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高适和杜甫是大唐诗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三人曾在最失意的时候相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又在十年后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从而有了不同的结果。
即便高适对于李白的求助无动于衷,但仍不能说三人绝交了,只能说生活让他们分离,回到了各自的轨道上去,然后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难处,曾经的那段情注定只能埋在心底。而杜甫更是从没有忘记过李白,他一直都是李白的小迷弟,只是生活的际遇让他们很难有机会再相见。
天宝三载(744年),刚好不容易求职成功供奉翰林还没有两年的李白就被唐玄宗用金子打发出了官场,这一年,李白44岁。官场失意的李白并没有太过伤心,就开始了他访道求仙、畅游山水的生活,和从前一样,每到一地都会结交新的朋友以及拜访老朋友。
他在洛阳遇到了杜甫,当时的杜甫33岁,也是个无业游民,八年前进士落第后他就一直在游荡。两人相遇有说不完的话,李白是名动天下的大诗人,而杜甫还只是诗坛中的小萌新,但这并不妨碍两人结交,并约定稍晚些时候同游梁宋之地。
正是在梁宋之地,李白和杜甫碰面,然后一起又遇到了另一个无所事事的大诗人高适。当时的高适41岁,和李白年纪相仿,也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之前也曾种地为生,也曾科举落第,也是做官无门。
744年的秋天,三人在梁宋相遇,才华横溢却郁郁不得志的共同境遇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回忆过去,畅想未来,打猎游玩,每一天都是充实的。
但生活还得继续,他们很快就分别,又开始了各自的苦苦挣扎,第二年的这个时候,李白和杜甫还曾有过一段时间同处的快乐时光。之后三人就真的开始回到自己的轨迹上来,即便有牵挂,也难以见上一面。
谁也不曾想到,昔日,三人共处一室侃侃而谈,十年后,三人却走了各不相同的路。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的六月,唐玄宗南下入蜀避难,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僭越称帝。
李白、高适、杜甫三人也被安史之乱裹挟着往前走。李白带着妻子辗转到了庐州隐居起来,原本应该会避开这场动乱。但是唐玄宗虽然到了四川,却并没有闲着,唐肃宗在灵武征兵收复两京还不算,唐玄宗又授予永王李璘为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等四道节度使,并领江淮兵马总督,负责江淮地区的平叛工作。
这样的安排是不是李隆基给儿子唐肃宗添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李璘后来将李白请下山的时候,李白是很激动的,他认为带兵平叛立功、报效朝廷的时候到了。
而高适在当时的选择是跟随唐玄宗入蜀,实际上高适早在749年就已经有了工作,此次跟随唐玄宗入蜀后做了谏议大夫。
昔日的好友很快就要兵戎相见了,天下无二主,虽然都是平叛,但是唐肃宗对李璘有了猜忌之心,最终唐肃宗出兵讨伐李璘。
唐肃宗将高适召到灵武,做了淮南节度使,来瑱为淮南西道节度使,韦陟为江东节度使,三人分三路讨伐李璘。李璘兵败,李白也下了狱。身陷囹圄的李白想到高适这个昔日的好友,于是写信请求高适看在过去友情的面子上救自己一次,但是高适并没有搭理李白。
他选择了沉默,他知道他只要开口帮忙,李白一定会没事,但是他不愿意因此让唐肃宗不高兴。但高适不帮忙,李白也还是被放出来了,救他的人是他的妻子宗氏以及宋若思、崔涣。但因为跟着李璘这件事,还是让李白在余生再也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一直到762年去世。
李白怨恨高适吗?四姑娘以为是不怨的,李白入狱,很多朋友都为他奔走,但是他求助的高适却不肯出手帮忙,因为只有高适是真的能帮到他,高适作为一个节度使,只要开口,李白就没事了,毕竟他也没做什么反叛的大事,但是高适一旦开口,会不会让他的官场生涯从此不顺呢?他不敢冒这个险。他们已经十多年没联系,真的有必要为了李白搭上自己的前途吗?至少在他看来是没有必要的。
那么在李白入狱的时候,杜甫在哪里呢?他当时也不自由。当年和李白分开之后,杜甫大部分时间都客居在长安,籍籍无名,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在灵武组织兵力平叛,杜甫听说后就北上投靠唐肃宗,但是半路上却被叛军所抓。
虽然当时的杜甫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叛军也没有立刻放了他,而是将他押往长安看管了起来,直到757年的四月,郭子仪大军兵临长安,杜甫偷偷逃出去才到了凤翔见到了唐肃宗,被授予左拾遗。
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被营救出来到了宋若思的军中做幕僚,在这里,李白还曾向唐肃宗推荐自己,只是唐肃宗并不愿意重用李白,反而很快将他流放夜狼。李杜两人再未相见。
762年,李白去世;765年,高适去世;770年,杜甫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