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我几十年前就思考过!陈氏太极本流传于陈家沟,农民所练,农民没什么文化,口口相传,因此名称也很土,对劲路的说明,主要是缠丝劲!简单实用!没有什么稀奇古怪、高深莫测的东西!但问题出在杨露禅身上!杨学到陈拳后,回乡与武禹襄交流交流,武是文化人,文化人最厉害的是各种炫!先炫名称,把原来土不拉叽的名字全部改文绉绉的!然后再牵强附会的说成内家拳!缠丝劲这个名字多不好听,那有内劲这么神秘!杨是一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人,到北京,故作神秘,改拳路,对外取消了窜蹦跳跃,逐步改成轻柔缓慢的动作!这是主要迎合了人们不想吃苦(外家拳要蹲马步,打砂袋,抡石锁)还能出功夫的心态!我本人当年也是如此!由于这种优点,很快被养尊处优的王公贵族们接受,再加上一帮文化人的推波助澜,杨名利双收,杨拳名传天下!事情到民国,杨澄甫种种原因(不好讲)南下授权,其时北平城国术热方兴未艾,于是乎请陈式太极拳来北京教!当陈发科一通演练,尤其是二路拳,动作迅猛,发劲豁然有声,是声振瓦屋,那帮人全懵了,与心目中的太极拳相差太远了!这是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本来也没有多少拳谱,看着杨家名利双收,难免眼红!为了更好的宣传,陈家的文化人陈鑫写了本巜陈式太极拳图说》,牵强附会把经络穴位的玩意弄进去,看似发展,其实大谬!拳法越简洁越实用,打架时全凭平时的训练的反应、力量!你和人家打家时,还在想我内气从丹田出发,顺督脉上行再肩、再臂、再拳,人家最一拳打到你脸上了!

太极拳主要是杨式太极拳第一次破产,是在29年的全国国术大赛上,初赛基本淘汰了光了!仅剩杨澄甫的徒弟李雅轩、董英杰进入二轮,也被淘汰了!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太极拳能不能实战的大讨论,作家向恺然都参与了!前几名都是练过形意又接受过拳击训练的选手。50年代,吴陈比武,却意外兴起新派武侠小说,改革开放后,香港武侠小说的传入,82年的少林寺,使武术突然兴起一个大的高潮。但内行人知道,按照杨拳、吴拳的训练,健身是可以的,想以此打架,恐怕只有挨揍的份了!到了今天,借助网络,有了徐雷、熊余、徐丁之战后,全国人民惊讶的发现,武术又一次面临破产!

至于为什么武当太极拳为什么和杨拳一样?经济社会,少林寺都上市了,难道不允许人家武当挣的钱?民国二十年,唐豪亲去武当山考察太极拳源流,武当山很破落,道士也不多,没有人会什么太极拳!况且,杨学于陈,这是大家公认的!杨从来也没讲过自己从其他地方学过所谓的太极拳(这个名字也是杨自己叫出来的,以前不叫这个拳,这叫法产生的启发应该是来自于武禹襄,因为他家里不知道从那里弄来的几张纸,有一张上写了太极拳论,其太极拳到底什么样子,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自己跑到陈沟去学,陈长兴老了,不能教了(或许出于农民的保守思想不想教),介绍他去陈淸萍学了小架!武当山在唐豪去时,尚无人会太极,突然在后来出现一大批太极高手,招式和杨式一模一样,包括推手!要知道,推手武、陈差不多,就那么两种!而杨氏太极拳当时在杨澄甫的努力下,从北京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一路传下去,早已是传扬天下!稍有思维的人知道,武当山明显是抄袭了杨拳!不但抄了太极,还有八卦、形意,称为内家三拳!因为八卦、形意在传承中跟武当没有任何关系!传言中有张三丰创太极的说法,但至今只有一个孤证!况且即使张三丰创太极是真的,至今也没发现确切的传承!说白了就是失传了!现在的武当太极实际就是杨氏太极!

最佳贡献者
2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收到邀请已经两三天的时间了,但今天才打算作一番答复。这其中有本身日常工作上面原因,也有一切其他的原因,但最后还是决定专门对此问题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首先实际上看到这个问题,是有点想回避的。因为虽然是探讨的是陈,杨,两氏太极拳的招式问题,实际上可以看出是一种对于太极拳的起源,传承等等问题当中的一些争议。而这类的问题实际上如果说一定要说“陈氏太极到底算不算太极拳”“杨露禅究竟是不是和陈氏学的太极拳”“什么拳才是正宗的太极拳”等等之类的话题,实际上已经争论了好久,谁也无法去说服谁。因为是不可能说服的。里面牵涉了利益的关系。因此一般都最好缄口沉默好了。

但是这个问题对于本人来说,却又想谈一下。因为本人一是对太极拳十分喜爱,并且也算是陈氏和杨氏两种太极拳都接触并且学习过。因此尝试着单纯从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本身两种最为流行的套路编排的角度,去分析比较一下。

事先说明,也许本问题最后个人观点结论也会引起一些争议和反驳,但这都是个人看法,不管正确与否,仅仅是自己的浅见心得罢了。

首先来说,我个人感觉是,陈氏和杨氏太极拳当中的套路整体来看,互相对应的关系还是十分明显的,可以断言的是,其中是一个内涵而不是完全不同的两路拳法,从这点来说,如果说杨氏拳是学自陈氏拳并后来加以变化发展的说法,个人是表示赞同的。

说这个观点之前,如果有真的兴趣将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作一番比较的话,我说一个方法可能会更为直观一些。

那就是找两段视频,一个是陈氏太极拳的套路,另一个是杨氏太极拳的套路。然后很重要的是,尽量能够把这两段视频的播放时间在快慢上面调整的一致,然后同时播放出来进行同一时间的比较,这样能够更加直观的给自己一个印象感受。

由于限于技术水平,这个就不在问答当中作视频插入了。下面我直接把陈杨两种太极拳的流行套路在下面列表列出来,作一个比对说明:


陈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一)----------------------------------------

1 起式, 1.预备势

2 金刚捣锥, 2.起势

3 懒扎衣, 3.揽雀尾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4.单鞭

(二)-----------------------------------------

6 第二金刚捣锥, 5.提手上势

7 白鹅亮翅, 6.白鹤亮翅

8 斜行拗步, 7.左搂膝拗步

9 初收, 8.手挥琵琶

10 前蹚拗步

11 第二斜行拗步 9.左右搂膝拗步

12 再收,

13 前蹚拗步, 10.手挥琵琶

14 掩手肱捶 11.进步搬拦捶

15 第三金刚捣锥,

12.如封似闭

16 披身捶, 13.十字手

17 背折靠,

18 青龙出水, 14.抱虎归山

19 双推手,

20 三换掌,

15.斜揽雀尾

21 肘底捶 16.肘底看捶

22 倒卷肱, 17.左右倒撵猴

23 退步压肘,

24 中盘, 18.斜飞势

19.提手上势

25 白鹅亮翅, 20.白鹤亮翅

26 斜行拗步,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7 闪通背, 23.闪通臂

24.转身撇身捶

28 掩手肱捶, 25.进步搬拦捶

29 六封四闭, 26.上步揽雀尾

30 单鞭 27.单鞭

(三)-----------------------------------------------

31 云手, 28.云手

29.单鞭

32 高探马, 30.高探马

33 右擦脚, 31.右分脚

34 左擦脚, 32.左分脚

35 左蹬一根 33.转身左蹬脚

36 前蹚拗步, 34.左右搂膝拗步

37 击地捶, 35.进步栽捶

38 翻身二起脚, 36.翻身白蛇吐信

39 兽头势,

37.进步搬拦捶

40 旋风脚,

41 右蹬一根,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峰贯耳

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2 掩手肱捶 45.进步搬拦捶

43 小擒打, 47.十字手

44 抱头推山, 48.抱虎归山

45 三换掌,

46.如封似闭

46 六封四闭, 49.斜揽雀尾

47 单鞭 50.横单鞭

(四)----------------------------------------------

48 前招

49 后招 ,

50 野马分鬃, 51.左右野马分鬃

51 六封四闭, 52.进步揽雀尾

52 单鞭 53.单鞭

(五)-----------------------------------------------

53 双震脚,

54 玉女穿梭, 54.左右穿梭

55 懒扎衣 , 55.进步揽雀尾

56 六封四闭,

57 单鞭 56.单鞭

(六)-------------------------------------------------

58 云手 57.云手

58.单鞭

59 摆脚跌叉, 59.下势

60 左右金鸡独立 60.左右金鸡独立

61 倒卷肱, 61.左右倒撵猴

62 退步压肘,

63 中盘, 62.斜飞势

63.提手上势

64 白鹅亮翅, 64.白鹤亮翅

65 斜行拗步, 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针

66 闪通背, 67.闪通臂

68.转身撇身捶

67 掩手肱捶, 69.进步搬拦捶

68 六封四闭, 70.上步揽雀尾

69 单鞭 71.单鞭

(七)-------------------------------------------------

70 云手, 72.云手

73.单鞭

71 高探马 74.高探马

75.左穿掌

72 十字摆莲, 76.转身十字腿

72 指裆捶, 77.进步栽捶

74 白猿献果,

75 六封四闭, 78.上步揽雀尾

76 单鞭 79.单鞭

(八)-------------------------------------------------

77 雀地龙, 80.下势

78 上步七星, 81.上步七星

79 退步跨虎, 82.退步跨虎

80 转身双摆莲, 83.转身摆莲脚

81 当头炮, 84.弯弓射虎

82 金刚捣锥,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3 收势 88.收势



列表当中我是刻意加以一些调整的。为的是更好的阐述自己的看法。那么下面我会进行一一说明。

首先来说,太极拳的套路编排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拿陈氏太极拳举例,太极拳当中有一个非常代表性质的招式,叫做单鞭。而且单鞭式在目前所有的太极拳当中都有,并且命名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具体的外观形象。实际上在很多太极拳当中,单鞭一式更有点摆造型的意思,似乎看起来实用意义并不是太大,然而为什么会在整套套路当中多次出现呢?实际上排开所谓技击含义不说,单鞭在整个套路当中的作用,更好像是一个段落的休止符一样。我在上面的列表当中就直接标注了。把整个陈氏太极拳的套路,以单鞭作为节点分段出来,可以看出来。从起势到收势,不多不少,正好整整八个段落。

古人在编排套路的时候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太极又分八卦。因此整套动作分为八段,是刻意为之。有传说最早陈氏太极拳套路还有分六十四式的。那么很可能就是说每八式作为一个环节。然而过去的每一式同样还会包含不止一个动作,也许后人会在传授一招的时候,是分拆成几招开始。后来就变成了原本是一招,后来就变成了几招。很可能现在陈氏本身的八十多式太极拳,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从原本的六十四式当中拆分出来成现在这个数量。

实际上杨氏太极拳也有这个特点。拿杨氏自身举例。我这里选用的是常见88式太极拳的套路名称,但实际上还有流传杨氏大架108式的太极拳。但从视频演练上来看,几乎和这套88式动作基本一致。因此也很显然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拆分现象,实际上反过来也会有合并现象。好像某一两式原本是分开的,但是由于实际套路当中经常连起来用,并且出于传授的理由,也会有合并现象的出现。从陈氏杨氏两家来看,最典型的是杨氏的揽雀尾一式。揽雀尾一共包括四个式,掤式,捋式,挤式,按式。然而在陈氏太极拳当中,懒扎衣和六封四闭的动作往往都是连起来用的。而懒扎衣是包含掤的用法,六封四闭却包含有捋挤按三个动作。那么很有理由可以猜测,实际上杨氏太极拳的揽雀尾,就是吧陈氏太极拳当中的懒扎衣和六封四闭合并成为一个招式来用。

实际上根据考证,在过去的河北地区,懒扎衣的发音实际上就是揽雀尾的同音。因此这很可能就是原本懒扎衣的名称口传到河北,就成了揽雀尾然后随着杨氏的传播,逐渐就俗称定下来了这个名词。

同理还有“白鹤亮翅”,因为陈氏当中叫做“白鹅晾翅”。可能鹤比鹅要更加仙风道骨一番,后来也就都叫白鹤晾翅了。然而实际上北方地区见到白鹤的机会比较少,作为民间更容易看到白鹅发怒起来咋开翅膀进攻的样子。因此这一招原本叫做白‘鹅’晾翅,个人觉得更加符合原始的意义。

包括后面的“如封似闭”和六封四闭 的关系,也有人说实际上如封似闭才是本意。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下面转回头还是说套路编排本身。之前说了整套拳分成了八个部分。这个是根据陈氏太极拳当中八个单鞭来进行划分的。然而杨氏太极拳就不能完全依靠单鞭去分段了。从对比列表当中就能看出,杨氏太极拳当中的单鞭数量要明显多于陈氏的。如果这种划分,很多时候单鞭,云手,再单鞭。这样就分了段,明显会显得没有意义。然而为什么杨氏太极拳会有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应该是后来杨氏太极拳改架删减等历史原因导致。

因为这个历史原因基本也是公认的。从杨露禅到杨澄甫,三代人改了三套太极拳套路。整体来说是简化去掉了很多比较复杂难练的东西,而去掉之后又需要进行衔接,那么就用比较最为体现杨氏太极拳当中拳理思想的典型招式进行填补。包括“揽雀尾”也包括“单鞭”。这样以来,整体的分段思路实际上还是保持了原来的编排用意。但是练习和推广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从这个角度看也是一种改良。

那么说一下这八段套路的编排思路。这样可以从一个整体全面的角度来看看太极拳的整体思想,因为套路实际上就是为了阐述拳理和方便练习编排的。有个整体的思想,是要比单纯的纠结某一招某一式的争论要更加客观一些。

第一段明显是一个总体概括。陈氏包括了金刚捣锥,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四个动作。而杨氏删去了金刚捣锥,又合并了懒扎衣和六封四闭。因此只有懒扎衣和单鞭。但除了金刚捣锥之外,其他基本都是一致的。太极拳最核心的动作其实应该就是懒扎衣(揽雀尾),因此这一段就好像是开篇主题一样,对整个太极拳作一个全面总结。

第二段和第三段都非常的长。说明这两段实际上是太极拳最为核心的主要部分。绝大部分的动作都包含在这两段当中了。但是各有侧重点在其中。首先从打拳路线来看,两段都是包含了进和退的步法,陈氏当中斜行和前堂拗步的组合包含了前进的步法,而杨氏当中用搂膝拗步,手挥琵琶等组合,同样也是在前进。而且实际上搂膝拗步基本上和斜行的是一个意思,只是动作变得简单并且架子提高了。而前进之后,都用一个典型的拳法作为收尾。陈氏用掩手红拳,杨氏用搬拦捶。而之后陈氏在进行第三金刚捣锥之前的时候,有一个转折的变式,就是双手在身前重叠的动作,陈氏当中并没有单独罗列,而杨式当中却列出一式叫做十字手。

之后两氏太极拳同样整体用了后退的步法。在后退之前,陈氏有背折靠,青龙出水,三换掌,肘底捶等一套动作,但是在杨式当中把这些动作都去掉了,最后留了一个肘底捶,而在“抱虎归山”一式当中,实际上也能看出和背折靠,青龙出水等陈氏动作当中的一些劲路。顺便说医生“抱虎归山”在杨式当中也有叫做“豹虎推山”等不同的叫法。如果说按照这个问题本身所想表达的,“为何招式名称都不一样”来说事。那么同样杨式一家都有招式名称的不同叫法,那么这个杨式到底是怎么学的?当然这里说道现在已经都是题外话的范畴了。

从后退步法来看,整体后退陈氏用的是倒卷肱,而杨式用的是“倒撵猴”实际上不论动作还是步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但实际上同样在杨式拳的招式说明当中也是有直接用陈氏倒卷肱一样的名称的。只是更多常见用倒撵猴罢了。也类似于音译转音等等范畴。

后退时候陈氏用中盘作为收尾,而杨式有斜飞式。从外形来看,两个动作在最后定型的时候,又基本一致。

紧接着又到了白鹅晾翅。但杨式没有退步压肘,却多了提手上势。

从白鹅晾翅之后又有一套很典型的动作组合。陈氏是之后接斜行,然后闪通背。杨式却是三个招式,搂膝拗步,可以同样类比斜行。海底针一式是陈氏没有的。然而实际上陈氏闪通背一个招式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动作,先是右手直插,然后左手撑右手架,最后是一个转身双手下落。这三个动作实际上在杨氏太极拳当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撇身捶三个招式的组合来对比的话,招式路线基本一致。而且杨氏当中这样三个连续组合在整套动作当中重复出现,可以看做实际上就是把陈氏一招拆分三招来归纳其中的。陈氏叫闪通背。杨氏叫闪通臂。实际上背和臂方言中也基本上是一个发音。当然杨氏本门还有叫扇通臂的。那和前面也是一个道理了。

闪通背之后就是基本一致的段落收尾,掩手捶(搬拦捶)六封四闭(揽雀尾)最后单鞭收束整个第二段。

第三段同样也是一个整体架构。但是第三段当中主要展现的是腿法和一些手法应用。从云手开始进行横移步法,然后开始用腿法,左右擦脚和杨氏的分脚也只是教法不同,基本用意一致。前堂拗步和搂膝拗步也是一个意思,然后陈氏击地捶,杨氏进步栽捶。栽就跟栽花一个意思,都是向下打拳。而后陈氏杨氏各有一些手法技击上面的区分,这里面的大致用意路线都是一致,所区别的都是展现的侧重以及招式本身的区别。

紧跟着到了第四段。前两段整体路线是步法进退,包括横移。但是第四段实际上就是一个思路。就是左顾右盼。这里无论陈氏杨氏也都比较一致。陈氏虽然说有前招后招,然后再左右野马分鬃,杨氏虽然只有野马分鬃,但是实际上演练的时候,也包含前招后招动作在内,这就基本可以说是合并的演化套路。

到了第五段,陈氏太极拳主要是讲究纵身身法以及转身身法的体现,典型的就是玉女穿梭。杨氏当中虽然没有纵跃的动作,但也保留了玉女穿梭的招式名称。这一段在陈氏太极拳主要是应对包围,四面兼顾。杨氏虽然舍弃了跳跃离开包围的动作,但是各种穿梭的招式组合,也是应对四面来敌的本意。

第六段整体算是对前面几段的招式进行复习。包含云手和云手之后闪通背等典型定势套路。但又增加了低身法和高身法的转换。典型的就是摆脚跌叉和金鸡独立的组合。杨氏用的是下势,但同样后面紧接金鸡独立。可以说是兼顾上下。然后又同样的掩手捶-六封四闭-单鞭 这样的收束套路。

第七段同样是复习。把云手高探马的组合,腿法,拳法,等等扼要再作一次动作巩固,同时比较缓冲一下前面大身法,进退步法等剧烈运动的呼吸。为最后一段结束作为铺垫。

第八段就是整体结尾的动作。从上下身法,左右顾盼身法,前后步法都最后作一次整体练习,最后收势结束。因为杨氏删去了当头炮金刚捣锥等发力动作,因此用弯弓射虎,搬拦捶,揽雀尾作为最后总结性质的收尾。

整体来看,陈氏杨氏太极拳套路上编排思路是完全一致的。第一段总体概括,第二段第三段是前后步法以及移动基础上作绝大部分的招式演练,第四段是左右顾盼身法,五段是四面八方兼顾身法和步法,六七两段加上了高低两种身法练习并且综合复习前面的重点。最后到第八段作最后的总结收束。由于这里是文字描述,实际上更加直观的来看,还是根据本人建议,用视频对照比较来说更加直接一些。说道这里,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本身的有关招式名称这样的纠结点,也实际上没什么好多去解释说明了。

八段全部了解完。实际上应该也对陈氏太极和杨氏太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自己看法。这里我就不在多下总结结论了。

3

【戏说太极拳的创拳之谜】题主是个聪明人,一个问题把杨陈两家架上烤架接受炙烤,目的是引来创拳之名的纷争与讨论,其实是件好事,最起码可以让大家有茶余饭后的谈资。

首先,杨露禅师从于陈家沟陈长兴是不争的事实,就如岳飞师从周侗是一个道理,学成后的岳飞在征战中,使出来的枪叫岳家枪,因为岳飞做了修改,而没有命名为周式岳家枪、周传岳家枪、或岳式周家枪等,又是为什么呢?杨露禅之拳出名之后,始有太极拳之名,所以,与岳飞的岳家枪之名相比,太极拳出现这么多式的名称,是后人强行挂靠之名,是不是现在流行的说法有傍大款或傍名人之嫌呢?

其次,至于杨拳与陈拳的招式名称之别,是不太好进行评价的,从传承的练习中,杨拳基本不讲缠丝劲,陈拳主讲缠丝劲,在拳架方面的区别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个没有,一个有,在练习过程中的不同,招式名称不同也在情理之中。就如,杨拳以王宗岳的《拳论》(现称为《太极拳论》)为太极拳的至高宝典,而陈拳是没有的,后经某人引入,《拳论》才进入陈拳的,杨拳为什么奉非陈拳的《拳论》?其中之味谁能解释?并且,对于《拳论》之争,尤以说是武禹襄假托古人之名所作,成为攻击《拳论》系武之伪作最甚,但即使这样也丝毫没有能够动摇《拳论》在太极拳中的核心地位。但是这个伪作之说,出自何处?是何目的?请读者自行脑补吧。(关于杨露禅与武禹襄之间的传闻,武禹襄与《拳论》的纷扰如果读者有兴趣,另文说明)。

最后,给大家一个彩蛋,说一个你心存疑惑的问题,杨拳与陈拳的主要区别,一说你就明白了,现在的陈拳行拳所用的步形都是大刀步,(形似关公大刀的长柄大刀),一般身体及朝向在两脚的夹角之间,所以,陈拳双脚站立呈外八之形,这是因为大刀是铁器,重量上较重,此步形是最适合持刀的步形,便于大刀的左拦右扫。现在杨拳行拳的步形是大杆步(杨拳练功抖大杆,杆长四米),不便于使出拦扫,一般身体和朝向是前脚的方向,所以,杨拳双脚站立是一正一斜步,便于大杆子的正向剌挑。

谢谢大家的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你的鼓励,是我创作的动力。

4

杨露禅在北京授拳的时候曾经说过:太极拳由武当张三丰所创。也就是说,杨露禅的太极拳并不是陈式太极拳演化过来的。

但是,杨露禅的确拜了陈氏,陈长兴为师啊,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现在的陈式太极拳传人,不承认张三丰,只承认先祖陈王廷呢?这事情说来话长了,那就简单的说明一下吧:

据陈王廷的后代所描述,陈王廷在参加崇祯年间的武举考试时,因为遭受不公正待遇击杀击鼓官(在射箭比赛中陈王廷射中了十箭,击鼓官因为收受了贿赂,只击了三通鼓,只算三箭),逃出考场,参加农民起义,在明朝灭亡之后,隐居陈家沟。


当然,历史又开了一个玩笑。有这么一个人,此人是武当派王宗岳的传人,张三丰太极十三式第四代传人,名叫蒋发,是反清复明的义士。因为杀了满清的贪官,劫了粮仓救济老百姓,被发现,遭到通缉。逃难到陈家沟,被陈王廷所救。一个是反明的义军,一个是反清的义士。两个人就走到一起了。因为陈王廷曾经反明,又因为天下未定,通缉犯甚多,所以朝廷的官兵没有过多的追究,也没有怀疑他。


两个人虽然一个反明,一个反清。但是他们的理念没有冲突,都是反朝廷、为百姓。两个人都是习武之人,没有那么多弯弯绕,所以就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当然蒋发的公开身份是陈家的仆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然而现在呢,陈式太极拳的传人说蒋发是陈王廷的徒弟。而赵堡太极拳的传人认为陈王廷是蒋发的徒弟。


有点跑题了,言归正传,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几十年过去了,陈家拳传到了陈长兴这一代,已经跟武当的内家拳融合了。有一天,陈家沟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他的名字叫杨露禅,他准备拜陈长兴为师,跟他学功夫。当时就被陈长兴拒绝了。杨露禅痴心不改。于是乔装改扮,伪装成乞丐到陈家沟偷拳。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陈家老宅失火了,杨露禅冒死把生病的陈长兴救了出来。陈长兴感觉这小伙子人品不错,于是正式收他为徒,传授他功夫。

但是陈家有祖训:陈家拳不外传,于是陈长兴就把武当的内家拳,也就是太极拳传授给了杨露禅,事实上杨露禅本来就出自武术世家,而且他父母也帮他雇了师傅。因为天赋异禀,经常把师傅打败。感觉自己已经很厉害了,所以才出去闯荡的,结果遭受很多挫折,被陈长兴的女儿所救,才打算拜陈长兴为师的。杨露禅学习了陈长兴教的武功之后,将自己所学,跟陈长兴教的功夫融合,创造了杨式太极拳。

也就是说陈式太极拳=陈家拳+武当拳。杨式太极拳=杨家拳+其他拳+武当拳。所以陈式太极拳跟杨式太极拳有很多地方不一样。

不知道我说的,你有没有明白?如果明白,就点赞,关注。有粉必回,有问必答。谢谢邀请。
附:张三丰太极拳经

附:王宗岳太极拳论

5

陈氏祖上陈长兴、陈淸萍确实懂内家功夫,但功夫这东西并不是按姓氏流传的,陈家沟所谓的四大金刚没有一人是有内功的,倒是李经梧传承了陈发科的东西,但李的东西来源很杂,不能确定是纯粹的陈式内功。

本家子孙传承不了而被外姓传承,这在太极拳各门派屡见不鲜。杨澄甫的子孙身上哪还有杨家拳的影子?

功夫得练,不会遗传。本家子孙不下工夫练,功夫自然被外姓弟子捡了去。

看太极拳功夫是看本质的东西而不是表面的拳架。杨式确实传自陈式,但并不表示陈式不是传自别家,太极这东西仅看水的清浊是不可能悟出来的。陈家沟曾经有太极拳,也不表示现在练的还是曾经的东西。

6

我来提供一个我认为比较靠谱的答案吧。

为什么招式名称不一样。

首先,历史记载,杨露禅长工出身,没有文化,识字不多,他对招式名称只靠记忆,而他是河北人,对河南话其实没有那么熟悉,再加上陈家沟方言其实更偏向洪洞大槐树地区,很多读音比较怪,更难理解。 举一个例子,就好像六封四闭,由陈沟话念出来,是炉冯斯笔,其实以河北语音听起来就类似如封似闭。这就造成了在传拳过程中对招式名称的理解错误。

其次,老人讲一百个人练太极就有一百种练法,太极包罗万象内涵丰富,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在杨家三代对杨式太极的定型过程中,每个人都对拳法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为了在京城打出杨氏太极的名号,必然也不能照搬陈拳,所以对拳法的加工也是必然的。时间一长,拳法慢慢定型,就有了如今的杨式太极。

杨家拳在传拳初期,从未否认拳法传承自陈家沟,杨露禅在北京打开局面时出手见红的动手风格也和现在的杨式太极风格不同,只是在京城教拳后适应贵族学拳的需要才逐渐舍弃了大部分都发力动作。这个传承脉络清晰可证,又有啥可否认的呢。

7

按陈家沟的说法,太极拳是他们发明的。那么,请拿出武当太极拳、赵堡太极拳、宋氏三十七太极拳等流派的传承关系。拿出所谓陈氏太极与杨氏太极拳及其分支的理论与技术传承关系。若什么都拿不出来,闭着眼睛硬说太极拳是陈氏祖先早出来的,谁也没办法。

8

传统陈氏太极拳目前有两个套路,即一路二路,二路又称炮锤,一路柔多刚少,二路柔少刚多,陈王庭造陈氏太极其招法很多来自戚继光训练官兵的招式,戚继光部队骁勇善战,冷兵器时代多次击溃倭寇侵袭,陈氏太极二路很多招法与一路相同,很多人没练过陈氏太极传统套路而信口开河。杨露禅是杨式太极拳祖师爷,师从陈长兴前后达18年,后在京城皇宫教拳,为适应宫中女人、达官贵人等怕吃苦环境,把发力、跳跃、跌岔等招法全部摒弃,整套拳变成绵柔拳,变成养身拳为主,而陈氏太极一直保持刚柔相济特点,刚为阳柔为阴,一路的掩手肱锤、肘底锤、庇身锤、指裆锤、击地锤,即太极五锤,还有二起脚、跌岔、双摆莲等招法属刚,陈氏太极每一个招法都是经过江湖实战而来,保持着原始的武术特点,一路是基础功,强调刚柔相济,既要有松柔也要有刚猛,金刚捣碓、白猿献果均含上钩拳,肘、膝两个重武器攻击招法,庇身锤含外摆拳、肘击,旋风脚含鞭腿,双摆莲、十字单摆莲均含截腿摔招法,左擦脚、右擦脚含侧踹脚攻击招法,云手含反关节拿法,二路拗鸾肘、顺鸾肘、穿心肘是肘窄面攻击招法,飞步拗鸾肘、退步压肘是含肘宽面攻击招法,掩手肱锤、回头当门炮、左冲、右冲、连珠炮、当头炮均含冲直拳攻击招法,陈氏太极有十分丰富的散手、凶狠的泰拳肘膝攻击招法,不要觉得太极拳没有散打招法,用散打招法就不是太极拳。陈氏太极还要遵循上下相随,沉肩坠肘,顺逆缠丝,周身一家等身法要求,太极拳最高境界是五阴五阳,五阴五阳称妙手,妙手空空真太极。二路才是陈氏太极精华所在,是保留武术特色最完美太极拳套路,二路也有老架65式、新架71式之分,新架二路71式发劲更猛,应该是陈家家传套路,陈氏二路一直秉承不外传家训,二路要有一路作基础,强调松活禅抖,闪战腾挪,陈氏二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在社会公开,二个套路相互依存,既可以分开练也可以二个套路合起来练。杨式太极拳大多讲究松、柔,但一味强调松、空、柔,用意不用力,慢慢失去武术特点,而杨家先祖先师对如何用意在盘架与技击上基本没有外传,太极拳原本就是武术,现在社会上传的杨式太极拳与杨露禅练的太极拳已完全失真,偏重养身健身,只有部分杨家家传练法可能会保留祖先的特色,杨氏太极传人李雅轩是杨澄甫徒弟,他在回忆先师时说杨澄甫练拳推手时什么样子,要时常想想进步才快,杨师发劲具松沉软弹,有透力,有将人胸部之骨架打垮塌之可能,令人有万分恐慌之感,无论有多大力量也抵抗不了,与杨师一搭上手感觉非常严重,动也不行,不动也不行,用大力不行,用小力也不行,快动不行,慢动也不行,用刚劲不行,用柔劲也不行,自己不能自主,以上情形是怎么一回事?直到现在我还不明白,这是跟随杨澄甫十余年的徒弟李雅轩晚年说的与师傅推手时的真实感受,这些话说明了杨澄甫太极功夫非常了得,也说明了师傅没有把太极技击奥秘传授给徒弟李雅轩,只是得到了师傅太极套路而已,此乃千招易得一劲难求矣。太极技击进入高层次并不是套路与推手,套路、推手都是基础功,太极高层次技击是用神、用意,要靠师傅口传心授才能掌握,靠想师傅打拳、推手、发劲的表情这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是不行的,不能达到师傅的技击境界的。陈式太极也好,杨式太极也罢,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要只盯着谁创造太极拳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吴式太极有吴式太极的意,杨式太极有杨式太极的意,陈氏太极有陈氏太极的意,意即意念力,不是普通的蛮力,估计未来用量子科学可解释意产生的力,目前中国国内有多少人真正掌握太极拳用神、用意练拳?用神、用意技击?







9

冲你挂的这两张吊像,我根夲就不想回答你的问题!此人擅西洋搏击术,在乱哄哄的武林中挑肥拣瘦,干倒了俩个所谓的大师,号曰武林打假,实则与居心叵测的西粉沆瀣一气,拿中华传统武术开刀,矛头对的是太极,抹黑的却是中华传统文化!用不着狡辩,动机是从效果中推理判断出来的!记着: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杨式太极师出陈氏,那么陈氏太极又师出何门?武当太极乃张三丰所创,张三丰又师从何派?不论你的拳种抑或你的名号在江湖上如何响亮,归齐还不是来自易道二经的哺育滋养吗?!中华传武至高无上的境界就是“以术入道”,既如此,招式名称各异又有何妨?最后九哥用一句老子语录结束此文并与同道共勉:名可名,非常名!感谢邀请。

10

陈拳是一种过渡性拳种,突出的缺点就是双重。

但陈拳是杨露禅的师傅,所以杨露禅不敢公开批判陈拳的双重,甚至不敢留下拳论,只留下四个字:收身中定。

这四个字实际上就否定了陈拳。陈拳由于是双重,站着弓马步是不能收身的。

到了杨露禅的后辈杨澄浦先生,就开始公开批评双重了。

武禹襄先生假借王宗岳之名批判双重,说双重则滞,单重则活。

吴鉴泉的儿子吴公藻先生用蹬自行车时不能两腿一起使劲批判双重。

孙禄堂创建孙氏太极拳,公开吸收八卦掌的圆研(必须单重)与形意拳的单重,实际上是对陈拳的公开决裂。

所以,太极拳从双重的陈拳过渡到单重的太极拳,才达到了太极拳的巅峰。

我在主页作品中以视频介绍内家拳论,正好现在在介绍陈长兴太极拳论,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这可是全世界唯一介绍内家拳论的视频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