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毅、粟裕VS顾祝同、张灵甫

双方对决战役:孟良崮战役

战役地点: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

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9个步兵纵队,1个特种兵纵队共27万人。

顾祝同、张灵甫率领国军24个师,60个旅共45万人。

从双方兵力来看,华东野战军要少于国军18万人,而且武器装备主要以小米加步枪为主,还有各式缴获敌人的杂牌武器。

国军则是清一色的美式武器装备,并且还有制空权。因此,大家都会认为国军占有很大优势,但是在我看来武器装备好并不代表就能轻易战胜华东野战部队。

华东野战军虽然武器装备较差,但有一句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恰恰是华野部队的被后有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加上两名出色的将领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战斗力和士气并不低于国军。

陈毅擅长打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特别是大兵团作战,采用求心退却、诱敌深入的战术,并且在运动战中包围并大量歼灭敌人。

粟裕同样擅长各种形式的战术战略,特别是他追求“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兵无常势,出奇制胜,临机专断,兵贵神速,谋篇全局,运筹帷幄”的战术思想,在大兵团作战上,采用围点打援,稳抓稳打,逐步推进,最终分割歼灭的战术。

顾祝同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熟悉各种兵法战术,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积极参与抗日,并发表了对日宣战《自卫抗战声明》,日本投降后,顾祝同代表我方接受了日军侵华头目冈村宁次的投降。

张灵甫,黄埔四期毕业生,在淞沪会战上一战成名,被提拔为153旅副旅长谦305团团长。后来相继参与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因其表现出色,军衔和官职也是步步高升。抗日战争胜利后,张灵甫已经跃升为国军精锐部队74师师长,中将军衔。

两军对垒,陈毅、粟裕设计透敌深入

作为国军陆军总司令的顾祝同坐镇郑州指挥所,与前线总指挥74师师长张灵甫共同谋划歼敌计划。

而74师作为国军嫡系部队,全部装备美式武器,实力强大,导致师长张灵甫骄傲自大,以为74师所向无敌,在军事部署上犯了兵家大忌。还有一个原因是,华东野战军故意向东撤退,引起国军高层产生错误判断。

而国军74师好大喜功,担任主攻部队,在25师和83师的掩护下,一路孤军深入,不料进入陈毅、粟裕精心设置的口袋包围圈。

起初,华东野战军迎面阻击国军74师先头部队,然后主力部队采用从两翼寻隙纵深楔进,攻占曹庄和附近高地,逼近蒙阴地区。这样一来,在阻击65军的情况下,迅速占领黄斗顶山、天马山、界牌、尧山等地区,不仅割断了74师和25的联系,还歼灭了25师的一小部分。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主力趁机占领磊石山、桃花山、鼻子山等战略要点 ,掐断了74师与83师的联系。

第四和第八纵队正面发起攻击,占领黄鹿寨、马牧池、隋家店、佛山等地区,形成了对74师的包抄之势。

张灵甫预感被包围的危险,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顾祝同调10个师增援

张灵甫在得知周边重要地区遭华野占领后,预感有被包围的危险,于是就命令74师及其他附属部队向孟良崮和垛庄方向撤退。

但是张灵甫的这一动作完全在陈毅、粟裕的预料之中,随即便命令第四和第九纵队连夜攻占唐家峪子,赵家城子一线,同时命令第六纵队和第一纵队一部迅速占领垛庄,成功切断了74师的退路。

此时的74师已被华东野战军从四面包围,张灵甫向郑州指挥部的顾祝同求援。而顾祝同在震惊之余,认为74师在孟良崮地区占据有利地型,控制了所有制高点,只要坚守住就能等到援军。同时顾祝同命令在华东地区10个师的兵力向孟良崮地区增援,企图为74师解围。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在得到情报后,便命令阻援部队坚守阵地,阻挡敌方援军,同时命令主力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快速吃掉74师,否则将会面临敌军10师的围攻。

双方在经过48小时的激战,74师阵地全丢,张灵甫最终被击毙,一代名将就此损命。而国军援军在顾祝同强令下,也是一度冲到了距离孟良崮不足5公里处,但均遭到华野部队的顽强阻击。

74师及其被歼灭后,坐镇郑州指挥部的顾祝同也被调任国军参谋总长,分析重点进攻山东的军事计划败北的原因,并制定所谓的挽救败局的全盘计划。

从这场战役就可以看出,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武器比较落后,兵力也不及对方,但仍然能够战胜对方,我认为,是陈毅和粟裕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而且人民军队的背后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顾祝同、张灵甫虽然也是抗日名将,但其军事指挥能力明显不如陈毅和粟裕,而且所处的阵营腐败无能,官僚主义横行,官员勾心斗角,失去人民的支持,所以军事力量再强,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的命运。

最佳贡献者
2

数不胜数,不胜枚举,随便列举几个吧:

孙膑庞涓、韩信项羽、诸葛亮司马懿、袁崇焕努尔哈赤、石达开曾国藩、林彪孙立人、彭德怀麦克阿瑟、恺撒庞培、拿破仑威灵顿、隆美尔蒙哥马利、朱可夫苏德战场救火等等。

3

秦末的霸王项羽与兵仙韩信!

三国曹操与周瑜,诸葛亮与司马懿!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双子将星,冉闵与大燕的慕容恪!

4

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VS韩信;

罗马时期,汉尼拔VS大西庇阿;

二战时期,蒙哥马利VS沙漠之狐隆麦尔。

5

长平颇起各攻防,翦军强摧项燕亡。

章邯巨鹿尝败绩,韩信点兵围霸王。

水面偏能用火攻,夷陵妙计败刘郎。

虎牢自古称天险,轻兵破阵故安唐。

拓土开疆铁木真,生平所重扎兰丁。

大明双璧向无敌,独恨此君终未擒。

大将生来胆气豪,横刀立马敢援朝。

二战群英各聚会,五洲烽火不能逃。

此外唯思汉尼拔,奇兵天降裹残袍。

古来名将如龙虎,不许人间共比高。

6

我首先想起的就是扎马会战:汉尼拔(公元前247年—前182年)VS大西庇阿(前235年—前183年)。

汉尼拔是迦太基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战败,失去了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后来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卡出兵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属于现在的西拔牙),在那里自立为诸侯,每年给迦太基本土进贡,自己则是封疆大吏。汉尼拔从小就立志要对抗罗马,大概在公元前218年,汉尼拔带领大军(里面还有大象??)史无前例的翻越了罗马北部的天然屏障阿尔卑斯山,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罗马本土,开启第二次布匿战争。

当时的罗马将领没有人可以和汉尼拔对抗,基本就是S级与A级之间的差距。汉尼拔依靠原来的那批人,在罗马本土一待就是16年,最夸张的时候,曾兵临罗马城。最后罗马只能采用焦土策略,靠遏制汉尼拔的补给对抗。

汉尼拔的作战体系有很多亚历山大的影子,而大西庇阿的战术是学习了汉尼拔,同时奠定了古罗马百人队长作战方式。大西庇阿之前的战绩主要是驱逐了西班牙的迦太基人,是一位天才将领。最终由于迦太基内部问题,汉尼拔被召回,在扎马与年轻的大西庇阿对战。

当时双方势均力敌,汉尼拔的步兵要更多,大概在2.9万至3.6万人之间,而西庇阿则在骑兵上占有优势(4000至6000人),但是汉尼拔还有80头战象。作战过程比较复杂,不赘述,结果就是西庇阿把汉尼拔的战象变成了汉尼拔的败笔,同时把汉尼拔最擅长的骑兵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汉尼拔VS大西庇阿,大西庇阿胜利!

话外音:这两位名将人生最终的结局如何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资料看看。

7

历史的精彩就在于名将的碰撞,不仅是武力上的对峙,还是智慧上的斗争。虽然很多人都说天才共生是残忍的,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历史才刺激。

我们来谈谈欧洲历史上的一对天才名将碰撞,先说彼得大帝。

他的出生就占据着非常优势的地位,他拥有的是最大面积的俄国土地,在经历了几次战争后没有衰颓,反而更加强势。就像我们说的战斗民族,他积极的推动工业革命,并且被称为最优秀的沙皇。

但是他非常幸运也倒霉的遇见了另一位名将,那就是卡尔十二世。恰巧他的地位也很具有优势,顺利继位并且拥有非常强的头脑。就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俄国的扩张危及到了他的王朝,于是他带领军队马上回击。不仅消除了危险,还顺势来个回打,让大他十岁的对手差点失去王位。但是这不算完,两人的对决正式开始。

彼得用围攻战,总是让这位名将陷入多几倍的敌人之中,但是他每次都成功打下土地并且获得了威名。两人的对决都是有来回的,你来一下,那我就回过去。但可惜的是彼得终究不是他的对手,看着这位年轻人一步步称霸。甚至他还能联结曾经的敌人,一起攻击俄国。差点让这位大帝自杀,两人对决也终于有了结局。

很多人认为十二世就是为了战争而生,他的想法猜不透并且有思想,每一次战斗都让他加快成长。迅速发现弱点,并且不留后手。

总之世界历史上名将对决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啦!

8

关公战秦琼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