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相由心生”。仅仅走两步,可能就会暴露出一个人的真实人品。
现人讲:“头脑指挥身体。”一举一动,可能都会表现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显然,老祖宗的经验总结与现代人的认识是不谋而合的,这也正应了民间常讲的一句俗语“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之言。
那么,古代历史上有哪些“从走路姿势看人品”的名人呢?
古代有个成语叫“鹰视狼顾”,是指走路的时候,眼球突兀,目光有神,头部左右扭转幅度相当大,但扭动的时候双肩纹丝不动,好似猎物的一举一动皆在自己的掌控和监视之下。中国历史上,被公认有“鹰视狼顾”之相的人物至少有三位。
第一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史记》上曰:“越王勾践,鹰目狼顾,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
第二位:韬光养晦的司马懿。《晋书·宣帝纪》记载:“魏武(曹操)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第三位:窃国大盗袁世凯。清末宗室恭亲王爱新觉罗·溥伟曾在《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指出:“袁世凯鹰视狼顾,久蓄逆谋,故景月汀谓其为仲达(司马懿)第二。”
用现代的说法,就是走路的时候喜欢东张西望,把周围的环境都打量一番,而且有时候会突然朝后看,这类人一般心思都比较沉,心计深沉,很有城府,而且猜忌多疑。
除了“鹰视狼顾”外,相信大家对“邯郸学步”和“东施效颦”的成语也不陌生吧。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走路姿势,几乎都是与生俱来,就算模仿也也模仿不出别人的内在神韵来。虽说如此,但许多人都有一个感觉,参加完军训后,或参军几年的人,其气质(精神)有较为明显的改观。
或许因此,“看走姿”便被列为了古相学的一项基本功。较为出现的相术家许贞这样认为:“凡相行,须行十步即唤回头,左转必有官职,右转则无官职无衣食。凡相行,须令立定,即唤之举足。行若先举左足者,贵;先举右足者,贱。行走低头者,多思虑;行步自言自语者,贱;行时一踏步一俯仰者,贱相也。”
虽然,许贞的言论并不能以偏概全,但也有存在一定的概率。
同时,古代相书上还有这样的描写:龙行虎步,稳重平实,主至贵;鹅行鸭步,主富豪有钱;鹤行一般,主聪明;牛行走姿,会成巨富;走路如龟,气定神闲,贵人寿相。
关于这一点,较为有名的就是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三孤官员陆炳,曾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而他的走路姿势“像鹤”。
对此,就连某个教派的高僧也曾说过:“一个人什么水平,都不用开口,走两步,就能看出来了,甚至寿命……”
其实,“从走路姿势看人品”,不但老祖宗在无数年的观察中总结出了诸多经验,就连现代人和外国人对此也多有研究。
记得《非语言行为杂志》中曾刊登过一篇研究人员萨切尔的文章。文章中讲,他通过动作捕捉技术,记录下了300多名健身爱好者在跑步机上正常走路的姿势。最后,通过数年的观察发现:“人在走路时,身体转动幅度越大,攻击性就越强。”因此,他还希望将走路姿势与攻击性相关联,作为一种犯罪预防战略。
美国匹兹保大学也曾做过一项类似的研究,并发现:“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预测寿命长短。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钟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会增加;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钟0.9米;走路速度超过每秒钟1米的人寿命较长。”
此外,还有警察提醒人们,若遇走路步伐凌乱,深一脚浅一脚,而且不太走直线的人,除非醉酒,否则将有很大概率的攻击性,便要注意自身安全,尽量远离。
所以,老祖宗的经验告诉了我们一个识人术的道理:“一个人的走路姿势,就暴露了他的人品。” 通过这一“识人术”或“阅人术”的经验,也可让我们预先避开人生交往中的一些陷阱。但是,这种“阅人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学得来的,当慎重对待。否则,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变成“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反而贻笑大方。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