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经过外交大师施特雷泽曼和才华横溢的怪才希特勒的领导下完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惨败的局面中走了出来,同时军备得以重整,并且将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列为自己的仆从国。以此为基础与日本、意大利结盟,获得了远远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战略态势。现在只剩下同东面邻国、英国的盟国波兰就但泽走廊归属问题的领土之争,如果能和平收回自然更好。事实上,英法德三方就这一问题已经达成了通过德国承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现状换取德国修正其东部国界的自由。但是因为希特勒的战略失误,这一问题最终成为引爆德国的定时炸弹。
因此,笔者就战略问题谈谈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四个失误。
1、政治战略错位
前文说到纳粹德国在二战前取得了巨大的地缘战略,但是既然选择要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并开拓新的生存空间那就必须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线作战的教训。欧洲大陆上,东面的苏联和西面的法国都是德国的重点打击对象,德国一旦对波兰动武,很有可能招致英法苏三方的联合打击。要化解这一危险就必须从东西两方选择一个同盟者,先稳住一头。
希特勒理想的是同英国取得同盟,作为全球首个超级大国,能与之结盟自然获益匪浅。而事实上希特勒通过英国国内民众厌战、政府过分为民意所绑架的有利条件不断对其进行威逼利诱。1935年6月18日英德双方签署海军协定,标志着潜在同盟的形成。于是,受到鼓舞的纳粹德国彻底撕下了暗中重整军备的伪装,开始明火执仗。在政治上也开始不断作为,德奥合并、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一步步扩大。
如果沿着这条道路不紧不慢的走下去,希特勒将成为继俾斯麦后德国历史上又一位伟人也未可知。但是他却在最关键的时候犯下了作为一个合格政治家最不该犯的错误——置国际政治原理和战略准则于不顾。
慕尼黑协定的墨迹还没有干,纳粹德国就顺手将整个捷克强行拿下,然后陈兵德波边境,摆出一副武力解决领土争端的架势。
纳粹德国的这一举动令先前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英德关系一下子丧失殆尽,德国如果对波兰动武,必然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战略态势。
英德同盟既然已不复存在,现在唯一能避免两线作战的因素就只剩下东面的苏联了。如果能维持住苏德同盟关系,德国也就还有文章可做。碰巧苏联谋求与英法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不成却招致英法对自己玩祸水东引,在战争条件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尽力拖延时间就成了当务之急。于是苏德这两个日后杀得天昏地暗的死敌在二战爆发前戏剧性的走到了一起。
苏德同盟达成后,德国战争机器全开,先灭掉东面的波兰,进而横扫西欧大陆,将英法势力完全从欧洲大陆赶出。
如果苏德同盟能够维系,仍可以对抗美英各国。但是维持这个同盟对于德国来说代价是巨大的,德国独自面对美英的同时将后背亮给了苏联。当德国在西线同英法作战时,苏联也一步步夺取了波罗的海三国,在南面将势力一直延伸入东南欧。这就引起来了德国的警觉和不安。但是对苏开战等于又回到了两线作战这条死路上来了。
因此,面对苏德同盟这个鸡肋,德国人再一次丧失了战略理性。想当然的以为苏芬战争中笨手笨脚的苏军绝不是将闪电战战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德军,德军完全可以以一次快速突击歼灭苏军,只要歼灭了苏军就可以控制整个俄罗斯民族。
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原本混乱不堪的世界局势一下子变得清澈透明,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国家为了各自的使命奋力一搏。而纳粹德国从当初铁流滚滚的迅猛进军,到苏军攻占柏林、希特勒携情妇地下室自杀,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悲剧。
2、军事战略错位
闪电战是以德军装甲部队为主、炮兵、航空兵、工兵部队为辅创下的传奇战术。但是纳粹德军的军备发展受元首希特勒影响极深。作为一个画家出身的希特勒,浑身上下充满着艺术家气息,完全靠着灵感做事。这在政治战略中已有体现,那就是完全置国际战略准则于不顾。在军事战略中则表现为形式主义,继要装点门面又要在战术上有所作为,而且急于求成。正如纳粹德军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答记者问“德国为什么不发展战略轰炸机”时所说的那样“元首不关心我们有多大的飞机,而是关心有多少架飞机。”
在用人方面,纳粹德军的军官团多数是由前德意志帝国军官构成,出于政治需要,希特勒破格提拔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这些军兵种参谋、技术型非主流军人。以古德里安为例,其领导下的装甲部队纵横欧洲大陆,所向披靡,给战术思维还停留在骡马炮兵主义上的希特勒以极大的震撼。于是纳粹德国将装甲部队视为包治百病的良药,军备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巨大的不平衡。而在武器装备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样的军备发展观念只能是将德国的军事资源浪费殆尽,严重挫伤德国的战争潜力。
3、经济战略错位
苏德战争爆发前,纳粹德国实际控制下的占领区达247.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亿,劳动力资源超过苏联。物资资源方面除了石油相对匮乏外其他的相对充足,其中煤和钢还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石油虽然匮乏却足够德军维持近一年的闪击战。
因此,缺乏人力和物资资源所以导致德国战败完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众所周知,纳粹党是利用国内经济危机造成全民不满然后高喊改善民生的口号上台。执政开始,在发展军备的同时将提升国民生活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终止战争赔款和没收犹太人财产、实行计划经济手段,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战争开始后,受“闪电战”战术迅速征服他国的影响,纳粹德国没有真正进行长期的战争准备。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国内依然过着歌舞升平、大兴土木的优裕生活。不像当时的同盟国在战争爆发后马上将转入战时经济轨道,数以千万计的女性走上生产岗位以弥补青壮劳动力的不足。而纳粹党则从所谓的“雅利安女人高贵的血统论”认为女人不应该从事生产活动。只到战争形势急剧恶化后,纳粹党才适当的调整了经济结构,但是依然不降低国内消费品的生产供应。因为希特勒深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饥饿的国内民众暴动所致。
4、民族战略错位
纳粹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一场极为野蛮的种族灭绝行动。特别是被称为“劣等种族”的犹太人、斯拉夫民族、俄罗斯民族,必须除之而后快。以苏联为例,纳粹德国在战前的一项秘密计划就是要在白俄罗斯、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及东欧一些地区内将5000万左右的当地居民来一次肉体消灭。然后迁入1500万德意志人,剩下的1000多万当地人则完全沦为贱民。同时纳粹党还宣称要将德国领土扩大到乌拉尔山以东200英里外。占领区首先是进行种族清洗,再填入德意志人。然后再扩大占领区、再清洗、再填补。
综上所述,纳粹德国的失败绝不仅仅是一两场战役失误或是单纯的一个战略失败,而是整个国家战略运作不成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