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以“护隋”的名义在晋阳起兵,攻取了长安,进而掌握了天下大义。隔年,通过禅让取得了帝位,建立了唐朝。随后,在儿子们的东征西讨下,很快就统一了天下。由于李渊没有处理好皇位继承权的问题,导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后来的唐太宗继位了。
唐太宗上位后,对内提拔贤能治理国家,对外御敌于千里之外,决战于大漠南北,先后翦除了东西突厥对中原地区的威胁,使得边疆局势开始稳定下来。唐太宗在位期间,经济社会平稳,政治比较清明,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同时,在对外方面也是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不断降伏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把唐朝的文化传播到了域外,一时间大唐威严不可欺,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可以说,唐太宗是一位非常不错的好皇帝,“治国平天下”他都占上了,为大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雄厚的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时期的军事战略是外向型的,御敌于国门之外是显著特色。所幸,在唐高宗统治时期依旧有所保持,震慑着周边的蠢蠢欲动之辈。不过,在武则天后期,以吐蕃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了,开始不断侵扰唐朝的边境,成为了边疆的不稳定分子。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边患威胁,唐朝在睿宗景云年间,开始调整对外军事战略,顺便进行了军事改革。里面有两个重点,一是战略进攻改为了军事防御为主,二是设立了节度使制度,便于集中统帅、协调各方,继而迅速地击败来犯之敌。
几年以后,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取得了大唐的最高权力。唐明皇即皇帝位后,大肆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得唐朝的国力极盛。在这一时期,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留下了他们的千古名篇,书写了他们的传奇,一代阉人高力士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不过,盛世之中往往隐藏着社会危机,一不小心就会引发统治危机。为解决社会问题,唐明皇使用了大杀器“改革”,改“府兵制”为“募兵制”,以收纳流民,稳定社会秩序。兵制的改革,确实能减缓因土地兼并形成的社会矛盾,但放权于地方,尤其是给节度使以很大权限,埋下了地方权力过大的隐患。实际上,兵制的改革,加速了军镇合一的步伐,节度使依然具备了割据条件。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继续做大的趋势不可避免,中央已无力节制。话说,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也是地方节度使之一,其他的功臣大多也是这个出身。可见,到了唐明皇末期,中央的力量已然衰弱了,地方节度使的力量开始崛起。此后,唐朝的国势一落千丈,“宦官干政、宰相专权以及外戚干政”在中央轮番上映,皇帝成了一个象征傀儡。在地方上,各节度使之间贪心不足,肆意发动战争,导致民不聊生。最后,黄巢起义重创了唐朝的统治根基,不得不请地方节度使来中央坐镇。可惜,引狼入室罢了!让朱温灭亡唐朝自立为王了。
总之,唐朝藩镇割据形成于边疆军事形势的需要,奠基于唐玄宗兵制的改革,壮大于安史之乱时期。到了唐朝后期,随着中央力量的不断削弱,终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并在内忧外患之下,唐朝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