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张良、韩信、萧何的后代子孙的境遇如何?

张良、韩信、萧何的后代子孙的境遇如何?

2020-11-06 16:01阅读(62)

张良、韩信、萧何的后代子孙的境遇如何?:张良,韩信和萧何被称为“汉初三杰”,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刘邦的大汉江山,就没有刘邦的这个皇帝。那么张良,韩信

1

张良,韩信和萧何被称为“汉初三杰”,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刘邦的大汉江山,就没有刘邦的这个皇帝。

那么张良,韩信和萧何的子孙的境遇到底如何呢?

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说。

先说最好说的一个韩信,因为韩信是被吕后杀死的。

所以,在韩信被杀之后,他的家族全部被灭了。

因为韩信被灭族的时候,他们家的情况全部给抹掉了,以至于我们到今天都不知道韩信的妻子是谁,韩信的儿子是谁,似乎韩信天生就是一个孤儿。

因为韩信是被灭族的,所以,他也就没有了后人。

基于这种情况,关于韩信的后人,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下面我们说萧何,萧何在刘邦称帝之后,被刘邦破格提拔成了大汉的宰相。并且萧何是鞠躬尽瘁,累死在宰相的职位上的。

萧何生前是被封为了酂侯,所以,他的长子只是继承了他的酂侯的爵位。

萧何的儿子,在朝中并没有担任高官,用萧何的话说,就是他的后人都比较没有出席。

这通过萧何死之前的一番话可以看出他的儿子确实不行。

在萧何当宰相的时候,他经常买郊区的房子,很多人不理解。萧何毕竟是大汉的宰相,可以说他想买哪里的房子,就能买。

可是,当别人问他的时候,他就是不说原因。直到萧何死的时候,他才说出缘由来,他告诉别人,自己之所以买郊区的房子,而不是买市中心的,是因为他怕自己的儿子守不住,毕竟市中心就是那么大,很多权贵都想在市里买房子。

万一萧何把房子买在了市中心,别人也看上了这块地,他的儿子又没本事,肯定就会被别人抢走的。

所以,为了不至于让自己的儿子无家可归,他只好选择郊区的房子买了。郊区比较偏远,没有达官权贵看上那里的房子的。

不过萧何的后人还算不错,整个汉朝这个酂侯的爵位都是有他的后人担任的,即使王莽篡权的时候,也没有改这一点。


张良在刘邦当皇帝之后,被刘邦封为了留侯。之后张良就退出了朝野,但是,张良的儿子张辟疆到了朝中做事。

汉惠帝的时候张辟疆就在汉惠帝的身边当了一个侍从,官职也不大。但是,那时候张辟疆只有十六岁。

到了汉惠帝死的时候,张辟疆发现吕后只是干吼,但是不流泪。

他决的这件事有蹊跷,事后张辟疆就找到宰相陈平,问陈平有没有注意到吕后的不正常?

陈平说注意到了,但是,他明白吕后为何会这样?

这时候年龄只有十六岁的张辟疆告诉陈平说他知道。

他告诉陈平,看来你们这一群功臣要倒霉了。吕后之所以只哭不流泪,就是因为她只有这一个儿子,如今她唯一的一个儿子死了,她怕你们这些大臣们功高盖主,不服从她的管理,所以,为了继续掌管朝政,她只好对你们这些功臣下手了。

陈平有点惊恐,他问张辟疆,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打消吕后的惦记呢?

张辟疆告诉陈平,只要你们让守护长安城安全的南北军,交给吕后的侄子吕产,吕禄来管理,那么你们就安全了。

因为只有吕后的家族掌握了军权,她才能感觉到安全,只要吕后觉得安全了,你们才能安全。

陈平按照张辟疆的指点,去告诉吕后,说,想把护卫都城安全的南北军交给她的侄子掌管,吕后听了果然很高兴,以后她在哭起儿子来就开始流泪了。

你看这就是张良的儿子,虽然年龄小,但是绝顶的聪明。

张良死后他的留侯的爵位,被长子张不疑世袭。

可是,张不疑在汉文帝的时候犯了死罪,被削夺了留侯的爵位。张不疑只好倾尽家产赎命,愿为一守城更夫,留侯家族自此不显。

2

先说韩信的后代子孙。

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被斩杀之后,\"遂夷信三族 \",之后,太史公的论赞中又有\"夷灭宗族 \"的说法,所谓三族有不同的说法,但其直系后裔(如果有)理论上肯定被吕后诛杀殆尽了,从这个角度,自然没有后代子孙境遇一说。

但是,根据韦氏族谱,韩信当时有一个只有3岁的幼子名叫韩滢(韩潆,又名韦云际或韦天保),这个孩子在萧何、蒯通和那个当初让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被韩信以德报怨任命为都尉的屠中少年(这时自然也不是少年了)等的帮助下,送到了南越王赵佗这里抚养长大,取韩姓的一半改姓为韦,改名云际或天保,并接受赵佗赐封的土地,成为土夷长。及至唐代,这支韦氏(被称为韩韦)以当地酋长身身份世袭澄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州南宁市上林县)刺史,和其《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诚洞摩崖碑》都提及祖先是从京兆(长安)逃亡而来的韩信之子,后人出于至诚的慎终追远和孺慕之情,而让萧何在救助孤儿中出力,也算人们对\"成也萧何败萧何 \"痛惜之余的一种自我安慰,对这些倒也不便多说什么,但是这类故事实际上是典型的王明珂先生指出的\"英雄祖先 \"传说,和泰伯、仲雍逃奔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建立句吴(后来吴国的前身)、秦国的奴隶无弋爰剑成为古羌族的领袖、《华阳国志》中记载高阳(颛顼)将自己的少子封在蜀地成为蜀国王室的祖先是同一个类型的所谓“文明起源传说”或“化夷传说”,直到清代,仍然有康定明正土司是康熙帝第十七子果郡王(对,就是和甄嬛谈恋爱的那个)的儿子的传说,可见这一类型故事影响的强大。此类故事当然用隐喻的方式反映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脉络,但其具体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出于穿凿附会的居多,不能成为坚实的历史证据。比如韩韦后裔中有家谱族系研究者根据智诚洞碑文的\"王子侨羽登霄汉\",认为这就是对韩信离开项羽而成为汉刘邦的重臣的记叙,还很傲娇加不忿地说:

这句话没有几个史学家能够准确翻译,几乎都是乱说一通,愧乎?何德何能自称为“家 ”?

这句话能做出这样的理解,和刘心武老师揭秘《红楼梦》有的一拼,乃们怎么说怎么对,好不好?!

结论,韩信后代子孙,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证明存在和延续。退一万步讲,即使存在,也湮灭在历史的河流中了。

(刘邦: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再说萧何的后裔。

先看一下《汉书·萧何曹参传》的记载:

萧何被刘邦封为酂侯(侯国都城约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固封山北,已被汉水淹没),萧何去世之后第一个继承这个爵位的是他的长子萧禄,萧禄没有后代,一度国除,次年,垂帘听政的吕后复置侯国,册封萧何的妻子(名同)为酂侯(吕后算得够朋友还加封萧何的幼子萧延为筑阳侯)。孝文帝元年,萧何的妻子被罢免(因为是吕后的闺蜜——大雾),把萧延改封为酂侯,萧延不久去世,他的儿子萧遗继承爵位,萧遗又是绝嗣无子,汉文帝就让萧遗的弟弟萧则袭爵,萧则后来因为犯罪而被免爵。景帝二年,汉景帝特别颁布诏书说:“已故的相国萧何,是高皇帝的大功臣,参与夺取经营天下的大事。现在他的祭祀断绝,朕很怜惜。可以把武阳县二千户封给萧何孙萧嘉为列侯。”诏书中提到的萧嘉,是萧则的弟弟。萧嘉死后,由萧嘉的儿子萧胜继承爵位,后来萧胜也因罪被免。汉武帝元狩年间,又下诏说:“把邓地两千四百户封萧何曾孙萧庆为邓侯,布告天下,使天下明知朕报答萧相国的恩德。”萧庆,是萧则的儿子。他去世后,其子萧寿成继承侯爵,又因为献给太常的牺牲瘦瘠获罪被罢免。汉宣帝时,诏令丞相御史查询萧相国后代尚存的人,找到玄孙建世等12人,又下诏把郑二千户封建世为酆侯。到了其孙萧获的时候,又因指使奴仆杀人而以减死论罪。汉成帝时,又封萧何玄孙之子南繦县令萧喜为酆侯。传到曾孙正值王莽时期就灭绝了。

(刘邦: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灭绝只是指袭萧何爵位的一系,我们发现,在汉宣帝时期,就找到玄孙12人,可见萧何后代从宗族角度还是相对比较繁盛的。其中有一支爵禄不显,却发扬光大,那就是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的兰陵萧氏。

据说萧何之孙萧彪迁居于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一带),于是兰陵萧氏开始发端,又经四世到汉宣帝时期(历成帝、元帝)大臣萧望之兰陵萧氏开始兴旺,后逐渐成为以儒学传家的世家大族。西晋末年衣冠南渡,萧氏家族被安置于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并侨置兰陵郡兰陵县(郡、县皆无实土),史称“南兰陵”,故仍被称为兰陵萧氏。

南朝齐、梁两朝皇帝都出自兰陵萧氏——南朝刘宋出自汉裔,刘邦之后把皇位让给萧何之后,没毛病——又加上历史渊源和联姻等关系,兰陵萧氏特别是其中昭明太子萧统的子孙萧詧、萧岿一支进入关陇贵族集团行列,在西魏、隋朝和唐朝都无比贵盛。

(隋炀帝和萧皇后,萧皇后是萧岿之女,关于她在隋炀帝去世后改嫁多位君王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萧岿第七子萧瑀(575—648)被唐高祖李渊亲切地呼为萧郎,在一次饮宴中,唐太宗让一座之中最高贵的人首先喝酒,萧瑀站了出来并说自己的理由:

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

太宗抚掌大笑。兰陵萧氏在唐朝一共出了10个宰相。

不过,以唐朝史学家颜师古为代表的一些史学家认为萧望之不是萧何子孙,认为是“近代谱谍妄相托附”,这一观点此处也并存之。颜师古的观点当然不一定对,但是《南齐书》、《梁书》中非常细密完整的谱系,也不一定是准确的。

下面说说张良的后代子孙。

张良的后裔比较有意思。

虽然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大唐名相张九龄都被认为是张良的后裔,但张良后裔中比较出名的一支是一个宗教世家——张天师家族。

(张道陵被认为是天师道创始人,传说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

第一代张天师是张道陵,根据《汉天师世家》的记载,张道陵是张良的八世孙。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张鲁,据传就是张道陵之孙,也就是张良的十世孙。

张鲁第三子张盛,汉末迁居龙虎山(今江西龙虎山)创正一道,从此天师之位代代相传,成为正一道的宗教领袖,如果前述关系成立,那么他是张良的第十一世孙。

但是,从张鲁以后至隋唐这一段天师世系在史书中不载或不详,只见于《汉天师世家》。而《汉天师世家》作者是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成书已经是在明代,从文献学的意义上,其证明效力只能说是很微弱的,而天师道张道陵是张良之后,在可信的正史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张良被刘邦封为留侯,张良的儿子张不疑是第二代留侯,但是后来因为参与谋杀故楚内史,罪当处死,出钱赎命被罚为城旦(刑期五年的苦役),留侯爵位被废除。张家的这个跟斗载得不小,此后虽然也有张不疑后人任官的记载,但爵位却不像萧何家族,再也没有了。

从东汉到魏晋,黄巾领袖张角三兄弟、早期天师道的张道陵三祖孙、五斗米道创始人张修等宗教领袖或术数之士有很多姓张的,《周易乾鑿度》说:

代者赤兑……黄佐命。

郑玄注解说:此赤兑者,谓汉高帝也,代周苍,故为赤,赤,火色也;黄者,火之子,故佐命,张良是也。

行事神秘的张良和他的张姓,在谶纬的意义上有独特的隐喻和象征,那么假托其后人的说法就很顺理成章,而相对走向没落的留侯后代子孙,转而另辟蹊径“孙恩卢循化”(孙恩卢循起义,指士族仕途蹇滞转而往宗教组织者方向发展),其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

(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欢迎评论互动,感恩点赞关注!

3

谢邀!祝大家阅读愉快!

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刘邦对他们的评价极其高。

一:张良的后代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刘邦

张良的后代有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伤寒杂病论》就是他写的。

张九龄:唐朝名相,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他写的。

二:韩信的后代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

韩信的后人据说现在是姓韦,《韦氏族谱》的记载:韩信被杀后,家族也遭到屠杀,但是有个三岁的儿子韩潆(也有说韩天贡)被蒯通藏了起来,后来交给了萧何,萧何为了保住韩信的血脉,就送到南越让赵佗收养,并建议改性防止刘邦的追杀,所以就取了“韩”字的一半“韦”字作姓,并在此地生存,得以延续。也就是在广西一带,很多韦姓人都自称是韩信的后人。

但是这个说法得到很多人的猜疑,萧何设计害了韩信,韩信门客蒯通又怎么会把幼子交于萧何?再说韩信和赵佗也无交情,所以这个说法存疑。其实韩信后人记载不是很多,本人也不是很清楚。

三:萧何的后代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刘邦

萧何和张良韩信比起来就显得好很多了,子孙后代一直都得到延续,刘邦为了感谢萧何还封了爵位,儿子都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因触犯法律被剥夺爵位,最后又封了他的后代为酂侯,这里面比较出名的就属南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和南北朝时期梁国的建立者萧衍。

儿子:萧禄、萧同、萧延

孙子:萧遗、萧则、萧嘉

曾孙:萧胜、萧庆

玄孙:萧寿成、萧建世、萧喜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4

《史记》没有记载韩信有后人,而且韩信因为谋反被杀而灭族,所以即使有后人,应该也是杀干净了。

然后是张良。张良去世后儿子张不疑继承留侯,张不疑在汉文帝五年,因为犯了不敬之罪,封国就被废除。

再说萧何,萧何去世后儿子萧禄袭酂侯,萧禄去世没有儿子,于是让萧何夫人袭酂侯,之后又改封萧何幼子萧延。萧延有儿子萧遣、萧则、萧嘉,先后继承酂侯;然后又是萧嘉儿子萧胜、萧则儿子萧庆、萧庆儿子萧寿成先后继承。后来继承的是萧何玄孙萧建世,萧建世传到孙子萧获的时候被废,又立萧何玄孙儿子萧喜,萧喜又传到曾孙。到新莽灭亡时才除爵。可以说终西汉一世,萧何家族都世袭酂侯的职位。

可以发现,萧何作为开国丞相,其地位在大臣中最高,影响力也最大。尽管后代有四次因为犯罪被剥夺爵位,但是又让另一位萧氏子弟继承,可以说是真正的“世家”了。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5

楚汉争霸时,刘邦依靠手下的三位顶级人才张良、萧何、韩信,得以击败项羽,获得最后的胜利,开创荣耀万世的大汉。而这三人,也都在开国论功行赏时一个个封侯拜相,但他们三人最后的结局却有些不同,有的能富贵余生,子子孙孙享受祖辈的蒙荫,有的却是身首异处,连累后代世世为奴。

在刘邦建立汉朝后,韩信被封为楚王。他刚到楚国的时候,在自己的封地内巡察都会派军队戒严,有人就借此举报说韩信要造反。高祖听了也很害怕,因为早年韩信就做过逼刘邦封自己为王否则就不出兵相救的事情。于是刘邦假装出游命令诸侯前来相聚,待韩信来了之后就被抓了起来进行审讯。虽然最后并没有证据坐实韩信谋反,但他还是被贬为了淮阴侯。这之后,韩信就一直怀恨在心,向来追求名利的他,如今和自己曾经的手下周勃、灌婴等同处列侯,于是倍感羞辱。陈豨当时是钜鹿的郡守,韩信和他的的关系很好。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起兵谋反,首先由陈豨先起兵,待刘邦率大军前来围剿的时候就由韩信在都城起兵响应。计划一直实施的很顺利,直到韩信计划假传圣旨放出城内所有的罪犯和奴隶制造混乱时计划败露,皇后吕雉听取了萧何的建议将韩信诱骗到长乐宫,当场令人将其乱刀砍死,并连带其三族上下一并诛杀。

萧何是三人中最早追随刘邦的,他在刘邦刚起势时就倾尽家族力量帮助刘邦。甚至家中的年轻子弟都被派到战场的第一线去,这就深深地得到了刘邦的信任。在汉朝建立之后,萧何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大汉的宰相,在刘邦出兵征讨造反的诸侯时,萧何甚至还拿出自己的家产去作为军队的资金,这样的举措更加使得刘邦对萧何信任不已。后来萧何支持吕后的儿子刘盈坐稳太子之位,又得到了吕雉的信任。但是当时刘邦最宠爱的是戚夫人,更是做出决定要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为太子。好在萧何极力反对,并劝说刘邦最后改变心意,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但是萧何后来也曾得罪过刘邦并因此入狱,吕雉为了报答萧何几次帮助过刘盈,于是对刘邦进行劝说,最终放出了萧何并免除了他的罪责,萧何得以善终。在他死后其子萧禄继承爵位封为哀侯,萧禄的弟弟萧同在继承哥哥的爵位后因为有罪被免去爵位。而萧何的小儿子萧延被封为筑阳侯,其爵位一直传承至汉武帝时期的萧寿才被除爵。

而张良是三人中过的最为逍遥的,他向来淡泊名利,在被封为留侯之后张良就退隐朝堂,不再接触军政之事。他和韩信不同,他从未带过兵,也从未有过兵权,所以在刘邦眼中张良是几乎没有威胁的。由于张良曾在刘盈的太子之事上出过不少力,所以他的儿子张不疑和张辟强也在后来得到了吕后的赏识。张不疑继承了其父留侯之位,但是后来在文帝时期犯了死罪,侥幸逃得一命,被发配去修了长城。值得一提的是张良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张道陵的开创了道教。

总的来说,这三人中萧何的后代过的最为舒服,爵位传承了好几代。张良的后人虽然没有能够代代享受其先人挣下的功绩,但至少也因为这一爵位而免于一死。而韩信则最惨了,他的子孙无一幸免被诛杀殆尽。

6

张良和萧何没有受到刘邦的屠杀,他们的侯国也不大,自然他们的后代不会受到刘邦及之后西汉皇帝的注意,因此得以自由发展,不被打击。

萧何的后代情况:

《史记》:

“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後,封续酂侯,功臣莫得比焉。”

《史记》记录萧何后代因为犯罪丢失侯爵四世,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才重新续封张良之后为侯。

《汉书》: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酂侯。薨,子遗嗣。薨,无子。文帝复以遣弟则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诏御史:“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嘉,则弟也。薨,子胜嗣,后有罪免。武帝元狩中,复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庆,则子也。薨,子寿成嗣,坐为太常牺牲瘦免。宣帝时,诏丞相、御史求问萧相国后在者,得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复下诏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酂侯。传子至孙获,坐使奴杀人减死论。成帝时,复封何玄孙之子南长喜为酂侯。传子至曾孙,王莽败乃绝。”

《汉书》的记录很详细:萧何——萧禄——萧何夫人同(因萧禄无子祭祀)——萧何夫人同被汉文帝免爵,以萧何小儿子萧延继侯爵——萧遗——萧则(因萧遗无子,弟弟萧则继侯)——萧则因罪被免爵,汉景帝以萧则弟弟萧嘉继侯——萧胜——萧胜因罪被免爵,汉武帝以萧则儿子萧庆继侯——萧寿成——萧寿成因罪免爵,汉宣帝以萧建世继侯——传子到孙萧获,因指使奴隶杀人被免爵——汉成帝封南长喜继侯,直至王莽时为止。

从《汉书》的记录来看,司马迁所谓的四世失侯应该是指:萧禄无子、萧何夫人继侯、萧遗无子、萧则因罪免这四次失侯记录。


张良的后裔

张良的侯爵只流传了一代:

“子不疑嗣侯。孝文三年坐不敬,国除。”

自此以后张良的后代就没有了记录。


韩信的后裔

《史记淮阴侯列传》:

“遂夷信三族。”

韩信的三族都被杀光了,没有后裔。

7

感谢邀请。

“楚汉三杰”也只有萧何、张良的后代生活的比较好,而韩信在被灭三族。

张良

刘邦平定天下后,封张良为留侯。张良在汉朝建立后,明哲保身,托辞多病,寻仙访道,闭门不出。张良对汉惠帝刘盈和吕后有再造之恩,曾保住了刘盈的皇位。也正是因为这两点,张良得以善终。

张良长子张不疑,袭封留侯。汉文帝五年,张不疑参与谋杀原楚国的旧贵族,被夺爵位。

次子张辟疆,有其父之风。吕后之乱被平叛之后,他改姓为“良”,归隐于山西上党。第一代张天师是张道陵,根据《汉天师世家》的记载,张道陵是张良的八世孙。

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张鲁,据传就是张道陵之孙,也就是张良的十世孙。

萧何

萧何,被刘邦封为酂侯。他先后辅佐了刘邦、刘盈两代帝王,死后获封文终侯。

萧何妻子甘氏,封一品夫人,还承袭了萧何酂侯之爵。萧何有三个儿子,长子萧禄死后无子,次子萧同为酆侯,幼子萧延为筑阳侯。萧何后代曾有四世因为犯罪而失掉爵位,绝封。

萧何是兰陵萧氏的祖先,南齐、南梁两个朝代的皇帝都是萧何的后代,共出了21任天子,40余位宰相。

韩信

韩信被斩杀之后,\"遂夷信三族 \",之后,太史公的论赞中又有\"夷灭宗族 \"的说法,所谓三族有不同的说法,但其直系后裔(如果有)理论上肯定被吕后诛杀殆尽了,从这个角度,自然没有后代子孙境遇一说。但是,根据韦氏族谱,韩信当时有一个只有3岁的幼子名叫韩滢(韩潆,又名韦云际或韦天保),这个孩子在萧何、蒯通和那个当初让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被韩信以德报怨任命为都尉的屠中少年(这时自然也不是少年了)等的帮助下,送到了南越王赵佗这里抚养长大,取韩姓的一半改姓为韦,改名云际或天保,并接受赵佗赐封的土地,成为土夷长。

8

(1)张良。

张良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张不疑:袭留侯爵。汉文帝的时候因为犯法,削爵除国。

二儿子张辟疆:这个儿子很聪明,吕后的儿子汉惠帝死的时候,没有眼泪。张辟疆跟丞相陈平说,您知道为什么太后不哭吗?陈平问为什么,张辟疆说,皇帝死了却没有成年的后代,太后怕您这些老臣。如果您请诸吕进宫掌权,拜他们为将,太后必然心安,您也可以免祸了。陈平从其计,吕后果然安心。

当时他才15岁,所以很多人怀疑这是张良教他儿子的,吊诡的是,如此聪明的小天才在历史上就这样冒了个泡,然后就神秘的失踪了---在历史上失去了记载。他怎么样了?做了什么官?做了什么事?没有任何记载。考虑到他的父亲张良如此威名赫赫,他本人又这么聪明,但是却在这之后竟然没有留下一点记载,太不寻常。

在张良孙辈之后的后代,无法准确考证了,不过老张家后代兴旺,很多张姓族谱里都把张良作为祖先。

(2)萧何。

萧何的后代也很多,子孙绵延不绝,光是他的爵位,就一直沿袭,到了东汉仍然在寻找他的后人袭爵,萧何的后代是待遇最好的,西汉东汉的皇帝都对其给与了名声和实质性的待遇。

(3)韩信。

韩信被诛杀,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关于他的后代的任何记载。

9

简单来说:萧何的后代混得最好,张良的其次,韩信最可怜。

一、张良之后

咱们先从中间张良聊起吧。

张良一共有两个儿子:

老大张不疑,在张良死后袭爵留侯,本应富贵一生,却不料犯了死罪。《史记》中称其“坐与门大夫谋杀故楚内史,当死”,大概就是一起密谋的仇杀事件败露了,不过老张家家底还比较厚,所以花了钱,赎为城旦,一种修城墙的徒役,刑期为五年。张不疑受刑这一年是公元前178年,此后便没有记载了。

老二张辟强,他只在惠帝刘盈死后有过一次出场,即建议陈平等人,拜吕后诸侄为将,让吕后安心。这个举动显然跟张良一贯的作风不符,有一定疑点。还有一种说法是张不疑与张辟强本就是一个人,也很难佐证。

张不疑有两个儿子——张典和张高,其中张典曾经官拜清河太守。

张良的六世孙有两个人需要提一下:

一个是奉诏复家的阳陵公张乘。公元前62年,汉宣帝刘询感念汉初功臣,将一些他们的后人重新封爵,祭祀祖先。

另一个是东汉司空张皓。不过,张皓却是在公元50年出生的,距离张乘受诏复家时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而且,张皓是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很有可能是张不疑受刑是被流放至巴、蜀地区的,受刑后迁至键为郡定居。张皓寿高83岁,在东汉时期历任郡吏、大将军掾、尚书仆射、彭城国相、廷尉、司空等职,算是一个不错的官。

张皓的子孙凭借父荫也都在东汉一朝为官,他有个玄孙也挺有名的,叫作张翼(注:没有德字),是三国时期蜀汉后期一个不错的将领。


总的来说,张良的后人虽远达到他的水准,但也算是出了不少能人,只可惜没有像萧何的后人那样,形成名门望族,传承千年。

二、萧何之后

萧何在世时受封酂[zàn]侯,他这个爵位远比张良的留侯传承得要久,一直传到了公元前107年,至第七代酂侯萧寿成的手里时,才因为用来祭礼的祭品不合乎标准被免爵。

公元前66年春二月,汉宣帝下诏萧何的曾孙萧建世袭爵复家,这一次又传承了七代,一直到公元9年,新朝建立,西汉覆灭。

上面是西汉一朝酂侯爵位的传承。但是,提起萧何的后人,自然绕不开著名的“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过21位天子和42位宰相,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和南梁武帝萧衍,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萧宝卷这样的另类君主。

而兰陵萧氏之所以这样风光,当然离不开他们的先人,这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萧望之了。


萧望之是萧何的七世孙,他曾因进大将军霍光的府中要搜身,而放弃了投身于霍光门下的好机会,后来在霍光死后,因为上书汉宣帝,指出霍氏危机而得宣帝重用。后来,汉宣帝临死前更是将当时官拜太子太傅的萧望之与乐陵侯史高、太子少傅周堪一起,诏命为儿子汉元帝的辅政大臣。

萧望之虽然最后被掌权的宦官石显逼死,但他在朝为官数十年,还是为其积累下了不少的名声与财富,这也是后来兰陵萧氏得以发迹的基础。萧望之的八个儿子也多有在朝为官者,尤其是萧育、萧咸更是官拜九卿之列,他们的后人为官者更是不胜枚举。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开国“三驾马车”刘邦、萧何、曹参,除了刘邦和萧何之外,曹参的后人也当过皇帝,三国时期的曹魏便由曹参后人所创建。当初,在沛县小酒馆,三人喝酒之时,可曾想过,他朝有一日,他们的后人都可以黄袍加身呢?

三、韩信之后

“汉初三杰”之中,最为可怜的莫过于韩信了。

他曾经是西汉开国的诸侯王——齐王、楚王,他曾经的权势要远胜于萧何、张良,但可惜这种权势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刘邦因畏惧韩信带兵打仗的能力,先将他由齐王迁为楚王,再以“有人告之谋反”为由,将韩信贬为淮阴侯,至于说证据,那自然是不需要的。后来,在刘邦出兵征讨代相陈豨之时,吕后又和萧何设计诛杀了韩信,一代名将韩信就这样憋屈的死了,只留下一句“悔不该不听蒯通之言”的名句。

刘邦听说韩信死后,“且喜且怜之”,然后诛了韩信的三族。

此时的韩信有没有妻子,历史没有记载;有没有儿子,历史也没有记载。

不过,这一切都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在刘邦与吕后的合力之下,韩信的“莫须有”的后人已经一个不剩了,就像他“莫须有”的谋反之罪一样。

相反,举报韩信谋反的那个舍人乐说,则被刘邦封为了慎阳侯,食邑二千户。

水言水语

关于“兰陵萧氏”,有种说法是萧望之并非萧何之后,原因是《汉书》并未记载,而萧望之又是东海郡兰陵县人(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这与萧何常居的关中和封地酂县(今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都相去甚远。

这么说确实有一定道理。不过,汉宣帝下诏萧建世袭爵复家之时恰好在萧望之上书之后半年,而其他功臣复家却要远远晚于此,是不是也有一点巧合呢?

10

张良、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他们的具体功勋就不提了,建国后,刘邦对这三人有过一段评价,大意是谋略不如张良、带兵不如韩信、内政不如萧何,之所以能够夺得天下,是因为他用好了这三个人。

可见他们三人在汉初的地位之高。

刚开始,这三人的待遇都还算不错,张良本可择齐三万户,裂土为王,但他聪明,懂得急流勇退,所以他只选择了留县,成为留侯;韩信为楚王,即汉初八大异姓王之一;萧何更不用说了,官至丞相,封酂侯。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讲,三人的儿子们都应该可以继承爵位,然后世世代代显贵人前,然而,事实与此却是大相径庭。

功高震主,是历代君王之大忌,也是开国功臣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张良有两个儿子,长子张不疑继承了留侯的爵位,汉文帝五年,张不疑参与谋杀原楚国旧贵族,被判处死刑,留侯爵位被废。

为了保命,张不疑倾尽家财,最终成为了一名守城的更夫。

张良次子张辟疆为侍中,他倒是深得其父真传,小小年纪就有成为阴谋家的潜质。汉惠帝薨,吕后哀而不泣,大臣们都没看出来这里有什么玄机,张辟疆看出来了。

他赶紧跟丞相陈平(萧何已故)说,你们呀,大祸临头了。陈平一哆嗦,这是为何呀?

小张徐徐道:“皇上不在了,太后心不安,你们这些个功臣在侧,威胁甚大,哪天就有造反的可能,老人家说不定就在琢磨什么呢。”

陈平也不傻,一听,还真像这么回事儿,于是二人一合计,陈平决定代表功臣们献出兵权,并交给吕台、吕产、吕禄等人,吕后一看,这伙人挺会来事儿,于是长舒了一口气,大臣们也就安全了。

张辟疆献计之后,不知道他怎么想的,直接改名换姓,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直接就把张良的进退之道发挥到了极致,小小年纪,不知道跑到哪座山里去修仙了。

张良一族自此不显,直到东汉,才慢慢有点起色,其十世孙张翼官至冀州刺史,封都亭侯。

韩信的下场比较凄惨,先贬为淮阴侯,后被诱入长乐宫,惨遭吕后毒手。

韩信死,三族皆遭夷灭。

有一个说法,说韩信有一个小儿子藏身于门客家里,侥幸逃过了株连,然后又被送到了萧何手里。

韩信之死,萧何脱不了干系,是他把韩信骗进宫的,不过多年老友,韩信落得这个下场,萧何始终是心怀愧意,于是他秘密藏起了这个小孩,并在不久后,将之送到了南越国,也就是赵佗那里。

自此,韩信后人在广东一带开枝散叶,不过此时的他们为避汉朝耳目,纷纷改姓为韦,两广韦氏,便因此而来。

当然,这个说法并无确凿证据,韩信相当于是绝后了。

最后是萧何。

萧何的后人跟前面两家相比要幸福太多,他的子孙们基本上把酂侯的爵位给传袭了下来,就算有那么几代犯了错,失去爵位,很快又会有人重新继承。

萧何有三个儿子,老大萧禄继承了酂侯之位,不过他死后无子,这个爵位被他妈短暂的接管了一段时间;

老二萧同被封为酆侯,不过后来被汉文帝罢免;

老三萧延先为筑阳侯,后为酂侯,算是接过了老爹的爵位,并最终传给了他的儿子萧遗。

总的来看,也就萧何后人混得不错,当然,这跟萧何自污脱不开关系,如果不是及时打消了刘邦的猜忌,坐在相位上的他怕是要更惨。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汉初功臣们基本都应了这句话,他们或身死族灭,或远遁庙堂,或夹起尾巴。

朝代更迭,爵位自然不可能世世代代传承,最终他们都会成为凡人,不管曾经混得再好,也终将是过眼云烟,境遇好还是不好,也无谓过多追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