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到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曹操,相信奸诈狡猾是其无法抹去的代名词之一。不管是在被广泛流传的《三国演义》,还是在各地传统戏剧中,曹操都是以奸雄、逆贼的白脸形象示人,而狡诈的人大多都自负而多疑。

正因曹操奸诈过人,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多疑的故事来给予印证,举例来说,他害怕有人趁夜行刺,便自称喜欢"梦中杀人"。

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仓皇逃窜,与敬佩其义举的陈宫一同赶路。途中,曹操借宿于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但因为害怕他们图谋不轨而将其一家先后杀死。

最终,陈宫因曹操的多疑而感到惶恐,选择了离开,而曹操的这一性格特质也就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固有印象,难以再进行更改。

其实,曹操作为执政大臣,面对着诸侯、汉朝老臣等多方压力,多疑是无可厚非的。

那么,谁才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呢?

在此,笔者想要从《三国志》的角度出发,举两个无论在史书上还是在小说中都令曹操十分信任的人,那就是典韦、许褚。

笔者认为,能够先后当上亲兵统领,他们毫无疑问是很受曹操信任的,在任时,这二人不但兢兢业业,还忠心耿耿。那么首先,我们说说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的典韦,东汉末年,他因"形貌魁梧,旅力过人"而闻名。

后来,典韦进入曹操军中,因为屡立战功,便被曹操赏识,得以"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当上卫兵统领后,典韦没有丝毫懈怠,史载:"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久而久之,曹操对其的信任可谓是愈发加深,达到了常人所没办法达到的高度。

后来,曹操在宛城遇袭,典韦舍命为其争取逃跑时间,最终曹操虽然侥幸存活,但失去了典韦这样的忠臣和猛将。曹操给人的感觉大部分时候都是心狠手辣,但当他听到典韦死讯后,"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 能够在曹操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可见典韦是有多么受到喜爱和信任。

其次便是被赞为"吾之樊哙"的许褚。众所周知,樊哙是汉高祖刘邦帐下猛士,他在鸿门宴时及时出现,救了刘邦一命。许褚之于曹操,确实也如同樊哙之于曹操。史书记载,许褚"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他因为"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的惊人力量而在淮南、汝南等地非常知名。

典韦去世的同年,许褚投入曹操帐下,并很快填补了典韦的位置,曹操见到他后"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官渡之战前夕,徐他想要谋害曹操,但许褚侍卫左右不好下手,于是,徐他便趁许褚回家休息时准备行刺,不过,许褚刚回到自己的房间,心中便感到不妙,于是赶紧回到曹操身边,恰好将徐他抓获,保护了曹操周全。

因为这一事件,"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立下救命之功的许褚得到了曹操的高度信任。

后来,曹操前往潼关与马超、韩遂等西凉军阀作战,一次,曹操只带了许褚便与马超、韩遂等人会面,马超觉得自己武勇过人,想要偷袭并直接生擒曹操,但"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

和典韦类似,许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这一点是十分受曹操喜爱的。一次,曹仁从荆州赶来拜见曹操,而曹操正在休息,于是曹仁便邀请守卫曹操的许褚到偏殿一同攀谈闲聊。

不过,许褚却并没有热情接待这位曹家重臣,而是来到殿外,对他留下一句"王将出",就直接回到殿中继续护卫,全然不给曹仁面子。

作为曹操的从祖弟、负责镇守荆襄要地的宗室重臣,曹仁在朝野内外都是很受敬重的,于是许褚的不给面子便被有些人批判。

其中,有人劝说许褚道:"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不过,许褚却回答:"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曹仁再位高权重,也是外臣,而许褚则是侍卫左右的内臣,所以二者之间要交流,应该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不是到悄悄交谈,落人口实。

听说这件事后,曹操"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等到曹操去世,许褚"号泣呕血",可见,这对君臣可谓是感情深厚。

典韦、许褚二人集勇猛、忠诚、沉稳等美好品质于一身,自认能够得到曹操的信任,他们能够常伴左右,甚至比一些亲族大臣还要受信任。所以笔者认为,这二人就是曹操最信任的人。

最佳贡献者
2

曹操最信任的人就是夏侯惇了,可以说没有之一。

夏侯惇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人,他和曹操关系密切。从血缘上来看: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而曹嵩是夏侯惇的叔父,所以夏侯惇和曹操是从父兄弟。

曹操一直最信任的就是宗室

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曹操起兵靠的就是曹氏、夏侯氏的宗族,这个他的基本盘,所以曹操有着求贤若渴的名声,但是在曹操时代,最受器重权力最大的还是宗族重臣,外姓除了于禁其他诸将很少有人能单独执掌一万以上的军马。

曹操晚年,前线三条战线的主帅都是宗室,汉中方向的总指挥是夏侯渊,荆州方向的总指挥是曹仁,扬州方向的总指挥是夏侯惇,镇守合肥的张辽屡破吴军 ,但是他的直接上级实质上是夏侯惇。

即使是曹操颇为信任的于禁,官拜左将军、假节钺,但是在襄樊之战中,关羽北上曹仁困守樊城,于禁率七军精锐3万多人去救援樊城,抵达前线后他也是受曹仁节制的,曹仁命令于禁、庞德等率部屯驻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处,结果关羽利用秋雨过多、汉水暴涨,将于禁连同庞德打的全军覆没。从这点来看于禁七军尽没的锅曹仁也有背的,因为命令是曹仁下的。

夏侯惇是唯一可自由出入曹操卧室的人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是曹操最为信任的宗室重臣,这是曹操心目中的自己人。

三人之中夏侯惇地位最高,最受重用,曹丕称帝后大将军一职就给了夏侯惇,夏侯惇病死后曹仁接任大将军。

夏侯渊死得太早,未能赶上曹丕称帝,否则骠骑将军肯定是少不了的。他在汉中定军山战死后,虽然曹操生气的斥责说:“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但实际上夏侯渊战功赫赫,曹操生气的主要原因还是夏侯渊亲敌冒进本不该死,夏侯渊的后人都受到曹家重用。

夏侯惇是曹魏江山的奠基者之一,除曹操外,他绝对可以称的上是二号人物,不少人以夏侯惇缺乏战功一直在后方,但是地位这东西本身就不是按军功大小排的。

曹操对夏侯惇非常敬重,完全超越了臣子之间的关系,史载夏侯惇去见曹操,可以不经通传,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这可是极大的殊荣,曹操的其他儿子们都没有这个待遇,也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对其的绝对信任。

夏侯惇是曹操太庙配祭的第一人

公元220年,夏侯惇被封为大将军后不久就去世,魏文帝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城门发丧,赐夏侯惇谥号为忠侯,这份殊荣在曹丕称帝期间就这一次。

曹操死后,其庙号为太祖,公元233年魏明帝曹叡首次选择了三人陪祀曹操太庙,这三人依次是夏侯惇、曹仁、程昱。

所以夏侯惇不仅是曹操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人,整个曹氏集团也将其视为宗族第一人。当然夏侯惇也担得起这份荣耀,一提起三国我们总爱津津乐道战争,但对当时的民众而言最希望的就是修生养息,夏侯惇长期在后方,他兴修水利,甚至亲自负土劳作,也常拨发粮食接济贫民,夏侯惇自己却不好酒色非常廉洁,这种人在整个三国是极其少见的。

3

曹操首先也是普通人

▲曹操

曹操《遗令》中记载: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我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勤苦,把她们安置在铜雀台,要善待。

-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做鞋卖钱)也。>>>我遗下熏香可分给诸夫人,不要用香祭祀。各房人无事做,可以学做鞋卖它。

-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我遗留的衣物、皮衣,可另存,若不行,你们兄弟可以分掉。

曹操的临终遗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宏伟”,甚至觉得很平淡、很琐碎,其实跟普通人没有区别,死后担心妻妾和儿女们的生存;还吩咐遗物处理(熏香、衣服),太普通不过。

这与曹操波澜壮阔的一生形成鲜明对比,所以有些人怀疑此“遗嘱”为后人编造的假遗嘱。其实首先曹操是他妻妾的丈夫,他儿女们的父亲,就是有血有肉、有亲情、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后才是世人们熟知的枭雄或者奸雄。

曹操最信任的人

▲夏侯惇

其一,曹操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从心底里最信任的人应该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盲夏侯”夏侯惇,其事迹大家都清楚就不必再详细陈述。

其二,具有雄才大略的男人曹操,肯定要图谋大业。群雄并起,战火连连的动乱年代,首先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生命都保不住,谈什么“图大业”都是老头子练劈腿-扯淡。

所以需要现代社会所称呼的“贴身保镖”,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守卫在自己身旁保护。曹操的终极超级贴身保镖为典韦,他可谓是尽心尽责的保镖界典范,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典韦

陈留己吾人典韦,形貌魁梧、膂力过人、行侠仗义之人,使用的武器为八十斤重双戟,一般人估计拿起来都困难,他却当常备武器使用,其勇猛不想而知。可惜,只服侍曹操三年(194-197),在宛城为救曹操而去世,曹操为其死痛苦流涕,之后每次经过他墓地之时,以中牢祭祀,足以显示典韦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郭嘉

其实,男人发展事业需要得力助手,曹操的帐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谋士如云,其中荀彧、郭嘉、荀攸、程昱、贾诩等五位是一等一绝顶高手,曹操都很信任。

世上本来知音少,郭嘉被曹操称之为“奉孝乃知孤者也 。”他俩可谓是“忘年之交”,本身两人性情都通达,且都聪明绝顶,还臭味相同-“好色”,物以类聚,两人关系相当铁是无可厚非。

“鬼才”郭嘉“行同骑乘,坐共幄席。”跟随曹操十余年,平定吕布、定冀州、灭乌丸、定辽东,为曹操献计献策,功勋卓著,更得到曹操信任。

郭嘉去世后,曹操曾跟荀攸等属下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没有绝对的信任,曹操也不会想平定天下之后,身后大业托付于郭嘉处理吧。所以谋士中曹操最信任郭嘉。

总结曹操最信任的排行为NO1夏侯惇,NO2典韦,NO3郭嘉。

4

曹操一生多疑,其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所以曹操手下虽谋士武将极多,但要说最信任的是谁,还真不好说,窃以为是老将夏侯惇!

可能有人觉得夏侯惇在一堆武将里几乎毫无建树,且屡战屡败,为何会得到曹操的信任?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曹操的父亲本来信夏侯,叫夏侯嵩,后来认宦官曹腾之为父,于是就改姓曹,原则上来说其实曹操本应该叫夏侯操!

所以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其实是堂兄弟关系,从小一起长大,虽然起兵后夏侯惇在战场的表现确实是强差人意,但在后勤及稳定大后方却有莫大功劳

5

三国中,郭嘉,荀彧,荀攸,程旻,贾诩都是曹操最信任的人。




6

谢谢提问,现在奉上我的一知半解。

三国中,谁是曹操最信任的人?

对于能说,宁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的曹操来说,最信任的人只有自己,甚至自己亲人都不信任,更何况别人,这也是曹操成为枭雄原因之一。

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3] ,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对于曹操来说,一生戎马,一生都是在烽火战乱时期,这个时期充满了勾心斗角,对于信任的人真的是很少,也是这样曹操和刘备区别。

刘备有诸葛亮,曹操有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始终没有取得曹操的信任,无论何时都是对司马懿有提防之心,直到曹操去世后,司马懿才反了。其实看到司马懿谋逆后,才看懂曹操眼光是有厉害,真的是没有永远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7

我认为是郭嘉。

郭嘉,字奉孝,河南禹州人,他是曹操心目中最好的谋士。

郭嘉属于少年天才的类型,年少的时候就对时局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21岁时,他去见过袁绍,

当时的袁绍是实力最强的割据势力,可是郭嘉对这个人印象不是太好,《三国志》的记载是:“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所以他就毅然回乡隐居,就这样过了六年。

建安元年,曹操让荀彧给自己推荐一个人才,荀彧就推荐了郭嘉,

曹操和郭嘉见面,长谈许久,曹操大喜过望,觉得郭嘉就是自己想要的谋士,而郭嘉也觉得曹操是成大事之人,从此投于曹操账下。

郭嘉和三国中的著名谋士一样,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能力就是洞悉人心人性。比如当时曹操要和袁绍打仗,周围的谋士将领都觉得以曹操当时的实力是不足以和袁绍抗衡的,可是郭嘉却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理论,总结了袁绍失败的十条理由和曹操获胜的十条理由,这是曹操的军事纲领,同时也奠定了郭嘉在曹操集团的地位。

曹操曾经问郭嘉该如何对待刘备,

首先郭嘉是不同意杀了刘备的,因为当时的刘备已经是天下闻名的人物,而且给自己套上一个“皇叔”的身份,杀他容易惹众怒;但是郭嘉同样不同意放走刘备,因为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名将,他肯定是不甘心居于人下的,所以郭嘉的想法是软禁刘备。可惜,曹操没有听从郭嘉的建议,终于放虎归山。

曹操征乌桓,郭嘉献计帮助他平定北方,虽然胜利,曹操却是惨胜,而且郭嘉因为水土不服还英年早逝,曹操非常悲痛,大哭,因为在曹操心里,郭嘉是要托孤的对象,就如同刘备信任诸葛亮那样,曹操是要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郭嘉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曹操最信任的人就是郭嘉。

8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最信任的人是关羽,由于曹操喜爱关羽的武功高强和忠诚仗义,因此对关羽的关爱与众不同。

关羽来投靠曹操,曹操喜笑颜开,心花怒放,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关怀倍加。即封候,又赐袍。即使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为难关羽,网开一面,让关羽去投奔刘备。因为曹操知道关羽仁义,知恩图报。

最终在华容道上,有恩必报的关羽放走了曹操。

这就人信任!

9

文臣方面是荀彧,

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荀彧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很大的贡献,曹操曾经称他为“张良”!

曹操每次出征都会把大后方交给荀彧,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家小身家全部托付给荀彧。只是后来因为荀彧反对他封王,才不得不毒害了荀彧。

武将方面是夏侯兄弟和曹氏兄弟,一个是血缘上的关系,一个是本家关系

10

曹操此人乱世之奸雄,自古是疑心病重。这也是作为一个王者必须在乱世具备的能力。从他刺杀董卓失败投靠自己的叔叔,无意间听到佣人磨刀杀猪,警觉性高的曹操先下手为强,杀了他叔叔满门,不可谓不是疑心犯的错啊,以致陈宫离开!不过曹操这个人善于用人,善于取得手下的信任。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