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读书的人,就算不告诉他答案,若说“六大名著”,基本上也能猜到另外的是哪两部。但实际上,这六部名著,仍然是有所保留的评价法。因为要全无顾忌、公平比较文学价值和社会研究价值的话,任何一部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金瓶梅》。

六大名著多出来那两部,就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不知道是否也有人看过全本未删减的《聊斋》。我曾经在辽西最大的图书馆读到过,能理解它被剔除出“名著”行列的原因——关于色情方面的描述过多,且极为露骨。在某些被删减的故事里,不仅仅是色情描写过多的问题,甚至有些情节有悖伦常。这些故事虽然托于鬼狐,但终究会归为人伦,因此很可能对读者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还有些故事,穿插这些情节实际是毫无意义的,与故事主线本身没有任何牵连,有它不多,没它不少,且又龌龊,不知道蒲松龄写出来做什么。

另外,《聊斋》还有一大问题,即毁僧谤道。这也是被删减的原因之一。很多故事,可能有些人已经察觉到上下篇章不搭,就是因为里面已经删减了很多愤世嫉俗的语句,那些言辞甚至有些是无脑喷,确实不利于宗教和人文的和谐。

我想,大概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聊斋》最终没登上所谓的大雅之堂。

《儒林外史》,它的问题,我想,一是出在年代意识上,二是很多人的理解能力太差,而小说的描述却很容易给人误导。所以,把它也剔除了。——这么说来,其实《儒林》是比较冤的,但你想,百草枯明明是农药,都能被人喝得禁售,何况这么一本书呢?不去捧它,以免那些水平比较低的读者看了以后产生错误的理解。

举个例子,比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我看过很多人的评论,大都是说马纯上仗义疏财后变穷了,乃至游西湖时想吃点好东西也吃不起。

但游西湖这一段,其实是对马二先生的讽刺啊。他仗义疏财是不假,但这一段主要描写他去了一趟西湖,一路散漫闲晃只知吃吃吃,说明他是个废柴,为后文他“衡文毫无把握”打下伏笔,而这样的人掺合到科举选人里去,那是非常坑人的!

——这明明是一段抨击科举黑暗的事情,但硬生生被某些水平低的读者给弄反了。如果人人都这么理解,那这部书就没法看了呀!

另外,很多人对这方面事情的认识还停留在电影电视剧阶段,比如从心眼儿里还相信“书生孤身一人进京赶考”这回事。但实际上,进京赶考那一场是“会试”,有资格考那一场的得是个举人。而举人是不折不扣的贵族阶级,千年来“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带个驮队都算低调了,真实的历史上哪有孤身一人进京赶考的举子?

举个例子。乾隆年间,有一次乾隆问朝堂上的大臣,有没有福建人。能上朝的官员都是从五品以上的官,结果当时只有一名官员来自福建。乾隆很惊讶,说“难道福建举子不做官吗?”为什么这说?举人可以不继续考试,他们可以直接去当官的。因而范进中举后,才有那么多人巴结他。因为范进就算不去做官,起码也称得上当地名流、上层人士了。举人有很多特权,连仆人都可以减免徭役赋税。很多人给举人送钱,要投身举人之下当个奴才,就是因为这个。

很多读者对真实历史并不了解,让他们看《儒林》,只会误导他们,所以,还是不要过度宣传《儒林》为妙,把它剔除于“名著”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佳贡献者
2

因为四大名著大出名,忽略了其它两部。

3

大概因为《聊斋志异》虽然非常好在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但它是短篇集,不是鸿篇巨制。

《儒林外史》讽刺知识分子,漫画科举制度,缺乏公正客观,结构其实也是短篇集而不是长篇。其主旨也简单片面,他说那么多,鲁迅一个短篇《孔乙己》就把它发挥到淋漓尽致。

其实呢,孔乙己比不读书的泼皮泼妇好得多,公交车上坐大姑娘的腿 、为跳广场舞围殴在球场打球的小朋友、向跳广场舞的大妈泼大粪这些事,孔乙己是不会做的。

读书就是拿规则、教养、思想、感情往自己脖子和手脚上套,以有利于社会和他人。


4

中华上下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小说,流传到现在最为出名的就是四大名著了。一提这四大名著相信大家脱口而出,那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及施耐庵的《水浒传》。这四部名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本来我国是有六大名著的,一直流传在民间,只不过建国后慢慢的演变成四大名著了。其中被删除的那两部名著就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和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为什么在建国前是六大名著而建国以后成了四大名著了?其中的渊源又是什么呢?

第一,与国家出版要求有关。

其实这四大名著和六大名著国家根本没有给特定的叫法,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刚刚建国,国家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思想上都比较匮乏,国家加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出版社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版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丰富大家的生活。可是国家规定只要求出版四本经典小说,出版社的人员根据人民群众的广大要求,考录再三决定选择高质量高品质的四大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

其实被删除的这两本书当时在社会上反响也很大,只不过碍于制度的规定,没能及时出版。不过这两部小说写的也很好,最后还拍成了电视剧,一直让人们对故事的情节念念不忘。

第二、与小说的内容有关。

大家都知道《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内容大部分是描写社会的种种不公现象,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而《聊斋志异》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这本书有400多篇短篇小说组成,大多是描述人鬼情未了的爱情故事,从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以及思想的反叛。虽然这两部小说内容很精彩,但是对大家的思想改进不如其它四部名著更明显,所以教研组人员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把这两部删除了。其实现在想想也很可惜。

虽然《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没有被大家广泛的流传,但是它们一直在社会上流传,得到人们的好评。这两部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和价值仍然是无可估量的。

5

确实是有“六大名著”这个说法,但这是后人牵强附会,这种说法的形成大约在清末民初一段时期。

所谓的“六大名著”,是指咱们熟知的“四大名著”之外,另加了两本书,分别是《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实际上,“四大名著”这个说法出现的时间很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出版社的需求而刻意推出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一种营销手段。

那为什么出版社要去掉两本呢,多两本不是可以卖出更多的书吗?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四大的说法有历史渊源

早在明朝,文学家王世贞就提出了《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为四大奇书,但是后来冯梦龙说,你这个分类不对,《史记》是史书、《庄子》是道家经文、《水浒传》是通俗小说、《西厢记》是杂剧,四种不同种类的书,怎么能被归纳到一起呢,这不是瞎胡闹么。

于是冯梦龙提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到这里,就全是小说类读物了,分类十分合理,人们也十分乐意接受这种说法。

到了清朝,就十分尴尬了,因为一本叫《红楼梦》的旷世奇书横空出世,半部残书称霸中国,四大奇书根本不够看的,叫五大奇书又不合适。

你知道,在中国,四这个数字还是具有特殊含义的,人有四肢、年有四季,归类的时候,中国人也习惯以四、六、七这些数字,没有说用五的,五象征权力,不能随便用。

这样一来,就只会把《金瓶梅》淘汰掉,实在因为这本书中所写内容太多露骨,不像其他几部书,大家当个乐子看就行了。

就这样,去掉《金瓶梅》,补上《红楼梦》,成了清代人的“四大奇书”。

六大名著

到了晚清时代,四个名额明显不够用了,因为明清两代的小说,就跟唐宋两代的诗词一样,遍地都是,你下楼买盒烟都能遇到10个写小说的,其中精品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比如明末冯梦龙写的《东周列国志》、《三言二拍》,许仲琳写的《封神演义》,清代钱彩、金丰合著的《说岳全传》等。

在这些众多的明清小说中,除去前面提到的四大,其文学性、可读性、流传性最强的,就是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

所以在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民间流传着“六大奇书”,就是在四大的基础上,加上了这两部。

《聊斋》和《儒林》为什么被淘汰?

说起来,这两部是被淘汰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内容方面,四大都是长篇小说,一个故事贯穿始终,而《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全书将尽500个独立小故事,《儒林外史》虽然名为长篇小说,但实际上其中的故事很多也是独立成篇的,只是有一个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核心思想。

《聊斋志异》:

这是一本托鬼狐言人世的书,蒲松龄先生想象丰富,在书中,描写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比如在《凤仙》一篇中,他就写出了最早的“照相”故事;在《晚霞》一片,又破天荒地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正面描写舞蹈演员的日常生活;在《夜叉国》中,他又写了一个岛国的人物生存状态,比《鲁宾逊漂流记》早了近100年。

同时,在书中,他又用辛辣的笔法,狠狠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很多篇目中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揭露官场黑暗的同时,他也对水深火热的老百姓表达了同情,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聊斋志异》都是禁书。

但是呢,书中有太多露骨的内容,现在我们能独到的《聊斋志异》,都是删减版,那些香烟的画面我们是没有机会看到的,并且在思想方面,蒲松龄虽然跟大多数同时代的人相比还是思想前卫,但他还是饱受封建思想荼毒,在书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来,他笔下还是有少量糟粕内容的,这就不太适合作为名著来推广了,那个年代,蒲松龄先生的墓都被挖了,这些鬼魔狐怪的事……你懂的。

《儒林外史》:

吴敬梓先生这部书,跟《聊斋》的本质是一样的,他们都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来揭露社会。不一样的诗,《儒林》更加依托于现实,《聊斋》则偏重于用虚幻。

整部《儒林》,在第一回用王冕的故事交代了整个故事的主体思想,接下来的故事,也几乎是短片内容的连接,就是说,故事是散的,但是思想是统一的。

所以这也跟四大的评选标准有一定差别,故而被淘汰。


6

中国四大名著应为六大名著!??另二部文学艺术性亦非常高。民族要有文化自信!范进中举的故事家喻户晓,画皮剧情妇孺皆知。新时代就要扩大中华文化震撼力!影响力!??

7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遊记》,《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被称为是六大名著。《金瓶梅》落选是因为里面有一些淫秽地描写,所以落选了,《聊斋志异》虽然题材很好,但是在白话文小说开始盛行的时代,他却运用了艰涩难懂的古文,明显地落后于时代。所以《聊斋志异》也落选了,不被大众所推崇了。.

8

众所周知,中国的四大名著为《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但是估计鲜有人知,四大名著曾经是六大名著吧。

清末明初,六大名著产生,除了以上四本,还有一本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另一本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两本书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可以说在文坛上有重要地位。

《聊斋志异》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当年蒲松龄科举考试屡试不第,于是他投入了他所有的才华和精力来创作这本书。《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顾名思义,文中多写妖魔鬼怪,其实是为了揭露封建统治者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全书中,描写爱情的主题占多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作者理想的爱情。在老百姓之间广为流传,深受大家的喜爱。

《儒林外史》是清朝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集,全书的中每个故事虽然没有情节连接,但却有同样一个中心,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利禄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整本书在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另一方面也赞美了少数人能坚持自我,守护人性,不忘初心,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这本书凭借着对人物性格细腻的刻画,高超的讽刺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佳作,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在国际汉学界影响颇大。

为什么这样两部著作,如今却不在几大名著范围内呢?

实际上,有四大名著的说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可以理解为当时出版社的一种运营手段。早在明朝,冯梦龙提出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归为四大奇书,其中《金瓶梅》为四大奇书之首,这本小说通过对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体现了当时民间生活面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

这四本书全为小说类读物,分类合理,老百姓也都接受这四本为四大奇书这一说法。到了清朝,《红楼梦》的出现引起了轰动,它完全可以和前面四本书相媲美,但是叫五大奇书又不大合适,因为在中国,人们习惯用四、六、八这些数字,很少有用数字五的,就文学价值来说,《金瓶梅》和《红楼梦》都是不可估量的,但由于《红楼梦》叙述地更为完整,且《金瓶梅》内容着实有些露骨,所以综合考虑被淘汰,于是《红楼梦》顶替了《金瓶梅》成为了四大奇书之一。

后来,《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到了清末明初的这段时间,民间开始流传起六大奇书,但后来《聊斋》和《儒林》却惨遭淘汰,说起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内容方面,前面四大名著都是长篇小说,而《聊斋志异》却是短篇小说,整本书全是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

《儒林外史》虽然是长篇小说,但整本书基本上却也是独立的短篇故事,情节上没有太大的联系,虽然思想是统一的,但是故事是零散的。这便是是两本著作惨遭淘汰最大的原因。

还有另外一个小原因是说因为当时出版社印刷出版的时候,由于是计划时代,上级要求只能出版一定数量的古典小说,由于六大名著的印刷数量远远超过上级要求,所以没有出版。虽然这两部小说被淘汰了,但是它们的文学价值却没有被埋没,时至今日,六本名著依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仍然是必读的经典之作。

9

提起中国文学的代表作,

大家就会想到四大名著。

这四本书,不仅在国内老少皆知,

而且在国外也是声名不菲。

《六大名著》变《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但是在见过初期,却是六大名著,他们分别为中国文学史上六部跨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的全称。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行业都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国家大力倡导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人民出版社率先响应,就决定刊印这“六大名著”,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学生活。而当时由于一些原因,“六大名著”并没有全部第一时间地出版发行,其中《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的出版进程稍有些延误,就先刊印了另外的四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出去。

没想到这四本书一经出版,立刻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各大书店全都抢购一空,根本供不应求。其他的出版社见到这样的情况,纷纷也都加紧出版这四本书。于是“四大名著”的说法也随之流传了开来,反倒是另外两部,渐渐被人遗忘了。

另外一种说法


三国演义

也有说法认为解放后,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的原因在于:《聊斋志异》内容封建色彩更多一点,不利于青少年成长;而《儒林外史》更偏向于揭露官场黑暗,讽刺性过强,在解放初期大背景下,这两本显然不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所以被删除了。

另外两部名著的文学价值


聊斋志异

在上学的时候,很多人可能接触过《儒林外史》中的部分文章,比如《范进中举》。但对《聊斋志异》的了解,估计就全是从电视剧中得来的了。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在蒲松龄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情节曲折,境界瑰丽,它创造的狐鬼世界留给后人津津乐道的无尽话题。

10

首先需要明确,所谓六大名著的概念是建国以前广泛传播的概念。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是其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可以看出来,缺少了《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那么六大名著是怎么变成四大名著并为人所熟知的呢?另外两部又是为什么掉落下原本的宝座呢?

原因其实是建国以后,国家为了提高我们人民的基础文学素养,决定向大众推广几本一直以来广受好评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作品。而人民出版社最后敲定了出版四大名著。

推敲人民出版社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现如今的四大名著确实对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至于四大名著之名,放之四海而皆知。证明了当时他的选择是没有错的;另一方面其余两本落选的原因,可以看出两本书的很明显的特性,以讽刺的手法写作,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宣传狐妖鬼怪。很明显这种题材与我们国家当时破四旧,破迷信的方针是格格不入的。最终也导致了两本经典在那个时代的不被推广吧。

而这两本我是都读过的,小时候也看过聊斋的电视剧,也是风靡大江南北的剧嘛。下面给大家大致介绍一下这两本能和四大名著相提并论的书呀。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被后人称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因数次的科举失败不得志而最终心灰意冷,开始在家乡附近搜集各种有趣的鬼神妖怪的故事,最终著成了聊斋。聊斋之名来自他的书房名,志异就是记载各地发生的奇异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是那些多情而有义的狐妖们!

《儒林外史》创作于清代,作者吴敬梓。他以入骨的讽刺手法而闻名天下。这本书也是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巅峰之作。主要内容是针砭时弊,最出名的应该是那篇《范进中举》了吧,作者运用深刻而细腻的动作、心理描写讽刺了当时科举制下的社会。

两本书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赞誉,想要更多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推荐去看一下哦。(附两人的故居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