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为什么那么急着上位?
大部分人会说,这是光绪在政治上幼稚不成熟的表现,只知一味蛮干,不懂得韬光养晦、能屈能伸的道理;小部分人会说,就光绪当时作为一个帝王的心境与处境言,不管他幼稚成熟与否,实际上他都是等不起的,他本质上就是个无法避免的悲剧。
让咱们从对慈禧的误解说起。
实际上,慈禧对维新变法并不排斥,史事可充分证明这一点——后来由慈禧主导的晚清新政,尺度之大,远非戊戌变法可比。客观地讲,除去对现代政治有隔膜,不接受宪政民主,反对舆论自由,在其他诸如司法独立、革新吏治、废除八股、振兴洋务这些方面,慈禧并不抵触、反对,她也希望借此稳固皇权,振兴社稷江山。
既然不反对,那她为何又要废除戊戌变法,将光绪囚禁在瀛台呢?
很简单,由光绪推动的戊戌变法,从本质上讲根本不是所谓的变法改良,而是一场针对慈禧的政变!
有人可能会说,围攻圆明园、活捉西太后是康有为这些冒进维新派的阴谋,光绪并没有想过要对慈禧下毒手,说他要搞政变似乎站不住脚。
还有人可能会说,袁世凯告密子虚乌有,维新派围园杀后也只是坊间说法,既没有人告密,围园杀后又是捕风捉影,慈禧怎能认定光绪要搞政变?
其实,即便没有围园杀后这样的政变阴谋,光绪在变法之初的所作所为就足够让慈禧定性,进而采取霹雳手段的了。
光绪干了什么呢?
在慈禧还政于光绪,自己常住颐和园后,对于军国大事,慈禧一度是真心要放权给光绪的。她尝指示,只有经皇帝认可的重要奏折,才拿给她看。
慈禧此举无疑是向光绪表明:我老了,汝好自为之,只要不乱来,天下慢慢就是你的了。
但光绪在如此宽松的局势下却草率地以变法为名,欲设懋勤殿,引用新人,撇开老臣,在总理衙门与军机处以外另辟一条立法行政通道,企图第一时间架空慈禧。
在慈禧看来,我已基本放权了,你还要彻底架空我,这不是政变是什么?
对于光绪这种政治上的幼稚不成熟,帝党分子都感到很惋惜。
王照就曾说过:“外人或误会慈禧反对变法,其实慈禧但知权利,绝无政见,纯为家务之争。”
意思是说,慈禧反对的不是变法,而是光绪要彻底夺走她手里的权利。
因为光绪此举势必要遭到慈禧的扼杀,王照曾无比惋惜地说:“以余个人之见,若奉之以主张变法为名,使得公然出头,则皇上之志可由屈而为伸,久而顽固大臣皆无能为也。”
王照的说法很中肯——这时候你光绪何必要急着夺权呢,慈禧本就不反对变法,把她捧出来做支持变法的招牌有多好,久而久之,顽固派一点办法也没有,变法这事不就成了嘛,再加上光绪你才二十八,慈禧已经六十五了,过几年,变法成了,慈禧不在了,你光绪的帝王之志不就彻底实现了!
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光绪就想不明白呢?
这里当然有光绪幼稚不成熟的因素在,但更主要的则是光绪受到了康有为等人的蛊惑怂恿。
这些人尤其是康有为,实则是野心家,他们根本想要的不是振兴图强,而是权利。
当时围绕在光绪身边的这一些人,有“四激”之说:激烈如康有为、激情如谭嗣同、激进如张荫桓、激凸如文廷式。
这“四激”将光绪团团围住,整天向光绪灌输一个概念:“扶此抑彼之策,以那拉氏为万不可造就。”
正是在慈禧不除,不能成事的怂恿下,光绪一步步把自己折腾成了悲剧。
然而,在小部分眼中,光绪固然不成熟,但他的心境与处境却也是他无法不着急的一个重要因素。
光绪虽然没有雄主之资,但内心却有振兴图强之志。
在他看来,外则制于列强,内则人谋鼎沸,一会有亡种之说,一会有亡国之论,国步如此艰难,一成不变,谁能保证大清的江山社稷还能再续十年?
政变,或是一死;不变,亦是必亡。
与其等死等亡,不如以政变求一线生机,即便败了,也不负自家的帝王之志。
可话又说回来,即便光绪政变成功了,迎接他的恐怕依旧还是灾难、悲剧。
因为欲速不达!
他的狂飙式折腾必将导致天下大乱。
所以说,光绪下的是一盘注定只能是悲剧的急死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