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刘秀分别是两个王朝的开创者,两个人处的时代不同,面临的问题自然也不同,在这里本人为大家一一道来。
刘秀是刘邦的后代,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六个儿子刘发的子孙。说来也巧,刘秀和刘备都是汉景帝传下来的,刘秀的祖上是景帝的第六子刘发,刘备的祖上是景帝第七子刘胜。
刘秀的祖上刘发的出生还有很大的偶然性。汉景帝有一个妃子叫程姬,有一天皇上临幸程姬,程姬因为月事无法侍寝,于是就让她的侍女唐儿代替自己伺侯皇上。汉景帝和宫女春风一度,就生下了刘发。由于刘发的生母只是个宫女,所以刘发并不得父皇宠爱,汉景帝将他封到了遥远的长沙国为王。
刘发知道自己不受父皇待见,自然也不会有争夺皇位的野心。他又嫌自己封地太小,于是有一次他回长安为父皇祝寿时,刘发跳舞时故意把动作弄得很别拐,惹得众人大笑。汉景帝非常不解,就问怎么回事。刘发说:‘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于是景帝便将武陵、零陵、桂阳三个郡交给他。刘发到刘秀依次是,刘发、刘熊、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
在这里我们要说说西汉王朝究竟是如何建立的,如果走向灭亡的,以及刘秀如何从众多的刘室宗亲中脱颖而出,最后成功光复大汉。
刘邦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是因为在秦朝时,中国是一个散沙状的平民社会。秦国在变法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强迫国内的大的家族拆散成小的家庭,从而减小地方对中央的阻力,建立起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秦国在扩张的过程中,每灭一个国家,就将这一套做法推广开来。秦国的效率之高,古今罕见,以至于第一次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秦始皇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统一了一切,贷币、文字、度量衡、官话等,但惟独没统一的一样东西就是人心。秦国无休止的战争和沉重的赋税,让老百姓再也无法忍受,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结果就是无比强盛的大秦帝国,只维持了15年就倒塌了。
在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之间又打了五年,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西汉王朝。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建立一套怎样的制度。殷鉴不远,秦朝一味地实行郡县制,很快就灭亡了。而且在灭秦的过程中,山东六国的人又重新复国了,诸侯国在灭项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刘邦在帝国境内实行了两种并立的制度,秦国原来的统治重心关中及其附近实行郡县制,原来六国统治的中原地区实行分封制,但是封国的数量比之前要多,比如代国、赵国、齐国、楚国、吴国、长沙国、城阳国、燕国、梁国等。刘邦首先封的是功臣,比如韩信、彭越、英布等,后来刘邦为了统一权力,将这些功臣干掉。这时封国出现了权力真空,刘邦便派他的兄弟子侄去做王。
简短解说,刘邦建立的制度意在维持西汉帝国内部的平衡。西汉的功臣派势力很大,将自己家人封王就是要制衡功臣派,同时如果封王中有人造反的话,也可以用功臣派去对付他。
但是这种结构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大,通过各种方式来削夺地方诸侯国的土地,景帝时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被名将周亚夫平定。后来汉武帝时,推行了“推恩令”,各个封国的领地进一步减小,无力和中央抗衡。汉武帝又以诸侯国献黄金成色不足为由,削夺了一大批诸侯国。这些地方诸侯国形同虚设,国家实现了空前的大一统。
但是有句话叫“月圆则缺,水满 则溢”。国家达到鼎盛也往往是衰败的开始。原因在于,地方强族的崛起,使得西汉社会由原来的平民社会变成了地方势力强大的豪族社会,中央的行政能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和腐蚀。原因主要有两条:
1.随着经济的发展,耕牛和铁器的应用,使得地主有钱人家的耕作效率大提高,从而加剧了土地兼并,很多和流民远处可逃,纷纷投靠到豪族的庄园经济中,长期发展二者就形成了稳定的主仆关系。
2.汉武帝长期对匈奴作战,加剧了国内矛盾。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四十四年,匈奴被打得很惨,但可别觉得中原人的日子好过。中原百姓长期要交繁重的赋税。很多百姓因为交不起赋税,就仍掉了土地和废品,成为了流民。这此流民有两条出路,一是聚众选择,反抗朝廷,二是投靠豪族成为长工,也变为隐匿人口。无论以上哪种情况,都使得政府不能再向他们征税。到汉武帝晚年,朝廷掌握的人口数减少了一半,可见情形已经相当严重。
豪族的存在让朝廷政策的施行增加了很多困难,收税也变得更多艰难。有些地方官员因为俸禄不足,甚至和地方豪族相勾结,进一步掏空了西汉王朝的统治根基。
这种变化具体的表现是:
1.豪强占有很多的土地,还经营商业。由于朝廷的抑商政策,这些人经商所得的钱,大部分又用于购买土地。因为铁制家具和耕牛的推广,原来有钱人豪强变得更加强势。普通农民由于生产工具落后和繁重的赋税,无法正常生活,很多都归附了豪强。豪强大量隐匿人口,逃避赋税,给朝廷财政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久而久之,豪强和庄园内农民形成了稳定的生产关系,农民依附豪强,豪强为他们提供保护。这样豪强一步步壮大,有了和朝廷较量的资本
2.无地农民中不愿归附豪强的人,便成群结队逃往边疆地区。因为连续地区有大量无主荒地,农民逃到那里可以开垦土地,继续生活。但由于这些地区条件恶劣,这些农民的生活往往非常艰难,所以一旦遇到天灾,这些人很可能成为流民,又成了国家的不稳定因素。可是国家的税收逐年减少,对边疆地区更是鞭长莫及。
豪强的势力越来越大,因为豪强是以家庭为主体形成的,所以也叫豪族。在汉武帝以后,中国社会就由秦朝时形成的平民社会,变成了豪族社会。
当西汉的统治行将就暮的时候,涌现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接盘侠,那就是王莽。王莽的家庭相当庞大,是今天邯郸地区的豪族。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也是下一任皇帝汉成帝的生母。在王政君干预下,王莽的叔伯都在朝廷里担任要职,一直到了大司马、大将军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后来,王莽接了叔伯当上了大司马,进一步培植亲信,扩大自己的权力。最后,王莽废掉了汉朝皇帝,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王莽既没有显赫的军功,也没有长期基层工作的经验,他能够上位主要依靠成为道德表率,树立良好的口碑。所以,王莽在即位后,就要更加确立自己为民着想,成为儒家学说的坚决执行者。可是他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实行了一系列很违背当时国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1. 政治方面,解放奴隶,并重新丈量土地。这里的奴隶就是指豪族家的破产农民,他们和主人之间已经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关系,一旦下令强行分离,必然使经济秩序发生混乱。重新丈量土地的目的是要豪族把之前侵占的土地都吐出来,真是就是在逼豪族选择。
2. 经济方面,实行贷币改革,发行了刀币,布币,贝壳等一系列秦始皇在二百多年前就已经废除的货币,还发行了大钱,大肆掠夺民间财富。
3. 改地名,将全国半数以上的州、郡、县改名,造成了行政命令的严重混乱。
王莽在用一套儒家理想主义来治国,真的堪称一代儒生皇帝。可这套措施的效果和秦朝暴政的效果一样,都使民众忍无可忍。老天此时也不眷顾王莽了,连续闹天灾,黄河发大水,甚至发生了改道,黄河入海口由天津径直改到了山东。
百姓终于起来选择,最大的两支队伍分别是绿林军和赤眉军,分别发生在今天的湖北和山东。
此时我们的又一位主人公刘秀就出场了。刘秀是南阳人,在今天湖北的襄阳。刘秀的父亲叫刘钦,做过南顿县令,刘钦早死,刘秀一家投靠叔叔刘良,但一家人衣食无忧。刘秀的大哥叫刘演,性格真爽,爱结交天下豪杰。绿林军起义经过南阳,刘演散尽家财,成了起义的首领,刘秀也跟随兄长一起起义。
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刘演率兵攻打南阳的首府宛城。此时,王莽对起义军高度重视,调集重兵围剿,他派王邑和王寻为统帅,带领四十万大军向南阳杀来。中间经过军事重镇昆阳,刘秀就在昆阳驻守。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刘秀沉着应对,带部队与敌军前锋交战,刘秀身先士卒,率先冲锋,起义军将士个个奋不顾身,将王莽大军出败。昆阳一战后,王莽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此王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后来,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内讧。其他起义军首领,见刘演威望太高,就联合到一块,拥立刘玄为皇帝,同时找了一个罪名将刘演赐死。刘秀立刻从山巅跌落到了谷底,决口不提昆阳之事,同时也不敢公然为哥哥吊丧。
时间不长,绿林军就攻下了长安,杀死了王莽,灭掉了新朝,建立了更始政权。刘玄看刘秀很可怜,也没有再为难他。后来为了安抚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刘玄派刘秀持节去河北安抚。
刘秀终于鹰飞长空,鱼入大海,再也不受人约束了。刘秀在河北,经过了一段极艰难的被迫害岁月,终于杀死了反对者王朗,联合了真定王刘杨,平定了整个河北。
刘秀以河北为根据地,在今天的邢台的柏乡县登基称帝。随后南下攻下洛阳,以此为首都,建立东汉政权。随后,刘秀收服了赤眉军,消灭了西北的隗器和蜀地的公孙述,统一了全国。
此时的社会形态已经和西汉初年完全不一样了。反对王莽的主要力量是豪族,刘秀就是他们的支持下才当上皇帝的。以刘秀手下功臣为例,刘秀的前七大功臣,分别是邓禹、吴汉、贾复、耿龠、寇恂、岑彭、冯异,七个人中只有吴汉是小官吏,其他人都是豪族出身。他们是社会上根基较深的豪族,刘秀又受到他们的支持,在开国后自然要有所回报。最重要的是一个标志就是东汉首都定在了洛阳,而洛阳就是豪族的大本营。
由以上内容可知,西汉是一个平民建立的王朝,而随着王朝的发展,豪族兴起,最后豪族造反成功,拥立刘秀为皇帝,建立东汉,从此开始了近千年的豪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