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我们很多人的脑海中会不自觉浮现出许多英雄豪杰,如忠义无双的关羽、万夫莫当的张飞、雄姿英发的周瑜等等,正是有了这些能人志士的存在,那段时期的历史才显得多姿多彩让人心驰神往。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并不是魏、蜀、吴任何一个国家,而是隐忍了几十年的冢虎司马懿。他熬死了能够将其肆意拿捏的曹魏三代人,也熬死了稳压自己一头的诸葛孔明,等到最后无人可以制裁他的时候,司马懿跳出来夺取了曹魏政权。
在司马懿的铺垫之下,他的孙子司马炎最终覆灭三国并建立了西晋王朝,按理来说,这个国家的辉煌才刚刚开始,可为什么仅仅过了五十年西晋就毁于一旦了呢?
在我看来,西晋王朝如此短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 司马懿血腥屠辽埋下祸根。前面也提到,司马懿算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但同样因为他,西晋一建立就埋下隐患。魏明帝曹睿执政后期,魏国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局面,能拿得出手的人才已经所剩无几,而司马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元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自立为燕王企图反抗魏国的统治,为了平定叛乱,曹睿派出当时最得力的助手司马懿,经过一年多的司马懿终于不负所托拿下了公孙渊并将其杀死。
- 按理来说,平乱以后只需将主要参与者斩首示众即可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但是司马懿远没有这般仁慈,他将公孙渊属下几千人全部斩首,并将他们的尸体筑成“京观”,让人不寒而栗;除此之外他还大肆屠杀百姓,辽东、带方、乐浪、玄菟这四地所经之处哀鸿遍野,一时间辽东地区的人口大幅度缩减。
- 没有了辽东这一条防线,东北地区的胡人乘机迅速发展,之后更是成为中原地区的心腹大患,五胡乱华中的鲜卑族就是出自这个地方,可以说司马懿这一波屠杀让后代所建立的西晋王朝受尽苦难。
- 九品中正制的推波助澜。九品中正制起源于三国时期的曹魏,刚刚创立之时这种制度还是通过家世、才能、德行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来选举人才,当时司马家作为河内颇有名望的大族就是充分享受了这种制度带来的好处,就连司马炎能够坐上皇位也与其不无关系;可是到了西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择标准就完全变成了家世,只要家世显赫即使没有才能世世代代也能做官;如果能力出众而出身卑微,那么对不起,就连九品芝麻官也别想染指。
- 在这种扭曲的九品中正制的影响之下,西晋王朝呈现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以至于后来在朝堂之上全都是家世显赫的公亲贵族,他们不但才能平庸、好吃懒做,还肆意压榨剥削普通老百姓;而那些有能力有抱负的人却只能在底层苦苦挣扎,社会贫富分化极其严重,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因此在西晋统治后期起义频频爆发,如此一来国家怎么能不消亡?
- 分封诸侯内乱不断。在建国以后,司马炎便开始分封诸王,希望司马氏能够世世代代尽享荣华富贵,与此同时还可以让诸王成为朝廷的屏藩,一旦有什么事情便可以“清君侧”的名义维护中央的同时。但是司马炎高估了诸王的忠诚,也低估了他们的野心,手握兵权以后他们个个野心勃勃,只不过司马炎仍然健在的时候他们不敢造次。而司马炎一驾崩,他们就暴露了野心,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内乱。
- 当初唐朝爆发了八年的安史之乱,这已经使得当时全国上下接近三分之二人口死于非命,还将隋文帝开皇盛世积累下来的财富全部挥霍一空,而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对西晋王朝造成的伤害更是难以估量,连年的内乱几乎将西晋的国力消耗殆尽,以至于到后期根本无法抵御五胡的入侵,这也是西晋为何如此短命的重要原因。
- 皇帝带头奢靡。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确有着非凡的才能,他在上位后也曾有过励精图治的经历,并且还开创了太康之治,但是覆灭吴国一统江山以后,他似乎因此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与动力,从此沉迷于奢侈享乐无法自拔。
- 据史料记载,执政后期的司马炎亲小人远贤臣,喜欢宠信那些生理不齐全的宦官,在吞并吴国以后他手下的宫人达到了上万人。除此之外,司马炎的后宫天团也是无比庞大,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万人,他每天都在为让哪一个妃子侍寝而烦恼,为了避免选择恐惧症他还想出了“羊车寻幸”的办法,一到晚上自己就坐在羊车上,任由羊儿往前走,如果羊儿在某个妃子的门口逗留,那么司马炎今天就会在这里过夜,对于司马炎奢靡无度的生活《晋书·后妃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
-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司马炎的“英明”带领之下,西晋的达官贵人争相效仿,全都过上了无比糜烂的生活,他们将所有的金钱用于那永无止境的奢靡享乐,每天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当时有个名为何曾的大臣,他每天吃饭要用一万钱,却还说“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何劭更为过分,每天的伙食费高达两万钱,这几乎相当于上千个平头百姓一整月的开支总和,其奢侈程度可见一斑。
- 还有更为荒谬的事,司马炎为臣子之间斗富推波助澜。当时大臣石崇富可敌国,为了展现自己的财力他与皇室成员王恺上演了一场斗富的闹剧,司马炎作为国家的风向标,他不但没有及时阻止手下的大臣进行这毫无意义的闹剧,反而推波助澜将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让这场“斗富大戏”显得更加精彩,试问有这么荒唐的帝皇西晋如何能长存?
- 继承者选择有误。西晋在短短五十年间烟消云散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选错了继承者!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王夫之在分析西晋灭亡原因之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西晋之亡,亡于齐王攸之见疑而废以死也。攸而存,杨氏不得以擅国,贾氏不得以逞奸,八王不得以生乱”。
- 齐王攸是什么人呢?他叫司马攸,是司马炎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司马攸从此便聪明过人,长得后更是学富五车,而且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喜欢和贤才走在一起,所以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昭都很喜欢他。因为当时司马师膝下无子,所以司马懿便做主将司马攸过继给他,司马攸在十八岁之时就担任步兵校尉一职,而且在军中很有威望。
- 后来司马昭成为曹魏的掌权人,他也开始考虑继承者的问题,起初司马昭并不想立他的长子司马炎为储君,因为次子司马攸无论是威望还是才干都要胜于司马炎,况且他本身又偏爱司马攸,但是在“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思想的影响下,司马炎最后还是被立为储君。
- 刚刚即位之时,司马炎很多事情还需要倚仗他的弟弟司马攸,可是由于司马攸的声望太高司马炎很快就疏远了他,后来司马炎得了重病,朝中很多大臣都想让齐王司马攸临时主持朝政,这使得他的心里更加不舒服。
- 公元282年,司马炎以“之国”的名义将司马攸赶出京城,司马攸忧愤成疾,想要用兄弟之情感化司马炎却遭到了拒绝,为了彻底铲除这个威胁,司马炎派故意派遣御医给弟弟看病,还让他们慌称司马攸身体并无大恙,以此催促他赶紧上路。在这般催促之下,司马攸被迫拖着重病之躯离开了洛阳,没过几天就死在路上,享年三十六岁。
- 司马衷完全死于司马炎之手,这也为后来西晋灭亡埋下伏笔,对此唐朝宰相房玄龄曾评价道:
“齐王若使天假之年,何八王之敢力争,五胡之能竞逐哉!”
- 如果当初司马攸没死,即使他无法继承皇位也有能力压制诸位分封王,这样就能避免西晋国力消耗殆尽,也能阻止五胡乱华,如此一来西晋也能避免过早消亡的命运。
- 再看看继承者司马衷,他完全就是一个能力低下的傻皇帝,他上位后因为懦弱无能,朝政大权落到了皇后贾南风手中,这个贾南风奇丑无比,不但祸乱后宫,还搞得全国乌烟瘴气,她也算是西晋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 最搞笑的是,有一年天下发生饥荒,饿死了很多百姓,事情上报到司马衷那里,他十分不解地问手下道:“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有这样优秀的皇帝,西晋想要不灭亡也很难啊!
综上所述,西晋之所以如此短命与司马懿屠辽、实行扭曲的九品中正制、分封诸侯内乱不断、司马炎作风不正以及继承者选择有误这些原因密切相关,遥想先祖司马懿当初争夺夺位是何等的艰难,却不想自己身死不久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如果司马懿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上蹿下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