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三儿子,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伯邑考,二哥姬发,就是带兵伐纣王的那个周武王。武王在灭了商后,操劳过度,死了,武王的儿子成王还小,不能住持朝政,周公就被任命为摄政,监国。辅助成王。但是他的弟弟蔡叔和管叔不服周公,就联合商朝的旧部起来造反,周公领兵平定了他们。后来周公住持修建了成周,就是今天的洛阳城。周公还主持编定了《礼》,编定了《易》等经典。等到成王十六岁成年了,周公就把朝政还给了成王。可以说,周公是制订周朝的基础和发展蓝图的总设计师。应该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奠基者之一。孔子活着的时候常常以自己梦到周公为荣耀,孔子继承的是周公的事业,创立了儒家。把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概括为“仁、义、礼、智、信”。简单回答这么多吧,详情需要多很多经典。儒家的经典有《诗经》《尚书》《礼记》《乐记》《春秋》。
古时,有位将嫁的小姑忍不住偷偷问大嫂,说人为什么要拜堂结婚,圆房又是咋回事?大嫂婉转地对她说,这一切都是周公他老人家订下的规矩,父母之命不可违。小姑闻之又羞又气怒骂周公老不修不是鬼。不久,小姑婚后回娘家后腆着脸问大嫂周公老太爷住在哪屯的哪家,大嫂疑问之为何?小姑赧颜低语道:俺想送他一双亲手纳的棉布鞋。(这就是周公在民间的知名度,仅此。)
周公为啥叫周公?
古代封建王朝都会分封一些王侯公伯什么的,这些王侯公伯也有自己的王号、公号等等,一般是以地望来命名,但是不会把国号分给别人,比如汉朝不会封个汉王,唐朝也不会封个唐王,唯独周朝有个周公。所谓地望,就是家族的发源地,周朝姬氏的发源地在岐山脚下的一片土地,叫做周原,就是现在陕西省宝鸡市那一块。所以武王伐纣胜利以后,把国号定为周。顺便说一句,古时候没有大周、大汉、大唐这样的说法,这是宋朝跟大辽国学的,从宋以后才称大。文王时候,把国都迁到了丰京,武王后来又建立了镐京,都在西安附近转悠,宝鸡那边就封给了自己的四弟,因为那里叫做周地,所以也就有了周公。周公公国一直存在到了春秋末期,大概比“赵氏孤儿”晚一些的时候,末代周公楚因为内部矛盾,逃到了晋国,后来就再也没有周公国的消息了,大概是没有了。
周公是谁?
首任周公是武王姬发的四弟,名叫姬旦,很好记。传说周文王有百子,周公姬旦大概是最有名的一个,比二哥武王姬发都有名。武王伐纣姬旦的功劳最大,周朝初期的治理也完全仰仗他力挽狂澜,以至于他一家子得到两个公国分封地,他自己的周公国,和他儿子伯禽的鲁公国。姬旦是周礼的奠基者,是儒学的创始人,孔老二充其量只是万世师表,儒学的传播者,姬旦才是儒学的祖师爷。周礼的本质就是家天下,天下归一家一族私有,而儒学就是维护家天下的社会道德秩序。后世还有很多其他学问都伪托周公姬旦创立的,比如大家都听说过的周公解梦,
周公都做了啥?
周公的首要功绩是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第二年武王去世,继位的周成王还很小,周公姬旦就成了实际上的摄政王,干了许多震古烁今的大事。《尚书·大传》把周公的一生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下面由我稍作介绍: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成王继位之初,刚刚分封不久,用来监视商朝遗民的三个人管叔、蔡叔、霍叔发生暴乱,鼓动“商三太子”武庚反对周朝,主要是因为管叔不满周公独揽大权。结果周公迅速处理,御驾亲征平定“三监之乱”,杀管叔,流放蔡叔,废掉霍叔。但是这位“商三太子”武庚早有复国的野心,借此机会联合三监,又和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大有复辟殷商的势头。周公灭了三监之后,立刻兵指武庚,与第二年杀掉武庚,平定殷地。武庚死后,以奄国为首的殷商旧地还不服气继续闹腾,第三年被周公彻底消灭。周公旦用三年时间平定了“三监之乱”,可以看做是“武王伐纣”的后续行动,是彻底打服殷商的必要过程,其艰难程度比“武王伐纣”要大的多,可以说武王只是给周朝开了个头,真正建国者却是周公旦。
四年建候卫:三监之乱评定后,周公旦分封自己的幼地康叔到卫地,建立了卫国,以收服殷商臣民的民心,这就彻底控制了殷商百姓。卫国是周朝存续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一直到了秦二世时候,末代卫君角才被贬为庶人。
五年营成周:丰镐二京都在西安附近,而当时的“发达地区”都在东方,周公认为周朝的政治中心应该往东迁移,于是在洛水附近勘定地势建设都城,就是“成周”,他还建议把殷商遗民中的大族迁移到成周附近,以便周朝控制。顺便说一句,因此周公还被看做是风水堪舆行业主要是看阳宅方面的祖师爷,有一本讲住宅风水的书就叫《周公卜宅经》。此后,周公开始大肆分封诸侯,比周武王封的多的多了,号称“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通过这种分封制度,用周朝的宗室亲贵代替了原来地方上的部落首领,加强了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变革。
六年制礼乐:天下大定之后,周公开始着手制定国家制度,就是礼乐制度,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用这一套东西加强周王的军政大权。周公礼制并非空洞无物的口号,是一套事无巨细包罗万象的大网,从婚丧嫁娶、朝拜觐见、征讨杀伐、接人待物、衣食住行等等全方面的做出各种规定,等级分明,可执行性极强。从事礼乐的人就叫做儒,这门学问也就叫儒家。
七年致政成王:到第七年的时候,天下已经太平无事了,国家也井井有条了,周成王也长大了,周公旦主动提出归政,自己回丰地老去了,丰是他父亲周文王的地盘,相当于让他继承了周文王的宗脉,三年后病故,谥号周文公,说明他的功绩在武王之上,直追周文王。周公死前决定葬在成周,代表着自己永远是成王的臣子,而成王将这位叔叔葬在了丰都周文王墓地,代表着自己永远不敢以周公为臣子。周公和成王的君臣关系,成为历代君臣的楷模。
世人尽知巜周公礼》
岂能不知周公旦
千年礼仪传到今
农耕民俗的法典
怎说民间知名底
莫非尔是外来户
不知中华大家庭
周公解梦疑惑没
民间无礼不周公
你说民不知周公
平台发语要三思
别以个人的不知
妄称世人都不知
礼定乾坤家文化
孝悌忠信尚于老
周公为典共尊巡。
周武王灭商两年后病死,他13岁的儿子成王继位。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代理王位,主持国政。这引起了周朝内部的矛盾,成王和一些大臣疑忌周公,周武王的另外三个弟弟甚至造谣说周公要谋害成王。于是,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趁机联合东方原来属国的旧贵族,并煽动淮夷等部落叛乱。周公在内外夹攻面前,首先安定了内部,然后起兵东征。武庚的军队在阵上起义,不战而溃。周公杀掉武庚,废黜周武王的三个弟弟,攻灭东方17国。为了防止殷的“顽民”即大小奴隶主再兴风作浪,周公把他们迁到洛阳,在这里修筑王城,定为东都,号称成周;又派兵驻扎成周,监视和管束这些顽民,使这一重大的政治问题最终胜利解决。周公执政7年,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为周朝制订出一套礼乐教化的制度,然后把政权交还成王。此后,周朝迎来了成王及其儿子康王在位时约50多年强盛扩张的历史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周公?
你是中国人吗?
周公既周公旦,姬旦
不熟悉吗?
武王死,周王年幼,理政者就是周公
成王长大后
又把政权还给成王
周公制礼
周公解梦
这些别告诉我你没听说过
几千年吃人礼制制定者,不守国土鲁国封主,背叛先王遗旨,杀兄囚弟篡政者,畏罪投敌叛国者,孔丘梦中情人周公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