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现在地主的后代都混得很好,聪明的基因,高素质的文化教养,严谨的家风可不是盖的。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

什么是地主?地主指的是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现在的年纪人恐怕不一定真正知道地主的含义。

有一段时间,真正的地主的后代都不敢说自己是地主的后代。上小学时,我们班上有一个女同学,学习挺好的,被评上了三好学生,还佩戴上了红领巾。后来学校让报家庭成分时,知道了她家是地主,就把红领巾收回了。

虽然如今的情况不同了,但真正是地主的后代的,谁也不会宣扬他家曾经是地主,他是地主的后代。

我家过去的家庭成分是下中农,属于贫下中农,贫下中农就是好成分。但现在,我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吹嘘我是地主的后代。因为我家的地已经确权了,受法律保护,这几年又流转给了种粮大户,不用再起早贪黑下地干活了。我这样的情况,自称是地主的后代,应该没错吧!

其实,时下有人自称是地主的后代,纯属调侃而已,只是饭后茶余的谈资。你以为呢?

3

所有的地主及前“五类分子”的后代,到现在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生怕冷不防又来一个“运动”。现在留美欧的学生,有一半多的人是这五种人的后代,学成后不回国报效的原因是“心有余悸”,谁还敢张狂自称是地主的后代?

4

在毛主席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地主等剝削阶级,实行了土地改革,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地主阶级也成了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由于要彻底改造剝削阶级思想意识,一直处于人民政府及人民的监督管制之中,直到文革结束以后。在这个时期中,多数地主接受人民的监督,改造甚好,他们已真正站到政府一边,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行列中。没有改造好的顽固地富已成极少数。

在九十代中,国家已转入经济建设,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的了,因此,党和政府给地富等五类全部都摘了帽,有的因落实政策恢复了工作,过上了签字拿工资的日子,有的因年龄不能上班进行正常退休,都安排了子女进入单位接班。有的因文化高的子女,特别另安排了工作,比如有不少的就进入教师行列等等,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提阶级这个词了,大家都是平等的好人了。在我地由于要照顾其子女,往往还优先安排了地富子女参加工作。

如今,由于政府的优待政策,不少的人走向了富裕的道路,也有不少进入了各个部门,从事管理行业,所以过去的地主从阶级的角度上讲,已经消失,不在作为一个阶级存在了。不少的年青者没有经历过土地改革时期,对那时的情况很不了解。认为所谓地主就是自己有田有地,是土地的主人。

改革开放,过去集体土地下放到每家每户,由农民自己耕种。不少的年青人就因家有土地,就把自己当成了地主,当然一提到地主二字,他们会异口同声的说我家是地主,这个很自然,也很正常。其实现在的所谓地主与解放初土地改革时的地主有本质区别,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当然也有一些,明知两者不能等同,闹起好玩也是有的。但无论怎样,给他们讲讲历史很有必要。

5

因为社会的原因,地主家的孩子一般来说比较懂事 比较谨慎知道努力,而且文化教育的氛围很好,知道他们的先辈受委屈甚至受迫害,他们的家产被穷人瓜分了,所以内心有一种出人头地重新做人让人羡慕的情节,他们的大多数是好的,有良心的,但是也有相当大部分人对过去家庭的遭难念念不忘刻骨铭心,一心想努力混出来重新出人头地甚至从心理上霸凌一般的人,特别是他们认为的穷棒子,还有少数的人,走向极端,视社会主义制度为洪水猛兽,一心推翻这个社会为己任,自觉不自觉的走向社会的反动,现在的好的专家学者公知等等都是怀有刻骨仇恨这个社会的人。

6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其实古人虽然不知道还有基因还有遗传,但懂得儿女婚嫁必须要门当户对,特别是有钱有权的大户人家,择偶的标准绝不是长相而是家庭情况,为的就是保持基因的优良性。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敢下海经商的还真的有很多家庭出身不好的,恢复高考后班里的尖子生往往都是昔日让人瞧不起的地富后代。现在有些三代贫农家庭出身的人以地富家庭出身而自吹,无非就是在显耀他们拥有良好的基因。

7

只因地主的后代认为他们的前代是有才华智商高,在旧社会是人上人认为.他们不是穷人,为前辈自豪!

在四十年以前,地主的后代不会这么胆大包天,只因现在不说阶级成份了,如果干什么工作论成份,地主的后代绝对不会这样的态度,他们对我们共产党心存仇恨,也翻不了天,如果让地主后代掌权他们不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广大人民的眼睛比雪还亮,地主后代和解放翻身的贫农是对立的,在头条评论区分的一清二楚,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样的阶级说什么样的话

我们贫下中农有一首歌曲,我最喜欢唱,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跟党闹革命!

现在有人认为,誰富有谁智商高有本事,不管贪,骗,拐,只要能把钱财捞到自己所得就是好样的。

如果谁钱财少,人再好也认为是笨人懒人,沒本事之人,自己也感到不如富人,因社会原因,谁也不想当穷人,只因和前四十年不一样,社会影响思想关点改变,所以地主后代认为前辈人是辉煌的我们后辈人感到光荣!才自称是地主的后代人。

8

很多人自称是地主的后代,其实地主是时代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对不同时代就有不同时代的忌讳和欣赏。在此谈一谈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不同的忌讳和欣赏,仅供参考。

第一,改革前的情况。一九七九年起取消成分论,人人统称为人民公社社员,以后再没有成分之别。为什么成分论存在之久呢?建立新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而公有制体系从解放前制度中逐渐过度而来,建立新体制,需要人去管理,迫切提出选人的问题,必须将人从本身经济角度化成类型,选择积极主动的人最为合适,成分论自然排上用场。因此,过去时代贫下中农是理想的选择对象,高成分者没有市场。比如说小孩们上学喜欢谈论成分比较多,当知道某同学家庭成分高,大家都叫他“小地主”。再比如说,农村某户男青年结亲高成分姑娘,人们就说“头低”或者“脚步窄”等话题,出于忌讳的视角。高成分子女如果出现犯错误之类的问题,麻烦就更多。所以,时代不同,选择不同,每个人在制度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第二,改革后的情况。进入改革开放阶段,搞经济建设需要知识,需要劳动技能,培养人才,快出人才工作,国家一直在努力去做,人们对人才欣赏程度不断提升。为什么人们对人才十分欣赏呢?众所周知,有人才就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才自然排上用场,人才本身自我形象就树立起来了。一是青年人喜欢摆阔。谈起家庭自然联系到上一代,“我们家以前是地主”,显得有荣誉感,借势基因基础好,本人不示弱。二是老年人喜欢怀旧,谈起家世,借古人之势,自我显示。“过去我们家是读书人家庭,满清时期有抜贡学位”,还有的炫耀“三代之前是土司,我们是土司的后代”等。三是新生代不同等级富裕户,积极争取社会欣赏,自我显示更加突出,开豪车住豪宅,穿名牌衣服,在众人场合说话语气不同,个个程度不同的在炫富。

9

可以这么说:现在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与过去的地主比较,是百分之百超过了!!!

10

任何人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甭跟我说什么,阶级和阶级斗争始终是存在的。有些人就是不想、不愿、不敢承认罢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