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16卫是隶属于南衙禁军的16卫,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

其中的12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为天下府兵之领,是中央禁军的常备野战军团,府兵制下各地折冲府的府兵轮流抽调士兵到这十二卫军营中效力。

另外四卫兵,左右监门卫掌长安城诸门门禁,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

这十六卫因为位于皇城之南,所以被称为南衙禁军,又名南衙十六卫,是唐朝中央军的主力。与其对应的是驻扎在皇城之北的北衙禁军,核心是羽林军,其为招募制下的皇帝私人卫队。羽林军中又有一个独立分支机构万骑营,原为李世民喜好游猎,不喜欢动用太大繁琐的阵仗,就成立一个名为百骑的小型卫队,但到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不断扩大成为千骑到万骑。唐中宗韦后专政时期,万骑营将领成功被李隆基策反,成为唐隆政变的主力。

16卫大将军不会固定不动,后期很多都是虚衔,挂职上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为掌控禁军,封了9个12卫大将军,分别为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左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吴国公、右武侯大将军;段志弦为樊国公、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为右骁卫大将军;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柴绍为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潞国公、左卫将军;王君廓为左领军大将军,幽州都督。

上面可以看出,已经担任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的长孙无忌,不大可能真的去带左武卫练兵,而人在幽州的王君廓也不可能跑回长安去掌管左领军卫。

此外,李二因为战功彪悍,被特别任命为十二卫大将军,名义上有统领十二卫的权力,这也是玄武门之变时,南衙十二卫集体观望打酱油的一个原因。

另外现在十二卫大将军中知名度和人气指数最高的,恐怕应该还是李元芳吧,电视剧中他的官职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其中检校的意思识皇帝特批的代理、试用的意思,不过元芳基本上都是去给狄大人当保镖,以及发表看法和意见,从这个看上去这是一种虚衔荣衔。

最佳贡献者
2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看唐朝的电视剧,总会听到某某卫大将军,如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很厉害的感觉,还会经常听到南衙禁军、北衙禁军,神武军,羽林军等等,那么这些“五花八门”的名称背后代表的到底是什么?通过本篇文章你会了解到大唐兵制、十六卫之间的差别、南衙禁军和北衙禁军不同职责


大唐立国,继承隋制,兵制也采用府兵制。什么叫府兵制呢,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下。朝廷在全国各地设立折冲府,每个折冲府在所管理的区域内招募士兵,然后给这些士兵分田,平时种田,训练,一旦朝廷有需要,带上装备走上战场。

各地的折冲府数量和大小会根据所在地人口来确定,比如说关中区域人口众多,折冲府数量就多,每个折冲府需招募的人数就多,上等折冲府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800人,府兵制鼎盛时期,全国共600多折冲府,在编军队60~70万人。

既然全国有这么多折冲府,就需要在朝廷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而十二卫就是管理天下兵府的机构,为什么是十二卫不是十六卫呢?

唐初卫府数量和名称几经演变,鼎盛时期共十六卫,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其中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与前面十二卫有本质差异。前面十二卫会下辖管理折冲府,每一卫府管理30~55不等的折冲府(主要是关内道),而后四卫不下辖管理折冲府,左右监门卫负责长安各大城门,朝廷官署的日常警卫,左右千牛卫则是负责皇帝的贴身护卫和仪仗。



卫府如何管理折冲府呢?每一个卫府会设大将军1人,将军2人,下面还有长史、参军等官吏,很多情况下大将军都不管理卫府具体事物,比如说帝国宰相长孙无忌,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他不会去实际管理左武卫府的事情,由下面的将军、长史等具体负责。卫府只有管理折冲府日常事务的权力,没有调兵之权,更没有统兵之权,府兵调动、出征需要皇帝的诏令以及赐予统兵大将的军符。

另外唐朝府兵还有一个职责“上番”,简单说就是各地府兵轮流到长安、洛阳执勤,卫戍京师,这些府兵到了京城后,需要找所属的卫府报道,在京执勤期间接受卫府的领导。

因为十二卫府的官署设在长安和洛阳宫城南面,所以他们又被统称为南衙禁军。

与南衙禁军相对的是官署设立在御苑内的北衙禁军,初唐时期北衙禁军下辖四军,分别是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


左右羽林军最先出现,前身是李世民在玄武门设立的左右屯营,高宗时期改变为左右羽林军,武则天时期脱离南衙禁军,正式独立建制,成为“天子私兵”,这也是北衙禁军的开端。

左右龙武军前身是李世民设立的飞骑七营,原本一直是负责皇帝出游、巡狩等事宜,经过高宗、武后时代逐步扩充到万人,在唐隆政变、先天政变中都是李隆基的坚定盟友,李隆基登基之后,将其升格为左右龙武军,列入北衙禁军。

北衙禁军守卫着皇城,谁控制了北衙禁军,谁就控制了权力中枢,唐初的各项政变中,都有禁军的身影,唐玄宗之后,还有左右神武军加入禁军,特别是平定安史之乱中,大名鼎鼎的神策军横空出世,从边军转变为禁军,可惜从唐德宗开始,神策军为宦官掌控,成为其倾轧皇权的工具,最后随着大唐一起走向灭亡。



说不清的历史,窥一斑而见全豹。

欢迎关注“荣耀历史”,一起感受历史荣耀。

3

十六卫,是唐朝“府兵制”的一个领导机构。

府兵制,在北周时期出现雏形;隋文帝时又进一步扩充为“十二府”;后来隋炀帝杨广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又改四府为四卫,共称为“十六卫”。

府兵制,即在天下各州县设立军府——折冲府,折冲府设立“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两个正副都尉。然后在当地州县选拔出年龄大于20岁小于60岁的男性农民进行军事训练,而这些农民,平时在家生产,闲时军事训练,战时为兵,称之为“府兵”。


(唐朝军队)

在折冲府之上,又设立了“卫”,然后“以卫统府”,各“卫”的大将军皆由皇帝近臣遥领。因此,皇帝通过控制各卫的大将军,以“卫——折冲府——府兵”这套制度,也就能达到了“居中御外”的目的。

在权力分制中,折冲府只能拥有对府兵户籍的管理权和府兵的军事训练权;而统领这些府兵的“卫”,只能拥有对府兵的军事行政权;等到想对外用兵时,唐王朝才会建立起相关的“行军大总管”或者“行军大元帅”,授于军事指挥权。

如此一来,“军事训练权”、“军事行政权”、“军事指挥权”被拆解开来,也就避免了“兵为将有”的弊端,也达到了“中央集权”的目的。相对于宋朝那一套“以文制武、将从中御”的垃圾制度来说,这一套是要高明得多!


(帝居长安,居中御外)

府兵制的建立,为唐朝培养出了超级庞大的“预备役部队”,这为唐初时北讨突厥、东灭高句丽、远控西域等对外军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高宗所设定的十六卫中,其中的左右骁卫、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这十二卫,遥领天下657个折冲府,对外作征伐之用,因此又称为“外军”。办公地点设立在长安皇城之南,因此也称为“南衙府兵”。而另外的左右监门卫,掌管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是皇帝的仪仗部队。这四卫不统领府兵,保卫的是长安皇城,重点是保护皇城以南的“内庭”,对内执行安全防卫。


(唐朝禁卫军组成部分)

十六卫,可以叫做“南衙府兵”,也可以叫“卫军”。卫军是唐朝“禁卫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禁军,指的是天子禁军,这一点要区分开来。

天子有六军,这是古制。在《周礼·夏官·序官》中有言:凡制军,万又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唐朝的天子六军,即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天子六军,不统领府兵,皆是招募天下勇武之士充当,保卫皇城之北,因此又称为“北衙禁军”,与“南衙府兵”相对应,相互交差制衡。到了唐肃宗时期,府兵没落,天子禁军又扩充了左右神策军、左右神威军。

如果要讨论唐朝哪一位皇帝在位时,对外武功最盛,那就莫过于唐高宗了。


(唐高宗剧照)

唐高宗在位期间,东灭百济、高勾丽,北讨突厥,远征西域,文治武功要高于唐太宗、唐玄宗两朝,并且也是名将辈出。

大将苏定方,有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之功,公元660年升任为左武卫大将军(十六卫大将军皆是正三品官)。死后追赠左骁卫大将军。

大将裴行俭,精通阳阳历法,善于鉴别人才,用兵也是非常厉害。唐高宗曾经叹道,“裴行俭可谓是集文韬武略于一身了,因此要同时授予文臣、武将两种官职”。因此,公元679年,裴行俭升任礼部尚书,并且兼任检校右卫大将军。

大将薛仁贵受裴行俭提拔,留有“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的美名。公元668年,因灭亡高句丽有功,受封右威卫大将军。死后又被追封为左骁卫大将军。


(薛仁贵剧照)

大将契苾何力,铁勒族出身,公元648年(太宗贞观年间),为左骁卫大将军;公元667年,因灭高句丽之功,又加号镇军大将军(从二品),死后被追封为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大将程务挺,受裴行俭提拔,公元680年因击破西突厥之功,升左骁卫大将军;684年,出任左武卫大将军。

十六卫大将军,当然还会有很多人,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但花无千日好,随着皇亲贵戚、世家豪门大量的土地兼并,也导致了唐朝“均田制”的崩溃,而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府兵制也随即崩溃。


(均田制)

最初,这些府兵都是选自经济比较宽裕的家庭,也只有这些家庭,才能供养得起一个成年男子专心从事军事训练。因此,朝廷都会免去府兵家庭大部份的赋税和劳役,另外还要奖赏可耕种的土地。

等到打仗的时候,这些府兵自备武器和一些供给,然后国家提供精良铠甲,因此就能快速成军,并且形成战斗力,这些都跟当时国策有关的。所以我们看到唐朝的一些穷苦家庭,动不动的还能拿出一根长槊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这些,都随着“均田制”和中央财政的崩溃而烟消云散了。安史乱起之后,唐王朝搞起“拉壮丁”的这些场景也被诗圣杜甫写进了“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大唐万邦来朝的时候,可谓是气象万千,而贩夫走卒们,无不自信昂然!不想,仅百年之间,就沦落到如此哀伤惨淡的地步,真是让人唏嘘!而“府兵制”没落之后,后来的“十六卫大将军”也就变成毫无意义的“虚衔”!

文——千古

4

古代封建王朝,皇帝为了保护自身以及守护国家都城的安全,往往都会设立大量的禁卫军镇守在京城各处,这些禁卫军的地位往往都比较高,而他们也是精英中的精英,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说起禁卫军,在唐朝时设立的禁卫军最为繁杂,比起明朝锦衣卫这种单独的部门,在唐朝时,守卫京城的禁卫军多达二十二支!说起唐朝这么多的禁卫军,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唐朝时实行的卫府制度,这种卫府制的高级版本便是十六卫,衍生于唐朝时期的府兵制。所谓卫府,卫便是指代禁卫军,是专门保卫京城的军队,在唐朝的时候,将禁卫与府兵结合起来,让这些禁卫军甚至能够掌管各地的府兵,权力变得很大。说起唐朝的禁卫军,我们常听到的应该就是御林军、金吾卫以及千牛卫了,实际上,这三支禁卫军都是属于唐朝,但并非同属一个部门,其中,御林军属于北衙六军,而金吾卫和千牛卫属于南衙十六卫。

这里面的北衙六军便是左右御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六支军队,由于设立在皇宫北边,因此叫做“北衙六军”,又叫做北军,最高统领是统军、大将军,直属皇帝管辖,是真正的皇帝的亲卫队。而南衙十六卫,则是驻扎在皇宫南边的是十六支部队,分别是“卫军”“金吾卫”“骁卫”“武卫”“威卫”“御卫”“千牛卫”以及“监门卫”,当然,这八支部队也是有着左右之分,合计十六支,便被成为十六卫。

南衙十六卫并不直接隶属于皇帝,每支部队中都设立一个上将军,一个大将军以及两个将军,同时,上将军往往无人担任,因此十六卫的最高长官便是位居正三品的大将军,在地位上并无差距,主要区分便是司职差异。从名字就能够听出来,卫军,便是负责保卫皇宫各处,骁卫多是负责外出执行任务,武卫更多的是执行皇宫以及后宫的巡逻任务,威卫多是在朝堂前镇守的军士,御卫则是跟随皇帝外出时的卫队,监门卫,顾名思义,负责京城各处进出口的排查看守工作。

这十六卫中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便是“金吾卫”和“千牛卫”这两个了,他们究竟是干什么的?其实金吾卫多是负责京城巡逻,治安管理,并且在举办大型活动时进行协防任务,其职责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公安。而千牛卫则不同,他们又叫做“掌执御刀宿卫侍从”,多是皇帝和命官的贴身卫兵。至于北衙六军,那些专属于皇帝的禁军,除了协助十六卫保护京城之外,更重要的任务就是监督十六卫,防止他们谋划什么阴谋对皇室造成不利,整体来说地位高于十六卫但职责权力小于十六卫,当然,如果国家进入了战争时期,那情况自然就不同,成建制的六大禁卫,便会在战争时接管京城的所有防卫工作。

说到这,大家应该是明白了,南衙十六卫更像是现在的国家公安系统,而北衙六军则更像是军队组织,双方各司其职,相互钳制,为现代的我们留下诸多大内侍卫的传奇故事,让我们津津乐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