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雍正的皇位一直被世人怀疑,认为他是阴谋篡位者,他擅自修改康熙的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雍正的修改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奇妙,但这也只是一个民间传言。老百姓总是喜欢给名人的事迹增添一些神秘色彩,不止是雍正,就连如来佛祖也有类似的故事。

如来借灵山

当初如来准备修炼的时候,由于没有合适的地方修行,便向万法教主提出借灵鹫山一年用于修炼。万法教主觉得如来很有诚意,便借给了他,但必须要如来立下字据,免得日后产生纠纷。于是如来便用笔墨在纸上写下“借灵鹫山一年”。

一年以后,万法教主找如来要求归还灵鹫山,但当拿出字据一年,原来的“借灵鹫山一年”变成了“借灵鹫山十年”!万法教主郁闷了,记得当初是写的一年啊,怎么就变成十年了呢?没有办法,只能继续等。

十年后,万法教主又准备去找如来。这次他先在家里拿出当年的字据来看,免得像上次一样白跑一趟。当他打开字据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字据上的十年如今变成了“千年”,不知什么时候上面多了一撇!

这次万法教主亏大了,本来只是出于好心把山借给如来,没想到这一借就要不回来了。

历史上关于雍正修改遗诏其实也和“如来借灵山”的故事一样,只是流传于民间,老百姓把自己的想法编成故事流传了下来。

在清朝,立储君是一件非常机密的事,而且立储君的诏书是由几种文字编写而成,除了汉字还有满文。就以汉字来说,古代是没有简体字的,“于”字的繁体字应该是“於”。因此雍正根本不可能把十字改成於字!

最佳贡献者
2

关于“雍正帝”继位的合法性,这个问题自打皇四子胤禛登基那日起就发生争论,至今已经几百年了,还是争论不休,有人说这是“迷”,实际不然,仔细分析,这是有原因的!

一、在康熙帝执政期间,康熙帝对皇储的继承人问题处理的就非常不恰当,过早的确定了太子胤礽。

二、自汉唐以来设立太子为储君,年幼尚可保证皇权稳定,一旦太子长大成人,左右朝臣小人依附,结党营私,使太子过早的培植私人势力,皇权定会受到威胁。

三、早立太子必然导致其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骄横跋扈,因此就会产生树敌太多,党羽林立,相互排挤造成派系对储君之争。

朕不做杀子之事,废你不立储君

步步惊心,分散皇子权利

首先解决大阿哥胤禔这个毫无人性猪狗不如的东西。对于大阿哥胤禔这位亲口说代父除掉太子胤礽的大儿子给予他终身禁锢,永无天日。

废掉太子胤礽后,对三阿哥胤祉控制他的权力膨胀,专心编书,不得结交外臣、不得参与朝政事物。

十三阿哥胤祥是一位侠义汉子,性情直爽,容易被利用,圈禁隔离。

趁西北军事吃紧,派带过兵的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加亲王衔远离京城,为的是使他脱离八爷党的圈子,如这位爱冲动的老十四就此与八阿哥脱离党争,朕必不亏待他!

还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康熙帝自有分寸,看看如何料理!

说“阴谋”是出自康熙帝

八阿哥胤禩,别看贼精八怪的,对父皇康熙帝的帝王心术,他是永远不会懂的,不知到他死是否明白。

(1)热河木兰秋狝的“太子胤礽”的假调兵符,八阿哥胤禩是幕后人。

(2)康熙帝万寿节的死鹰一案是八阿哥策划,嫁祸老十四,天在看。

(3)刑部买卖人命大案虽然是太子胤礽所为,可八阿哥胤禩采取卑鄙小人手段套供词,夜半宫廷密报实属无德之人,非君子所为。

综上:在康熙帝心理已经排出八阿哥胤禩的皇位继承人的人选。至于九阿哥胤塘、十阿哥胤哦只不过是八阿哥胤禩的跟班,只会推波助澜的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如果仔细参考《清史稿》及其它资料综合分析考虑,康熙帝在第二次废太子以后心中已经默认储君继承人的人选,那就是四阿哥胤禛。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3

是不是阴谋,胤禛心知肚明,其余知情人大多早死,能活着的在保密方面都久经考验,至于“十”和“于”的问题,不值得浪费一秒钟去考虑,整个遗诏都不是康熙亲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何况其中的区区两个字呢。种种传闻中,最讨厌的就是有人传乌雅氏待字闺中就和年羹尧好上了,进了皇宫八个月就生下了胤禛,所以年羹尧才要忠心耿耿的保自己亲儿子上位。

表面上胤禛对几个兄弟够狠,其实要我说,他是下手晚了,京师乃至全国风言风语乱传,到底谁传的胤禛心理有数,通过什么途径传的他也知道,换了一般人他那帮兄弟早就死了。

与本文论述无关,无论如何推论结果如何,我觉得这个皇帝当时还是胤禛做比较好,其他的几个人能力上真是差得很远,觊觎皇位的艺术家有之,假仁假义的阴谋党有之,自命不凡的生瓜蛋子有之,聪明都够聪明,但是以从政能力论,不会有人比胤禛强。

当时康熙帝的原话是怎么说的呢?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上午3:00-5:00

『······若我能欢喜去了······雍亲王四阿哥······人······贵重······我······很······像······大统······把······继位······坐说了······此谕旨······将······交付内阁。』

根据这缺字的满文遗诏(临终遗言笔记,在正式遗诏之前),如果用固定思维去考虑的话,胤禛继位毫无异议,但是中间可填充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多了,也充满了各种变数,比如“四阿哥”和“人”之间,如果中间有100字呢。

据上,有推测说康熙帝真正想传位给老十四,但其行军在外无法立刻赶回京师,所以康熙帝感觉老四老成持重,所以让他暂时统理大局,等老十四回来以后,正式按礼制传位老十四胤禵。

为什么这遗诏就不能是直接传位给胤禛呢?因为康熙帝在凌晨1点多钟的时候传召要召见胤禛,以老四的智商,这么敏感的时期单独召见自己,这可能是他要面临天大的机遇,但是对于皇帝的命令,父亲的召唤,他生生拖了至少8个小时才到达皇宫,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所以后人们只能猜,猜想他通过某些渠道已经提前知道了自己暂时统理大局的决定,但胤禛对此并不甘心。

为何要让他暂时统理呢?因为血浓于水,他是胤禵的亲哥哥,所以康熙帝要求胤禛,在胤禵回京之前稳住局势,替亲弟弟出把力达到权柄顺利交接。可是胤禛对这种“乱命”是非常抵触的,在这段时间内,他可能已经展开行动,四处行贿,打通关节,收买关键人物等等。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当,畅春园的事情也该安排安排了,快到中午十二点的时候,胤禛突然出现在畅春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真的好像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到了畅春园后,就只剩坚定的实施下去了,胤禛短短时间出入畅春园五次,如入无人之境,这证明,当时的康熙帝已经无力传召或者已经陷入不知时间长短的昏迷之中,否则即便是皇子也断不能如此满园子窜来窜去的。(或者说,内线通知了胤禛,康熙帝处于昏迷状态他才到了畅春园,然后马上安排封锁消息,威吓魏珠、赵昌,借兵隆科多晚间回宫,密令张廷玉独自隆宗门接驾。)

而就在胤禛满园子乱窜的时候,畅春园的局势已经发生改变,这也是推断康熙昏迷的力证,自胤禛不知道忙些什么的时候,畅春园一切皇子和大臣都进不去了,除了胤禛······所有人在什么时候知道康熙帝宾天的呢?康熙帝死后并且胤禛铺垫好一切,并将遗体运回大内以后,所有人才知道康熙帝死了······

当初畅春园“戒严”,总得有点原因吧,如果康熙帝神志还清楚为什么要将自己与外界完全隔绝呢,没有这个道理,尤其是,无论他钦定的继位者是谁,这个时候都要让外界全部知晓才好,否则必将大乱,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康熙帝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最终的“戒严”行为,必然是有人为干预的因素。

胤禛说,他接受遗命的时候,一群儿子全在场,其实呢,这个谎言用了整整七年时间才堪堪圆谎,该死的都死了,没死的不想死也不敢说了,还不是你想咋说就咋说。

这个问题的细节太多优秀作者写过了,所以我就不展开写了。

真正接触到遗诏的是谁呢,肯定是康熙帝的近臣、内侍,具体到人那就是侍卫长拉锡和养心殿总理太监赵昌、总管太监魏珠。

胤禛堂堂雍亲王,大清皇子,继位的雍正帝,他欠小小的侍卫拉锡什么,何以短短两个月让拉锡连升四级呢?他俩平素关系好?没听说过。胤禩自己都还没登基,就把侍卫长拉锡升到理藩院去了,紧接着又被提拔为本旗都统(蒙古正白旗),一时间成了家族的荣耀,拉锡一侍卫的水平能管理旗务已经不多了,再简拔提干,非其力所能及了。

这人好在嘴严,即便这样在大局初定的时候,也就是雍正帝自己都说,都不知道这几年能活过来的时候,开始下手开始肃清,拉锡属于第一批受虐对象,但拉锡稳如牛,本来就是侍卫,还干侍卫挺好,没有半点怨气(憋着呢),更无半字怨怼,通过雍正帝“大力考察”后,审核合格,复授满洲镶白旗都统,后来又任了肥差江宁将军,最后还能回京师做个领侍卫内大臣,和年羹尧同年死掉,这个······有些蹊跷,最后的职务离雍正太近了,很容易算计,但没有实证哈。

写隆科多的文章也太多了,咱们把这人过滤掉不写,大家只要注意一点就好,按满洲规制,遗诏必须是内阁满洲一品大学士草拟,隆科多一个二品武官他的“专权”是胤禛直接越制指定的,所以隆科多受宠些时日不是没道理的。

雍正帝用人就那几个,有年羹尧、田文镜、李卫、鄂尔泰,年羹尧被定点清除了,其实还有个张廷玉,闲扯一句,凡是对胤禛的好的,胤禛都会真心待他一辈子,比如---张廷玉,康熙帝宾天,什么亲王贝勒、王公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亲厚远近那么多人,都被封锁了消息,康熙帝“起驾”回宫,知道的只有两个人,或者说是一拨人和一个人,一拨人都是隆科多手下的嫡系侍卫,一个人则是张廷玉。

满洲皇帝赋予一汉臣配飨太庙,绝无仅有,让人想破头都想不明白。您说张廷玉本事大吧,他还真没什么本事,只是体制文章比较好,记性尚可,能力上可以说是没什么能力,乾隆帝上台最看不惯的就是他,也曾经问他,你觉得你有什么资格配飨太庙呢?张廷玉说没有,好嘞,你自己都说没有是吧,那就取消了吧。

这事膈应张廷玉一辈子,死了以后,乾隆帝来劲了,我们皇族说话是算数的呀,说配飨太庙就给你,哼哼~反正人都死了,你也不知道,我可没忤逆我爹的意思,不过这事张廷玉也有错,三朝老臣该知道伴君如伴虎,不如履薄冰的踏实做事,竟然让乾隆帝写配飨太庙保证书,也就难怪乾隆整他了。

反正您看什么人在雍正帝继位后大力提拔的,谁就有巨大的嫌疑,康熙帝死后回宫,只有张廷玉事先知道消息“迎驾”······而康熙大殓是胤禛一个人的决定,他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只是快到大殓的时候召集了诸位皇子和大臣,算是通知了一声,然后各位就留下吧,甭走了,算是限制人身自由了。

在所有人的一致强烈要求下,为什么胤禛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出示遗诏,他的继位是全国上下谁都想不到的,难免遭到质疑,正式遗诏不讲,满文口头遗诏为什么不公布,当时宣读的话,真假不论,好歹能给自己卸些压力,少让他人嚼舌,多好的事,偏不拿出来,原因只有一个,遗诏还没有新鲜出炉······

等到遗诏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候,某些人的性命就该收取了,为什么雍正继位后,质疑声不断,因为为了保险起见,康熙帝临终的服侍人员,养心殿总理太监赵昌和总管太监魏珠直接被杀掉,这种欲盖弥彰的手段也太直接太明显了吧,实际的意思就是,他俩看了不该看的,所以死了,但是他们说过遗诏是假的了么?没有对吧,其奈我何,太简单粗暴了,不质疑才是怪事。

4

是真遗诏。

很多人印象里,遗诏是这样的:老皇帝生前把重要的事情(一般是谁继承皇位)写在一块黄布上。老皇帝嘎嘣之后,大家正在争论不休。这时一个大臣拿出遗诏来一读,大家都无话可说了,那些想争皇位的皇子,乖乖向新皇帝朝拜。



实际上遗诏是这样的:老皇帝生前就把谁继位安排好了,让他接任一些重要工作,为他继位作了相应人事安排。谁继位大家心里基本有个数,老皇帝驾鹤之后,小皇帝顺理成章继位(或夺位),各种程序走完之后。然后一琢磨,以后要事怎么安排,老皇帝的政策需要改变哪些。然后拿张黄布,借老爹的口气写下来。说白来,遗诏就是新皇帝定的,这有什么假不假。

平时一个公司的人事任命,还得提前几个月就要消息的。皇位继承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寄托在一块布上?

具体到雍正,传说中有九子夺嫡。分别是长子胤禔、次子原太子胤礽 (原太子)、三子胤祉、四子胤禛 、八子胤禩 、九子胤禟、十子胤誐、十三子胤祥 、十四子胤祯。

其中次子胤礽因为是太子,成为众矢之的,两次被废,无缘皇位。长子胤褆因为要害手足,也被康熙罢黜,无缘皇位。三子胤祉,学者型皇子,不适合当皇帝。九子胤禟、十子胤俄都党付于八子,十三子胤祥党付于四子,这三个本来就不可能是皇帝。

十四子胤祯被外放领兵,好几次次奏请康熙批准他回京,都没答应。哪怕到了康熙六十年都没有让他回京的意思。怎么像野史中说的一样,康熙实际上是让他继承皇位呢?八子又曾获罪,还有“微末贝子”的蔑称,也是无缘皇位。

这样看来能继位的只有四子雍正,并且胤禛曾代替康熙祭天。祭天这是皇帝才能主持的礼节。可以看出康熙早就属意雍正,并不是什么秘密。况且,康熙晚年国库亏空,吏治腐败,只有雍正这样雷厉风行的皇帝才能拯救。所以不可避免地要选雍正。

至于说改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这样的诏书都是满蒙汉三语写成的,怎么改?

5

康熙的遗照一直都存在,并且经确认确系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所出,但是其完成的时间有着诸多疑问。

所谓的康熙的传位遗诏一直都有,现在最具权威价值、并且为史学界广泛认可的康熙遗诏有两份,一份存于北京,另一份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份遗诏都是由满文部分和汉文部分组成。并且经鉴定与确认,这两份遗诏都是出自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也就是康熙去世的哪一年,但是这并不能确定遗诏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因而就有了以下的三种观点。


  • 康熙的遗照的满文部分和汉文部分,都是在康熙生前完成的;
  • 康熙去世,只留下了满文部分,汉文部分是在康熙死后完成的;

  • 康熙去世,只留下了遗言,满文部分和汉文部分都是在康熙死后完成的。


针对这三种观点,我们逐一来分析。

首先来说说第一种观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康熙去世,十一月二十,雍正登基,期间经历了七天时间,而康熙遗诏的汉文部分也是在雍正登基后公布的,距离康熙的去世也过去了七天的时间。所以,第一种观点,康熙遗诏的满文和汉文部分都在康熙生前完成,这个观点存在非常大的疑问。如果是同一时间完成的,为什么不同时拿出来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还非要等到继位之后再公布呢,这不是给旁人留下非常明显的怀疑么。

再来看看第二个观点和第三个观点。

这样认为的最为主要的理由理由就是不管是北京的康熙遗诏,还是台北的康熙遗诏,满文部分都存在大量的缺失,北京的满文遗诏大概还保留的多一些,台北的满文遗诏只有寥寥数语,其中关于继位人描述部分均是缺失的,因而无法从满文遗诏上来判断雍正是否是真的遵照继位,还是修改康熙遗诏进行的篡位。

而在汉文部分的描述则基本一致,都是: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有人说是雍正故意破坏了康熙在世时候撰写的满文部分然后自己撰写了汉文部分,或者说不管是满文部分还是汉文部分都是康熙死后才被撰写的。

但是雍正为什么只破坏满文部分,不破坏汉文部分,这不是明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么,反而让人产生了误会。既然这样,为什么不重新连着满文部分的遗诏一并重新,用一份新的遗诏以传后世呢,毕竟,雍正之后的乾隆、嘉庆、道光等等,都是他的血脉子嗣,会对于自己的祖宗去如此的追究和刨根问底么,不会。

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康熙去世的三天前,雍正被康熙安排到了天坛去祭天,而康熙去世前后,急召雍正到畅春园,而从康熙去世到雍正到场,前前后后经历了十个多小时,要知道从天坛到畅春园的距离必然不用花费十个小时。那么这十个小时,消失的雍正去了哪儿,在干嘛,就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因而也成为了雍正改诏篡位甚至是无诏夺位的最大疑点。

所以不管是雍正“遵照继位”、“改诏篡位”还是“无诏夺位”,现存康熙的继位诏书都不能成为雍正继位的关键所在。


与康熙的继位诏书相比,隆科多对于雍正的继位才有着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意义。

隆科多,佟国维的儿子,康熙朝外戚,隆科多的亲姑姑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两个姐姐都嫁给了康熙,一个姐姐是雍正的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另外一个姐姐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又被康熙安排抚养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所以从这层关系来讲,与隆科多关系最近的皇子就是雍正,也就是当时的皇四子胤禛。

当时的隆科多担任步军统领衙门都统兼任九门提督,整个北京城以及整个皇宫的卫戍全部都由隆科多负责,并且康熙去世的时候,在康熙身边的人除了康熙的皇子,剩下的那个唯一不是康熙皇子的人,就是隆科多。

康熙死后,隆科多随即关闭九门,在北京城实施戒严,这个时候能够自由出入在皇城之间的人也就只有隆科多了。

所以,影响雍正继位的最关键因素其实并不是康熙的传位遗诏,而是隆科多,康熙的最终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有隆科多才是真正的知情人,同时隆科多更是雍正整个继位过程的见证人。康熙死后,隆科多是宣读的遗诏还是宣读的遗命,雍正与隆科多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情,现在也已经不得而知,因而也留下了最大的谜团。


尽管雍正的继位充满谜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雍正确实是一位勤政的皇帝。

雍正继位后,推行新政,在强盛大清国力的同时,也极大的触及了很多阶层以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人,不仅为新政所累,有的还遭到了文字狱的残忍迫害,因而各种正史、野史、传记对于雍正的负面记载也就多了起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雍正终归是“满清第一勤政皇帝”,他力主改革、去处弊政、勤勉敬业,雍正交给乾隆是充盈富足的国库,也奠定了“乾隆盛世”的基础,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了。

6

首先可以肯定,现有的几份康熙遗照都不是康熙写的。

那么是不是说明雍正就是篡位呢?

也不能这么说。

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大行皇帝遗诏呢?

一般皇帝临终之前,会留下遗诏。这个遗诏一般都很短,可能就一张纸条,只是简单地写下身后事的安排,比如谁当下一任皇帝。比如下图是道光遗诏。

当然这个遗诏是没法公布于天下的,因为太短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式的文件。

皇帝去世后,新的皇帝会组织一个写作班子,根据老皇帝留下的话,起草一份正式的遗诏。

这份遗诏一般会洋洋洒洒,引经据典,文辞雅驯。在这份遗诏里,会以老皇帝的口吻总结一下自己的执政历程,然后再把新皇帝夸一番。当然,这些都是新皇帝想说的话。

这份遗诏肯定不能事先准备好,也不可能在老皇帝去世后短时间内写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康熙去世三天后雍正才公布遗诏。

当然,这样的遗诏其实是没有证明力的,因为是先确定谁是皇帝,再写的遗诏。

有证明力的是康熙亲手写的简版遗诏,但可惜的是,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这份遗诏。

因此,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雍正一定没有篡位。但是根据各种史料可以推测雍正没有篡位,这个基本可以视为史学界的定论了。

首先,传说的康熙传位给十四子胤禵的说法是靠不住的。你见过哪个皇帝在自己垂垂老矣的时候,还让继承人在边疆带兵的?等继承人赶回来继承皇位的时候,黄花菜早凉了。这个时候康熙哪怕自己御驾亲征都不会让继承人外出带兵的。

其次,当时外国传教士以及朝鲜使节都记载康熙传位给雍正,他们都没有理由替雍正避讳。这说明在雍正继位之初,并没有出现篡位的传言。朝鲜使节的记载中还有个细节,就是康熙青睐孙子弘历,希望雍正能把他培养成接班人。

最后,根据康熙生前的所作所为,基本可以认定他是信任雍正的。这个很多答主都提到了。其实到了康熙晚年,能与胤禛竞争的也只有三阿哥胤祉而已。但是胤祉争储之存表现得比较明显,不像胤禛那样表现得与世无争。

7

康熙遗诏真假,雍正继位真的是阴谋吗?

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野史中真的是越传越玄乎!也就争议颇多,莫衷一是!特别是近些年拍的影视剧,把这个作为噱头,给雍正继位究竟是阴谋,还是合理性,更加增加了悬念!

其实,细细分析一目了然!



一,关于遗诏的真假,很多人持怀疑态度!

大家要知道,皇帝的诏书是专门的大臣起草的!康熙也不例外!

早期给康熙起草诏书是高士奇,康熙阅过没有问题,就盖上他的印章再明发!

到了后来,给康熙起草诏书的是张廷玉!直到康熙去世!

晚年的康熙,九子夺嫡如火如荼!康熙自知时日不多,身体每况愈下,就口述让张廷玉执笔写下遗诏了!遗诏也好后,就让康熙盖上“体元主人”印章!然后封存!

所以很多人说遗诏不是康熙亲笔所写,值得怀疑,这不是站得稳脚的!堂堂一个皇上自己执笔写洋洋近万字?那还要上书房大臣干什么?



二,遗诏被人私改!

在一些影视剧中,说遗诏中原文是“传位十四阿哥!”是有人偷偷的改成“传位于四阿哥!”

这种说法,又是那些为了把雍正继位的历史弄得复杂化和扑朔迷离化,故意这样制造悬念的!

为什么呢?

1,诏书早早写好,并用蜡封口好好的保存的!放在畅春园,谁有权力随时进去?雍正没有!老八更没有!

2.正式传位诏书,不是写传位给四阿哥,而是写传位给胤禛!这个区别就在这里!很多朋友就是被有的影视剧以讹传讹的!

从这两点也进一步说明遗诏被人私改可能性不大!



由此可见:关系雍正皇帝的继位是不是一个阴谋,相信大家心里也有一些底了!毕竟事关江山社稷,康熙大帝不可能大意!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8

雍正继位是清初三大悬案之一,到底是不是阴谋目前是没法证明的。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说法是当时康熙遗诏是传位十四皇子,而雍正把“十”改为了“于”,这便使得雍正继位了。第二种说法是第十四子原名是胤祯,康熙诏书上是传位于胤祯,可是雍正把这个“祯”字改为了“禛”。

不过目前根据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满文《康熙遗诏》来看,上面两种说法应该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清朝是满洲贵族统治的,当时的国语是满语,所以重要的文书都是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即使诏书中的汉字更改过了,满文也是没法改变的。另外,还有一点当时清代官方文书中对皇帝的儿子是称为“皇X子”,比如皇四子。所以前面所说的这两种说法都是不靠谱的。

不过这只说明上述这些说法错误,但是这并不能证明雍正继位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康熙满文遗诏也是有问题的。目前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上面并没有明确有皇四子胤禛继位的记载,在关键的地方都出现了破损。这绝非是保管不当能够解释的,因为汉文的康熙诏书则完整无损。

另外一点,康熙之死的确属于暴毙而亡,而且晚期诸子夺嫡,加上雍正自身的做事风格,所以雍正继位的谣言一直都是有的。

比如前面所说的康熙暴毙而死,究竟康熙怎么死,是正常病故,还是非正常死亡都是有疑问的。康熙最后的一年,甚至最后的两个月,身体都是非常健康的。可是康熙从不适到死亡只有七天,特别是最后一天,甚至连御医做了什么都没有记载,可见这是不正常的。据说当时就雍正在康熙身边,可是雍正继位以后,康熙身边的太监不是人间蒸发,便是被杀。1983-1984年,病理专家和清史专家都没有找到康熙的脉案,居然一无所获,可见康熙病故绝非正常。

皇位继承原本就是封建王朝上层最重要、最敏感、最危险的事情,所以必然具有隐秘性。“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谁要做了皇帝,自然会想办法消除对自己不利的材料、证据。因此,即使现在的很多资料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可信,所以雍正继位自然就成了难以解开的谜团。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9

康熙的这份遗诏是在康熙去世后第三天,公布于众的,当时已经作为雍正可以继承皇位的依据,以正视听的,而这份康熙遗诏一直在博物馆留存,一直存在,那么为什么从雍正皇帝继位第一天开始至今都有人质疑雍正皇帝继位的合法性,原因很多,至于历史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但是从已知的文档记录可以分析出些许端倪

康熙最想传位给哪个儿子,传位给谁最能代表康熙本人的遗愿呢?

第一肯定是皇太子胤礽,理由毋庸置疑皇太子可以继承皇位

第二个人观点是皇十四子胤禵,理由是康熙晚年和皇十四子关系非同寻常,从来往信札内容看康熙皇帝对皇十四子是非常看重的,并委以重任,而康熙帝对于皇四子胤禛的评价一直不高,如果从康熙皇帝本意考量,康熙皇帝一定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看重的儿子,有人或许说雍正不是继承了皇位吗,康熙一定看重皇四子,这可不一定,雍正怎么继承的皇位,是否遵从康熙的遗命尚存未知,康熙的遗诏是康熙去世后第三天拿出的,在这几天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雍正帝刚继位就派人收缴皇十四子与康熙生前的来往信札,到底所谓何故,仔细想想就明白了,而从雍正皇帝刚继位后其余皇子和满汉大臣及外国公使得表现看,对于雍正皇帝的继位大家都什么惊讶,试问如果康熙皇帝默定储君为皇四子的话,众人为何震惊,有很多人的观点是从康熙遗诏出发,探讨遗诏无法篡改,从而驳斥雍正帝不合法继位的观点,试问如果遗诏都是雍正帝在康熙皇帝去世后自己所撰写,那恐怕是找不出任何的问题,单凭遗诏将为何康熙皇帝不在去世前或者病危时向众人宣读遗诏,而是去世后三天由雍正皇帝自己拿出遗诏实在不能不让人怀疑!

但是总之无论如何皇四子继承了皇位,而且也拿出了所谓康熙遗诏,如果要还原历史真实事件还需要更多的直接证据

10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康熙遗诏”并非是康熙真迹,也就是说不是康熙所写的,所以康熙遗诏根本就无法判定其实真是假。你可以说它真也对,因为现存的四份康熙遗诏的确全都是雍正继位后颁布天下的真实遗诏。你说它假也可以,因为它的确不是康熙亲手所写的,而是雍正在继位后让自己的亲信起草的一份遗诏。所以说以康熙遗诏的真假来判定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我们在看待雍正继位合法性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多不知情的网友习惯听信那些乱编的影视剧和野史中的说法,那就是康熙真正想让其继位的人是十四皇子而非是四皇子,之所以四皇子能够登基,是因为他将康熙遗诏中的十改于,就这样四皇子才登基成为了雍正皇帝。但是事实上先不说满清的遗诏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出来的,即使是汉文能够改,那满蒙文怎么改?再者康熙遗诏本身就不是康熙写的,也不是康熙的亲信写的,而是雍正皇帝在登基之后交有自己的亲信起草的,你说雍正自己下令写的“康熙遗诏”会有那么明显的错误让后人去胡乱猜想吗?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现今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康熙遗诏”从未出现过“传位于四皇子”这句话。在康熙遗诏中要传位于四皇子的原话是这样的“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看到了吗,这才是康熙遗诏中真正的原话,试问在康熙时期除了雍正是被封为雍亲王的,谁还是呢?所以说现在网上如果拿康熙遗诏来质疑雍正登基的合法性的,绝对是假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懂历史的人所说的,我们没必要去当真。

那么在真正的历史上雍正帝的继位是否是真的合法的呢?康熙是真的想让雍正当皇帝吗?这里我只能回答不知道,毕竟我们都不是当时的亲历者,谁也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既然不是亲眼所见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切都不存在绝对的正确。其实归根结底人们怀疑雍正的继位不是合法的质疑就是一点,那就是为什么在当时康熙立遗诏的时候会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又为什么会让隆科多来宣读遗诏,而最后我们也知道隆科多恰恰就是雍正的亲信,而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

毕竟隆科多在当时只是一个步军统领兼理籓院尚书,虽然这个职位说小不小,但是比他地位高又受康熙信任的臣子可不是没有,比如满洲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而事实上这些地位比隆科多高的人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康熙的床前,直到最后就只有隆科多一人。所以说虽然我们不能确定雍正的继位到底是合法还是不合法,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雍正的继位过程的确存在着些许的瑕疵。但是不管如何这一切我们都只能等待着实打实的证据出现,我们才最终能够为雍正的继位合不合法下定论,如果没有出现我们现在的所有一切都只能是猜想。

不过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雍正的继位,对于满清来说的确是一件幸事,若不是雍正十三年的励精图治恐怕满清会亡的更快。康熙晚年较为宽厚的治政理念导致满清的官场贪污盛行,百姓更是被这些贪官弄得苦不堪言,如果说此时若不是雍正这位“暴君”的等级,满清离灭亡就真的不远了。但是正是因为雍正对官场的严厉整治才最终挽回了满清国力下降的颓势,并为后世的“康乾盛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雍正实施的改土归流、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等国策也为满清国力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可以说从这点来看雍正的继位不管是合法还是不合法,对满清来说都是幸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