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两国马岛战争至今已过去近40年,但围绕着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却依然是两国关系的焦点。双方近年来动作不断,口水战日趋升级,争端从未停止,马岛问题的解决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那么,马岛主权争议是如何产生的?战后的马岛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马岛区位图)
马岛全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叫做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以东500公里的大西洋上,距阿根廷本土最近480公里,距英国约13000公里,由两个主岛和700多座小岛组成,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3000人。岛上居民中,几乎全部都是英裔,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自认为都是天经地义的英国人。
现在的马岛被英国实际控制,岛上驻扎着1300名英国士兵,到处都是迎风飘扬的米字旗,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是大英帝国的领土。
但是,这片领土的归属权历来存在争议,这种争议不仅仅发生在英阿两国,即便是在国际上也予以承认。
据现有文字记载,早在16世纪,麦哲伦在进行环球航海时首先发现了该群岛。1690年,英国“幸福”号船长约翰?斯特朗登陆该群岛,并以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子爵的名字为其命名。
1764年,法国首先宣布对马岛拥有主权,在东岛上建立了路易斯港,1年后,英国人在西岛上建立艾格蒙特港,马岛进入英法共治时期。之后,法国人将东岛以2.4万英镑的价格转让给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击败英国,夺取了西岛,4年后,英国人放弃了马岛。
1816年,阿根廷从西班牙独立出来后,宣布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并在马岛上设置行政区和驻扎军队。
1829年,英国致函阿根廷,声称对马岛拥有主权,并在1833年出兵占领了该岛,至此,英国人一直占据着马岛,并在岛上开发和经营。不过,阿根廷也从未放弃马岛的主权。
进入上世纪60年代,联合国曾出台决议,敦促英阿两国举行谈判,以政治的方式和平解决马岛主权纷争,避免局势恶化而引发战争。
(油画中的马岛战争)
冷战后期,阿根廷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陷入低谷,国内民怨沸腾,矛盾尖锐,甚至还爆发了全国性的游行示威。阿根廷政府为转移国内矛盾,凝聚民族共识,在马岛主权归属问题上日趋强硬。
1982年4月22日,阿根廷突然出兵,向驻扎在马岛的英军发起进攻,马岛战争由此爆发。战事持续了两个多月,最终导致649名阿根廷士兵、255名英国士兵和3名马岛居民死亡,英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实际控制了马岛。
马岛战争失利后,阿根廷军政府彻底崩溃,再也无力撼动英国对马岛的控制权,而英国海军的实力虽然也大不如前,但仍然能在世界海军中名列前茅。英国人守住马岛后,便开始在岛上实行“自治”,拥有了自己的宪法、货币、旗帜和国徽,设立了总督,代表英国女王行使行政权。
马岛战争,也让英阿两国彻底断交并处于敌对状态。1989年,阿根廷政府主动向英国伸出了橄榄枝,在多轮磋商后,两国在1990年恢复了外交关系。
不过进入21世纪后,马岛又起波澜。2010年,英国人单方面在马岛上开采石油,阿根廷人大为光火,宣布封闭马岛航道。英国人也不甘示弱,随即派出军舰护航,双方剑拔弩张,似乎要重演1982年的战事。在2012年马岛战争30周年之际,双方再次围绕马岛主权唇枪舌战,各种敏感事件频发。
(军舰护航)
现在的马岛,尽管火药味异常浓厚,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鉴于两国当前的状况以及国际形势,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两国会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争夺。
一是争夺丰富资源。
马岛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可观的渔业资源,拥有大约2亿吨磷虾,每年还可捕捞数百万吨鱼。最重要的是,马岛有着巨量的油气资源,石油储量高达60亿桶。
英阿两国势必会为这些资源持续开展争斗。2011年,英国宣称在马岛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以加强对马岛的实际控制,而阿根廷则在2012年警告英国金融机构,在马岛投资非法勘探石油项目会招来巨大的风险。
二是争取国际支持。
阿根廷加大了外交宣传力度,在送给外国使节的碟片、官员出访国外时,都一再强调马岛属于阿根廷,还频频向联合国施压,希望把英国拉回谈判桌,就马岛争端举行会谈。同时,阿根廷还努力发动拉美地区国家和组织的力量,在各种峰会、联合会和首脑会上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
英国当然也动作不断,在2013年举行了马岛归属公投,结果98.8%的马岛人愿意留在英国,做英国的属地。同时,英国人还强硬地表示,政府会在适当时机在马岛居民的护照上,加上“福克兰群岛”字样,以凸显马岛居民的自治权。
英国一直坚持“马岛主权无争议”“就是英国领土”的立场,既然无争议,自然谈不上“谈判解决主权争端”。总之,英国的态度就是“根本没必要和阿根廷谈判”,即便谈也只谈一条:阿根廷必须“尊重马岛人民的选择”。
对于马岛上的居民来说,他们十分享受现今的生活,珍惜马岛的美景,并不希望因岛屿的主权归属再次引发战争。因此,无论对于英阿两国,还是国际社会,或者是岛上居民本身,要解决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恐怕是遥遥无期了。
(参考资料:《世界史》《马岛战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