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冲锋枪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存量巨大,而且配套的子弹多的要命,不消耗出去实在是划不来。
从1979年定型,到1992年停产,79式冲锋枪生产了20多万支,产量高的年份1年就能搞出3万支,完全是当做廉价武器疯狂制造的,非常符合它的定位。
生产这么多当然也要用出去,除了战争时期的部队装备外,79还被大量装备给武警、公安队伍和民兵,成了除56式冲锋枪外,地方上火力最猛的轻武器枪械。
当然,因为设计上的原因,79式冲锋枪的问题相当多,主要集中在故障率频发和射速过高问题上。这两个问题实际又是一个问题,过高的射速造成了频繁的卡壳,偏偏因为它是款从56式上微缩而来的奇葩“导气式冲锋枪”,连供弹结构都设计的比较玄幻,采用了一种本应是工程性故障的,名为“偏火”的方式帮助降低枪弹卡壳问题。
可想而知,这种凑合搞出来的东西能有什么好名声?79式的装备历程基本就是一路挨喷的历程,什么老卡壳啦、拉机柄割肉啦、射速过高啦、弹匣容量小啦、连发无准头啦、弹匣一摔就完蛋啦,很多很多。
除了结构设计问题,还有很大部分责任应归罪于79式的生产工艺,相当一部分79都因为生产不合格而浪费了,而通过装备的部分,则也有很多加工不到位的情况,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弹匣,稍微变形就对不上口,实在太娇气。此外卡壳与51式手枪弹的关系也很大,许多子弹的底缘制作的并不标准,而质量高的弹药确实可以显著降低79的卡壳率。
但当时国家的条件也就那样,不用79用什么?有段时间西方还真对我们敞开了怀抱,要什么可以买什么,轻武器也都送过来一一过目,但最后有哪种武器被选用了?一个也没有,国家更愿意把紧缺的外汇用在重武器、战斗机、先进技术这些方面,冲锋枪这种玩意儿能凑合也就行了,实在没闲钱摆弄什么MP5、UZI了。
再说了,战争中79式表现的也不算太烂,出侦查任务时79往往是标配,它轻便,在山野中比较节省体力,发射也简单快速,熟练者可做到掰开挂上火就打,高达1000发/分钟的射速也保证了近距离时恐怖的弹雨泼洒能力。所以,难用归难用,79还算是能用得下去。
公安、武警队伍也是没办法,执行的都是治安任务,总不可能掏出56式冲锋枪把人往死里打吧?那玩意儿喊着是冲锋枪,实际是突击步枪。而64、54这些手枪的威力又实在镇不住邪,没法在与犯罪分子的斗争中取得优势,那么79冲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了。
对公安武警来说,79冲也有个好处,它单发精度还可以。虽然使用的是手枪弹,但54、64这类手枪没谁能做到79那样的射程和精准,当用出经验之后,许多时候79冲都担任了“狙击枪”的角色,用来在不近不远的距离射杀嫌犯,表现的还挺好。
51式手枪弹的存世巨大也是79冲被长期使用的一大要素,这种手枪弹仿自苏联托卡列夫7.62X25mm手枪弹,50式、54式冲锋枪都是采用这种弹药,简直要多少有多少,甚至早年还都是黄铜弹壳的,后期才换成了覆铜钢,每年光处理过期弹药都费劲,不赶紧打出去留着作甚?
当然,64、85式也都是使用51弹的冲锋枪,但它们的覆盖面是远不及79式的。64式只是一款一体化的微声冲锋枪而已,它如果想达到较好的微声性能,则不能使用51式手枪弹,需要更换专门的64式7.62mm微声冲锋枪弹,所以这注定了它的局限性。
不过64冲在战争中表现的很好,它的微声特性得到了一致的赞扬,所以这把武器的名声真的比79冲要好得多。但同样我们要看到64冲不好的一面,毕竟它是种结构复杂的老武器,重量较大,使用场景限制太大,且由于采用了一体式的消音器,它会因为消音器内部燃气积垢问题,打着打着就炸了。
所有在战场上出现了一些无语的场景,某些消音器损坏得不到补充,或者消音器寿命到头的64冲,会被战士们拆掉消音器继续使用,这显然违背了微声冲锋枪战术本意。
因为79、64冲都表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再加上它们的研发年代也实在太久远了点,所以军工部门干脆就想重新设计一款冲锋枪,再加上文革结束,为了新起炉灶,这才有了85式系列。
85式包含了微声系列和常规系列两种,且零件可以互换,但它的设计其实并无新意,仅仅只是为设计一款比79更“正常”,比64“简单”的冲锋枪罢了,标准相当低,虽然也有一些厂家的竞争,但这会儿的中国军工水准其实也没啥好说的。
上图.PM63
85怎么上马的呢?那会儿也就9616厂和208所正经拿出了一个自己的联合设计,而其它厂的东西要么是仿制波兰PM63,要么是仿制以色列UZI,甚至连芬兰刚刚生产出的杰迪-玛蒂克GG95 9mm冲锋枪都仿制了。
上图.仿制的GG95
所有的这些仿制冲锋枪都有一个特征——小。它们几乎都是基于当时“时髦”的PDW潮流搞的东西,便于单手握持,小巧可以藏住,特别适合做副武器。
但这恰恰是他们竞争不过85冲的地方,在那会儿比较保守的大佬们眼中,也就85式像把枪了,其它玩意儿都更像手枪的翻版:“两只手都捏不好,还打什么仗?坚决不要!”
而且85冲还走对了条路子,他们绝不赶时髦,直接套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技术,还尽量简化构造,这反倒与冲锋枪的本质不谋而合,于是85冲在后来的靶场演示时,性能没说多好,但可靠性都优于对手——山寨的波兰、芬兰枪都因为可靠性自动退场了。
山寨的UZI据说表现的也不错,但还是上面那个意思,大佬们看不惯这种武器,还嫌它重,所以就把UZI拐到外贸武器那边去了。
85当然也有缺点,它极端简化,连热护套都省,搞得极其容易烫手,过短的枪机行程加上比较快的射速,让枪支的握持设计感很差,与打56冲差不多,它只是比79强那么一些罢了。
所以,85式确实很有点矮子里拔将军的意思,也确实承载了部队冲锋枪换装的意味,但85没赶上好时候,这款“中国版斯登”1985年定型,而自1983年开始军工都在铆足马力生产另一款经典武器“81式突击步枪”,比起弱一个级别的冲锋枪,显然突击步枪才是战时全军换装的大头。
就这样,85冲的生产和装备给耽搁了下来,大规模投产延后了很长时间,也就加快生产了部分微声型号先期提供部队换装。与此同时,79冲还在发疯的生产,一直产到1992年才停下来。有意思的是,越到后面79式的产能越嚣张,那个3万1月就是1991年爆发的,要不是92年给停了,它还能生产这个数字,这其中的问题就耐人寻味了。
战争一打完,武器生产自然就得给经济建设让道,85冲也就更没法得到快速的生产了,再加上79冲数量这么多,还都是崭新的,怎么可能不再拿着多耍几年呢?
本来由着正常的脚步,85冲迟早也会换装到部队,但这个时候还有另一件事——海湾战争刺激到了国内的军界,大量先进的武器、战术被运用,多国部队杀得伊拉克人屁滚尿流,部队结结实实的给上了一课,一番内部探讨的风云之后,新的强军理念替换了旧有的某些思路,冲锋枪这种被证明淘汰的武器是不适合大规模出现在战场上的。
而且当时还有个新武器在酝酿中,1989年208所已经开始着手研发95式自动步枪,国内这段时间前后轻武器界都在为新一代小口径步枪忙得不可开交,之前就有87式等多种步枪设计,你85冲一个“中国版斯登”谁看得上?
于是,85冲的大规模换代便不再可能,虽然它在05式换装的这段时间里一直都在装备和生产,却始终没能取代79的数量地位,甚至连“脸熟”都没混到就黯然下场了。
05式冲锋枪则是另一种不同的概念,它一种5.8mm的“枪族式”冲锋枪(尽管这个‘族’有点名不符实),连外形都造得与95系列近似,性能也是杠杠的,更适合部队装备,错过时代的85冲也就只能卷起铺盖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