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能。

最佳贡献者
2

诸葛隆中对分析了三分天下态势,北拒曹魏,南和孙吴。择机由一大将率部从荆州北伐,主力由汉中直趋中原。遥相呼应,形成合击,效光武中兴,光复汉大业。
可惜,还未等刘皇叔平定汉中,待机实现隆中之策,镇守荆州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在水淹七军丶生擒于禁丶斩杀庞德的胜利之中冲昏了头脑,与东吴关系一落千丈,埋下了刘孙二家失和的隐患。
本来关羽横扫曹军,已经让曹操惶惶不可终日,差点要迁都退让以避其锋。将为诸葛实现隆中宏图创造大好良机。
可惜时不我待。关羽一个不冷静,将刘孙联盟跌入深渊。事因孙权欲把爱子求娶关女,结成亲家。本来关羽应当以大局为重,虚与周旋,甚或答应又如何?
关羽竟傲慢拒人于千里之外,更是对来使说:虎女岂嫁犬子!
孙权一怒之下撕毁盟约,联魏夹攻关羽。而孟达丶刘封平日不待见于关羽,关键时候坐山观虎斗,致使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落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消息传来,震惊汉中。刘备为报大仇,不听诸葛丶赵云劝阻,纠集大军,讨伐孙吴。
诸葛亮向天长叹:要是法孝直在,或许能劝阻刘备!
刘备一个冲动,在陆逊火烧连营中全军覆没。诸葛亮抑制不住痛泣:休矣,休矣,隆中宏图毁于一炬!
千悔万悔不该让关羽独守荆州,傲雄有余,沉稳不足。
假如荆州不破,关张犹在;假如法正不死,刘备犹健。集三军之力,合五虎之威,谁能说隆中之策不比后诸葛独步六伐中原丶姜维九伐中原更有巨大成功性!
刘皇叔成也关张丶败也关张!史云:诸葛虽得其主,未得其时。令人叹惜不已!

3

一个战略是不是好战略,主要看三点:

一、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也就是结果能否实现?

二、实现战略的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天下局势,也就是过程是否正确?

三、战略被执行的程度,再好的战略如果没有严格执行,仍然是无用的。

从历史来看,《隆中对》战略是诸葛亮为刘备政权量身订做的对全局的策划和指导,隆中对的战略目标是: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诸葛亮北伐

《隆中对》战略的详细过程是:占据荆州和益州,联合东边的孙权,西边的戎狄,南边的南蛮,等到天下有变时,联合出兵,共同讨伐北方的曹魏

诸葛亮在与刘备探讨天下局势时,刘备有什么资本?

公元217年,刘备当时客居荆州,粮食、后勤由刘表提供,手下军队数量不过数千,将领不过只有关羽、张飞、赵云,地盘是刘表给的,刘备为刘表镇守北方疆土,刘表为刘备提供后勤保证,双方相互合作,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备是相对独立的,但以刘备这种势力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会认为刘备能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诸葛亮选的是一支有发展潜力的绩优股,虽然这支股票现在的估值很低,但是诸葛亮认为刘备经过自己的战略指导,可以成就事业,你可以说诸葛亮是在豪赌,也可以说诸葛亮是慧眼识潜龙,但是12年后,刘备能够雄据荆州三郡和益州全境,隆中对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

隆中对

你要知道刘备几乎是以0或者1为起步,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相当于白手起家,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中,能够白手起家的人,是相当困难的,你要知道,公元207年的曹操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八州,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天下最大势力,公元207年的孙权已经占据江东七八年,把江东六郡收入囊中,而刘备在公元207年的势力甚至不如孙权的六分之一,就更不用说曹操了。

想想你也会明白,公元207年的诸葛亮对当时在整个天下势力排在最后的刘备说,你应该如何如何做,将来肯定能成就霸业,兴复汉室的,这话换了别人估计没有任何一个人信,但是刘备信,刘备不仅信,而且在12年之后自称汉中王,势力到达顶峰,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了一半,只差最后一步,天下有变,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击,就能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刘备与诸葛亮

很遗憾,历史上刘备最终失败了,刘备失败的原因与隆中对有没有关系?如果严格按照隆中对战略规划执行,能不能统一天下?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在问隆中对是不是一个合理的战略规划,先来回答一下刘备失败的原因与隆中对有没有关系?

可以肯定告诉你,刘备失败的原因与隆中对没有任何关系。

隆中对没有告诉刘备在称王,但刘备称了汉中王,隆中对告诉刘备要在天下有变时,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军北伐,但刘备偏偏不听,荆州的关羽已经开始北伐了,但益州的刘备却按兵不动,所以刘备并没有严格执行隆中对战略,况且刘备集团失败的原因就是关羽擅自北伐,导致荆州丢失,蜀汉势力全部退出荆州,继而引发了夷陵之战,更让蜀汉损失四万精锐野战军,从此之后,蜀汉一蹶不振,失去了成就霸业、兴复汉室的实力,没有实力,只能蜗居益州,失去统一天下的梦想。

公元219年局势图

这,能怪诸葛亮吗?事实上,诸葛亮在刘备时代,只是刘备的萧何,为刘备在后方足兵足粮,所有战略上的决策都是刘备自己决定的,诸葛亮没有决策权,只有建议权,而且刘备还不爱听,刘备与诸葛亮的蜜月期也就是二三年的时间,之后在军事战略上,刘备更信任庞统与法正,在政治和后勤上刘备才信任诸葛亮。

所以,刘备并没有严格执行隆中对战略,在取得一系列成绩之后,刘备开始头脑发热,开始进行战略盲动,称汉中王之后命令刘封、孟达攻占上庸三郡,同时还命令关羽北伐襄樊,与此同时益州却在休养生息,这种战略安排,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战略安排也是刘备彻底失败的原因,而且这个原因与诸葛亮关系不大。

如果刘备完全执行隆中对战略,完全听从诸葛亮的战略安排,能统一天下吗?

可以想象一样,刘备在拿下汉中称王后,按兵不动,刘封、孟达不要攻打上庸三郡,关羽也不要北伐襄樊,而是按兵不动,休养生息,静待时机,只需要等待及休养一年时间,这个机会就会被刘备等到,因为曹操逝世于公元220年,刘备拿下汉中称王是公元219年,只差一年时间而已。

刘备

虽然刘备不知道曹操什么时候去世,但刘备可以按照隆中对战略的正常规划来执行,等到天下有变时再出击,曹操的死是一个“天下有变”,曹魏内部发生叛乱也可以是一个“天下有变”,问题的关键在于刘备要沉得住气,要耐得住寂寞,要能等待时机,如果真的让刘备等到了一个机会,那将是曹魏的灾难。

就拿曹操的去世这个“天下有变”来说吧,曹操一旦去世,曹魏就会面临权力交接,很多权力会处于真空期,曹丕虽然可以名正言顺即位,但是不可能很快就能掌握权力,需要一个时间和过渡期,如果刘备在这个时候选择分别从汉中、襄樊、上庸三个方向北伐,那对曹魏的威胁极大 。

一是出其不意,曹魏根本不会在意蜀汉会突然袭击,大举进犯 ,况且曹魏防守的主要敌人也是东吴的孙权,如果蜀汉大举进攻,一时之间,曹魏不可能及时调动军队,在前期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况且还有关羽、张飞、魏延这样的名将,刘备肯定能攻入关中、上庸和襄樊。

刘备北伐

二、如果等待一年时间按兵不动,那孙权就没有机会袭击荆州三郡,也不可能正面攻打关羽,至少这个时候荆州还在关羽手中,孙权如果想夺取荆州,就一定会跟曹魏合作,如果在刘备攻打曹魏的时刻,孙权在背后袭击荆州,那样的话,刘备完全有能力打孙权反击战,因为刘备集团全线北攻,一定会留兵防备东线的孙权,这在夷陵之战中刘备攻打孙权留兵防备北边的曹魏是一样的道理。

三、如果刘备拿下关中了,就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荆州有没有就不重要了。因为刘备如果占领了汉中,就肯定能占领陇西与凉州,把益州、汉中与关中、凉州打通一片后,就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这个实力甚至不亚于孙权,即使孙权夺了荆州,刘备仍然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

最后说一点,经常会有人说隆中对有个BUG,就是如何对待孙权的问题,如果刘备强大起来,孙权一定会袭击刘备,这个问题我们能想到,难道千古一相的诸葛亮想不到,人家诸葛亮能写出军事著作,会想不到孙权有意占领荆州,虽然诸葛亮没在隆中对具体说明如何对待孙权,只有一句东联孙权,但诸葛亮可以在刘备北伐时联合孙权一起北伐,有很多手法消除孙权对荆州的威胁,所以只要 战略正确,统一天下还是有可能的。

4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蜀汉占有荆州和益州不能说一定会夺取天下,但却是夺取天下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待天下有变时,就可以同时从荆益出兵争夺天下,完成复兴汉室的梦想。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原因。

刘备在三顾茅庐前,颠沛流离,漂泊半生,连自己的根据地都没有。此时的刘备对前途是迷惘的。在草庐求教诸葛亮时,诸葛亮首先说了荆州和益州的重要性,而这正是刘备应该尽快占据的地方。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上面明确了荆州和益州的战略地位并建议刘备尽快占据后,诸葛亮又说了以荆益为基础进行北伐,统一天下,复兴汉室。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从隆中对我们看到,诸葛亮已经说明了荆州和益州的重要性,刘备要是可以占据,是可以以此为基础来争夺天下的。

刘备集团后面就是按照隆中对的规划来实施的,首先通过和东吴联盟,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刘备趁机夺得荆南四郡,并和孙权借得南郡,如此一来荆州大部分就属于刘备了,第一步占据荆州就算实现了。

接下来刘备在益州法正的策应下,开始夺取益州的行动,在付出一定的代价后,最终夺取了益州,完成了隆中对第一阶段的目标。

跨有荆益的刘备集团可谓兵强马壮,气势不凡,此时若好好实施隆中对的第二阶段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那刘备集团积攒了很强的实力后,等到出现有利的形势时,同时从荆州和益州出兵北伐,统一天下还是有希望的。

但是刘备在夺得益州不久后,就和孙权因为荆州问题发生了矛盾,双方一度剑拔弩张,兵戎相见。只是因为曹操来打汉中刘备不得已和孙权讲和,平分了荆州。但是这个隐患已经有了,等到关羽发动樊城之战时,东吴就趁机会袭取了荆州并杀死关羽。不久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并给关羽报仇发动了夷陵之战,大败而回,蜀国元气大伤,统一天下真的就只剩下理想了。

我们看到刘备占有荆益两州后,之所以最终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主要是隆中对的第二阶段没有实施好。尤其是没有和孙权搞好关系,导致荆州出了问题,连带着把蜀汉刚积攒的实力也在夷陵之战中消耗光了。后面诸葛亮的北伐,也只是为了解决益州的困境和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5

不一定能,但需要条件。隆中对中说得十分清楚: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天下有变才是占有荆益两地有可能夺得天下的机会。

如果天下无变呢?那就只能守着割据之地,甚至只能灭亡的份。换句话说占有这两州只能说刘备拥有争夺天下的资本,并不是说一定能争夺天下。


不过诸葛亮和刘备的运气真心不好,他们活着的时候,曹魏基本上是铁板一块,真正天下有变是在曹睿死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争权,当时曹魏真的是天下有变。因为王陵,诸葛诞,毌丘俭、文钦起兵。不过可惜的是他们不是一起发难,而是逐个发难,结果就被司马懿父子挨个灭掉,有些甚至彼此还在灭,比如诸葛诞也就是诸葛亮的族弟曾经帮助司马师平定毌丘俭、文钦叛乱。

没有天下之变,那就制造天下之变。

刘备夺取汉中,关羽水淹于禁七军之时,实际上在人为制造天下之变。

因为在之前不久,宛城的侯音起兵造反,曹操的老巢也有人在做小动作。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这应该是天下有变的最好局面。

从理论上来说上将军向宛、洛的时候,也就是关羽向宛洛之时,刘备应该带着部队出秦川进逼长安。

实际上刘备根本没有实力,巴蜀之地已经没有任何兵源可以支撑这一作战。因为夺汉中时已经是连女人都上战场搞运输了。

这样隆中对就废了。

同时隆中对中提到“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也就是如果出兵,孙权一定要作为一个援兵的角色。

事实上刘备夺汉中之时,蜀汉与东吴已经交恶了,他们已经貌离神合了,既然孙权不能以援兵的角色出现,那么隆中对的实现就没有稳定的背景,很可能纸上画饼。

最后刘备和关羽等人以惨败收场。失去荆州,只存割据被灭之势。诸葛亮伐魏也只不过是隆中对出秦川这一路,他东和东吴,让东吴也出兵伐魏,用这种方式来补上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出宛洛这一路的缺少。

可惜这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自然很难成功了。

至于姜维的北伐压根就在瞎折腾,只是为了北伐而北伐,他并不能理解隆中对的核心。

6

诸葛亮的《草庐对》,为刘备出的战略大策,就已埋下了蜀汉失败的因素;荆州、益州的分兵战略,是失败的前兆,加之错用关羽守荆州,(关羽自傲,瞧不起东吴,不执行诸葛亮的联吴方针。)失荆州后,刘备出川为兄弟关羽报仇,彻底与东吴交恶,屡屡吃败仗,病恨交加,死在白帝城;诸葛亮不得不重振帝业,力图北伐,不料又错用马谡丢失街亭,使蜀军几无退路,诸葛亮在二次北伐中,死于五丈原,蜀汉历史结束。

真可谓“成也孔明,败也孔明”,正如毛主席所言:神人孔明也不够聪明。

7

您好,很高兴流水淙淙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让我们把时光拨回到千年前的三国时代,《三国志·诸葛亮传》: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从中我们可以简单得出汉室可兴几点前置条件:


1、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跨有荆州和益州,这也是提问者题干中说道的基础条件。《后汉书·刘表传》:初,荆州人情好扰,加四方骇震,寇贼相扇,处处麋沸。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慰赈赡,皆得资全。《华阳国志·蜀志》:开辟及汉,国富民殷,府腐谷帛,家蕴畜积。从史书中我们可以得知,荆州益州在哪个动荡的年代没有受到大的破坏,反而吸收了很多中原地区避难的百姓学者,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得到一个很大的发展,完全可以作为复兴基地。



2、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夺取天下,匡扶汉室,必须要稳定好大后方,才能真正的放心北伐。西和诸戎就是处理好和西南蛮族之间的关系,南抚夷越由于荆州已失,所以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后来从诸葛亮七擒孟获后放心六出祁山可以得出,处理好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3、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三分,曹魏得五分之三,季汉和吴国合占五分之二,在曹魏军事势力远超自己情况下,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共同努力才有夺得天下的希望。攘外必先安内,平息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斗争,让国家机器高效运作起来,是夺取天下的重要基石。



4、天下有变:当曹魏那边反生重大事件焦头烂额之际。同时两路北伐,才能取得最大效果,这也是是夺取天下的关键。其实在关羽兵败走麦城丧命的第二年,曹操也有于多年的头痛病去世,如果季汉的荆州之战延迟到第二年曹操病逝后发起,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天下有变的时机,是笔者认为季汉夺取天下最有希望的关键。



只有当1、2、3、4全部结合起来,季汉才有夺取天下的希望。’奈何天命注定汉室难以再兴,前有武圣大意失荆州,后有昭烈帝兵败夷陵,汉室再兴终成昨日黄花梦,空留后人为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而深深叹息……


全文手打,希望能够帮到您!再次感谢!

8

个人觉得不太可能,观点如下:

诸葛亮在《隆中对》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所以个人认为,仅仅是占有荆益两州,便想夺取天下,那无疑是痴人说梦,更何况刘备当时占领的荆州还不是完整的荆州,当时荆州被瓜分成三份,曹操当时占领了荆州樊城,而孙权更是占领了几个郡的地盘

占有荆益,那只是夺取天下的第一步。而占有荆益,励精图治,那只是能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孙子云:立己不败,而求敌之败。可惜,刘备没等到“敌之败”出现,自己便死了。再加上关羽丢了荆州,蜀国想要统一天下。便已经成了空中阁楼!

9

不去荆益两地,刘备集团还能去哪里呢?

10

在公元207年的冬季,刘备“三顾草庐”见到了“卧龙”—诸葛亮。刘备向诸葛亮:“谘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为刘备制订岀了“建国”战略,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其中有要占领荆、益两州,这是建国条件所必须的“硬件”。但仅凭拥有这两块地盘,远不能夺取天下。还要有其它方面的“软件”、“硬件”。首先,“将军即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缆英雄,思贤如渇......"。这是对刘备个人的要求。凭借着皇室的身份和声誉传于四海,多多的吸引人才。还有"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这是有关对少数民族政策的问题。对西边和南边的戎、越人,保持和好关系,采取安抚政策(诸葛亮在后来对少数民族政策上,也基本上是采取了这个原定政策)。“外結孙权,内修政理”,也就是对外要与孙权搞统一战线(在实践中,这个方面出了不小的问题、危机乃至发生了战争),对内要修明政治。最后,在具备了上述条件后,等“天下有变(这应指的是曹操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危机等变故),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岀于秦川,”当北伐条岀现后,由一名大将率荆州军队北攻中原地区,而由刘备亲自领军从益州进攻关中。这个两路北伐的计划,应是由主、次之分的,刘备由川入关中为主攻,也就是打击、攻占对方薄弱的地区,然后由关中地区向关东地区、中原扩张。而荆州一路担任助攻,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最终两路会师统一天下。夺取荆益两州,仅是要统一天下的首要的基础,在此之后还要具备诸如,处理好内政、外交、民族政策及敌人内部岀现动荡、混乱等有利条件,才能实施北伐,进而一统天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