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钱感兴趣吗”?这样的问题,对即将死亡的人来说,只要他们的意识还清楚,就不会对钱失去兴趣。法国巴尔扎克笔下的吝啬鬼《欧阳尼?葛朗台》,对金钱的的渴望,超过了自己的生命,“临死前,他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一般……”“他裹紧被子,躺在床上……”他对女儿说“把一切都照顾的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他突然伸手一抓,做了一个骇人的动作……”
慷慨赴死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平头百姓……他们虽然知道自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牺牲品,他们没有命去享受“用自己生命换来的钱”,但是,他们不会对钱失去兴趣。《血战台儿庄》的数千官兵,他们把“赏钱”,扔给了军官,希望军官们把他们“用命换来的钱,用在抗日战线上”。
钱,在古代,是农耕时代的耕地农具。有了这种铜质农具,加速了农业发展。随着铁质农具的发明,钱,这种农具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代,仿照钱铸造的钱出现了。因为钱替代了以物易物,成为国家,社会,民间等价交换的契约。钱作为农具的时代农具,脱离了钱,被赋予“镐,或者铲”。
钱,正式成为等价交换的契约,成为货币流传千古。
钱,作为农具,作为家庭用具,是人们需要的。必然引起人们感兴趣。钱,作为货币,是人们货物等价交换的契约,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必须具备的凭证。
因此,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货币这个契约凭证,自然就会对钱感兴趣。
钱,是等价交换的货币契约凭证,成为了国家的生命,社会的生命,民族的生命,个人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钱,生命就不完整。所以,没有人对钱不感兴趣。
提问者在补充条件中,谈到了比钱更重要的东西,特别提到了亲情。这是客观存在的。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亲情利益中,钱在特定情况下,是次要的。比如,世界各国对世界需要帮助的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人道主义援助,钱,就是次要的。是能够付出的。
但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是属于另一个范畴。不能够影响人们对钱感兴趣。
钱,是我们生活中,购买生活必需品和消费品的货币契约凭证。我们需要生活,我们需要货物的等价交换。所以,我对钱,没有不感兴趣的理由。
一个人对钱感兴趣,是“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因此,对钱感兴趣,不是贪得无厌,不是不择手段地掠夺。
对钱感兴趣,也是钱与德相匹配。之所以是钱与自己的德相匹配。是因为,钱,是自己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系。
如果一个人的钱,不能够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那么,这些钱就是意外之财,属于不劳而获。虽然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但是,意外之财,必须能够符合自己的品德。古语云:“三两黄金,四两命”。说的是,即使获得了意外之财,也要有命才能过享受。
其中的“三两,四两”,通过数量的对比,说明了:不是自己创造了多少劳动价值,就要获得相等的价值,而是要低于这个劳动价值。即使获得了相等的劳动价值,也需要付出一部分。
钱,对它感兴趣,是必须的。只有对它感兴趣,才能够发挥自己潜在的能量,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劳动价值。在创造自己的劳动价值的时候,也就是一种付出,一种贡献。
在自己创造劳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不属于个人所有,这就是自己的付出,这就是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