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的人才确实多,是一个扎堆出人才的时代。与当时的人口总数一比更能看出“英雄辈出”这个特点。三国时期人口大约降到了1000多万,还没有现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人口多,它所产生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就有一大批,有名有姓的更多了。

《三国志》里有传记的约300人,《三国演义》过去大家认为写了400人,据沈伯俊先生点数,《三国演义》实际写了1230个人物,虽然不全是英雄,但英雄占了很大比重,如果再去跟当时的人口总数去比,三国这个时代就确实了不起,它可以说是古代历史上产生杰出人物精英人物密度最高、这些杰出人物精英人物在后代总体知名度也最高的时代。

随便找个人,让他列举一下南北朝或五代十国时期的10位英雄或者精英的名字,也许得想半天,也许想了半天也列举不出来,但如果说到三国,任何人随便说出20个、30个名字都不是什么难事。

三国为什么英雄众多?这与乱世有关,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但是,历史上有那么多分裂、对抗的时期,有的比三国还热闹、斗争还激烈,比如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什么它们的知名度没有三国那么高呢?

这里面有复杂的原因,比如人们的政治观形成、对史书的重视和书写等等,但恐怕还有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如果只有两个阵营在打,可能会比较单调,但如果参与进来的太多,头绪太乱,大家就不容易记住。

东晋十六国100年左右,17家在打;南北朝的南朝4个,北朝5个,100多年里9家在打;五代十国才70年左右,11家在打。这些时期并立或相继产生的政权非常多,跟走马灯似的,大家就不容易记住了。

三国刚好,3个主要势力集团博弈,有联合也有对抗,既不单调,头绪又不那么乱,适合于传播。除此之外,三国英雄众多还与这个时代以下几个难能可贵之处有关:

不以出身论英雄

汉代有个很不好的地方,就是讲出身,也就是门阀制度的萌牙阶段,“老子英雄儿好汉”,那时还没有科举考试,实行的是所谓察举制,制度体系设计得本身就不够严密,而且操作上也由少数人所控制,寒门子弟缺乏晋身机会,所以产生了“四世三公”、“四世五公”这样的世族,袁绍、袁术就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不用奋斗就能轻松地步入仕途,其他人就不行了。

汉末一场巨变改变了一切,曹操提出“唯才是举”,反映的其实是时代巨变下的新特征、新风貌,不这样做就得不到真正的人才,没有真正的人才就成不了事,这样以来,只要有才能你就能脱颖而出。

所以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才能实现“草根逆袭”,诸葛亮、司马懿这些普通的书生也才有了更大更宽广的人生舞台,所谓“英雄出道本无奇”,没有时代的巨变,很多人终其一生大概也只能默默无闻。

不以敌我论英雄

这一点也难能可贵,英雄相惜,英雄互敬,即使是对手也很少作人身攻击,这是三国时代的一个正能量。曹操当着刘备的面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还夸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司马懿夸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还有关羽、张飞,曹操、孙权手下的谋士和将领们一再夸他们“勇而有义”,是“熊虎之士”、“万人敌”,你有本事我就佩服,我不“羡慕嫉妒恨”,也不去诋毁,英雄相惜不拆台,你是英雄我也是英雄,英雄自然就更多了。

不以成败论英雄

关羽就不说了,他一生中其实败仗远远多于胜仗,但仍被遵为武圣。还有诸葛亮,五次北伐均告无功,《出师表》中所说“讨贼兴复之效”并未达成,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拿这些说事,没有以此诟病诸葛亮,因为相对于结果,那时的人们更看中动机、意志和过程。

与诸葛亮相比,取得成功的司马懿反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暗淡了许多,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占领了蜀军大营,蜀中百姓反而嘲笑说“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司马懿一直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中,因为有诸葛亮在,他的成功明显失色了很多。

以成败论英雄的英雄观强调“胜者王侯败者贼”,这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三国的魅力就在于它没有迷失在丛林法则中,虽然说“浪花淘尽英雄”,但绝不以成败来论英雄。

最佳贡献者
2

一部《三国志通俗演义》写活了三国英雄人物,假如没有《三国演义》,仅凭《三国志》的影响力是不会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的。小说以历史为背景,采用七分实,三分虚的实虚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哪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个历史画卷中,大浪淘沙人才辈出,战场角逐,将星闪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谋略超群,奇计层出不穷。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纵横捭阖,群策群力,把军阀混战,群雄争霸的场景描述地淋沥尽致。加上文学的魅力和影响,使得三国人物更加鲜活、生动,栩栩如生。其次,乱世出英雄,哪个时代各种人才都有用武之地,充分施展才华,撰写春秋。再者,三国的创建者都是英主,都是伯乐,善于发现使用人才,才使得三国人才荟萃。

3

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现象。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不信请看,当夏商周三朝奴隶制后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积累多年的各种思潮迸发出来,于是出现了诸子百家,名臣名相,名将辈出的局面。秦统一天下。由陈涉吴广起义引起后来的楚汉相争。至东汉光武中兴又名将如林!到三国时期愈演愈烈!当封建制社会走向崩溃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时,又涌现出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从辛亥革命开始,到新中国诞生,我国1955年授衔时的元帅10位,大将10位,上将57位,中将177位,少将1360位。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明乎此,就知道三国时期为什么出现那么多英雄了。这就叫时势造英雄!

4

三国并不是人才扎堆,而是描写三国时期的史书太多了,再加上后来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流行,而让三国时期的人物栩栩如生,导致各种三国题材的电视剧、电影大行其道,以致于中国人对三国人非常熟悉。

其实三国原本并不能称之为三国,从黄巾起义的公元184年到曹丕代汉的220年之间的16年时间,是东汉末年的大乱世,这一段时间也被称为前三国,是三国最精彩的时间段,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有一大半出现在这个时间段。



比如说汉末三杰的皇甫嵩、卢植、朱儁,这三位可是一代名将,是平定黄巾军叛乱的功臣,可惜在平定黄巾军之后就默默无闻了。

比如说大将军何进,虽然出身屠户,靠着自已的妹妹成为汉灵帝的皇后,一步一步得到提升,当然何进也有些能力,破获了黄巾军张角的部下马元义密谋在雒阳的起兵,之后成大将军, 因为受袁绍的建议,要诛杀所有宦官,结果被宦官杀害。



还有大恶人董卓,以地方军阀势力进入京城,成为控制皇帝的权臣,因为作恶太多,奈何董卓最后的下场是非常惨的。

还有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以袁绍为首,有以下人员: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



还有成功刺杀董卓的猛将吕布,还有董卓时代的朝廷的尚书令王允,在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攻打长安时被杀,而吕布则从武关逃走进入关东。

在讨伐董卓军唯一打了胜仗的是江东猛虎孙坚,孙坚不仅击败了董卓,两次打败吕布,还杀了华雄,最后孙坚却死于荆州牧刘表手下的黄祖之手。



接下来,就是天下各路军阀抢地盘了,袁绍在河北收复了冀州,赶走了韩馥,击败了公孙瓒,统一了河北四州。

曹操在兖州发展壮大,击败了青州黄巾军,收编了数万精兵,及近百万黄巾军家属用于屯田,大大加强了实力,然后曹操杀了吕布,赶走了刘备,收降了张绣,并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强大的袁绍,统一了整个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后就开始发动对南方的战争,接下来就是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出场的人物就更多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前一年经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江东的周瑜、鲁肃力劝孙权抵抗曹操,终于双方在赤壁大战,曹操占败,然后是南郡之战,曹仁败退。

曹操在南方用兵失败后,开始对西北用兵,成功赶走了马超、韩遂等西北军阀,收编了汉中的张鲁



与此同时,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拿下荆南四郡,并向孙权借来了南郡,开始向西发展击败刘璋,拿下益州,并在汉中之战中击败不可一世的曹操,夺得汉中。

接下来就是关羽的襄樊之战了,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但在吕蒙偷袭荆州的情况下,关羽全军溃败,最后败走麦城,被俘虏杀害。



220年,关羽死了,曹操死了,吕蒙、夏侯惇、黄忠、法正、程昱、孙皎、蒋钦、关平等人先后去世,同年曹丕代汉称帝,三国正式开始

严格来说,从曹丕称帝的220年开始, 到司马炎统一天下的280年为止,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三国时期,但这一时期已算是三国中后期了,这中间发生的大事大多没有前期精彩,而且不少三国人才相继去世。



221年,刘备称帝,同时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夷陵之战,在刘备的策划下发动,到第二年七月,刘备战败狼狈逃回永安,在托孤诸葛亮后去世。

接下来不少三国名将陆续去世,222年张辽去世,223年曹仁去世,227年徐晃去世,张郃、曹真在231年去世等等。



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稳定下来,直到灭亡。

诸葛亮在历经五次北伐后,于234年去世,同年,汉献帝刘协去世,诸葛亮死后,在姜维掌权前,蜀汉没有一次像样的北伐,而历史发展到了这个时期,除了蜀汉,东吴和曹魏都在忙着内斗。



魏国是曹爽和司马懿内斗,在249年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控制了魏国的朝政,从此魏国进入司马时代,而东吴刚是孙权忙着打击江东大族,逼死陆逊,让太子和鲁王内斗,各种斗争,斗到252年孙权去世。

而在蜀汉,大将军姜维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穷兵黩武般的北伐,曹魏正在朝廷一场又一场的政治斗争,淮南三叛先后被司马家平定。



260年,魏帝曹髦被司马昭指派手下弑杀,263年,司马昭三路大军伐蜀,钟会率主力在剑阁与姜维对峙,而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迫降蜀汉,蜀汉灭亡 。

同年,邓艾被诬陷杀害,钟会谋反被杀,姜维在乱军中被杀,成都大乱,但魏军占领蜀汉已成事实。265年,司马昭去世,266年,司马炎称帝。



280年,司马炎发动灭吴之战,东吴灭亡 ,三家归晋。

5

首先把三国时期耳熟能详的人物粗略数一遍:

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诸葛亮、庞统、徐庶、孙权、周瑜、刘协、吕布、司马懿、丁 奉、丁 原 、于禁、马良、马忠、马谡、马腾、王允、夏侯尚、夏侯敦、夏侯渊、夏侯霸、徐 晃、徐 盛、徐 庶、凌统、郭淮、郭嘉、诸葛瑾、诸葛瞻、陶谦、黄盖、曹仁、曹丕、曹纯、曹昂、曹洪、曹植、、曹嵩、曹彰、董卓蒋干、蒋钦、太史慈、公孙瓒、文 聘、邓 艾、邓芝、孔伷、孔融、甘宁、卢植、田丰、田畴、乐进、司马炎、司马昭、司马徽、吕范、吕蒙、华陀、刘巴、刘表、刘岱、刘禅、刘璋、许攸、许褚、孙坚、孙策、杨修、李严、李典、何进、张辽、张松、张郃、张昭、张鲁、张邈、陆抗、陆凯、陆逊、陆骏、陆康、陈宫、陈登、周泰、庞德、法 正、孟达、孟光、荀攸、荀彧、姜 维、祖茂、秦朗、袁术、袁尚、袁绍、袁遗、袁熙、袁谭、蒋琬、韩当、韩遂、程昱、程普、鲁肃、满宠、蔡琰、廖化、魏延、糜芳、糜竺、丁夫人 、甘夫人、华雄、 严颜、 李儒 、何太后、张任、沮授、郭图。

这些只是三国人物的冰山一角,一时间只能想到这么多,欢迎各位读友补充。

为什么三国时期会有这么多人才出现呢?其实很多王朝的后期天下大乱,这种特殊时期都会出现很多英雄,所谓“乱世出英豪”。但三国时期比较特殊,因为几方势力存在的时间较长,英雄们有足够的时间证明自己的能力。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太大,给三国时期英雄的普及度打下了基础。甚至在小说中虚构的人物都被很多人当做历史人物,例如:貂蝉等。

在三国时期之前,春秋战国时期也出现过很多英雄。三国之后的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都是英雄辈出。但是描写这些时期的文学作品远不及《三国演义》,起码没进入四大名著,所以,在民间影响力没法和三国比。

我们再看一下春秋战国时期耳熟能详的人物:

春秋时期: 齐桓公、管仲、鲍叔牙、郑庄公、太叔段、晋文公、公孙无知、公子纠、狐突、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介子推、勾践、范蠡、西施、伍子胥、左丘明、孙武、孔丘、老子、郑突、魏舒、公子光、伊尹、庆忌、吴王僚、文仲、夫差、庆父、晏婴。

战国时期:孙膑、庞涓、韩非、田单、项燕、赵括、赵奢、廉颇、赵牧、吴起、乐毅、孟尝君、高渐离、燕丹、孟子、惠子、庄子、荀子、墨子、屈原、蔺相如、白起、商鞅、平原君、信陵君、申春君、乐羊、张仪、赵武灵王、申不害、聂政、西门豹、杨朱、蔡泽、范雎、扁鹊、李冰、石申、鬼谷子、苏秦、田忌、毛遂、公孙龙、触龙、宋玉。

和三国时期比起来,名人也少不哪去。

再看看三国时期之后五代十国的主要人物:

李克用 、李存孝、王彦章、王建、 朱温 、敬翔 、毋乙 、马殷、 钱镠、 王衍 、徐温 、郑邀 、刘隐、 孔谦、景进 、李存勖 、孟知祥、 杨干贞 、王晏球 、豆卢革、 郭崇韬 、李嗣源 、王审知 、高季兴、 李茂贞、 杨师厚 、刘守光、任寰 、荆浩、 冯道 、刘煦 、李升、 刘龚 、李昊、 刘旻、 王峻 、郭威、安重荣 、石敬瑭、 徐知浩 、朱友贞、钱元瓘、 赵在礼、 安重海、杨行密、 郑买嗣、 康君立 、张承业、慕容彦超、 南唐中主、王朴、 郑璠 、李璟 、孟昶 、柴荣、 钱俶、 李筠 、董源、 徐熙 、李煜 、刘伥、李后主 、刘承钧 、周世宗、 张遇贤、 魏仁浦 、周行逢 、石重贵 、周太祖、韩熙载、 刘仁赡、 杜重威、 桑维翰 、刘知远、 段思平、 景延广、 李守贞。 也都是一些响当当的历史人物,只是数量上逊色于三国时期,因为五代十国的时间比较短。

南北朝,东晋十六国等这些特殊历史时期都出现过很多人才。三国时期人才多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时期人口锐减。常年战乱导致中原人口只剩下一千万左右。出现盖世英雄的概率最高只有千万分之一,更何况当时出现了大量的英雄,所以每个英雄都很“抢镜“,毕竟,人少英雄多嘛!现如今,出现一个盖世英雄的概率最低也得十四亿分之一,何况现在太平盛世出现英雄的机会很少。

文章作者:冲仔学历史

6

乱世出英雄!

7

华夏之古,中原之大,卧龙藏虎,隐妖潜怪,时机成熟,风起云涌,各展英才,三国时代,天下混乱,英雄施才,各怀一心,英雄得时,遍地而起,各拥其主,焉不多哉?

8

三国时期确实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朵精彩绝伦的浪花,就以知名度而言,三国时期的知名度也许是历朝历代中最高的。即便是距离现在最近的民国时代,在知名度上比之三国也是稍逊一筹。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在普通百姓之间的知名度也是最高的。刘关张桃园结义、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颜良、文丑、华雄、潘凤、廖化……这样的名字大家也都是张口就来。

三国是一个乱世,乱世造就英雄。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乱世并不是少:春秋战国、楚汉相争、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实际上,每个乱世都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但是,在人物知名度上,没有哪一个乱世能与三国相比。因此也给了我们一种感觉,三国时期时期真是一个牛人扎堆的时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人说,三国人物之所以会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全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这句话没有错,《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知名度不用多说。得益于《三国演义》,三国时期的人物的知名度也是跟着水涨船高!

不过,我们在仔细深究一下,那么多乱世中,凭什么三国这一段历史独得文人们的青睐?

第一个原因:三国时期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之后持续比较长乱世。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是秦朝持续的时间很短暂,很快又陷入了楚汉相争的局面。楚汉相争是一个乱世,但是楚汉相争的时间太短,距离战国时代又近,显然没有那么吸引文人们的眼光。

西汉,是第一个持续了上百年的大一统王朝,之后经历了王莽篡汉与赤眉绿林起义,接下来才是东汉。两汉之交,同样是一个乱世,但是持续的时间依旧不长。

因此,东汉之后的三国时期,就成为了大一统王朝之后第一个持续比较长时间的乱世。从黄巾起义开始算起,到吴国灭亡,这一段乱世持续了百年时间。

原因二:三国很乱,却又主线剧情很分明

春秋战国,持续数百年,数十个国家纷争不断,太乱,文人们不爱写,写了也没多少看。典型的例子,描写春秋纷争的《东周列国志》,受众就不那么多。像五代十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这种,政权更迭就像走马观花,主线剧情太不明显,文人们就更加不爱写了。

而三国时期,前面一段很乱,但主线剧情还是非常明显,剧情始终就是围绕曹孙刘三家的兴亡展开。三家争霸,比双雄对峙精彩,却又刚刚好在文人们的掌控之下。

原因三:三国争霸,始终是华夏民族的内部争霸,而且没有外族入侵!

三国吵吵嚷嚷打了近百年,却始终还能保持着对外族的压制态势,如曹操千里远征乌桓。而在三国之后的西晋,马上就发生了五胡之乱。这一点,也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9

之前有段时间一直在看三国方面的书籍,我本来以为自己知道的挺多的,可是去和身边的小伙伴聊天的时候,突然发现他们都知道三国中或多或少的事情,无论是曹魏、东吴、还是蜀汉,那些经典战役,那些经典人物几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


那次之后我就明白了,其实并不是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扎堆的时代,而是三国的历史故事在很多程度上众人皆知的,而且三国中的人物形象又被罗老先生塑造的活灵活现,无论是雄主、谋臣、武将,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明显的特征。吹胡子瞪眼的张飞、白袍小将赵云、绿帽子的关羽、气吐血的周瑜、摇扇的诸葛亮等等,他们这几个人对于民众来说已经是深入人心。而且在三国之中,几乎是处于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小说对于形象的塑造,影视剧对于人物的宣传,让人们对三国这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也让人们有了一种错觉,那就是三国真的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其实你只要稍微读一点其他朝代的历史,你会发现,无论是汉朝、唐朝、明朝这些朝代也都是谋臣、战将比比皆是,而且并不会比我们所熟知的三国中的英才少多少。说白了,这种感觉其实就是不怎么了解其他朝代的历史造成的,一个人如果真正的了解了其他的王朝,你一定不会觉得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了,而真正人才辈出的时代会瞬间变为唐朝、变为明朝,这两个强大的王朝才是最为人才济济的。所有人的共性思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越是战乱的年代,你会觉得越是人才多,这是因为往往影视剧中多宣传的战场场面比较多,而我们相对的了解那些英雄人物的程度也会随之加深。可是,和平时代的王朝中的历史人物不一样,越是比较和平的时代,越会感觉这个时代的人才真的是太少了,甚至有的连一个出名的人物都说不上来。三国却恰恰相反,他不是一般的战乱,而是全国各地的军阀们都在疯狂的抢地盘、称王称霸,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能够站在历史的舞台上。

10

‘三国’时期,可谓是由乱到治的年代。为谋国之统一、安定,涌现出无数人才,这并不奇怪。另外,三国正值‘建安诗风’鼎盛时期,因此出现了众多文坛诗仙、文豪,也是很自然的事。一点拙见,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