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这就是明朝那些大臣们对明孝宗最直观的评价。甚至到了清朝,那些汉人的官员、文人们都对孝宗也是极为的推崇,如清末名臣曾国藩就曾经这样说过“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可以说在很多人的眼里明朝皇帝成就最高的非太祖朱元璋,非成祖朱棣,也非宣宗朱瞻基,而是孝宗朱佑樘。所以孝宗皇帝不仅仅是在明朝被人称为千古一帝,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明孝宗是整个历史上少有的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那么到底明孝宗做了什么,让他有如此大的好名声呢?

受尽迫害,但始终都带着一份宽容之心

熟悉明孝宗的历史爱好者都应该知道孝宗在未登基之前的生活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如履薄冰。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得从他父亲明宪宗朱见深说起,当然这跟宪宗皇帝的本身是没关系的,我们要怪的是他那奇葩的爱好。那这奇葩的爱好是什么呢?就是宪宗皇帝专宠比他大17岁的保姆万贞儿。



按理说皇帝专宠妃子没多大关系,连明孝宗一生不都只是专宠张皇后吗?对的如果万贵妃的品格能像张皇后一样,那倒没关系。但是无奈的是万贵妃乃是一个不安分,又阴险的主。当年的她为了不让其他的妃子留下宪宗的子嗣,一旦妃子被他发现怀孕,她就会派人去为这位妃子堕胎。

而在当年孝宗皇帝的母亲纪氏就因怀上了孝宗就差点被害,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孝宗才能被幸运的生了下来。但是到后来纪氏因偷偷生下孝宗被发现,她就暴卒在皇宫中,据说是被万贵妃所害。而在当时孝宗皇帝不但因万贵妃而失去了母亲,同时还要时刻提防着万贵妃的迫害,若不是最后他被自己的祖母周太后亲自抚养,孝宗恐怕活不到成年。



但就是在这样的深仇大恨,孝宗皇帝登基后并没有去为难死后的万贵妃和她的族人。虽然在那个时候不管孝宗皇帝如何对待她,官员和百姓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杀母之仇,又有迫害孝宗的嫌疑,怎么对付万贵妃都不为过。但是事实上此时的明孝宗皇帝却什么都没做,他没有剥脱万贵妃死后所得到的封赏尊号,也没有对万贵妃的族人做出什么。就这样孝宗皇帝选择性的忘记之前所遭受到的所有困难,他对万贵妃淡然的选择了宽容。



登基称帝,治理出“弘治中兴”

众所周知明朝第一次衰落始于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后,在当年明朝经过这次大战后,自朱棣时期所留下的全部精锐将士和名臣名将几乎损失殆尽,如张辅、陈怀、李珍、邝埜等,更甚者明朝最最精锐的京师三大营也全部全军覆没,自此一役鼎盛的明朝自此一去不复返,明朝走上了衰落。而虽然在土木堡之变后,经过明代宗的力挽狂澜,明朝慢慢减退了衰落的趋势,但是没过多久随着“夺门之变”的爆发,明朝又经历了一场内乱。



可以说在经过明英宗这位皇帝的反复折腾,再加上继任者宪宗皇帝晚年热衷佛道,导致许多奸诈小人混入朝堂,弄的整个民间是怨声载道,可以说此时明朝的衰落注定已不可避免。而这直到明孝宗时期,明朝中衰才被阻止,并进而走向了中兴。

明孝宗一登基后就将宪宗一朝所有的阿谀奉承之徒全部清理出朝堂,或杀或贬或驱,比如他就将纸糊三阁老全部辞退,又比如他将妖僧继晓处死。可以说正是因为孝宗皇帝登基后的雷厉风行,让当时朝堂的政治环境顿时为之一震,之后他在清除一批无用的大臣后,就又选了一些贤良之臣来治理朝政,包括刘大夏、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等。



就这样在拥有一批贤良之臣来作为孝宗的执政班底后,孝宗开始了对明朝进行了较大的军政改革。孝宗先是重开了被废除已久的午朝制度,借此大臣们和皇帝将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一起讨论如何治国,而后又严防宦官干政的行为,虽然孝宗并没有将东厂、西厂等宦官机构废除,但此时的宦官机构显然已无法再胡作非为。

之后在完成对朝廷内部的改革后,孝宗开始对全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经济上他轻徭薄赋,兴建水利,并提倡节俭,而在这样的治理下,孝宗朝的税收增至二千七百万石,成为明朝中期的最鼎盛时刻。军事上,孝宗大败吐鲁番军,收复了哈密,并数次击败了鞑靼小王子、火筛的数次入侵。也就是在这样的治理下,明朝正式步入了中兴的时代,史称“弘治中兴”。



善始善终,成为历史少有的从始而终的明君

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很多,汉文帝、唐太宗、隋文帝、宋仁宗等这些都算是明君,所以可以说中国任何的朝代都不缺明君。但是能做到从始而终都是明君的皇帝在历史上却是少有的,而恰恰明孝宗就是其中之一。



明孝宗是少有的能做到从登基到去世都保持着明君的主,当年的孝宗皇帝从始至终都能理性治国,一生从不贪恋美色,也一直都能做到从谏如流,且宽厚待人,及勤于政务。当然孝宗曾有一段短暂的事情因身体原因导致他误信佛教,然后对政务有些松懈,并让奸臣乘机而入,但是孝宗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迅速的改正,之后重新回归勤政的道路上。

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记得当年明月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朱祐樘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这句话恐怕是对孝宗皇帝最好的诠释。同样在中国历史上能被说成好皇帝的绝对有着数十位之多,但是能做到即是好皇帝又是好人的皇帝,我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少之又少,个人认为除了宋仁宗和明孝宗,恐怕几乎很少有皇帝做到。



孝宗皇帝是好皇帝,我想毋庸置疑,创造出“弘治中兴”的皇帝能不好吗?那孝宗是好人又好在哪里呢?对于百姓的治理,孝宗做到了以人为本,百姓遭灾他就免赋税,百姓被官员欺负他就免官,律法对百姓严苛他就改律法,百姓没田地他就给田地,可以说就是在这样的治理下,在明朝已是屡见不鲜的农民起义在孝宗一朝几乎就从未发生过,而这就可以知道百姓对于孝宗的认可。



而对于官员,孝宗也基本保持着待臣宽厚的心态,同样自朱元璋时期就实施的“廷仗”在孝宗朝就从未出现,他对官员的劝诫,不管是对还是错,都能坦然受之,绝对不会给大庭广众之下让官员难堪,而每当官员因上朝,亦或在皇宫处理公务太晚,孝宗皇帝都会派人铺军执灯传送。而当自己因某些事情不能上朝的时候,孝宗皇帝还会派人去向文武百官告假,可以说整个朝廷就在孝宗皇帝的治理下呈现出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景象。



可以说孝宗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是绝对有它的理由存在的,他的仁义,他的宽厚,他的善始善终,他的品格等等这些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都不具备的优点就注定明孝宗会成为名留青史的千古圣君。

最佳贡献者
2

明孝宗朱祐樘,一夫一妻制和现代牙刷的发明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两个角色能够关联在一起。而且铁证如山。

一夫一妻制:做梦都想不到,被标榜现代文明的一夫一妻起源于封建的明朝圣帝。朱祐樘出生时恰逢后宫风云,本来是要被秘密处死,遇到一位善心太监张敏偷偷收养,朱祐樘如流浪儿一样吃百家饭长到六岁,才因皇帝无子发愁回到父亲身边,历经苦难的朱祐樘看透了后宫戏码残酷,登基称帝后,与张皇后夫妻恩爱,再不纳妃,坚守终老,在那样的社会和地位环境,这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大事。给我们现代人做出了杰出的榜样。

现代牙刷的鼻祖:我们天天离不开的牙刷,居然是明孝宗大皇帝发明的。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中国皇帝明孝宗朱佑樘于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2004年,伦敦罗宾逊出版社出版的《发明大全》一书,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的发明,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佑樘名下。

明孝宗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声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驱逐奸佞,重用贤臣,开创“弘治中兴”,这些都是传统常规剧本。但就凭一夫一妻制和牙刷这两件大事,明孝宗也能名垂千古!

3

明孝宗朱佑樘其实是一个在历史上都能排的上号的好皇帝,虽然个人觉得,对我们整个中华历史上说他是千古一帝,有点不太合适,但和清朝能称康熙是千古一帝一样,明朝称朱佑樘为千古一帝,倒也说的过去。

宪宗死后,继任的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将成化年间的弊政扫除的一干二净,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对明朝能骂皇帝骂的狗血喷头的大臣们来说,这已经是极高的赞誉了。和满清的只知道磕头的大臣还是没法比的。


而大臣们这样称赞他,也是有理由的 。

有一天,仁寿宫起火,人慌马乱的救火,忙了一夜,朱祐樘没合一会眼,因此他没去上朝,就特地派人到朝堂向众大臣说明原因,向众臣请假。

朱祐樘更正律制,对刑罚运用十分慎重。1500年,制定《问刑条例》,1502年,编成《大明会典》,删除了原《大明律》中多项残暴的法令。这对于天下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朱祐樘体恤民生,善待百姓,只要地方官奏报因灾情免赋的要求,他都无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税粮之外,他还给贫民麦种、牛种 。禁止宗室、勋戚奏请田土及受人投献,禁止势力人家侵夺民利,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 。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孝宗力求节俭,诏减皇宫的开支与供奉,不大兴土木,主张节约费用,缓解人民负担。他屡次下诏,禁止宗室、勋戚侵占民田,鱼肉百姓;还多次下诏减免一些地方的夏税、秋税。这些都十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正统、成化年间,农民起义不断,有几次声势还相当大,而弘治一朝却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孝宗的治理之下,国家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明朝走上了“弘治中兴”时代
从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户由9113630户增至10100279户,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户,弘治十七年(1504年)达10508935户,人口数则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

朱祐樘在位期间,维护国家统一,对西域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武力收复。当时羽奴思统治国吐鲁番地区后,开始与明朝争夺对哈密地区的控制权。1488年,朱祐樘令罕慎袭封哈密忠顺王 ,“给金印,冠服”,对新疆的实际控制。同年,羽奴思之子阿黑麻躬至哈密城下,诱罕慎盟,执杀之,复据其城,而遣使到明朝入贡 。明朝识破其诡计,只得献还哈密金印。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 ,令其尊长牙兰守护哈密,并不时抢掠沙州等地威胁各卫归顺,为患不已。1497年,明马文升前往平抚,汇同河西诸卫及诸部落族数千人,袭哈密城,牙兰等人逃跑,哈密收复。当时朝廷中有人主张放弃哈密,但朱祐樘主张坚决出兵收复哈密,并立即委派马文升为元帅,大败吐鲁番军,收复了哈密


朱祐樘此人品极佳,提倡一夫一妻制。(这在一夫多妻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来说,可真是不容易的)他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 也同样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千古一帝,没有那么多自吹自擂的功绩,但都是实实在在的对人民有用的,所以称他为千古一帝也是不为过的。

4

明孝宗朱祐樘,是中国明朝的第九个皇帝。他在位期间,有弘治中兴一说;而他本人,也有“千古一帝”之称。

那么,他为什么能获得如此赞誉呢?根据他一生的经历,有书君分析,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出身经历迷之传奇。

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父亲就是史上那位著名的“恋母癖昏君”——明宪宗朱见深。

朱佑樘是朱见深的第三个儿子,之前的两个皇子,都早早夭折了。由于宪宗专宠万贵妃,朱佑樘的母亲刚怀上他,就险些被万贵妃所害。

如果不是众多太监、宫女齐心协力冒死将怀了身孕的朱佑樘的母亲秘密藏在安乐堂,大明王朝也就不会有""弘治中兴""那段历史了。

在万贵妃的淫威下,孝宗朱佑樘不仅出生,并且顺利长大,这本身就已是一个奇迹了。

虽然他从小就在万贵妃的淫威下苟且偷生,但算起来万贵妃既是他的仇人也算是他的“恩人”。

万贵妃自己不能生育,就明里暗里害死了其他所有的皇子,算是帮朱佑樘铲除了竞争对手,他也就毫无悬念的登上了皇位。

一个奇怪的的现象是:早年的悲惨经历没有让朱佑樘变得心理扭曲。或许,反而是因为他看到了人性险恶的深宫当中人性的光辉,让年幼的朱佑樘心中埋下了善良的种子,让他最终成长为一世明君。

当然了,仅仅因为传奇的童年经历显然不可能获得“千古一帝”这样高的美誉。朱佑樘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卓越的政治作为。

二、力挽危局,打造出中兴神话。

朱佑樘从他父亲手里接过来的堪称一个烂摊子。为了扭转乾坤,朱佑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他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还加开了午朝,使得君臣能有更大的时间了协商办理政务;

后来他又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利用早朝、午朝之间的空余时间与群臣切磋治国之道,共商政事,可以说是分秒必争了。

关于他的勤政,还有个小故事。

说是有一天,仁寿宫起火,人慌马乱的救火,忙了一夜,朱祐樘没合一会眼,因此他没去上朝,就特地派人到朝堂向众大臣说明原因,向众臣请假。其勤勉自律可见一斑。

有人评价孝宗皇帝是个“守成”之君。有书君认为这个评价是很片面的。事实上是,朱佑憆不但守成,更善于改革。

明朝的“京查”制度是在他在位期间完善的。“官员问责制”是他发明的,农业税折合银两征收也是从他这一时期开始的。

还有军事上的“民壮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义务兵役制。他还修正了《大明律》,删除了其中多项残暴的法令,明确规定“不因言杀人”,倡导舆论自由。

西方启蒙运动领导人伏尔泰对这一点曾赞誉颇深。他的改革成就,是张居正改革的前身,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起点。

他在位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乃至军事体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经济上商品经济逐渐繁荣,新兴商人团体开始壮大,文化上突破了程朱理学桎梏,开始出现了肯定人性,倡导思想自由的新思潮,所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毫不过分。

在政治上,他也起独树一帜的。他对大臣宽厚,但是对贪官污吏绝不手软。

仅他上任的头两年,明朝各地知县被罢免的就有三分之一。

他惩治贪污腐败更看重从制度上堵住腐败源头。比起太祖朱元璋,他的一些做法可以说更聪明。

他体恤民生,减轻农民负担,自己带头节俭,缩减皇宫开支。他在位期间,国家税赋收入大大增加,人口也迅速增长,出现一派繁荣景象。

还有人说,朱佑樘宠信宦官。而我们看他所信用的宦官:怀恩,陈准,萧敬,王岳,都是才能卓越的人。

与其说他宠信宦官,不如说他是一个知人善任,能充分发挥宦官集团良性作用的聪明人。

他的确很善于用人,奸臣刘吉是个出了名的“小人”,却在朱佑憆在位时建树颇多,这正是他用人的高明之处。

熟悉明史的友友可能还会发现,朱佑憆时期,明朝没发生过大的战争。

但这可不是因为他软弱。他在位时期,明军西进收复哈密,重建关西七卫,恢复了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控制。

对蒙古达延可汗,他毫不示弱,贺兰山大捷一战捣毁蒙古巢穴,打的蒙古可汗只以身逃。

纵观弘治一朝,没有权臣、宦官及后宫的专权,也没出现过任何动乱。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而孝宗皇帝的功绩,虽没有多么响亮酷炫,却都是实实在在的对人民有用,仅从这点来看,称他“千古一帝”也真是不为过的。

三、品质高洁,倡导“一夫一妻”。

除了治国理政,在人品方面,朱佑樘更是楷模。

首先来说,对于万贵妃早年的各种迫害,朱佑樘登基之后并没有实施任何报复,从朱佑樘后面的执政生涯也看得出来,他非常善良,而且非常重情义。

而让他留名历史的不只是他英明的政绩还有善良的秉性,还有他的独特的情感生活。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一生只娶一个妻子的皇帝。

世人都知道中国的皇帝的老婆素用“后宫佳丽三千人”来形容,一夫一妻制跟中国皇帝根本就不沾边。可这孝宗皇帝,还真就是一生一世就是皇后张氏一个人。

这一个原因,是因为孝宗皇帝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有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再一个原因,大约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由于童年时看到了太多后宫妃子之间为了争风吃醋相互陷害,致使后宫乌烟瘴气的现实,朱佑樘不想让自己再重蹈父亲的覆辙。

据说,孝宗皇帝与张皇后俩人伉俪情深,如同一对民间的平凡夫妻一般朝夕相处。

这样的传世佳话是中国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例,自然也就引来后人的无比羡慕和纷纷称赞。

综上所述,明孝宗皇帝朱佑樘,政治有建树,爱情忠诚专一。历经磨难,却始终能够保持着一颗赤诚仁恕之心。

他虽然不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开疆拓土,霸名远扬,但他的品德高贵,在中国将近500个封建皇帝中实属罕见,因此,他的确担得起“千古一帝”的称号。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5

说起明孝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是明孝宗的爷爷、父亲和儿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明孝宗的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事变的主人公;明孝宗的父亲,是明宪宗朱见深,也就是那位宠爱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的成化皇帝;至于明孝宗的儿子,就更不得了,他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宠信刘瑾、修建豹房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或许是因为明孝宗的爷爷、父亲和儿子都行事太过高调,以至于明孝宗本人被显得默默无闻,但其实呢,明孝宗功绩和才能,其实远远超过他的爷爷、父亲和儿子。甚至而言,就史书上的评价而言,明孝宗在明朝所有的皇帝中,都可以排到第三位,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

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清朝的曾国藩也曾说过:“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换句话说,在曾国藩心中,明孝宗是足以与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宋仁宗相提并论的伟大帝王。那么,这位明孝宗究竟是何方神圣,究竟是凭什么能够当得起这样的美誉?



明孝宗,原名朱祐樘,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纪氏被俘入宫中,管理皇帝私房钱。

一次明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但这事很快被明宪宗宠信的万贵妃知道,于是她就让人将纪氏怀的这个孩子给打掉。

但好在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但纪氏却因此被万贵妃贬到冷宫居住,后来纪氏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然后由太监张敏偷偷帮忙抚养到六岁。

直到有一天,张敏为明宪宗梳头时,宪宗叹息说:“我眼看就要老了,还没有儿子!”张敏这才说出了实情。

当明宪宗第一次见到自已那因为长期幽禁,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儿子时,不禁泪流满面。当天他便颁诏天下,立朱祐樘为皇太子,并封纪氏为淑妃。但随后纪氏却在宫中暴亡,张敏也吞金自杀,这显然与万贵妃有关系。

但是,等到朱祐樘登基成为皇帝,虽然当时万贵妃已经去世,但她的家人都还在,然后朱祐樘并没有想着要去报复万贵妃的家人。



此后十八年,朱祐樘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在文治上他轻徭薄赋,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积极扭转朝政腐败状况。

在武功上,朱祐樘先后三次收复新疆哈密地区,又多次击败鞑靼小王子、火筛的入侵,致使安南、暹罗、乌斯藏、琉球、占城、撒马儿罕、火剌札、爪哇、日本等每年都要来明朝入贡。

在他执政的18年里,明朝没有发生过一起农民起义,人口数量增加1000万,达到6000万人之多,明朝也由此迎来中兴,史称“弘治中兴”。

更难能可贵的是,朱祐樘待臣下很宽厚,能推心置腹,从未鞭打过大臣,因此,君臣之间亲密无间,形同一家人。在他当皇帝时,京官夜返家中时,必派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确属相当不易。

并且,朱佑樘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只娶了一位妻子的皇帝,算得上是一夫一妻制的最早提倡者。所以客观来说,朱佑樘这样的皇帝虽然不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名声远扬,但他却能够让自己的子民真正享受到幸福的生活,而作为他的臣子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6

虽然这是一个伪命题,但是我们稍加修改,就会发现还说的过去

明孝宗朱佑樘被明朝称为最善良最仁慈的皇帝,甚至说千古以来第一好皇帝——这就很对路了

为何明孝宗朱佑樘能有如此高的评价,甚至说他的先祖朱元璋和朱棣,都未必有他这样的高度,一切要从他小时候说起,作为皇帝而言,他本掌握一切杀伐大权、报仇雪恨,但他选择了宽容;他本可以坐拥天下美女,三宫六院,但他选择一人相濡以沫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朱佑樘,却差点连汤都喝不上了

朱佑樘的传奇故事,曾出现在各大影视剧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情节,原型就是朱佑樘。由于其父朱见深宠爱万贵妃,导致后宫之中唯万贵妃一家独大,由于其不能生育,故而也近乎疯狂的组织其他人为皇帝生育

一次机缘巧合,来库房视察自己小金库的朱见深,把负责看守的小姑娘给睡了,这个叫做纪氏的女孩儿随后怀孕,并偷偷生下一个男孩,也就是朱佑樘。为了防止孩子遭遇万贵妃毒手,只能偷偷的养孩子,而一些好心的宫女太监也会帮她一起照料,只是逐渐长大的朱佑樘不知道,危险正在一步步靠近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终会被万贵妃发现,如果那样他的命运会是如何,真的不好说。为了保护这个孩子,太监张敏斗胆告知朱见深他已经有孩子了,随后吞金自尽;朱佑樘有了皇子的封号,其母纪氏也被封为贵妃却很快遭到万贵妃的毒手

就这样,朱佑樘有了父亲,却失去了母亲,还有那个一直陪他玩的张叔叔。当所有人都担心这个孩子会被万贵妃害死的时候,昔日的废后王小姐毅然将朱佑樘接到自己那里,并一直照看他长大

如果说,有仇必报是人之常情,那朱佑樘宁愿选择原谅

就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还没有结束,毕竟之前他是在暗处,只要不被发现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但他现在是在明处了,万贵妃会放过他吗?答案是否定的!

万贵妃曾设宴邀请年幼的朱佑樘,并想方设法的要害死他,逃过一劫的朱佑樘,再也不敢前往万贵妃处,终于在多人的保护下,他健康的成长并成为明朝的皇帝,此时万贵妃已死,但她的家人尚在,很多大臣都提议上疏要求惩罚万贵妃族人,为朱佑樘的生母报仇!

可朱佑樘并没有这样做,他选择的是原谅!他并未做出任何报复的行为,而是开始了报恩。当时养育他保护他的吴废后,他从冷宫中接出来当自己的母亲供养,虽然当时她照顾朱佑樘的动机或许有那么一点不纯,但养育之恩却是必须要报的!

而当年为了保全自己被父亲撵去凤阳守陵的怀恩,也被朱佑樘接回宫里重新执掌监权,虽然这个老太监吓得手摇乱颤,但他坚持这样去做,因为他知道如若不是这个老太监以命相保,他当时就被废掉了!

当所有人认为,受尽磨难的朱佑樘会先报仇的时候,他却出乎意料的选择了原谅,随后就是一系列的报恩,朱佑樘是一个好人,彻彻底底的好人!

他不仅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

即位之后,孝宗朱佑樘的一系列行动,让人瞠目结舌之余,是深深的钦佩。他原谅了自己的仇人,哪怕是杀母仇人;他记得每一个曾帮助自己的人,并且一一报恩,哪怕他们动机不纯或是早已不在人世

当完好人,该当好皇帝了。朱佑樘马不停蹄的开始收拾前朝遗臣,由于其父不理朝政,此时的朝堂之上全部都是一群垃圾,比如万安这样的大混混,还有后宫豢养的大批术士国师等修仙派,加速整治换来的是政治清明,农业发展,国力也加速发展

孝宗一朝,开创了弘治中兴,是明朝继仁宣之治之后的另一个小盛世,而这一切都是朱佑樘励精图治,勤于国事的结果。一生勤恳的朱佑樘,历代史学家对其评价都非常高,是明朝为数不多的明君

除了人品好,能力强以外,他还有一点为后人称颂,那就是他一生只娶了一个皇后,并未纳妃,坚守一夫一妻,相濡以沫,互相扶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不仅如此他还十分照顾自己的妻子,张皇后生病了他亲自喂药,丝毫没有皇帝的架子,看见张皇后睡着后,他咳嗽也不敢大声,生怕吵醒了她,这样的好男人本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更何况他还是一国之君

所以说,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朱佑樘都堪称一流,而作为皇帝,他更是无可挑剔。如果说他有什么污点,那就是在儿子的教育上,不是非常上心。由于其幼年经历颇惨,所以他有些溺爱这个儿子

而这个儿子也没有“辜负”老爹的溺爱,摇身一变成为明朝历史上最能玩的皇帝,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他爹朱佑樘,是明朝人乃至无数后人心中最好、最善良的皇帝,千古以来皇帝能做到这份上的,也就这一个吧!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7

称明孝宗朱佑樘为千古一帝或许有些夸张,但他的确算的上是一位明君,而明朝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对其评价均极高,我想原因无非三点:一是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一手缔造“弘治中兴”,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明朝的衰弱;二是他待臣宽厚、善待百姓,深受大臣和百姓爱戴。三是严于律己、清心寡欲,不仅生活极为借鉴,更是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仅有一个老婆的皇帝。

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明孝宗朱佑樘像)

明孝宗继位的时候,明朝实际上已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此时的大明江山,已是千疮百孔,朝政紊乱,而明孝宗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手缔造“弘治中兴”,颇有力挽狂澜之功。一是敢于拨乱反正。他不仅将父亲明宪宗宠信的妖僧继晓处死,废除了法王、国师、真人、国子等封号,更是对朝廷来了一次大换血,先后将内阁首辅万安一下官员下狱、罢免、流放千余人。二是用人唯贤。重用王恕、刘大夏等贤才之士,形成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改革了官吏考核制度,使得朝政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勤于政事。朱佑樘一生勤奋,他将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贴在文华殿墙壁上,熟记每个人的职责,做到心中有数,免受蒙蔽。有一次,仁寿宫失火,导致朱佑樘一夜未合眼,然而即使如此他也没有耽误第二天的早朝。而他在早朝晚朝之外,还不怕辛劳的每天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称为“平台召见”的朝参新方式。

待臣宽厚,善待百姓

除了勤勉之外,明孝宗朱佑樘同样是一位宽厚之君。

在对待官员方面一是推心置腹,即使面对官员的犯颜直谏,也从未鞭打、惩处过大臣,这使得君臣之间亲密无间,这使得很多廉洁勤奋、忠君为国的贤臣得以施展才干,而君臣之间这种融洽的关系在明朝历史上可是极为罕见的。二是严管宦官,孝宗对宦官严加管束,使得东厂、锦衣卫收敛了很多,只限于忠于职守而不再肆意妄为,这种现象在明朝中后期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对待百姓方面一是废除苛法,在编制的《问刑条例》和《大明会典》中,删除了《大明律》中很多残暴的法令,再加上朝政清明,官员奉公守法,这使得百姓不再遭受严刑折磨。二是轻徭薄赋。对于官员奏报的各地灾情,除了减免赋税之外,他还拨给贫民麦种、牛种,减轻了百姓负担。同时严令禁止宗室、勋戚侵夺民利,对于服劳役的百姓则经常犒劳慰问。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他深受百姓爱戴。

严于律己,清心寡欲

明孝宗朱佑樘生活极为节俭,身为皇帝能够率先垂范,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不仅多次削减皇宫开支和供奉,更是尽量避免大兴土木,使得百姓负担大为减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矛盾得到了极大缓解,正统、成化年间农民起义不断,然而到了弘治年间,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此外,或许是由于幼年经历的关系,身为皇帝一辈子竟然只娶了一个女人,这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而朱佑樘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仅有一个老婆的皇帝。


正是在朱佑樘的勤勉之下,才最终缔造了“弘治中兴”,使得他执政时期的明朝成为了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稳定时期。

8

这个明孝宗真是个可怜人。

有明一朝,凡是稍微好点的皇帝,都活不长。

明孝宗名叫朱祐樘,他的童年非常坎坷。



生母纪氏是广西土司的女儿,被俘入宫中。被宪宗偶尔宠幸过一次,就怀了孕。当时后宫是由万贵妃掌权,她就命令宫女来堕胎。宫人不忍下手,回报谎称不是怀孕,是得了肿瘤。

纪氏被贬,就在冷宫中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派门监张敏去溺死婴儿,但张敏不忍,冒险将婴儿秘密藏起来哺养。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

可怜的朱祐樘就这样偷偷摸摸地苟活着,直到六岁。



有一天,张敏伺候明宪宗梳头,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宪宗。得知真情,宪宗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

看到瘦弱孤单的儿子,宪宗泪流满面。当下就召集群臣,颁诏天下,立为太子,封纪氏为淑妃。

但纪氏却突然死亡,张敏也吞金自杀。也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女人,在她短暂而又悲苦的一生中,是否曾经在远处偷偷地望过一眼自己的亲生骨肉。

周太后担心万贵妃还会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宫内,寸步不离地保护起来,才使太子活了下来。

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和宪宗先后离世。



十八岁的朱祐樘继位,改元“弘治”,即为明孝宗。

当时明朝已经走向下坡路,朝政紊乱,国库空虚。明孝宗善良,宽容,而且勤奋,使国家的元气有所恢复,这就是“弘治中兴”。

孝宗体弱多病,却很勤政,早朝必到,重开午朝和经筵侍讲,广咨善道。开文华殿议政,与内阁共商政事。

弘治一朝,国家的吏治还算清明,节约用度,与民休息,人民生活比较安定。

明孝宗只有一位张皇后,无任何其他嫔妃。他对张皇后非常宠爱。



“孝宗即位,立为后。笃爱,宫中同起居,无所别宠,有如民间伉俪然者。”

由于从小身体就不好,孝宗又很勤政,工作强度比较大,这就导致他的身体过早被摧垮了。 弘治十八年,朱祐樘驾崩,年仅三十六岁。走完了他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说他是千古一帝,主要指的是他是中国皇权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只有一个妻子的皇帝(不含那些未成年)。

在明朝各位皇帝中,他遭遇坎坷,性情宽厚,待人真诚,工作也很勤奋。只可惜,大明王朝也许是老祖宗杀戳太重,不知道犯了哪位煞星,稍微有点人性的皇帝,都死得特别快。



他的继承人就是捣蛋鬼明武宗朱厚照。

9

在明朝历史上有一个十分著名的皇帝,他是大明帝国的中兴之主,从某种程度上,他挽救了一部分大明帝国不断衰落的国运,他也一改从明英宗时期所传下来的懒惰之风,他就是明朝历史上开创了弘治中兴的著名皇帝明孝宗。那他为什么可以完成如此成就,带领着本来已经逐渐衰落的明帝国,走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巅峰呢?

1.明孝宗本身十分勤奋。

明朝在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是十分著名的,这个王朝一直以来都盛产各种各样的怠惰之君。例如明英宗,明宪宗等等,这些皇帝对于明朝的国力衰败都起到了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英宗时期,明朝就出现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甚至一度导致明朝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但是明孝宗和之前的英宗和宪宗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和明朝绝大部分的皇帝都不一样。

明孝宗因为从小到大的个人生活经历,他非常的勤奋,他是明朝历史上极为少数的勤奋皇帝,这是他可以带领着这个不断衰落国家重新向前发展的基础。他继位以后并没有像自己的父亲和祖父那样整天吃喝玩乐,不问政事,他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说是亲力亲为,每一件国家的行政大事都要过问。而在历史和平时期,一个皇帝就算没有太大才能,如果他足够勤奋的话,那么也是可以带领国家走向繁荣。

2.明孝宗十分善于听从谏言。

明孝宗和之前的数位皇帝不一样,他本身的性格较为温和,而且也喜欢听从手底下大臣的各种建议。例如当时的明朝的土地兼并问题和边防形势都已经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很多大臣限于之前说的皇帝的暴虐和不听谏言,并不愿意向皇帝上谏,但是明孝宗却不断地鼓励自己的臣子向上建言。

而明孝宗本人对于臣子谏言又有合适的判断,他喜欢听从臣子们的合理建议,所以他对内革除弊政,遏制土地兼并的问题,并且对外通过军事手段重新掌控西域,以巩固帝国本来就已经面临危机的边防形势。

明孝宗本身就十分节俭,他在位时期一改之前的奢靡之风,要求皇宫以及整个国家的宗亲贵族都削减自己的奢华开支,并且不再新修各种宫殿,他给整个明朝的权贵阶层做出了一个节俭的表率。并且他实施了各种政令来缓解民众所面临的各种社会义务,同时也下诏书削减赋税与民休息,这缓和了当时明朝已经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在明孝宗时期,明朝的国力从之前的不断衰退走向了一个逐渐恢复,并且继续发展的前景。而且孝宗皇帝本身也是一个十分仁慈的皇帝,他会通过武力手段去击败外敌来巩固自己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但是他对于自己的百姓却十分的仁慈。在这样的基础之下,他开创了明朝著名的弘治中兴。

总结:明孝宗可能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能力特别出众的皇帝,但是他足够勤奋,并且乐意听从臣子的建言,这就足以他成为一个和平时期的中兴之主了。他给后续的很多明朝皇帝都做出了一个表率,但是很显然,后继之君并没有向明孝宗这样节俭,这最后才导致了明朝近乎不可挽回的灭亡。

10

1 一股清流

明朝有16个皇帝,但正正经经打好皇帝这份工的,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绝大部分主儿,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的那些当家人,基本都是不务正业的奇葩。

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像是一个失败的驴友,亲自带着人马去河北土木堡游玩,结果被蒙古人掳了去,硬是住了8年蒙古包才坐回皇位。明武宗朱厚照,十足一个青春期叛逆的cosplay玩家,自封大将军出去打怪,玩得不亦乐乎。皇位,差点就让给太监刘瑾了。还有,“天下第一匠人”——明熹宗朱由校木工做得贼棒,发明了折叠床,自己设计了运动馆,直接让皇宫内多少能工巧匠下岗。然而,当皇帝就是当不好。

获得后世点赞的明朝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这两位“祖”字辈之外,也就三个: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以及明孝宗朱祐樘。

【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明史》】

这三人之中,朱祐樘最不容易。

怎么个不容易法?好比炒股,朱高炽、朱瞻基接盘的时候,大盘看涨,不用费力就祖国山河一片红;到了朱祐樘,大盘已从6000多点腰斩,相当于接了个烂摊子。形势比人强,他想稳住大盘,减缓下跌速度,需要付出十倍于上上上一任的努力。

朱祐樘死死护住大盘,取得了“弘治中兴”的政绩。加上他个人修养不错,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没有常年躲起来修仙练道,也没有长期沉迷于研究龙椅的榫卯结构,而是,带头践行了一夫一妻制,废除了三宫六院。因此赢得后人的极大好感。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明朝中后期皇帝中的一股清流。

【(孝宗)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明史》】

万历年间首辅大臣朱国桢发朋友圈称:“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评价那是相当高。

然而,最爱君还想知道朱国桢辅佐的万历帝——明神宗朱翊钧听到这话后的心理阴影面积。

2 选择宽容

朱祐樘知道,自己能来到这个世界已属不易,更别说坐上皇位。所以,在他短短的36年生命旅程中,倍加珍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并时时保持感恩和宽容之心。

他爹是明宪宗朱见深。朱见深最著名的事迹是专宠他的奶妈万贵妃,说晚上听不到万的打鼾声就睡不安稳,有严重的恋母癖。

▲朱祐樘他爹,明宪宗朱见深

父子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发生在朱祐樘6岁的时候。

那一年,朱见深年过三十。一天,太监张敏为他梳头,他敏感地看到了自己的白头发,哀叹一把年纪了还没儿子,以后这大好江山怎么传下去呢?

张敏伏地叩头,说:“皇上有子。”

然后,一个6岁的毛孩(胎发批地)神奇地出现在朱见深面前。几个月后,这个被赐名朱祐樘的孩子成为了皇太子。

几年前,被俘入宫的一个瑶族土官女儿纪氏偶遇朱见深,遂被临幸,怀上了。万贵妃知道后,千方百计加害纪氏。所幸纪氏人缘好,得到层层保护,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生下了朱祐樘。

因为有毒妇人万贵妃在,朱祐樘虽生在帝王家,却吃着百家饭长大。他的童年,比最爱君隔壁家的超生娃李二蛋还凄惨。

成为太子后,噩运也没放开朱祐樘。不久,他的母亲纪氏,以及保护过他的张敏都离奇地自杀了。

当时,宫中传言四起,罪魁祸首都指向万贵妃,除了她自己不承认,而已。连国际友人——来自朝鲜的使节都知道这些事,回国后一五一十八卦给了他们的国王听。

朱祐樘小小年纪,已饱尝宫斗戏的险恶,知道要韬光养晦、低调做人才能健康成长,不会突然早夭。

【上(明孝宗)虽冲幼,极知感慕,而深自潜晦,弗自炫露。——《明孝宗实录》】

在他18岁那年,万贵妃挂了,几个月后,他爹跟着升天了。属于朱祐樘的时代到来了。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将万家满门抄斩。万贵妃的弟弟万喜也早早写好了遗书,等着上路。

然而,他们都错判了形势。

朱祐樘有一千个杀万家人复仇的理由,但只有一个不杀的理由。杀了,不就变成了自己曾经最憎恶的那种人,变成了另一个万贵妃?

他选择了宽容。

3 做好学生

越是大权在握,越要谨慎权力滥用。越是有能力任性,越不能由着性子来。克制内敛,这一儒家教育所推崇的品性此前已内化为朱祐樘人格的一部分。

朱祐樘的人格修养,得益于他较早的、合法的取得了皇太子地位。到了9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上学接受正规教育(出阁讲学),一直到18岁即位,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规的九年义务教育。

就皇位继承人而言,越晚接受教育,可塑性越差。朱祐樘的几个后辈,像明穆宗朱载垕、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都是年过二八才上学,又都不肯坚持学习,自身文化素质跟不上,统治才能麻麻哋。

东宫授课老师(讲读官)都是学养深粹之人。比如,朱祐樘的老师之一程敏政,十岁就被称为神童,荐入翰林院读书。当时有“学问渊博程敏政,文章最好李东阳”之说。

朱祐樘学习的课程从孔孟诸儒的论述,到历代帝王治国的善政良策以及明朝各帝的戒饬垂训等等。凡是有利于太子人格养成和以后执政的内容无所不包。

他学习刻苦,是个懂规矩、有纪律的好学生。据说每次写完毛笔字,都要把笔墨纸砚收拾得整整齐齐。他也不搞特殊,甚至发布红色警报也不停课,不像历史上有些太子,心情好就上两天课,心情不好就罢两个月课。

他的宽容、不记仇只报恩等品格,应该在老师讲读孔子的恕道时就埋下了种子。而他即位后的很多做法,比如从善如流、任用贤人等,肯定也从历史课上得到了启示。在一日一日的学习中,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心中也肯定有了对标的明君形象,那个人或许是汉文帝,或许是宋仁宗。

4 内心斗争

朱祐樘的明君形象在他即位那一年就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那一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回国对他们的国王八个不停,一会儿说朱祐樘不像他爹任人唯私,而是秉持公道;一会儿说朱祐樘很勤勉啊,刮风下雪都照常上朝;一会儿又说朱祐樘节俭得很,举行国宴都不奏乐。

【先皇帝(明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明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朝鲜实录》】

吊诡的是,老朱家的孩子艺术细胞、发明天赋都很发达。朱祐樘喜欢写诗,爱好绘画和弹琴。据说世界上第一把牙刷也是他于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比起他的后辈在宫中公然做木匠或者扮演商人做买卖,朱祐樘确实没那么坦然。他内心深处也不认同这些有悖帝业之事,所以时常觉得做这些事有些抬不起头,要偷偷摸摸地做。

▲这个抓周的娃是朱由校,是木工贼棒的皇帝

有一次,他赐给画师吴伟几匹彩缎,但害怕大臣们知道后议论,就对吴伟说,赶紧拿去,别让那些酸腐的书生们知道。(急持去,毋使酸子知道。)

他有时候表面上接受言官关于不要耽于声色的劝谏,私下里却对旁边的太监说,弹琴与政务有什么冲突呢,要他们多嘴。(弹琴何损于事?劳此辈言之。)

这就像一个女人忍过了618大促,还要她在双11清空购物车,很难,很难。

朱祐樘终其一生都在与其内心蠢蠢欲动的、不务正业的念头作斗争。最爱君估计,他每天要自我强化五百遍“我不是爱迪生”“我不是黄公望”才能平复心情,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好皇帝。

5 中途迷失

朱祐樘他爹留给他的大明帝国,在时人看来,是一个著名的烂摊子。

比如,为朱祐樘起草登极诏书的国务院总理(内阁首辅)万安,在朱见深时代就口碑极差,却步步上位。原因有二:一是与万贵妃攀上了宗亲;二是结交江湖术士,研究房中术,为朱见深配置春药。

朱祐樘上位后,万安故技重施,上了一箩筐奏疏,内容都是讲不可描述之事。朱祐樘看到后,觉得机会来了,怒怼:这难道是一个总理应该干的事吗?(此大臣所为耶?)随即让万安卷铺盖走人。

他爹在位时,在宫中养了大批僧道,达到了“真人遍地走,国师多如狗”的菜市场场面。朱祐樘即位后,光罢遣禅师、国师、真人就有一千余人。

这一系列动作,犹如一股冲刷污垢的疾风暴雨,将“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

好景不长。在做了七八年明君之后,朱祐樘慢慢变成了他爹的样子:宠信宦官、偏好佛道……大太监李广捕捉到了朱祐樘内心的细微变化,把那些善于炼丹、斋醮的僧道重新引入宫中。皇宫,又一次变成了寺庙与道观。

正直的大臣们略失望,纷纷上疏弹劾李广。朱祐樘嘴上说好,内心却有一万个不愿意,仍对李广宠信不疑。

弘治十一年(1498),李广劝朱祐樘在万岁山建一个毓秀亭,说此亭一建成,所有灾异跑光光。然而,此亭一建成,成功引来了灾异。先是太康公主突然早夭,接着太皇太后周氏居住的清宁宫遭遇火灾。周氏大怒说,天天李广前李广后的,果真把灾祸招惹来了。(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

此刻,李广的内心是脆弱的,知道自己闯祸了,喝下毒酒就去找阎王报到。

朱祐樘伤心他在灵魂修炼上的引路人竟然先升天了,也不带上我。于是,派人到李广家中搜查,希望找到“教主真人修炼速成指南”之类的秘籍。

然而,没有秘籍,只发现了李广的收账本,上面记录了文武官员馈送的黄米、白米各千百石的数字。天真的朱祐樘说,我去过李广家,他的仓库不大,装不了这么多粮食呀!

左右告诉朱祐樘,这黄米、白米不是粮食,是金银的隐语。

朱祐樘暴怒,感觉受了羞辱,自己的信仰竟为李广受贿和百官行贿买了单。

似乎一夜觉醒,朱祐樘做了个噩梦,然后在摇摆的明君与昏君之间,再次选择了前者。

然而,对于享年36岁的朱祐樘来说,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6 爱惜羽毛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很多帝王至死不知道自己有错,朱祐樘是个例外。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弘治十五年(1502)之后,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三年,朱祐樘重新倚重大臣,尤其是将刘大夏和戴珊两位名臣看作自己的左膀右臂,欲实现圣贤帝王的夙愿。

没有这段知错就改的经历,朱祐樘顶多就是一个明君沦为昏君的可惜了的反面人物。但有了这段经历铺底,朱祐樘就是历史上的“中兴令主”。

除了政绩,朱祐樘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私生活。朱祐樘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据晚明学者黄景昉说:“时张后爱最笃,同上起居,如民间伉俪然。”

▲朱祐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皇帝有一夫一妻制的觉悟,并不简单;还能身体力行,就更稀缺了。最爱君一度怀疑朱祐樘是受过现代文明熏陶的穿越者。

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剖析朱祐樘,最爱君都发现,他是一个极其爱惜羽毛的人。明朝不像魏晋有清议,通过贵族圈子的互粉评论来肯定/否定一个人的名声。但明朝有言官制度,而且言官往往不惜死谏,用生命来说服皇帝走大道,别抄小路。虽然遇到由着性子来的皇帝,言官就算死一百次也不足以改变皇帝的既定路线,老司机爱往哪开就往哪开。但是,万一遇到了爱惜羽毛的皇帝,结局就会不一样。

比如遇到了朱祐樘。

朱祐樘爱惜羽毛,知道怎样才能在当时以及历史上留个好名声,所以他特别克制自己的行为,即使一时行差踏错,也会掉头转向,与昨日之非我决裂,做一个言官和后世史家喜欢的皇帝。

朱祐樘曾说:吾不自治,谁能治吾?

搞同级监督,确实没人监督得了皇帝,只能依靠自己监督自己。但是,只要这个皇帝还有追求“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的念头,言官和史笔就能对他产生震慑和引导作用。

李宗仁评价胡适,说他“爱惜羽毛”。言下之意,爱惜羽毛,太顾虑名声就必然畏首畏尾,成不了大政治家。

对皇帝而言,爱惜羽毛则不是一个负面评价。皇帝拥有无上权力,不爱惜羽毛就毫无畏惧,做事就任性没有下限。古往今来,多少身败名裂的一国之君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皇帝只要不胡来,懂得克制,稍微规矩一点,尊重读书人和臣下,对子民枪口抬高一厘米,总之,只要他达到一个正常人的道德水准,那么,他即使没有大作为,功绩不及秦皇汉武的零头,在历史上也必定能够赢得明君的称号。而且,绝对比建立了大功绩的秦皇汉武们少争议。

克制,任何一个城市中产者都不难做到。因为权财有限,能够调动的资源有限,即便想乱来,客观条件也倒逼着你必须克制。但有权或有钱者不一样,他们面对诱惑,并且清楚只要自己愿意就能让欲望轻易兑现。这时候,他们的克制就全然来自于内心的道德力量。

对一国之君而言,更是如此。朱祐樘可以选择逃课,可以选择诛杀万家,可以选择奢靡生活,可以选择不听劝谏,可以选择公然地玩物丧志,可以选择数月数年不理政事,可以选择后宫三千……

但他通通选择了另一面。这意味着他确实爱惜羽毛,克制而不任性。就凭这点正能量的追求,朱祐樘也理应获得高度评价。

克制而不折腾,让子民安居乐业,就是最大的德政。古今皆然。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