被称为“建庶人”。

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新从弟弟明代宗朱祁钰手中夺回了皇位。朱祁镇惨遭“土木堡之变”后曾被瓦剌俘虏,明朝于是在于谦等人的主张,以及孙太后的首肯下,扶立明代宗朱祁钰为帝,此后朱祁镇虽然得以返回明朝,却被朱祁钰幽禁南宫长达八年之久。

或许是同样被幽禁的遭遇,使得朱祁镇对于朱文圭等人的遭遇极为同情,于是便将同样被幽禁的“吴庶人”(推测为朱允熥后代)、“建庶人”朱文圭全部释放,并且为其修建房屋、娶妻生子。

不过,由于朱文圭已经被囚禁长达五十多年,曾经年仅两岁的皇子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垂垂老者,且由于长期被幽禁的缘故,已是不辨牛马,如同痴儿一般,且被释放后不久便去世了。

5

朱允炆有两个儿子,都是皇后马氏所生,长子叫朱文奎,次子叫朱文圭。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下落不明,一说是烧死了;一说是逃出皇宫了;不管怎么样,下场都不是很好。

至于他的孩子,下场也不好。

朱文奎:他生于1396年,出生的时候,他的爷爷朱元璋说:“日月皆终,大凶之象。”1402年,此时朱文奎6岁,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靖难之役,朱棣带队攻入了南京城,正当朱棣的部将寻找建文帝时,此时,皇宫着火了,当朱棣赶到时,现场只留下了几具烧焦的尸体,据说,这几具尸体有建文帝朱允炆和长子朱文奎的,但是,证据不足,所以,大家又猜测朱允炆带着长子朱文奎逃走了,至于,他们父子二人去了哪里,有专家说,他们逃到了贵州省安顺市一带,留下了著名的“红崖天书”,也有专家说,他们去了湖南做了和尚,还有的说,他们去了广西;总是,朱文奎的下落,就他的父亲朱允炆一样,成了为解开之谜!

朱文圭:他生于1396年,靖难之役时,他才两岁,还是个吃奶的娃娃,朱棣带队攻入皇宫后,没有杀之而后快,但是,无情地将这个两岁的孩子幽禁在了广安宫,这一关竟长达5年之久。

后来,明英宗上位,这已是大明王朝的第六任皇帝,起初,他也没有释放朱文圭的意思,后来,明英宗的弟弟发动叛乱,将明英宗赶下来了台,软禁在了南宫,再后来,明英宗复位,重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此时的他也品尝到了被关的惨苦滋味,于是,他动了恻隐之心,要将关了50多年的朱文圭给释放出来。

可是,大臣们并不同意这一做法,他们纷纷向明英宗提议:“朱文圭可能会谋生反叛,不能放啊”。谁知,明英宗却说:“亲亲之意,实所不忍”,同时,他也说道:“如果他要反叛,也是天意”。

就这样,关了大约54年的朱文圭被放了出来,当朱文圭得知明英宗要把他放出来的消息后,他喜极而泣,甚为感动。

可是,此时的朱文圭由于长期封闭在广安宫,没有接触过外界,对外面的情况很不适应,甚至,连牛羊猪狗都不认识;为了让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明英宗还特意在凤阳给他修建了房子,赏赐了他妻子,希望他能留下后代。

被释放出来没多久,由于朱文圭不能适应社会,很快就死了,时年56岁;至于,他有没有为朱允炆一支留下后代,也成了未解之谜!

各位读者朋友,您认为朱允炆父子是逃走了,还是死在了那场大火之中,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6

在历史上的皇帝中,建文帝朱允炆确实可以用神秘来定义,他本人的经历也是比较曲折,本身该是他父亲朱标做皇帝,结果朱标去世了,而朱元璋没有从另外的儿子中选择皇帝,反而把朱允炆设立为皇太孙作为储君培养。

(建文帝剧照)

明朝前期的帝王继位真的充满戏剧性,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继位成为了新君,而他的那几个很大可能曾对皇位有心思的叔叔,仍然还是王爷,这其中就包括朱棣。

(朱棣剧照)

建文帝削藩→五王被废→朱棣自知浩劫将至,以“靖难”旗号武装对阵建文帝→京城陷落→建文帝生死不知→朱棣登基为帝

上述的箭头指向,大概就是建文帝与朱棣之间恩怨是非的大致原因,在朱棣在攻入京城后,皇宫大火,官方定义是建文帝和皇后一同葬身火海,在火灭了之后,从火中也找出了尸体,但是并不能确定尸体身份。

不仅仅是建文帝生死不明,建文帝的两个儿子——太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那结局也是不一样的。

  • 朱文奎

先说说建文帝的太子朱文奎,这位皇子和建文帝一样,在朱棣打入京城之后,人就没找到,跟人间蒸发一样,这父子俩是生是死确实不好断定。

太子文奎……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

(朱棣剧照)

  • 朱文圭

相比于朱文奎,建文帝次子朱文圭的命运就不太好了,这个在当时仅仅两岁的孩子,落到朱棣手里了,不过朱棣也没杀他,而是下令长期幽禁

朱文圭的命运十分悲惨,他被关了几十年,“出狱”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而且还是在明英宗时期被放出来的,那时候明朝皇帝都换了好几波了,而自幼就一直被关着的朱文圭,这个本该享受荣华富贵的皇子,在被放出来之后,连牛马都认不清楚,更不用说其他的了。由此来看,朱棣的手段也是十分狠辣的。

少子文圭。年二岁,成祖入,幽之中都广安宫,号为建庶人。

(朱棣剧照)

结语

靖难之役,朱棣虽然成了皇帝,但是属于“来路不正”,毕竟朱棣不是朱元璋定的皇帝,他属于推翻了建文帝,自己坐了龙椅。

而朱棣这个人的行事风格也是十分果决狠辣,其实只要涉及到建文帝的人或者事儿,对朱棣来说,都像刺一样让他无法容忍,从他对待朱文圭的手段就可看出。至于建文帝和他的太子朱文奎,若是真的落到朱棣手中,那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毕竟朱棣做事,不会留尾巴的。


参考文献:《明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7

“靖难战争”是发生在明朝初年一场皇帝和宗室亲王之间的皇室内战,起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终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历时三年之久。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原本的正牌皇帝朱允炆被赶下宝座,而背了三年“逆贼”和“燕庶人”骂名的燕王朱棣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王朝新的舵手。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前老板的手下都要大换血,那前老板的家属自然更没有好下场。朱允炆有据可查的子嗣共有两个,分别是长子朱文奎和次子朱文圭。那么在皇帝本人殉国的前提下,这两个幼子的命运如何呢?

犯愁的朱棣

追封恭愍太子朱文奎

朱文奎,生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10月30日,生母为时任皇太孙妃马氏。是在明太祖洪武朝第一个也是唯一出生的朱元璋曾孙。在《太祖实录》的记载中,朱元璋对于这位出生于“晦日”的嫡长曾孙特别不感冒。所谓的“晦日”是指中国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的三十日,小月的二十九日。但是从已知资料来看你,似乎也查不到“晦日”到底有什么不好的意义。所以这段记录的真实性,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甲寅,皇曾孙文奎生,皇太孙允炆长子也。上曰:“十月,数之终,又生于晦日。”命内庭勿贺。—《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六》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到了建文元年的二月,朱允炆大封亲族。其父懿文皇太子朱标被追尊为曰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嫡母敬懿皇太子妃常氏被追尊为孝康皇后。生母吕氏尊为皇太后,皇太孙妃马氏册为皇后。弟弟朱允熥封吴王,朱允熞封衡王,朱允熙封徐王。而长子朱文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二位皇太子。

(二月),立皇长子文奎为皇太子。—《明史卷四·本纪第四》

根据《太宗实录》和《明史》的记载,南京城破的当天,只在皇宫奉天殿找到了皇帝朱允炆和皇后马氏的遗体,至于皇太子朱文奎则下落不明。

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朱允炆剧照

但是在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所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却只承认皇后马氏死于奉天殿大火之中。皇帝朱允炆率九名随从(包括翰林院编修程济、吴王教授杨应能等)从鬼门出逃。至于皇太子朱文奎,则在其余臣子的保护下从水关御沟出逃。至今在湖南永州新田县石羊镇的史家村还有《史氏族谱》,认为朱文奎当年逃出南京后最终落户在此。

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曰:“不如出亡。”少监王钺跪进曰:“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qiè),曰:‘临大难,当发。’ 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齐言:“急出之!”俄而舁(yú)一红箧至,四围俱固以铁,二锁亦灌铁。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帽、鞋、剃刀俱备,白金十锭。朱书箧内:“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七》

直到明朝末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帝,为了凝聚士气,承认了朱允炆一系的皇室身份。朱文奎也被追认为皇太子,谥恭愍。

朱棣剧照

追封润怀王朱文圭

朱文圭,生年不详,应为建文年间,生母为皇后马氏。南京城破之后,父母兄长都下落不明,年幼的朱文圭倒被燕军找个正着。怎么处置这个尚不会说话的婴儿,成了困扰朱棣的难题。杀掉,显然过于残忍。不杀,毕竟是朱允炆的儿子,难免不会成为后患。最终朱棣将其送到老家凤阳,幽禁于广安宫中,称为“建庶人”。但是根据《英宗实录》,似乎朱文圭一开始并没有监禁在凤阳,但是否一直居于南京或别地,史料未载。

年二岁,成祖入,幽之中都广安宫,号为建庶人。—《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明英宗复辟剧照

建庶人这一关几乎就是一生,直到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57岁的年纪,才被复辟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镇释放,人生中第一次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朱祁镇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他通过“夺门之变”将为保卫宗庙和社稷立下过大功的景泰帝朱祁钰给赶下了台,需要通过某些途径也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和正统性。那么释放早已不足为患的建文帝之子,无疑是个一本万利的好方法。

丙辰,释建文君子孙安置凤阳。又敕在廷文武群臣曰:“朕恭膺天命,复承祖宗大统。夙夜忧勤,欲使天下群生咸德其所,而况宗室至亲者哉。爰念建庶人等自幼为前人所累,拘幽至今五十余年。悯此遗孤,特从宽贷。用是厚加赏赉,遣人送至凤阳居住。月给廪饩,以安其生。仍听婚姻,以续其后。庶副朕眷念亲亲之意。”—《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三》

明中都凤阳

《明史》指出朱文圭在被释放后“未几卒”,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有官员向当时的皇帝宪宗朱见深提出将朱文圭移送至有军卫的城池,或者凤阳旧中书省居住,这样便于看管。最终宪宗以“安置已定”的理由否决了这项提案,但至少说明在被释放十年之后,朱文圭依然在世。

庚戌,巡抚淮扬、右副都御史胜昭言:建庶人、吴庶人等俱置凤阳城中,官军巡护警拆,声闻陵寝,恐或未安。况城池不修,或有不逞之徒一时事出不测,猝难防御。…建、吴二庶人送置有军卫城池处,或凤阳旧中书省,严加防范。庶亲亲之意不失,而防守之虑亦严。—《明宪宗实录卷四十七》

朱文圭何时去世,史书未载。福王登基后,追封其为润王,谥曰怀。

结语:无论是下落不明的朱文奎,还是做了五十多年阶下囚的朱文圭,他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朱允炆为自己政治上的不成熟所付出的代价,不但害死了自己,也连累了自己的妻儿。

8

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北平一路向南,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应天(今江苏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

朱允炆虽然失踪了,但他的老婆孩子都还在,一向以残酷闻名的朱棣又是怎么对待侄儿的家人的呢?他首先削去大哥朱标被朱允炆追封的帝号,以表示他们得位不正,自己才是正统。

朱允炆的四个兄弟被朱棣改了新的王号:广泽王(吴王),怀恩王(衡王),敷惠王(徐王),意思是虽然我夺位了,但你们得感恩我的不杀之恩。除了朱允炆大哥早夭之外,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允炆其它三个弟弟都才只有十多岁,随即被朱棣幽禁在凤阳的高墙之中,两个大点的被关到死,最小的那个被安排在朱允炆的陵园(朱棣就当他死了,还给建了个陵)内,1407年,因住所失火被烧死。

朱允炆当了五年皇帝,只有一位正妻,即皇后马氏,在朱棣大军攻入应天的时候,死于宫中大火,他的其它妃嫔未见于史书,即便有应该也是被朱棣诛杀或幽禁至死了。

朱允炆有两个儿子,太子朱文奎出生于1396年,建文元年被立为太子,靖难之役中与父亲一起“莫知所终”,有说死于宫中大火。

朱允炆另一个儿子朱文圭出生于1401年,应天被攻陷时才只有两岁,他和他的那些叔叔一样,被朱棣幽禁在凤阳,称“建庶人”。不过朱文圭比较能活,熬死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位皇帝,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释放回京,重夺大位之后,才被释放出来,允许娶妻生子,而这时候已经是1457年。在凤阳被关了54年的朱文圭,记事起就没出过关他的大院,据说出来后连牛马多不认识,之后不久就死了。

9

朱棣靖难之役后,成为了历史上的永乐皇帝。

正史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记载只有简简单单三个字——“帝自焚。”

当然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需要我们很多的历史资料作为佐证才能发现。

后来也出现很多戏说,比如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里就提到,靖难之役的时候,伴随着大火,天空中出现了九星连珠,于是建文帝朱允炆随着女主角一同穿越到了现代。当然,这只是电视剧的奇思妙想而已。

更加被历史学者所接受的一种说法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穿上了袈裟,换成了和尚的装扮,从后门逃走了。从此遁入空门,消失在了世间。而后面永乐皇帝三番五次派郑和下西洋,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其实这是派郑和去寻找下落不明的朱允炆了。

据推测,朱允炆的大儿子当时很可能跟随建文帝一起逃走并出家了,销声匿迹。而小儿子在靖难之役时还尚在襁褓,后来被朱棣软禁,到改朝换代被释放时已经是接近花甲之人,不久便死去,命运十分悲惨。

10

我是历史的史光机,我来回答!靖难之役后,朱棣打进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有人说他葬身大火,有人说他逃亡。那么他的子女妻妾下场如何?

建文帝妻妾情况:皇后自焚,无其他嫔妃

首先我们来看看建文帝朱允炆的妻妾。由于朱允炆满打满算只不过当了5年的皇帝,刚刚上位就听着黄子澄和齐泰的建议削藩,在私生活上实际上十分单调,只有一位马氏皇后作为妻子,并没有其他嫔妃。不过这位和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同姓的建文帝皇后,命运十分凄惨。她可没有活到朱棣当皇帝的那一天,因为在朱棣攻打南京城的时候,就已经葬身在宫里的大火之中,这一点明明白白记载在《明史.建文本纪》中。

《明史.建文本纪》: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建文帝有没有可能有其他女人呢?从时间和建文帝的性格来推算,是不太可能的!朱允炆并不是好色之徒,相反他从小深受父亲朱标和老师黄子澄的影响,少年老成,甚至带点迂腐和懦弱,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规矩。时间上来说,朱允炆继位不过3月就开始削藩,之后陆续在政治斗争里打转,也没有选妃的时间和条件。


建文帝兄弟:朱棣先封后杀,相继离世

自古不论哪位皇帝上位,第一件事不是论功行赏也不是打击报复,而是宣告自己位子的正统性!朱棣上位之初就急急忙忙把朱标的皇帝封号剥夺了,此举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才是正统。朱允炆的几个兄弟也没有逃过。为了显示自己宽宏大量,朱棣除了改掉朱允炆几个兄弟的封号,暂时并未动他们。

《明史.成祖本纪》:癸巳,改封吴王允熥广泽王,衡主允熞怀恩王,徐王允熙敷惠王,随母妃吕氏居懿文太子陵园。

但是朱棣始终对建文帝这些兄弟是不放心的,没过多久就废掉了他们的王位,全部贬为庶人,送回朱元璋的凤阳老家圈禁起来,两个稍大一点的10几岁的侄子一直被圈禁到死,最小的那个就跟着生母看守朱标的陵园,最后失火被烧死。


建文帝子嗣:同建文帝一起不知所踪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小苦读儒家经典的建文帝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建文帝虽然只有马皇后一个妻子,却生下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朱文奎靖难之役时也才8岁。靖难之役后,皇太子朱文奎也跟着建文帝不知所踪。极有可能跟着建文帝一起逃亡了。

至于最小的儿子,史书不见记载,极有可能夭折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