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看此机会,立刻派出王翦、杨端和两员大将,分两路进攻赵国。
王翦从上地起兵三十万,准备东出井陉关,直扑邯郸。
杨端和率领十万大军从河内起兵,北上攻取邯郸。
两路大军夹攻之下,赵国一时间岌岌可危。
情急之下,赵王迁命李牧为大将军,率领硕果仅存的赵军精锐进驻井陉关,拦截王翦所率领的三十万秦军主力。
李牧不愧是位列战国四大名将的人物,不负赵王所托,有他镇守的井陉关如铁桶一般,任那王翦如何进攻,井陉关岿然不动,几个月过去了,秦军无法越雷池一步。
秦军三十万大军在前线,每日里人吃马嚼,所耗钱粮不可计数。
饶是秦国乃天下第一强国,但也经不起这般白白消耗。
没有办法。
王翦只能将自己困局上报给秦王嬴政,希望朝廷可以想出一个办法解决。
经过秦国廷议,秦国君臣准备重演“长平之事”,散播谣言到邯郸,将李牧从前线撤走。
于是乎。
李斯派出了自己的徒弟顿弱,携带着重金就赶到了邯郸。
顿弱现是在邯郸散布李牧通敌的消息,然后花重金贿赂了赵国朝堂上以郭开、韩仓为首的一干赵王宠臣。
并且,最让我感到无奈的是,就连赵王迁的亲生母亲,赵悼襄王的妃子悼娼后都被顿弱收买了,帮着郭开、韩仓向赵王迁说李牧的坏话。
这位赵王迁本来就是不学无术,没有什么主见。
这回一看自己亲妈和自己的老师都说李牧通敌卖国了,那就肯定是通敌卖国了。
于是一纸诏书,卸去了李牧大将军之位,同时也罢免了李牧的副将司马尚,改任赵葱、颜聚二人到井陉关前线统兵。
消息传到李牧耳中。
李牧都惊呆了,他万万不相信自己一心为国,大王居然会罢免自己。
于是李牧星夜回到邯郸,想要面陈大王,把误会解开。
谁想到李牧到了邯郸,根本就没有见到赵王迁,反而等到了一封赐死的诏书。
可怜一代良将李牧,就这样在王宫外自刎,一缕忠魂不知飘向何方。
燕国大将军乐毅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五国大军伐齐一事,我在此不再赘述,相信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
一个月之内,乐毅连下齐国五十余城,仅给齐国剩下即墨、莒城这两座城池。
这个时候,乐毅的大军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对这两座城池是围而不攻,也可以说是久攻不下。
反正不管怎么说,乐毅大军围住这两座城池,但却迟迟没有攻破这两座城池。
这一围,就围了五年的时间。
这也就代表着,乐毅手握燕国重兵驻扎在齐地,也整整五年了。
这也同样代表着,齐国在这两座城池中的势力,也滋长了五年。时间一长,齐国了操作的空间也就多了。
说这话就到了公元前279年,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的燕昭王过世,其子燕惠王即位。
相比与燕昭王对于乐毅的绝对放心,燕惠王就有所不同了。
早在乐毅还未伐齐之前,尚是太子的燕惠王就对乐毅有所不满。此番继承王位,更是忌惮乐毅手握重兵。
要知道,燕国几乎所有的精锐兵马,都掌握在乐毅的手中。
一旦乐毅有什么二心,无论是反攻燕国还是就在齐地自立为王,燕国本土可以说是连一点办法都没有。
毕竟燕国最能打的兵都在乐毅手上,最能打的将军就是乐毅本人。
而且最关键的是,乐毅如果带着兵一直在打仗也就罢了,偏生围而不攻,还围了整整五年。
这由不得别人不多想啊
即墨城中的齐将田单了解到这一点之后,便开始派人出城,到燕国的都城蓟城中散布谣言,说是乐毅生有二心,之所以围而不攻,是因为要养寇自重。
本来燕惠王就怀疑乐毅,一听这个,可把燕惠王气得不行,哪里还按捺的住?
当下
燕惠王立下写下一封诏书,调乐毅回国,并任命骑劫代替乐毅的位置。
乐毅什么人物?
一看燕惠王的诏书,就明白大王的意思了,深知自己如果回国,那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于是乐毅不但不回国,直接连夜就出逃别国了。
也正是因为乐毅的机警,才没让自己在田单的反间计上丧命。
但当年乐毅与燕昭王两个人所定下灭齐的宏图伟业,也至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不久之后,由骑劫率领的燕军无法抵挡田单的进攻,大败亏输,齐国也因此趁机复国了。
燕昭王毕生的努力,也因此化为泡影。
除了李牧和乐毅之外,像南宋的岳飞、明末的袁崇焕、三国蔡瑁张允、赵国的廉颇,秦国的白起,其实都深受“反间计”之害。
不过“蒋干盗书”的故事,大家都清楚;其他的又有一些争议,因此就不一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