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事件,为胡汉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汉文化向外扩展、传播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和途径。“和亲政策”说穿了就是“政治婚姻”,是维系中原与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之一。王昭君,本名王嫱(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字昭君,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家乡人称她为“香君”。西汉南郡秭归香溪(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特殊使者之一。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女婿。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王昭君这次远嫁获大汉赏赐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以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皇帝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的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匈奴封为"宁胡阏氏"。阏氏就是中原皇后的意思。
汉元帝刘奭 (音:shì)好色无度,美女众多。汉元帝看都看不过来,干脆让画师把所有美女都画出来,刘奭就按画像挑选。美人们为了争宠,竞相用钱财贿赂画师。王昭君尽管长像出众,但生性耿直,作风正派,不愿贿赂画师。画师毛延寿没有得到贿赂,故意将王昭君画的很丑。所以,王昭君入宫多年,只能算宫女,没有能成为妃嫔,甚至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过。皇帝下令在宫女中挑选和亲人选。很多人都不愿嫁到荒凉的塞外,只有王昭君等几个不愿老死宫中的女子同意愿嫁匈奴。汉元帝刘奭根据报上来的姓名,对照画像,就将“较丑”的王昭君赐婚单于。临行前,刘奭亲自送行,这才见到亭亭玉立、美貌异常的王昭君。汉元帝后悔不已,但又不好失信,眼睁睁看到美人离去。昭君走了,刘奭还念念不忘,为了泄恨,命令杀了画师毛延寿、陈敞等许多画工。昭君出塞,对刘奭打击甚大,不久就病倒了,同年(公元前33年)五月病逝,终年43岁。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汉成帝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两年不到,王昭君病逝。后世为避东晋司马昭名讳,将王昭君改称王明君,故史称“明妃”。
昭君出塞,既促使匈奴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和战乱,又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做法。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王昭君用中原汉文化,影响着整个匈奴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汉匈边境空前安宁、祥和,边民来往如同走亲戚一样。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远行北漠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她与她的后代子孙,以及姻亲、朋友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所作出非比寻常的特殊贡献。王昭君的自我牺牲、远嫁匈奴维护汉匈关系稳定达半个多世纪之久,为减少战争消耗和人员、经济损失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怎么就不值得大书特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