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胃肠道疾病,无论是做胃镜还是肠镜都不会有异常的结果,但是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时有发生,困扰着广大患者们。通过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发现,这一类疾病与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肠道微生态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被称为“功能性胃肠病”,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功能性便秘就是其中的一种。
功能性便秘定义
在消化界,罗马委员会是最著名的学术组织之一,他们制定的胃肠道疾病标准和解读是业内权威,指导着全球消化领域的诊治工作。在2016年的最新罗马IV标准中,对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做出了更新,认为功能性便秘属于功能性肠病之一,诊断标准为排粪困难、排粪次数减少或排粪不尽感,而肠易激综合征的便秘型也被划入此列。
根据诊断标准,功能性肠病患者的病程需要符合至少出现6个月且近3个月有明显症状的要求,这些症状包括排便费力、排便为干粪或硬粪、排便不尽感、每周自发排便<3次等。
功能性便秘是困扰广大患者的疾病,为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去医院检查和治疗时也需要经过一些列的排除检查才能最终确诊,下面我们看一下它发病的机制有哪些。
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
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主要与肠道推进力不足和排便障碍有关,同时心理和遗传因素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便秘的发病机制属于肠道慢传输型病理机制,这同我们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关系密切。“脑-肠轴”是一套人体内的神经传入和输出系统的集合,是胃肠道产生的信息经中枢神经、植物和神经-内分泌三个系统的一系列传输、整合再传输,从胃肠道起至大脑再传回胃肠道效应细胞的一个闭环结构。“脑-肠轴”功能的异常将直接导致肠道对食物或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或降低,进而引发诸如肠道动力失调、疼痛感觉异常等后续症状,功能性便秘即是一种“内脏低敏感”状态。
与此同时,腹部肌肉、肛周肌肉的功能失调也是引起便秘的因素之一,而在精神心理和遗传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以上这些病理机制构成了功能性便秘发生的基础。
在了解了发病机制后,我们应该关注一下如何预防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的预防
由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我们可知,除了遗传因素无可避免以外,其他的几个致病因素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所预防的。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日常心态的稳定和作息节律的规整。精神心理健康是预防大多数与神经内分泌相关的疾病的生理基础,在人体长期保持精神紧张、负面心情爆棚的状态下,不只是功能性便秘,其他很多的疾病都会找上门来。保持良好精神心理状态,坚持作息节律的规整有利于维持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稳定,从而保证受其影响的各大器官运行顺畅。
其次,要注意高纤维素饮食。随着我们物质文明的发展,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不良饮食习惯。除了会引发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等疾病外,还会对我们的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重营养结构的平衡,尤其是在有便秘基础的人群中,应该加大高纤维素饮食的占比,此举能够有效地促进肠道动力的回复,一定程度上避免功能性便秘的发生。
最后要注意日常的锻炼。研究发现,增加腹部肌肉的锻炼能够有效地促进胃肠动力提升,对改善便秘有着积极的作用,常见的腹部锻炼包括:快走、卷腹、空踏自行车、列位体前屈和腹部的按摩等。
总结
功能性便秘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的疾病,所以如果在发病后,越是怀疑自己的病情,临床的症状就越会加重。面对此类功能性疾病,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调整好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心态、作息和饮食等等。同时再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在罗马IV中,列举了一些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便秘的疗法,在临床上都有着不错的疗效。希望广大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在看到此文后,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情,知道自己的疾病并不是因为得了什么“重症”或“绝症”引起的,只是单纯的功能失调而已。愿大家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平安喜乐。
如果有帮助记得关注五号医生,在这里将得到有深度、有数据的医学健康科普,同时欢迎私信咨询,有问必答。
参考文献
俞汀, 姜柳琴, 林琳. 功能性便秘的新认识——罗马Ⅳ标准更新点解读[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 20(12):1334-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