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韩信的后代子孙。
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被斩杀之后,"遂夷信三族 ",之后,太史公的论赞中又有"夷灭宗族 "的说法,所谓三族有不同的说法,但其直系后裔(如果有)理论上肯定被吕后诛杀殆尽了,从这个角度,自然没有后代子孙境遇一说。
但是,根据韦氏族谱,韩信当时有一个只有3岁的幼子名叫韩滢(韩潆,又名韦云际或韦天保),这个孩子在萧何、蒯通和那个当初让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被韩信以德报怨任命为都尉的屠中少年(这时自然也不是少年了)等的帮助下,送到了南越王赵佗这里抚养长大,取韩姓的一半改姓为韦,改名云际或天保,并接受赵佗赐封的土地,成为土夷长。及至唐代,这支韦氏(被称为韩韦)以当地酋长身身份世袭澄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州南宁市上林县)刺史,和其《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诚洞摩崖碑》都提及祖先是从京兆(长安)逃亡而来的韩信之子,后人出于至诚的慎终追远和孺慕之情,而让萧何在救助孤儿中出力,也算人们对"成也萧何败萧何 "痛惜之余的一种自我安慰,对这些倒也不便多说什么,但是这类故事实际上是典型的王明珂先生指出的"英雄祖先 "传说,和泰伯、仲雍逃奔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建立句吴(后来吴国的前身)、秦国的奴隶无弋爰剑成为古羌族的领袖、《华阳国志》中记载高阳(颛顼)将自己的少子封在蜀地成为蜀国王室的祖先是同一个类型的所谓“文明起源传说”或“化夷传说”,直到清代,仍然有康定明正土司是康熙帝第十七子果郡王(对,就是和甄嬛谈恋爱的那个)的儿子的传说,可见这一类型故事影响的强大。此类故事当然用隐喻的方式反映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脉络,但其具体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出于穿凿附会的居多,不能成为坚实的历史证据。比如韩韦后裔中有家谱族系研究者根据智诚洞碑文的"王子侨羽登霄汉",认为这就是对韩信离开项羽而成为汉刘邦的重臣的记叙,还很傲娇加不忿地说:
这句话没有几个史学家能够准确翻译,几乎都是乱说一通,愧乎?何德何能自称为“家 ”?
这句话能做出这样的理解,和刘心武老师揭秘《红楼梦》有的一拼,乃们怎么说怎么对,好不好?!
结论,韩信后代子孙,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证明存在和延续。退一万步讲,即使存在,也湮灭在历史的河流中了。
(刘邦: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再说萧何的后裔。
先看一下《汉书·萧何曹参传》的记载:
萧何被刘邦封为酂侯(侯国都城约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固封山北,已被汉水淹没),萧何去世之后第一个继承这个爵位的是他的长子萧禄,萧禄没有后代,一度国除,次年,垂帘听政的吕后复置侯国,册封萧何的妻子(名同)为酂侯(吕后算得够朋友还加封萧何的幼子萧延为筑阳侯)。孝文帝元年,萧何的妻子被罢免(因为是吕后的闺蜜——大雾),把萧延改封为酂侯,萧延不久去世,他的儿子萧遗继承爵位,萧遗又是绝嗣无子,汉文帝就让萧遗的弟弟萧则袭爵,萧则后来因为犯罪而被免爵。景帝二年,汉景帝特别颁布诏书说:“已故的相国萧何,是高皇帝的大功臣,参与夺取经营天下的大事。现在他的祭祀断绝,朕很怜惜。可以把武阳县二千户封给萧何孙萧嘉为列侯。”诏书中提到的萧嘉,是萧则的弟弟。萧嘉死后,由萧嘉的儿子萧胜继承爵位,后来萧胜也因罪被免。汉武帝元狩年间,又下诏说:“把邓地两千四百户封萧何曾孙萧庆为邓侯,布告天下,使天下明知朕报答萧相国的恩德。”萧庆,是萧则的儿子。他去世后,其子萧寿成继承侯爵,又因为献给太常的牺牲瘦瘠获罪被罢免。汉宣帝时,诏令丞相御史查询萧相国后代尚存的人,找到玄孙建世等12人,又下诏把郑二千户封建世为酆侯。到了其孙萧获的时候,又因指使奴仆杀人而以减死论罪。汉成帝时,又封萧何玄孙之子南繦县令萧喜为酆侯。传到曾孙正值王莽时期就灭绝了。
(刘邦: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灭绝只是指袭萧何爵位的一系,我们发现,在汉宣帝时期,就找到玄孙12人,可见萧何后代从宗族角度还是相对比较繁盛的。其中有一支爵禄不显,却发扬光大,那就是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的兰陵萧氏。
据说萧何之孙萧彪迁居于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一带),于是兰陵萧氏开始发端,又经四世到汉宣帝时期(历成帝、元帝)大臣萧望之,兰陵萧氏开始兴旺,后逐渐成为以儒学传家的世家大族。西晋末年衣冠南渡,萧氏家族被安置于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并侨置兰陵郡兰陵县(郡、县皆无实土),史称“南兰陵”,故仍被称为兰陵萧氏。
南朝齐、梁两朝皇帝都出自兰陵萧氏——南朝刘宋出自汉裔,刘邦之后把皇位让给萧何之后,没毛病——又加上历史渊源和联姻等关系,兰陵萧氏特别是其中昭明太子萧统的子孙萧詧、萧岿一支进入关陇贵族集团行列,在西魏、隋朝和唐朝都无比贵盛。
(隋炀帝和萧皇后,萧皇后是萧岿之女,关于她在隋炀帝去世后改嫁多位君王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萧岿第七子萧瑀(575—648)被唐高祖李渊亲切地呼为萧郎,在一次饮宴中,唐太宗让一座之中最高贵的人首先喝酒,萧瑀站了出来并说自己的理由:
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
太宗抚掌大笑。兰陵萧氏在唐朝一共出了10个宰相。
不过,以唐朝史学家颜师古为代表的一些史学家认为萧望之不是萧何子孙,认为是“近代谱谍妄相托附”,这一观点此处也并存之。颜师古的观点当然不一定对,但是《南齐书》、《梁书》中非常细密完整的谱系,也不一定是准确的。
下面说说张良的后代子孙。
张良的后裔比较有意思。
虽然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大唐名相张九龄都被认为是张良的后裔,但张良后裔中比较出名的一支是一个宗教世家——张天师家族。
(张道陵被认为是天师道创始人,传说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
第一代张天师是张道陵,根据《汉天师世家》的记载,张道陵是张良的八世孙。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张鲁,据传就是张道陵之孙,也就是张良的十世孙。
张鲁第三子张盛,汉末迁居龙虎山(今江西龙虎山)创正一道,从此天师之位代代相传,成为正一道的宗教领袖,如果前述关系成立,那么他是张良的第十一世孙。
但是,从张鲁以后至隋唐这一段天师世系在史书中不载或不详,只见于《汉天师世家》。而《汉天师世家》作者是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成书已经是在明代,从文献学的意义上,其证明效力只能说是很微弱的,而天师道张道陵是张良之后,在可信的正史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张良被刘邦封为留侯,张良的儿子张不疑是第二代留侯,但是后来因为参与谋杀故楚内史,罪当处死,出钱赎命被罚为城旦(刑期五年的苦役),留侯爵位被废除。张家的这个跟斗载得不小,此后虽然也有张不疑后人任官的记载,但爵位却不像萧何家族,再也没有了。
从东汉到魏晋,黄巾领袖张角三兄弟、早期天师道的张道陵三祖孙、五斗米道创始人张修等宗教领袖或术数之士有很多姓张的,《周易乾鑿度》说:
代者赤兑……黄佐命。
郑玄注解说:此赤兑者,谓汉高帝也,代周苍,故为赤,赤,火色也;黄者,火之子,故佐命,张良是也。
行事神秘的张良和他的张姓,在谶纬的意义上有独特的隐喻和象征,那么假托其后人的说法就很顺理成章,而相对走向没落的留侯后代子孙,转而另辟蹊径“孙恩卢循化”(孙恩卢循起义,指士族仕途蹇滞转而往宗教组织者方向发展),其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
(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欢迎评论互动,感恩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