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诚的深厚情义
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让后人浮想联翩,各种猜测不绝于耳,其实都是妄加猜测,真正的原因就是这份被后世传为千古佳话的君臣厚义。
人才是事业的基础
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清楚的知道,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小事可能一个人能办成,大事、伟业非众多人才同心协力不可。伟人、领导者的作用是定方向、决策,“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里提到的干部也就是人才。
有成就的帝王都在网罗人才、笼络人才、运用人才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刘备也是其中的高手,如:张飞因失徐州使刘备的妻小成了俘虏,欲拔剑自刎,刘备说“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赵云在长坂坡杀了个七出七入救也阿斗,刘备弃之于地又说“为这孺子,差点损我一大将。”此番言论,可见一斑。
因此桃园三结义,有了赵云等一批武将,孙乾、糜竺等一干文官,可能成就一番小事业。刘备深知若想成就大业,非有大才相助不可,于是“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
刘备与诸葛亮是有深情厚谊的
刘备请出诸葛亮之后,真可谓心悦诚服,与其整天整夜长谈,吃同餐,卧同榻,衣食住行都在一起,形影不离。大小事务都向其请教,请为定夺,前期两个结义兄弟都嫉妒气愤了。刘备在诸葛亮面前从未托大,大事都与诸葛亮商量着办。诸葛亮也是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又恪守君臣之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赋予重兵、七擒孟获;举全国之兵为弟报仇,让其留守空虚的成都。这是何等的感情,何等的信任,没有这种感情和信任,刘备也无法成事,因此这两位可算是古代君臣用义之典范。
白帝城托孤是当着文武百官托的
首先托孤就是要托给绝对信任的人。就像很多网友在评论赵云为什么没有重用,职位那么不入流呀,是不是他综合素质不行,或者刘备看不上他。其实不然,赵云是负责保护刘备及其家小的,你细想看,自己全家的身家性命都托付于他,这才是信任和重用,光看官阶大小那是虚的。
同样,为什么要托给诸葛亮,一是诸葛亮堪此大任,二是他通过长期的交流碰撞,心里很清楚知道诸葛亮是绝对不会反的。为什么要在托孤的情节中,刻意加入屏退马谡的情节,告知诸葛亮,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就是说明刘备看人是很准的,如果诸葛亮真有反心,那怕就是一点点,刘备也早看得出,不会托给他的。更何况如果真要反,一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就能让其不反吗。
其次这些话都是当着文武百官面说的,还让其子以父事之,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其子能不能辅,辅起来的难度有多大。说这些话,也是让文武百官知道,他是完全信任诸葛亮的,他相信无论诸葛亮做什么都是从国事出发,为江山着想的。就像他预料到的,其子不能辅,江山都丢了,对大家又有什么益处呢。诚然这句话是有恩威并用的效果,但绝不是虚情假意,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真是为蜀汉江山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