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男扮女装,代父从军,疆场驰骋十二年的花木兰,给历史留下了惊鸿一瞥。

如今公认花木兰的出处是北朝民歌《木兰诗》。到了公元568年,又被南朝陈释智匠收录在其音乐专藉《古今乐录》中。可惜,这部专著现已散失。

木兰从军,一段民间述史的蜕变

花木兰替父从军,起源于北朝的民歌《木兰诗》,这时的结尾部份只停留于木兰凯旋而归。在历经隋唐时期的文人润笔后,木兰的家庭成员日渐清晰。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诗里木兰的家庭成员相继出现,不仅上有父母,还有姐弟。而现今所看到的版本,是由宋代郭茂倩主编的《乐府诗集》。

可宋代的《乐府诗集》里,木兰仍有一大遗憾,即世人 “ 只知其名,却未闻其姓 ”。于是,明朝的剧作家徐渭,在其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里给补了两个缺。

一是取名。这一版本中,木兰的父亲姓花名弧,既然父亲姓花,不言而喻,木兰的全名该是花木兰;二是与王郎成亲。至此,花木兰的故事终于定格。

秦汉时期,朝廷开始设立专门的乐府官署, 其职能是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 到了宋代,乐府歌辞的来源分为宫廷御用文人创作和民间采集两个方面。

《木兰诗》,实际上是老百姓通过民歌创作的形式,将看到的或亲历过的事情、情景等,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保留下来。这类带有写实性的民歌更像是民间述史,再经官方采集并整理后,就成了乐府歌辞。

花木兰是否真实存在

历史上是否真有花木兰这么一位奇女子,历来都有争议。在《木兰诗》中有一句,“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至少说明,花木兰从军是在可汗的军队里。

而这里的 “可汗” 具体指的是谁?诗中没说。但在清代的《商丘县志》 里却有这样的记载,说木兰从军归来后, “ 释其戎服,衣其旧裳。 同 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 谥孝烈。”

《商丘县志》所依据的,是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文。而这个记载,完整地给出了花木兰最后的归宿。

立下战功的花木兰回家后,又回复了女儿身。可女扮男装这事被皇帝知道后,皇帝就想将她纳入宫中,可木兰誓死不从,最终为留清白自尽而亡。

后世的史家通过对照诗中的句子,并结合北朝的历史,将木兰从军的时间锁定在了公元435年到449年之间。而这一时期执政的,正是北魏王朝的第三任皇帝,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08-452年)。

虽然历史上有不少的名人,如唐代的杜牧, 南宋的程大昌, 明代的徐文长, 清代史学家姚石甫等人,相信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可即便如此,另一疑问又随之出现,历史上的花木兰究竟是汉人还是鲜卑族的?

结语:

其实,对于历史上的花木兰是否真有其人无须过于纠结,毕竟在她的身上,早已烙上了民族传统的印记。

最佳贡献者
2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来源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而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并立、民族相互融合的时期。

那时,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建立政权。从《木兰辞》中,“可汗大点兵"之句,可以判断花木兰生活的地方是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区。

由于征战不断,可汗(君主)就要大量征兵。青壮男丁不足,年长一些的男子也会被强征编入军队。这种情况,一些性格彪悍的少数民族女孩为了父亲的安危,定会有冒名代父从军。

这个女孩是不是叫花木兰已无从考证,也或许是几个女孩的故事集合在一个女孩身上了。后人更多的是赞颂这类女子,至亲至孝、英勇无畏的精神!

3

“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花木兰》让许多人知道了这位女英雄。

虽说让女英雄闻名天下是河南豫剧,但花木兰却是山东人,小编见过四册《花木兰征北》,明确的记载花木兰是北魏时期山东琅琊人。

北魏时期北方汉人的地位很低,为求自保,汉人豪强地主纷纷结坞堡自卫,敌人来袭,坞堡内的青壮年男女皆上阵迎战,在另一首北朝民歌《李波小妹歌》中,就留下这样的诗句:

李波小妹字雍容,

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

男子安可逢。

汉人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北魏统治者伤透了脑筋,每次征讨坞堡都损兵折将。

后来北魏朝廷改变策略,对汉人坞堡改征讨为抚慰,承认豪强地主在当地拥有的权益,但在战争时,汉人需要青壮年充军。

花木兰家是坞堡兵户,按规定她的父亲应该跟随北魏朝廷部队去作战,但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因此花木兰才替父充军。


花木兰生活的年代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孝文帝曾经对北方草原的柔然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他迁都洛阳后战争仍在进行中,所以才会在《木兰辞》中对皇帝留下可汗和天子两种称谓。

4

千古传诵《木兰辞》,是当时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北魏后期,北边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奚、契丹等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骚扰中原,抢劫财务,掠走百姓。北魏朝廷常常大量征兵。花木兰的出现,说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妇女比较坚强,封建四项比较少。

既然是艺术,她就是虚构的,历史上没有花木兰。

5

木兰是真有其人的。

有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的身世和历代修祠情况,此碑立于元宁宗时期(约公元 1332 年前后),经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这也是目前发现记载木兰事迹的最早碑刻;另一通为清代《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立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 1806 年),碑文上言:“营廓镇北二里许孝烈将军祠,乃隋末魏氏女,讳木兰,未字真人,闺阁奇英者也……”



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中记载:“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所以木兰应该是真有其人其事的,但是否姓花,还有待考证。

6

花木兰是花家老祖

木兰其实不姓花,祖姓是啥不得而知。大约北魏太武帝时期吧,北方柔然丁零等民族入侵,太武帝下令集结兵力抵抗。这时,住在河南的木兰家也收到了征兵命令,就像《木兰辞》说的那样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他爹也是个能人,当年追随北魏太祖拓跋珪,跟着拓跋珪南征北战,在军中也是小有名气,北魏大定后,自己也刀口舔血的鬼日子,索性拿着军中赏赐辞职回家结婚生子,就这样,这一家人平平淡淡的过了近二十年

如果不是北方告急,估计这一家人仍然会平平淡淡

但是,战事紧急,军中宿老签发了召回令,让木兰他爹重披战袍。可惜,那时候的木兰爹已经不复早年英勇,年老体弱,压根就从不了军。木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从木兰那一身行头上,能看出来,他们家条件还是不错的,并不是普通百姓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后来经过多年征战,木兰也从寻常小将升级成知名战将

当战争结束,木兰推掉天子封官,卸甲归田,在家中,恢复了女儿身,目睹这一切的亲兵,目瞪口呆,事情很快传到天子耳中。太武帝也算雄才大略,当即根据华字创造出了个花字,并把这字赐给了木兰

再后来,花木兰收赘,把花之一姓传了下来,木兰本身成为花家老祖。后世的花铁干,花荣,都是木兰一脉

7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传播媒介就是那首《木兰辞》。

但又有人在读那首《木兰辞》时,大脑灵光一现:从军12年啊,不短的日子里,却没有人发现木兰是女儿身,表示怀疑。

其实,这根本用不着怀疑,花木兰的确真实存在。

第一,花木兰是鲜卑族人。这个民族,从来都尚武。木兰从小习武的话,那体格肯定不亚于普通男子。女扮男装,在体态上就不会被人识破。

第二,木兰辞中这样描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由此判断,木兰在军中可能是做侦察传令等事情的,这样与其他普通士兵密切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也很难让人察觉她是女性。

《木兰辞》大约作于南北朝北魏时期,最初被收录到南朝陈的《古今乐录》。明代文学家徐渭将诗歌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从中可知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

第三,木兰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存在的。文学来源于生活。而且,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并没有为单纯虚构的文学人物建造庙宇的传统。而在唐代花木兰还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足见花木兰在历史上一定存在原型人物。

第四,也许是因为木兰为国拓展疆土,替父亲担当分忧的精神,感动了千万崇尚礼孝的中国人,我们也相信定有真实人物存在。

最后,《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有语:“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无论历史还是野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她的精神,滋养着后人。就连美国都据此拍成了动画片,让花木兰的形象走向世界。

【我是王莉。感谢你的驻足阅读,祝你快乐。喜欢,就关注我吧。】

8

不能全盘否定说没有,也不能完全有,我个人倾向是花木兰是存在的!

要知道,花木兰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尽管有艺术加工,但民歌的纪实性不容忽视。

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壁的《孔雀东南飞》就是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这是真实存在的民间故事。

而《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悲剧,在今天也时有发生!

而据文学史的研究发现,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承担的不仅是一个纪实的艺术价值,更是民间声音的窗口,百姓情感的抒发!

口耳相传的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也是同样需要悲悯的人生!

而其实女扮男装的历史事件并不少见,比如早在花木兰出现的三国时期,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就是一个桀骜不驯,孔武有力的“男人形象”。

所以,无论从文学形象,还是艺术创作,还是历史意义来说,花木兰都是真实存在的,是有原型的!只是有争议罢了!

9

花木兰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女英雄,不过这个女英雄是隋朝时期女英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木兰诗》,是一首我国古代著名的乐府民歌,它与另一首《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叙事诗双璧,收录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木兰诗》是民间创作的诗歌作品,语言浅白生动,故事情节感人,诗歌描述的是在北魏时期在和柔然的战争中,一个叫木兰的姑娘,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战场征战十二年,屡立战功。凯旋归来后,皇帝重赏并赐以高官,木兰拒绝做官,只愿回乡侍奉爹娘的故事。

隋朝的巾帼英雄魏木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隋朝年间,突厥侵犯边境,木兰因父亲年迈体弱,遂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十二年,战功赫赫。凯旋归来,隋朝皇帝重金赏赐,并赐尚书官职,木兰辞谢不受,表示只愿尽快返回家乡。隋朝皇帝后来知道了木兰是个女儿身,欲纳其为妃,木兰更是坚决不从,自尽身亡,以明其志。这下惹得龙颜大怒,降罪下来,木兰全族受到牵连处罚,幸存者隐姓埋名,苟且于世。

唐朝建立后,皇帝闻听木兰事迹,大为感动,追封她为孝烈将军,以示纪念,并为她修建木兰祠,令后世敬奉。这个木兰祠就在河南商丘的虞城县城南35公里的大周庄村,至今祠堂中还保留着木兰的戎装塑像,还有元代和清代刻立的记功碑,碑中记载了木兰的生平和她所立战功,以及历代修祠的情况。2007年河南虞城县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木兰之乡,而木兰的传说故事也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预以保护。

中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很多很多,但是女扮男装的英雄,只有木兰一例。尽管北魏年间的花木兰,和隋朝的魏木兰,时间相差二百年,但人们对木兰的敬慕之心却无有差别。时至今天,我们依然在传唱木兰诗,相信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人们的英雄情怀永远不变。

10

真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