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午战争里逃跑的清军将校甚多,但是有幸登上教科书为人所知的唯有叶志超,方伯谦二人而已。当我们认真总结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逃将很多并没有被问罪,战后还活的相当的滋润,充分展现了一下为什么教科书里经常说清政府腐败。

一、满八旗里的逃跑双子星

(一)丰升阿,字厚斋,郭布罗氏,满洲正白旗人。此将资历甚老,侍卫出身,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奉命统领八旗马队南下作战,虽然查不到他有什么煊赫的战功,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步步高升,到甲午战争时期,他已经是厢白旗副都统,统领盛京(辽宁省)的八旗练军盛字营出征朝鲜。

盛字营的八旗老爷打仗不行,祸害百姓是把好手。还没有离开盛京就有士兵无故打死外国传教士(不学无术的八旗兵以为所有外国人是一家),到了朝鲜更是一路抢掠,偏巧出征朝鲜的淮军主力盛军与其军号一样,于是这个黑锅让盛军背了,这也是盛军统领卫汝贵后来被冤杀的罪名。

到了平壤之后,由于其战斗力太差,被讥讽为鸭蛋兵,也就是一碰就破,清军总指挥叶志超只好把盛字营的主力打发去守卫后路补给线,只有六百名骑兵跟着丰升阿在平壤呆着。日军围攻平壤之时,丰升阿的任务是带着骑兵守在玄武门外的树林里,作为反击力量。

玄武门失守、左宝贵阵亡后,丰升阿吓破了胆,他倒是没胆子从日军中间冲出去,就带着骑兵绕到城西出门逃跑,还带动了奉军骑兵也一起跟着他逃跑。不过丰升阿没想到的是,迟到的西路日军这时候正好赶到城西,日军以为丰升阿是来进攻的,立刻排开阵型一阵猛打,打得丰升阿又逃回了平壤城,至于跟着他逃跑的两位奉军骑兵营官则没有这么好运,双双毙命。

清军从平壤溃败后,丰升阿的八旗练军纪律最差,一路边逃跑边抢掠,以至于日军北上时发现沿途村庄已经抢无可抢,房子都被烧光了。

从朝鲜跑回来之后,自觉大难不死的丰升阿完全放飞自我了,日军打过鸭绿江,他逃到岫岩。日军打到岫岩,他逃到海城。日军打到海城,他稍作抵抗又弃城而逃。若把逃跑将军排个第一名,丰升阿将以失土最多而高居桂冠。

但是作为满八旗贵胄,丰升阿先是在其族亲、吉林将军长顺恳请下戴罪立功。虽然没立下什么功劳而被革职。但还是在战后升了回来。1899年任库伦办事大臣,1904年任马兰镇总兵、总管内务府大臣,1906年署理镶黄旗副都统,1909年任密云副都统,不久病故。



(二)倭恒额,郭布罗氏,也是侍卫出身,甲午战争时黑龙江八旗练军齐字营统领。在鸭绿江之战时,倭氏不听上级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的指挥,后者只好让他单独驻守安平河口。日军强渡鸭绿江的第一战就是进攻安平河口,由于倭氏疏于防范,日军快登陆了才发现,而且很快就放弃阵地逃跑。当时倭氏所部有1500人 进攻的日军也只有1000来人,结果齐字营没放几枪就逃之夭夭,其中骑兵由于过于慌乱跑进了死路,返回时被日军打死了二十多人,这也是其仅有的损失。最气人的是,倭氏放弃阵地后,根本没有向上级汇报,还是依克唐阿听到枪炮声,派部队来侦察,才发现日军已经占领安平河口。后来也是在其族亲、吉林将军长顺保护下,强调其曾经奋勇抵抗,最后寡不敌众才被迫撤退,没有受到什么处罚,战后还被晋升为山海关副都统。

吉林将军长顺,他本人虽然不是逃跑将军,却保护了两个逃跑将军,因为都是他的族亲

二、英雄部队的堕落

由民族英雄左宝贵统领的奉军,本来是清军中一支意志顽强的部队,即使左宝贵战死、玄武门失守后,伤亡过半的奉军余部仍然坚守平壤北城,使日军无法深入。但是由左宝贵的副手聂桂林继任统领后,奉军即迅速完成了从坚韧不拔到一触即溃的蜕变。

聂桂林,字馥山,贵州松桃人,淮军出身,随左宝贵出关创建奉军,后任靖边军统领,在左宝贵带往平壤的八营奉军中,有五营都是聂桂林的靖边军。在平壤之战中,聂桂林主要在城南作战,从朝鲜撤回后,聂桂林率奉军余部和丰升阿合为一处,共同防守大孤山港。很可能是受丰升阿的影响,聂桂林率领下的奉军,逢敌即逃,先后放弃大孤山,岫岩,海城,丢弃了大片国土,仅仅给日军造成了个位数的伤亡。



由于后台没有丰升阿硬,聂桂林被革职,发配新疆。

三、被忽视的长腿将军

孙显寅,湖北黄冈人,淮军出身,为盛军左军分统、四川重庆镇总兵。在清军从平壤溃败中后,孙显寅逃得最快,其他将领还知道一路收拾残部,听从指挥,唯独孙氏一直逃过了鸭绿江,在安东县(丹东市)沙河镇才停了下来,因此被革职,留营戴罪立功。

但很快他的春天就来了。由于盛军统领卫汝贵被冤杀,李鸿章本来准备任命盛军飞骑马队统领吕本元接管盛军,因为吕本元资历浅,担心他压不住,于是让原本属于盛军二号人物的孙显寅与吕本元一起统领盛军。结果这样一来,吕本元完全说不上话,孙显寅成为盛军实际上的领导人。

鸭绿江之战中,孙显寅防守清军右翼的安东,日军攻破鸭绿江防线中央后,盛军正面并无日军部队,但是孙显寅惊慌失措,丢弃所有大炮物资就带部队逃之夭夭。

孙显寅率部逃到摩天岭后,一直躲在后方避战,接替叶志超的聂士成名义上是总指挥,但是盛军根本调不动,只能吕本元的骑兵听他指挥,所以名义上他手下有七八千人,其实只能指挥三千人。幸运的是日军没有认真进攻摩天岭,孙显寅也没有了再次表现其逃跑技能的机会。 战后自然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四、总能逃脱的海军舰长

吴敬荣,字健甫,安徽休宁人。幼年时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天津水师学堂学习,加入北洋水师。后调广东水师,任广甲号兵船管带。在黄海海战中,广甲号在初期比较积极,跟随左翼的致远、经远围攻日舰赤城,但是当致远战沉、济远逃跑后,广甲遂跟着逃跑。不过没有像济远那样一直跑回旅顺口,而是在大连湾口的三山岛触礁。广甲轮机军官卢某在回忆录里指吴敬荣是为了避免再次出战,故意让军舰触礁,不过目前属于孤证。

吴敬荣

因为济远的逃跑情节更为恶劣,所以济远舰长方伯谦被砍了头,吴敬荣则被从轻发落,革职留营,以观后效。在威海卫之战中,由于陆军兵力不足,海军提督丁汝昌让吴敬荣带着水兵三百多人配合陆军防守北帮炮台。结果当陆军战败后,吴敬荣既没有坚守炮台,也没有破坏炮台然后撤回刘公岛,而是带着部下逃之夭夭了。

吴敬荣的第二次逃跑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在战后历任建安号鱼雷炮舰管带,宝璧号炮舰管带,江利号炮舰管带。在进入民国后,作为海军元老的吴敬荣混得更是如鱼得水,官至海军中将。

五、鱼雷艇长的逃跑团体

正当刘公岛海陆军将士奋战之时,北洋海军全部13艘鱼雷艇却临阵脱逃,途中为了逃离日本军舰的追猎而纷纷搁浅,所有鱼雷艇损失殆尽。这些艇长除了被俘的福龙艇长蔡廷干以外,王登云、李士元、刘芳圃、吴怀荣等都受到清廷的通缉,不过一个也没有落网伏法,看来都活的很逍遥自在。

蔡廷干

被俘的蔡廷干更自在。蔡廷干,字耀堂,广东香山人,幼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入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蔡廷干的表现算是勇敢,指挥福龙艇攻击了日舰西京丸,不过三发鱼雷都没有命中。在威海卫之战的前期,工作还算尽心,不过当北洋海军的主力舰定远、来远相继被日本鱼雷艇偷袭击沉后,蔡廷干悲观失望,遂与其他艇长一起逃跑。被俘后的蔡廷干非常清楚,一旦被日军释放回国,必然被清廷处决,于是恳请其美国老师出面,让自己留在日本避难。直到1901年才回国任袁世凯的幕僚。

进入民国后,蔡廷干先后任海军中将副司令、海军上将、外交总长,成为北洋政府的风云人物。九一八事变后,蔡廷干拒绝日本的招揽,完全退出政坛,积极从事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成英文版的工作,得到社会赞誉。算是甲午逃将中名声最好的一位。

六、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蒋希夷,河南人,豫军出身,参加国过镇压捻军的战争,升为副将。甲午战争中,营口道台让其招募五营新兵,名为镇海军,守卫营口。当湘军败于牛庄后,清军后路被断,本来在营口附近的宋庆率大军退往田庄台,蒋希夷不顾自己的职责是守卫营口,也率部退往田庄台,结果营口很轻易就被日军占领。事后为了免罪,蒋希夷在报告中巧言令色,说自己率部血战,实在是寡不敌众才放弃营口。气的盛京将军裕禄大骂其无耻。

在田庄台之战中,蒋希夷率部防守右翼,遭到日军迂回部队的进攻。这时候蒋希夷倒真的如其谎报的一样,奋力抵抗,最后因寡不敌众才撤退。但他努力得显然晚了点,仍然被逮下狱,而且审问中又发现一件奇葩的事情。蒋希夷虽然只是副将,却冒充提督,而各级领导都没有发现。最后蒋希夷死于狱中。如果他能在营口像在田庄台那样表现积极的话,就不会得到这个结局了。

最佳贡献者
2

中国近代史上的甲午和平,间接缘由是朝鲜东学党叛逆激发的一场清代与日本的和平。深层缘由是清代和日本在抢夺朝鲜或许东亚控制权的一场和平。这场和平是清代路过数十年洋务运动的后的第一次与本国的现代化和平,也是一场对中国近代史上清代大张旗鼓数十年洋务运动的一次检测。固然后果我们都晓得了。固然清代惨败,但日本也是惨胜。跟着解密材料越来越多,能够发明李鸿章对甲午和平的惨败负有很大的义务,由于恰是李鸿章亲身挑选的总兵叶志超的逃窜,才激发了朝鲜疆场的间接溃败。那末李鸿章为何选叶志超当朝鲜疆场的总兵呢?一贯自称擅长识人的李鸿章此次真的糊涂了?

中国近代史上甲午和平的导火索-东学党

叶志超这个人的名声十分欠好,略微对清末历史上有些理解的人,多数会对这个出名的“逃窜将军”印象深入。叶志超是淮军发迹,晚年随从跟随刘铭传反抗捻军叛逆,有功后升为总兵。捻军失利后,失掉李鸿章的选拔,参加北洋。1894年日本借东学党叛逆平乱为托言入侵朝鲜,后间接对清军作战。叶志超被李鸿章派往朝鲜对日作战。后其总兵左珍贵捐躯后,叶志超弃城逃脱,据《清史稿》纪录:“迳定州,亦弃不守,趋五百馀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疾走五百里,只退到中国境内未止。叶志超路过定州,亦弃城不守,疾走五百余里,度过鸭绿江,进入中国境内才中止。朝鲜境内清军总指挥叶志超的逃窜招致了清军在朝鲜疆场的大溃败。把日军间接引到了中国疆域。

中国近代史上的出名“逃窜将军”叶志超

就这么一个贪恐怕死的“逃窜将军”,为何李鸿章会挑选这么的一个人去朝鲜任总指挥呢?不外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李鸿章此次是真的选错人了。但实际情况是,四个字“无人可用”。李鸿章淮军发迹的四大干将,张树声、潘更始、吴长庆已死,刘铭传久病卧床。没有一个能上朝鲜火线的。而朝鲜火线的几个总兵,聂士成、马玉昆、左珍贵等都是精锐部队。但他们都是总兵,资格等各方面都差不多,谁也不平谁。选他们任何一个人当总指挥,别的都不平,怎么办?没办法,直隶总督叶志超,这简直成了李鸿章的独一的挑选。所以在任用叶志超的成绩上,实际情况是李鸿章也没有太多的挑选。明晓得叶志超不是合适的人选,也不能不挑选他了。

中国近代史上甲午和平火线炮台

叶志超逃窜返国以后,清廷命令免职,1896年被押送京师。经刑部审问,定斩监侯。几年后被赦宥归家。1900年获释。第二年逝世。

3

说到甲午战争,我们第一印象应该是黄海海战,以及邓世昌等英勇事迹,其实甲午战争分三个阶段,可恨的是,每个阶段都有逃跑将军,这其中就有叶志超、方伯谦、吴敬荣、赵怀业、黄仕林、卫汝成、龚照玙等,还有牛昶暋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生在朝鲜的陆战,逃跑将军叶志超。

作为平壤战役的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日本便在清兵的退路上设下埋伏,使得日军轻易占领朝鲜全境。 清廷闻知此事,立即诏谕革叶志超之职,李鸿章奏请留营效力,清廷不准。次年解送京师,经刑部审判,定斩监候。光绪二十六年,赦归。光绪二十七年,病死乡里。

第二阶段主要是黄海海战,逃跑将军有方伯谦与吴敬荣。

方伯谦,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1877年—1880年,在英国学习驾驶军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回国,任济远号管带。丰岛海战时,他就挂白旗和日本海军军旗逃跑过,黄海海战时,北洋海军的两艘弱舰“超勇”、“扬威”先后中弹起火沉没、搁浅。“致远”沉没后,方伯谦即率“济远”逃出阵外。1894年8月25日,方伯谦在旅顺黄金山下大船坞西面的刑场上被斩首,时年41岁。 方伯谦逃跑后,僚舰“广甲”管带吴敬荣见状,也随之逃跑。后舰船触礁搁浅,吴敬荣死在了海里。

第三阶段主要是国内的陆战,逃跑将军有大连守将赵怀业以及统领黄仕林、卫汝成、龚照玙等。

1984年11月6日,从金州逃至大连湾的赵怀业闻讯日军即将来战,胆子吓破,竟没放一枪一炮,丢弃大连湾炮台群,领着3000多步骑,慌慌张张逃向旅顺。日军轻取大连湾炮台,获得火炮100多门、炮弹246万枚、德国新式步枪600多支、子弹3381万颗,还有马匹、行帐、粮食以及没有启封的快炮等。并丢下的水雷分布图,使日军顺利清除了大连湾中的水雷。由于在旅顺保卫战中,赵怀业未战先逃,1894年底战争结束时,清廷将他捕捉,交刑部议处,并查抄了他的家产。

日军向旅顺后路陆路炮台发动进攻。在战事处于紧急时刻,黄仕林率先由老蜊嘴海岸炮台易服逃走,逃至中途,舟倾落水,险些淹死,被轮船救出得生。李鸿章电奏清廷,请旨将黄仕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以示惩儆”。旋以临阵逃脱罪被逮问,定斩监候,入狱。后以银三万两馈荣禄,竟获开释,复原衔,授武卫军统领,行卒。

日军对旅顺后路陆路炮台围攻时,率军驻守白玉山北侧元宝房一线的卫汝成,闻后路炮台失陷,惊慌失措,便和旅顺前敌营务处总办道员龚照玙弃军乘船由海上逃走。“舟小风浪作,四日始达烟台”。抵烟台后,卫汝成改装成船户模样上岸潜逃。卫汝成潜逃后,清廷以其临阵弃军逃走,下沼革职,并拿交刑部治罪,但未得捕获,“乃籍其家,后不知所终”。

清廷于1895年1月22日将龚照玙捉拿交刑部审讯,并以“统兵将帅失守要港罪”判处其死刑。后来,龚照玙以白银贿赂当局,死刑没有执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龚照玙被开释出狱。1901年,龚照玙病死。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在旅顺不战而逃,使得日军轻取旅顺,造成了“旅顺大屠杀”。实在是可恨,可气!


此外,除了逃跑的,还有主降派牛昶暋

牛昶暤笔嵌范ゴ鳎瓮N浪接翊μ岬鳌H站赝N栏酆螅j茣便与洋员密谋投降,遭丁汝昌拒绝。丁汝昌自杀后,牛昶暪唇嵫笤币蕴岫降拿迤鸩萃督凳椋毖蠼⒍拥氖凰揖⒑退械木梦镒饰尢跫慕桓站U胶笏督档淖锩频揭阉赖亩∪瓴砩希率苟∪瓴稍15年之久,而他自己因隐瞒了事实的真相,只受到轻微的革职处分。

1895年死于天津。 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甚至外交上,看似强大的北洋海军其实是“外强中干”,但即便如此,其困境也比抗日战争要好点,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小日本就是个小丑。

喜欢视频与历史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

4

甲午战争中,那些逃跑将军后来怎么样了?甲午战争中的逃跑将军恐怕主要应该是指在黄海海战中逃跑的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广甲号管带吴敬荣以及福龙号管带蔡廷干。而他们三人中,只有方伯谦因俱战倭寇临阵逃走在不久后被清廷处斩,而吴敬荣和蔡廷干两虽然当时也受到了一些处罚,但对其人生却基本没有什么影响,这两人在后来仍然成为了极为风光的高级将领或政客,而且都很长寿。


三个逃跑舰长的不同遭遇

在上面提到的三个“逃跑”舰长里,其实还要分成两部分来说。方伯谦和吴敬荣两人是在黄海海战中被定性成逃跑的。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在双方交战过程中,北洋舰队的超勇、扬威和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舰先后被日军击沉。这时济远和广甲两舰见势不妙,退出北洋舰队作战序列,因此被视为临阵逃跑。

因逃跑被处斩的方伯谦

而在这两舰中,其实广甲舰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还更大一些,因为济远舰虽然也逃跑了,但方伯谦好歹还把济远开回了旅顺,不管怎么样还把战舰保住了。而广甲舰管带吴敬荣指挥本来毫发无损的广甲舰退出战斗,但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在退到大连海域之后又把战舰开到礁石上搁浅。而在战舰搁浅之后,他却命令后来当过民国总统的把总黎元洪守舰,自己作为管带却抢先坐救生艇回基地了。最后黎元洪这些人也没办法,只好把广甲舰凿沉,等于没等日本人打自己先白扔了一艘先进战舰。

而福龙号管带蔡廷干在黄海海战倒是没逃跑,而且还在海战过程中捡到了一个堪称能够扭转战局的良机。当时以福龙号为首的三艘鱼雷艇编队抓到了以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为首的三艘相对较弱的战舰编队。平远和广丙两艇先后遭受重创,退出战斗。而福龙号则在此期间行驶到日舰西京丸号附近,并连续发射两枚鱼雷,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两枚近距离发射的鱼雷竟然都偏离了目标。之后福龙号又行驶到距离西京丸号仅仅40米的区域,将艇上最后一枚鱼雷也发射了出去,但这枚鱼雷因为距离目标过近,还没来得及上浮就已经越过了西京丸的舰体,最后让当时在西京丸舰上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捡了一条性命。而福龙号在如此近距离连续发射三枚鱼雷却无法击中对方,虽然说明蔡廷干在黄海海战中没有逃跑,但也说明其军事素养之低令人咋舌。

北洋水师战士合影

在黄海海战之后,济远号管带方伯谦被定性为率先逃跑,被公开处斩。而造成了更大损失的广甲舰管带吴敬荣却仅遭到了撤职的处分。而在后来北洋舰队被日本联合舰队围在威海卫,形势已经极为被动。丁汝昌为了扭转局势,孤注一掷想让鱼雷艇部队在一天夜间出动,对日本舰队发动突袭。但在当夜,鱼雷艇部队虽然出动了,但却不是去发动袭击,而是在左一艇管带王平和福龙号管带蔡廷干的率领下集体出逃。

这些想要逃跑的快艇虽然本身设计速度很快,但也许是因为平时训练水平太低,导致其航速无法发挥,最后竟然基本全部被日本俘获或击沉。蔡廷干本人也做了俘虏,被日本人押送到大阪囚禁。战后蔡廷干作为战俘被遣返,竟然也无人追究其逃跑的责任,只是被免职,遣返原籍。

两个飞黄腾达的逃跑管带有个共同身份

而这两个在军旅生涯中可以说有过重大污点的逃跑管带,日后在民国时期却都曾经飞黄腾达。吴敬荣被革职之后回广东水师任职,几年之后又重新任战舰管带一职。民国成立之后任总统府侍从武官,后来军衔不断提升,最终做到了中华民国海军中将一职。

吴敬荣

而与之相比蔡廷干的后半生就更精彩了。蔡廷干后来投靠袁世凯,在武昌起义之后,还代表袁世凯前往武汉去和革命党和谈。而在袁世凯做上总统之后,蔡廷干又凭借自己广泛的海外关系,为袁世凯联络了大批国际媒体人士,为袁世凯营造正面舆论。

蔡廷干

袁世凯死后,蔡廷干先后就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和北洋政府税务处会办,并曾经在清废帝溥仪大婚的时候以礼官身份为溥仪引见外宾。他在1926年成为外交总长,甚至代理过内阁总理一职,成为北洋政要。退休之后还凭借水平超高的英语,经常前往清华和燕京大学讲课。最后异常风光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他在北洋水师绝望时刻的污点也再没人提起了。

民国时期几位“留美幼童”要人的合影


而要说起这两位逃跑管带,其实他们除了都曾供职于北洋水师之外,还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重要身份,即他们都是清末最早公派赴美留学的留学生,也就是最近这些年在网上被炒的发烫的“留美幼童”的一员。而在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留美幼童始终是中国政坛极其重要的一股政治势力,其中的唐绍仪甚至成为了民国时期的首任国务总理。而身为这个重要政治势力的一员,蔡廷干和吴敬荣在犯下大错之后被轻判,后来还能飞黄腾达,恐怕也就不难理解了。而没有去过美国的方伯谦也成了唯一被处斩的逃跑管带,不知是否也跟没有这些“优秀”的同学们有关呢?

5

一八九四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场战争过后,民族英雄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等爱国将领为抗击日寇而为国捐躯,为后世人敬仰和难以忘记。但是那些逃跑将军让人们热议纷纷,非常痛恨!那么,那些逃跑的将军最后怎么了?先来说一下都有谁:分别是陆军的直隶提督叶志超,还有海军的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济远”管带方伯谦。


叶志超是靠剿灭太平军起家的,年轻的时候,他可不怕死,十分英勇,每次打仗都是冲锋在前,被人称为“叶大呆子”,正是因为他的英勇,所以后来加入淮军后,深得李鸿章的重用和信任。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记载:黄海海战后,李鸿章参奏方伯谦临阵先逃,其奏曰:查十九丑刻,济远先回旅,据称船头轰裂漏水,炮均不能释放,情有可疑。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驾方伯谦即先逃走,实属临阵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1895年,叶志超经刑部审讯,被从轻处理,被判斩监候。

方伯谦,字益堂,福建福州人,船政后学堂第一届学生,从船政后学堂毕业后一度在船政水师任职,曾被选派往英国海军见习。李鸿章筹建北洋海军时,被选调到北洋海防,其为人精明,好发议论,善于逢迎上司,得到李鸿章、丁汝昌的器重,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外海挑起丰岛海战,作为队长的方伯谦惊慌失措,未作积极指挥,率座舰“济远”逃跑,途中为躲避日军追击,还升起过白旗和日本海军旗。

战后,经李鸿章上奏清廷,清政府于9月23日颁圣旨,以方伯谦临阵退缩,决定处死。圣旨到后,林泰曾、邱宝仁等与方伯谦交好的北洋海军将领曾向代理提督刘步蟾求情,被刘步蟾严词拒绝。9月24日清晨,由北洋海军陆战队押解至旅顺市街附近实施斩首。

6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大败割地赔款。在这场中日两国的国战中,清军有人死战不退、有人望风而逃,有人自杀殉国、有人卖国求荣,那么这些逃跑、投降的人都有怎样的结局?

1、方伯谦是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是一个学霸似的人物,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也是清朝第一批前往欧美留学学习先进海军知识的人,被英国教官赞扬为“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方伯谦回国后受到李鸿章重用,任“济远”管带、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等职,获得“捷勇巴图鲁”称号。

在平时方伯谦的表现真是很好,能力出众,但在关键时刻他懦弱怕死的特点就暴露了。先是丰岛海战时,方伯谦主动悬挂白旗和日本海军旗想投降,自己躲在船舱中不敢出来,最后是“济远”水手王国成、李仕茂等人死战才击退追兵;然后黄海海战的时候,方伯谦干脆就是直接逃跑,临阵脱逃,“济远”舰触礁搁浅。方伯谦逃回国后被撤职下狱,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五日被下旨斩首。

2、吴敬荣是“广甲”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跟随方伯谦逃跑,在航行到大连湾三山岛外时不听劝阻,致使“广甲”舰搁浅。黄海海战后,吴敬荣被革职留任以观后效。北洋水师返回威海后,丁汝昌派吴敬荣率兵协防北帮炮台,但是吴敬荣又一次不战而逃了。中日甲午战争后,可能是因为海军人才伤亡惨重,吴敬荣又被清朝广东水师启用,先后任“建安”鱼雷艇、“宝璧”练舰、“江利”炮舰管带,民国成立后加官进爵于1924年官至海军中将。

3、叶志超是甲午战争中清朝在朝鲜陆军的最高指挥官。实际上在前往朝鲜作战之前,叶志超就推三阻四不愿意上战场,最后是李鸿章发火才不得不去。叶志超开战时起就畏敌如虎,面对日军的进攻直接抛弃聂士城所部,直接从牙山跑到了平壤,面对这场溃逃叶志超还很不要脸的上书清廷自己打了胜仗,获得了朝廷的嘉奖。

退守平壤后叶志超根本不想作战的事,天天饮酒作乐,虽然有聂士成、左宝贵等将领积极作战,但是主帅不行仗还怎么打?其实平壤之战初期,清军打得很好多次击退日军进攻,但是叶志超没有乘势反击,反而主动弃城逃跑,将武器装备和军粮都扔给了日军。叶志超的逃跑粉碎了清军的作战意志,一路溃败500余里,伤亡惨重,致使朝鲜战局难以挽回。叶志超逃回国后立马被清廷抓捕革职,经刑部审判判决斩监候,光绪二十六年被赦免,光绪二十七年病死在老家。

4、赵怀业是淮军怀字营统领。甲午战争中,赵怀业受命守护堪称“北洋精华”的大连湾炮台,可以说是责任重大,但是赵怀业不思报国、一心捞钱。日军还没打过来呢,赵怀业就将军粮、军服变卖换成真金白银,然后将家眷和财物全运到后方去了;等到日军即将到来的时候,赵怀业直接不战而逃。

赵怀业将火炮100多门、炮弹246万枚、德国新式步枪600多支、子弹3381万颗,粮食、帐篷无数,还有军事布防图等等都留给了日本人。甲午战争结束后,赵怀业被清廷抄家问罪。

5、黄仕林是淮军将领,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防御旅顺的陆军统帅。在日军进攻旅顺前,黄仕林就已经打包辎重细软准备跑了;等到开战后,黄仕林直接伪装成平民抛弃部队独自逃跑。黄仕林后来以临阵逃脱罪被逮捕,判斩监候,但是清朝官场腐败,黄仕林花三万两银子贿赂了荣禄,竟然无罪释放还官复原职。

6、牛昶暼瓮N浪接翊μ岬鳎范ゴ鳎钍鼙毖蟠蟪肌⒅绷プ芏嚼詈枵碌闹赜谩1895年日军海陆军围攻威海卫,北洋水师被困港内难以突围,牛昶暰谷还唇嵩诒毖笕沃暗难笕嗣苣蓖督担毖笏μ岫蕉∪瓴⒄蛟豆艽钣昧夭桓市氖苷獍锿督蹬傻男财茸陨毖彻j茣等人竟然打着丁汝昌的名义投降日军,将北洋舰队的十一艘军舰和所有的军用物资无条件的交给日本人。甲午战争后,牛昶暯磺凶锩聘丫懒说亩∪瓴率苟∪瓴稍15年之久,牛昶曋皇艿角嵛⒋Ψ!

7

甲午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非常之剧烈的,原本处在世界大变局的温水中,渴望通过洋务运动逐渐变强的民族,遭遇了来自日本的巨大的冲击,这一冲击所带来的损害至今仍然东南部影响着国家实现复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分析到,中国对于日本向来有心理优势,这一优势积累了一千多年。但是当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双方对于种族优劣之争开始激烈,日本人接受了德皇威廉二世鼓吹的种族论,并试图依靠甲午战争的胜利强加给中国,多数中国人对此嗤之以鼻,并由于屈辱激发了强烈的求变之心。

不过也有少数人,接受了日本民族更优秀的思想,甚至想要邀请伊藤博文作为清朝的宰相。

甲午战争几乎打掉了几千年的骄傲。而那些应该为此战负责的人,需要历史用一根柱子记下他们。

甲午战争种出现了一些“长腿将军”,临阵脱逃,人祸加快了本来就处于装备劣势的北洋水师失败的步伐。更是导致战争中日本海军未能伤到元气,反而吞下了北洋水师的船舰,实力大增,对清朝的军事压力几何倍增。

这些逃跑的人很多,按照性质大约分为三类:

第一类,此前凭借剿灭太平天国提拔起来的将领。

这类将领在北洋水师当中非常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了。当然,丁汝昌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不过同样的出身的,有这样的英雄,也有草包。

《清史稿》:“迳定州,亦弃不守,趋五百馀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48页写道:“左宝贵牺牲后,叶志超弃城逃走,狂奔五百里,退到中国境内。”

1895年,叶志超经刑部审讯,被从轻处理,被判斩监候,后来被释放。

叶志超这类人原本是不怕死的,对太平军作战时期,每次都冲锋在前,人称“叶大呆子”,正因为英勇,深得李鸿章的重用和信任。

说起这类人,大致属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类型,一无所有时都能够奋不顾死,但享受了荣华富贵之后,就不愿意在战场上搏杀了。叶志超的逃跑,更是衬托出了丁汝昌的伟大。

第二类:清政府从全国选拔的人才

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是通过考试取得了清政府海军培训资格,这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成为官员的方式,并且他还花了政府的大钱出去留学。甲午战争中的表现,李鸿章这样上奏朝廷的: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驾方伯谦即行逃走,实属临战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

有资料称在海战中他率先打出了白旗,令人气愤的是,还打出一面日本旗帜。

从方伯谦的表现来看,立即砍了是合情合理额度。

至于他提前准备白旗和日本旗,显然是早就想投降了,是蓄谋叛国,据说方伯谦与上司丁汝昌之间矛盾很深,长期受到排挤。

这类人属于在受到国家栽培而不知道感恩,遇到一些挫折就怨恨国家到极致的人,历史上从来不缺乏。但归根结底,仍然是贪生怕死。

第三类:八旗少爷们

厢白旗副都统丰升阿等人,不仅作战不行,而且还扰乱军纪,目无上级,战争过程中掠夺百姓。战争发生后,立即抛弃军队逃跑。

这些人的结局通常是继续做官,下一次上战场不考虑他们了,因祸得福。

实际上在整个甲午战争能够输给小国日本,清朝的军事系统其实早就已经崩溃了,根本没有对外战争的能力。当时的情况,即便是在越南打了胜仗,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满族皇室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军阀,也都在纷纷为自己着想,以最快的速度捞取最多的个人利益才是他们所考虑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想要取胜,从根上就很难。整个战争过程中,不仅仅有人提前准备了白旗和日本国旗,更有人为了避免战斗,自行撞坏军舰,自残身体等,行为令人不齿。

甲午战争过去100多年了,因为这场失败,整个民族在后来寻求自强的过程中不仅付出了高昂的血的代价,更曾经彷徨,险些放弃自身文明。在客观上,也是国家未能统一的最初始原因。

8

谁在甲午海战中率先逃跑?这两个罪人分别被指定是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和陆军朝鲜战场总指挥叶志超?先说甲午海战的失败,并非偶然,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固,从战场直接原因来说,北洋水师的舰队不成阵势,以至被日军各个击破。更重要一点是济远舰管带方伯谦,首先挂起表示本舰受重伤,不能再见的白旗,后来看到邓世昌的致远舰被击沉后,方伯谦产生畏惧心理,率舰逃出阵外,驶回旅顺基地,广甲舰见济远舰逃跑,也尾随其后撤回,慌乱中触礁搁浅,被日军各个击破,最终导致海战的失败。战后,水师提督丁汝昌向李鸿章报告海战情况说,"齐远首先退避,将队列牵乱,广甲随逃,若不严行参办,将来无以儆效尤而期振作"。李鸿章根椐丁汝唱的报告上报军机处,请将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即行正法。军机处依报同意。随即,方伯谦在旅顺被斩首,广甲舵管带吳敬荣则受到"撤职留营“的处分。但是,方伯谦是否海舰中逃跑第一人?亲历甲午海战的广甲舰管轮卢毓英,在广甲舰触礁搁浅后,搭乘济远舰回到旅顺。他留下份手稿题为《卢氏甲午前后杂记》。所陈述说,真正首先逃跑的是他所在的广甲舰,而不是齐远舰,广甲舰跟在邓世昌为管带的致远舰后面,看到致远舰被击沉,顿时"全军胆落,心愈慌乱",在"未受一炝″的情况下就仓皇逃离战场,慌乱中触礁。而齐远舰则是首当其冲,迎击既久,被炮炸裂倾倒,无从应战,才被迫撤出战场的,从时间上来说,广甲舰比齐远舰逃离得早,从性质上来说,广甲舰是临阵脱逃,而济远舰是因为受到重伤不能再战才撤出战列的。卢氏还分析了丁汝昌把方伯谦作为罪魁祸首的原因是丁汝昌和方伯谦早就在私事上结下了私怨,这一次是丁汝昌借机公报私仇。但是,不管是否私怨,公报私仇,无论怎么说,方伯谦在战斗正在进行的时候离开战场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根椐北洋海军的有关章程,显然应该是"临阵逃亡,斩立决"。不存在将队伍牵乱的问题,他被正法是咎由自取,毫不冤枉。再说另一个逃兵是叶志超,他是朝鲜战场的总兵。李鸿章对甲午战争的惨败负有很大责任,因为是李鸿章亲自选择的总兵叶志超以至逃跑,才引发了朝鲜战场的真接溃败。叶志超这个人的名声非常不好,稍微对清末历史有些了解的人,大都对这个著名的"逃跑将軍"印象深刻。这次是李鸿章把叶志超派往朝鲜对日作战,在其原总兵牺牲后,叶志超弃城逃走。朝鲜境内清军总指挥叶志超逃跑导致了清军在朝鲜战场的大溃败,把日军直接引到中国边境。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逃跑将军",为什么李鸿章会选择这样一个人去朝鲜任总指挥呢?这次确实选错了人,但实际情况是四个字"无人可用"。叶志超逃跑归国之后,清廷下令撤职,1896年被押送京师,经刑部审讯,定斩监候。几年后被赦免归家。1900年莸释,第二年去世。

9


谢你约问。19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爭,因其爆发于旧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爭。中日甲午战爭有二大著名海战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之役。湧现出民族英雄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等爱国将领为抗击日寇而为国捐躯,为后世人敬仰和难以忘记。同时也出现了千古骂名的直隶提督叶志超、“济远舰”管代方伯谦等民族败类,拒战逃跑,他们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恥辱柱上”,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