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邀请!

在《三国演义》里,被神话的人物有诸葛亮,关羽,当然也有赵云。只不过前两位已经被拨开了历史真实的面目,大家有了重新的认识。唯独赵云依然是人们的最爱,很少有人怀疑演义里神奇的描述。那么,让我们来试着拨开历史上云雾,看看赵云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赵云原在公孙瓒处,刘备投靠公孙瓒时,他们曾一起合作帮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虽然勇武,但在公孙瓒处并没有什么建树。后来,赵云知道刘备在袁绍处,投靠了刘备。

长坂坡“云身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既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并没有杀进曹军“七进七出”。

“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迎妹,而夫人欲将备子还吴,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

“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qian)为(今乐山市犍为县),飞定巴西,德阳。

“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赵云“空营计”,被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这时赵云是翊军将军。

诸葛亮北伐,“扬声谷由斜谷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云,芝兵弱敌强,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这些基本是赵云所有的战场表现,基本上没有镇守关隘,攻城略地,或是任先锋,统帅独当一面。刘备称汉中王时,赵云仅是翊军将军。还没有魏延,黄忠的爵位高。

很多人认为刘备是瞎了眼了,不重用赵云。事实上,刘备在知人,用人,识人远远超过诸葛亮。赵云一直守护在刘备身边,护卫安全,其实是最大的信任。关键时刻,赵云充当了救火队的角色。

从历史上看,赵云的战功比不过一些将领,但是他的眼光,足以说明他的确是位出色的将才。

刘备得益州时,要分成都田宅与诸将。赵云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备从之。

刘备要举兵伐吴。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

亮问邓芝曰:“街亭兵败,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兵败,赵云兵将军资都没少,诸葛亮要分军资给他的将士,赵云不受。“亮大善之”。

由此可以看出,赵云的大局观和政治判断能力,是前后左右四位将军不能相比的。赵云几次救急,都能说明他的临危不惧。“空营计”的创举,更好的证明了赵云,泰山崩于眼前而不慌的超人胆识,以及处变不惊的沉着。

去年去了一次成都的武侯祠,很奇怪的发现,赵云是一副文官的打扮。武侯祠可是在《三国演义》的作者出生前就有了。忽然觉得,赵云这位单枪匹马杀进曹军的白马将军,又有了他另一面的魅力与神秘。赵云成为一个完美的传奇。

最佳贡献者
2

赵云这位同志一般人都会喜欢。

大家知道,三国时期武将如云,星光灿烂,赵云作为刘备手下的爱将,虽然战功不是那么卓著,但他确有与众不同之处,历史也给予了他独特的地位。

他平时认认真真做事,保驾时舍命护主,没事时不惹事生非,有意见时就大胆提出。总结一下赵云的优点如下:

武艺高强;

警觉冷静;

胆气过人;

忠诚事主;

敢于直谏;

人品端正。

最好的留给自己,正因为他有以上优点,刘备才把他留在身边做卫戍司令,保护他和家人的安全。

至于赵云的军事谋略,指挥才能,由于刘备给他展示的机会不多,因此不好判断。赵云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自然也不会太差。

赵云被刘备、刘禅父子高度信任,死后被追谥顺平候。

能让君主绝对信任和放心的人是极少的,赵云是其中之一,可以推断,赵云是有做人的大智慧的。

3

不请自来,不吐不快。

正史赵云由于蜀汉史料缺失记载太少,可单从只言片语也能找出赵云的性格,统兵能力以及一些功绩,请大家耐心观看。

三国志赵云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这里主骑个人认为是主掌骑兵,公孙瓒处赵云已经是为骑兵队长,刘备挖墙脚拉来接着做骑兵队长?先保留意见,看后面赵云是否具备这样的统兵才能再说。

三国志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蜀书妃子传: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于当阳长坂,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于难。

单骑救主这里陈寿用了赖赵云保护,如果没有发生战斗或险情自然用不到这个赖字。我们都知道蜀汉史料少,陈寿又惜字如金,但总的不失严谨,各人传记对照下还是有些蛛丝马迹可寻。赵云应该是先护送刘备至安全处所,再回头去救人,并不是先主丢下妻子,赵云就马上去追回来。而虎豹骑追击三天三夜(这些百人将以上特种兵马上可以稍微睡睡调整的),同样的路程再看刘备一行步行逃了更久吧!而作为近将的赵云能休息好么?赵云敢独自回头救人就真的说明一个问题,此人真如刘备所说的一身是胆且对自己的武力有绝对的自信。云别传的一身是胆,义贯金石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此战让也刘备对赵云俞加信任,赵云未加入时关羽张飞都干过这活,不代表他们就是保镖。

三国志赵云传: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陈寿说的外水上江阳,却没说清去干啥,华阳国志记载是平定江阳犍为(领九城十二县),而诸葛亮传说的分定郡县说明是平定战,要切断成都与周边联系,在法证劝降信里提到的入犍为界,分平资中。说明赵云自领一路兵马攻略江阳犍为,一路平推,一年内拿下赶上与刘备汇合。骑兵出身的赵云领步兵攻城略地,后封翊军将军。刘备入川关张赵都不带,应该是三人都有声名在外怕刘璋忌惮,攻略益州的援军主将是张飞,功劳就记在张飞身上了,难道就可以说赵云打酱油?有几个人谁敢说自己能带兵一年内打下九座城池共十二县之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吧!再对比看看孙策周瑜带着一群牛人攻略江东六郡花了几年?

三国志赵云传: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翊军将军字面理解是辅佐军队的将军?参阅史料得知几十年后的成汉有些推崇这个所谓杂号,开国君主李雄亲族将领之一由翊军将军升司空,末代君主李势因资质相貌被拜翊军将军,汉王世子。而华阳国志作者直接将其与四方将军并列。是不是另类中护军呢?杨戏赞里说的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而中护军其中一个任务就是选士,说明赵云因为性格厚重,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干这个,坐镇中央搞军队建设,所以声名不显,而赵云性格、能力、威望及忠诚度在当时益州绝对是刘备首选。这里中护军估计是刘禅开始使用九品中正制规范军政职位,给赵云的翊军将军正名。而征南将军个人推测肯定是在平定南蛮有所贡献,毕竟无功不受禄。大汉镇东将军之前一任是刘备,赵云接班,这刘禅不忌讳么?

三国志赵云传: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三国志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三国志诸葛亮传: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

箕谷之战,赵云一路大张旗鼓为疑兵,诸葛亮带主力攻祁山,赵云把兵力四散冒充做主力,曹真上当遣大众拒之。没被识破,如识破赵云就不可能以小败收场了!街亭失守,诸葛亮撤军来不及告诫赵云,而赵云在失利的情况下收敛四散兵将聚拢抵抗,略为小败。这可不是事先做好安排的抵抗,纯粹是靠主将临阵指挥,崇高的个人威望,以及将士们对主将的信任,缺一则溃散在即。个人觉得是统兵能力一流:失利的情况下,以四处聚拢起来劣势兵力据守,抵抗敌军主力不至大败,其统兵能力颇为不凡,只是此时赵云年事已高且兵力不足。

以上为三国志记载,辅以华阳国志记载的赵云相关事迹的个人解析,云别传就不说了,免得有人说野史啊云吹什么的。

个人拙见:赵云以骑兵出身,跟随刘备于落魄之时,敢于独自回头逆行于虎豹骑追击的路上,搜救主母少主。可见其忠肝义胆,想人所不敢想,也当的起杨戏赞他猛将之烈。攻略荆州虽然史料缺失但此时也就关张赵三人好用(入川张飞赵云,关羽守家),攻略益州独下二郡,此后以严谨厚重的性格为刘备选拔考核益州之兵(平定益州后刘备军兵员构成混乱),统时选士,执掌禁军。初次北伐时以劣势疑兵牵制曹魏大众,为诸葛亮攻祁山做好铺垫,却因马谡一人全局大败。其军略为失利,小败而归。死于初次北伐后一年,也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史赵云由于记载太少或许不如演义那么英武绝伦,但也不逊色多少,完全担得起广大百姓爱戴的五虎上将之名。

感谢阅览,有喜欢赵云的欢迎转发,为正史赵云正名。

4

历史上的赵云虽然不像小说《三国演义》中那样出彩,但同样英俊潇洒、忠肝义胆、临危不惧、智勇双全、大公无私、眼光过人而且长远。

一、赵云身材修长,玉树临风,英武逼人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英俊潇洒,倜傥非凡。这一点并非罗贯中臆造,《云别传》中是明确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三国是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2厘米,八尺就等于193.6厘米。也就是说赵云是个1米9多的大个,并且他不仅长得魁梧,而且容貌英俊健壮。

相比于同期的刘备身高七尺,也就是1米69,赵云要高出一头。

二、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深受刘备信任

刘备和赵云当初都投靠公孙瓒,赵云看出刘备是个真心为民、值得托付的明主,就跟刘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赵云的哥哥去世,赵云要辞别公孙瓒回家。刘备知道赵云不会再回来跟随公孙瓒,担心不能再见到赵云,就依依不舍地抓着赵云的手跟他分别。赵云也感念刘备的情谊,就对刘备说:我一定不会背弃您的恩德。

时先主亦依讬瓚,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瓚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云别传》

后来,刘备跑到袁绍那里。赵云就到鄴这个地方去找刘备。刘备跟赵云同床而卧,秘密地派赵云招募了好几百人,这些人都是刘备自己的私人军队,是袁绍所不知道的。这些军队也是刘备以后得以发展的基础。

先主就袁绍,云见於鄴。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云别传》

在长坂坡之战时,刘备抛下妻儿逃窜,有人给刘备说赵云投降曹操去了,刘备对赵云深信不疑,用手戟抽打对方说:子龙一定不会抛弃我逃走的。没多久,赵云就保护甘夫人和刘禅到来。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云别传》

三、赵云智勇双全、临危不惧,颇具大将风度

赵云在长坂坡一战中,虽然没有像演义中所说的那样七进七出,斩将夺旗,杀得曹兵人人胆寒,但仍然可以称得上勇武胆气过人。

当时,曹操大军追来,刘备在张飞的保护下逃走,只有赵云负责保护刘备的家眷。在敌众我寡,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赵云逃走甚至投降曹操都说得过去,但他依然坚持保护甘夫人和年幼的刘禅冲出重围,找到了刘备。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云别传》

(赵云长坂坡剧照)

在汉中之战中,黄忠要抢夺曹操的粮草,结果被曹军包围,赵云的军队基本上都跟随黄忠去抢粮食去了。赵云看黄忠没有按时归来,就带领几十个骑兵把黄忠救了出来。赵云面对曹操大军,且战且退。将领张著受伤被围后,赵云又快马冲过去,救出了张著

曹军尾随而来,赵云没有关闭营门,反而打开大门,放下旗帜,收起战鼓,曹操怀疑有伏兵,想要离开,赵云命令擂鼓震天,让士兵用强弩在后面齐射曹军,曹军惊慌失措,自相践踏,还有许多掉入汉水中淹死。

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云别传》

这一战中,充分展现了赵云的勇武和足智多谋,临危不乱的大将风范。

四、赵云大公无私,事事为国家、为刘备着想

赵云自从跟随刘备后,总是先公后私,时时刻刻为国家、为刘备着想,不顾及自己。

当初,赵云率领家乡的义军投奔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是既高兴,心里又酸溜溜的。

他就嘲弄地对赵云说:我听说你们那里的人都投奔了袁绍,为什么只有你能够回心转意,迷途知返呢?

赵云义正辞严地回答:天下战乱不断,不知道谁是正确的。只是老百姓陷于倒悬着一样的灾难之中。我们那里的人的意见,只是投奔有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忽略袁绍偏爱将军您。

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云别传》

从赵云的话里可以看出,赵云追求的是,解除百姓的灾难,谁仁德就投奔谁。

(赵云剧照)

赵云跟着刘备占领成都后,很多将领就想着要分房、分地、分财产了,赵云却反驳说:现在国贼还没除掉,还不到安家立业的时候,况且益州的百姓刚遭到战乱,田地和宅院应该归还给他们,让他们安定下来,才能赢得民心。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
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云别传》

如果这时候论功行赏,赵云肯定也能得到一份丰厚的赏赐,但他 并没有因私废公,而是从长国家利益出发,希望能够安抚百姓,刘备也听从了他的意见。

五、赵云目光长远,思虑周全,心系大局

刘备大军占领桂阳后,赵云担任桂阳太守。原桂阳太守赵范的寡嫂长得天姿国色。赵范想要把嫂子嫁给赵云,赵云先以同姓原因坚决拒绝。

后来又有人劝说,赵云才说了实话:赵范是被迫投降,他心里到底怎么想的还不清楚,并且天下女子多了,干嘛非要娶一个不摸底细人家的女子呢?

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云别传》

后来赵范果然逃走了,如果当初赵云娶了赵范的嫂子,这时赵云的处境就会很尴尬。

(赵范嫂子樊氏剧照)

另一件体现赵云深谋远略的事件就是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这件事。

赵云认为,这时候蜀国的最大敌人是就曹魏,不是孙权,灭了曹魏,孙权自认就会服从。应该趁着曹丕刚刚篡汉,人心不稳,应该先去占领关中。不能把魏国放一边先跟吴国交战,战争一起,就不容易停下了。

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三国志.赵云传》

事实证明,赵云的观点非常正确,并且具有前瞻性,刘备灭吴失败,蜀国国力大减。

有读者可能会有异议,认为本篇文章引用的大多是裴松之注解《三国志》里的《云别传》部分。认为并不可靠。

但实际上,《云别传》据考证,应该出在西晋时期,当时的士大夫掌握资料较为丰富。作为东晋和南朝时期的裴松之是能够鉴别真假的。

并且,《云别传》中的内容把《三国志》中许多语焉不详的内容都做了补充说明,使得事件更为详细合理,所以《云别传》的内容是值得信赖的。

综上所诉,赵云赵子龙既是一个英武忠诚、足智多谋的将领,又是一个公而忘私、具有长远眼光的战略家。

朋友们,我是“北冥说史”,爱历史,爱文学,书写有深度的历史,做一个优雅的探索者。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5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史载“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可谓是大帅哥一枚,其为三国蜀汉名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赵云大部分都可以说从《三国演义》中得知的,三国演义可以算是一部史书,但却是七分真,三分假,汉末到三国基本历史框架和情节都算是真实的,但是在细节描述或者其他一些人物描述上都充满了罗贯中个人的“主见”,所以不能百分之百全信。比如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是五虎上将,但是在正史中并无五虎上将之称,赵云最高的官职是镇东将军,其地位远远不如关羽、张飞和马超等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赵云在三国演义上参假的成分不是很多,赵云也的确是一名文武双全、忠肝义胆的一流名将,这点即时在正史《三国志》也未被否认,其作者曾评价赵云“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想想看在汉代夏侯婴和灌婴都是何等人物,在西汉功臣的排位上,这两位名将可是仅次于萧何、张良、韩信、曹参、周勃和陈平这六人之下的人物,都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武略自不必说开国武将功臣,哪个武力和谋略不是上上之选,就说文韬,这两个人西汉开国之后都官至丞相、太仆等职,参与国家废立之事,和国家政策的创立,就这等人物,不是文武双全是什么?陈寿将赵云与这二人相比,足见赵云的武功、谋略和能力是由多高。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同时据史书记载赵云跟随刘备三十余年,期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并也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等战役,可以说在这些战斗中赵云几乎未尝败绩,可谓是“常胜将军”,就算是在箕谷之战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马谡丢失街亭而导致北伐失败,赵云慌忙由箕谷退兵,曹真军趁机追击的时候,赵云也能保证自己的军需物资以及兵将都能安然无恙的退回汉中,这足以说明赵云的谋略很厉害。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当然赵云不仅仅只是谋略厉害,他的武力更是一流,这点从长坂坡之战就可以看出,在刘备败退之际,其子刘禅和其妻甘夫人都还困与万军之中的时候,赵云一个人就敢冲入阵中并顺利救出刘禅和甘夫人就足以看出赵云的武力绝对不是盖的,这里我稍微吐糟下,刘备个人感觉没有三国演义写的那么的伟大,从长坂坡之战中就可以看出来,史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这点就可以看出来,只在乎自己的命运,而丝毫不管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这里要不是有赵云在,恐怕他们的孩子和妻子都要死于乱军之中啦,刘备到时候也只是哭了。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不过赵云这一生除了四处征战,也有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驻守地方,并掌管一地的军政大权,他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可以说在他主政期间,百姓们安居乐业,地方上的政务和政策的推行都被赵云管理的井然有序。而且赵云也只有一个有大智慧的名将,他曾经再刘备攻取益州之后,极力劝阻将益州的田和房分给有功之臣,而是建议将其分与百姓,令民众得以安居复业,而刘备在采纳了这条建议后,并十分的顺利就收取巴蜀民心,同时夷陵之战时,赵云也极力劝阻刘备大军东征,力主趁曹丕代汉,人心未固时全力北向以此夺取天下,可是刘备最终没有听取赵云的意见,终至丧师惨败,军中菁华十去其七八,也注定了蜀汉的疲弊衰亡,纵国士无双天下奇才如诸葛孔明,亦无力回天。

《萧氏续后汉书》记载:“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舍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
《读通鉴论》记载:“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

赵云可以说是蜀汉政权中那些重臣之中,少有的几个品行完美的人,其他的重臣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瑕疵,如法正睚眦必报、魏延招祸取咎、李严迷罔上下、关羽目下无尘、张飞暴而无恩、马超背父弃族等等,赵云与他们相比,人品不可谓不高洁。可以说为什么赵云是三国演义中最受欢迎,也是最让尊敬的名将,原因大概就是如此,我们现在的社会就缺少像子龙这样的人,性情耿直而大功无私,是以敢言能言,并无惧得罪君主和同僚,这些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是对是错在他们的心里真的很重要。赵云终期一生对蜀汉、对刘备、对刘禅可以说都是忠心不二,他能在刘备最弱小的时候就一心一意跟随着,即使君主遭遇多少的失败,他也依然不理不理,他能在刘备要举全国之兵为弟报仇攻击吴国的时候,在百官都不敢与谏言的时候,甘冒被贬官削职的风险出言谏阻,可以说赵云无愧于大丈夫之称。再者人们之所以喜欢赵云,是喜欢他的那份忠心,那份义气,更是喜欢他的那份大胸襟,为了刘备的知遇之恩,他可以孤身犯险去救刘备的儿子和妻子,为了不让蜀国的士兵白白牺牲,他可以放弃自己的地位和生命去劝谏刘备不要伐吴,只能说赵云真的是天下少有的大丈夫。

6

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样的?

堪称完美将军的赵云一身是胆,他救主有功、护主无双,在三国时期,是典型的忠臣无二的将领,其美谈留在今日,映照古今。

一、几近常胜将军的赵云。

说“单挑”也好,说指挥群战也罢,赵云几乎在沙场上游刃有余,纵横捭阖。

要说长坂坡赵云单骑救阿斗,或者是诸葛亮赤壁借东风,都是演义小说为了突出主人公的鲜明角色而设定的情节,包括诸葛亮舌战群儒都是正史没有的事情。可为什么作者有此一说呢,很简单,就是想突出故事主人翁的鲜明特色和文治武功。

在历史上,赵云作为刘备的贴身侍卫,确实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赵云的忠肝义胆护主,就没有刘备后来的蜀汉政权。

说赵云是常胜将军也不为过。正史记载他输过一次沙场,那是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候,由于魏军势力过于强大,导致诸葛亮主攻失败,赵云佯攻也不利,但赵云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境下,还是抢夺了些许战略物资。诸葛亮对赵云是大加赞赏。赵云的武功不但体现在这次战斗中,两次救阿斗都展现了他的不同凡响、异于凡人。

二、亦武亦文的赵云,有勇有谋。

赵云非但武功了得,文治方面也有不俗表现。赵云在与曹操大将夏侯兰的对战中,将夏侯兰生擒。此人与赵云是同乡,赵云也深知夏侯兰的为人和秉性。于是赵云胆大将此人推荐给刘备作为军正。缘于此人法纪严明,更能严于律己。所以赵云也识人善任,将他推荐给刘备。由此可见赵云不单单是一名虎将,也是一位心思缜密的文官。

赵云一生,不论是两次营救少主,还是贴身刘备身边,都是殚精竭虑,是并无二心的忠臣老将,包括诸葛亮也要敬重此人三分。就是因为此人的忠臣和睿智,包括他的与人为善、正义凛然等性格,都是值得称道的地方。

三、忠臣莫属赵云将。

纵观历史上,不论是伍子胥的鸿门宴救主,还是大将郭子仪的忠肝为国,类似赵云这样的忠臣良将是刘备的幸运,也是三国的传奇。就像《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刘备哪怕摔阿斗于地上,也要怜惜赵云这位大将的安危,且不论刘备是不是佯装此举,但可以反应出刘备爱惜人才、爱惜赵云,因为赵云值得托付、值得生死交付。

赵云是历史上的一位良将,也是一段传奇。论武功他不是千里挑一,论文治他也没有诸葛亮的论断善谋。可就是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为刘备识得,并委以重任,且值得重托。此人实属奇才,实属义薄云天之人当不在话下。(赵云忠肝义胆,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关注、点评。)

7

《三国演义》将赵云描绘成忠肝义胆,武艺超群。事实上赵云是什么样的人,又有哪些功绩呢?

据《三国志》记载,赵云是起点最低的将军,在所谓的单骑救主的故事里,赵云只是保护甘夫人和刘禅逃跑,没有七进七出的记载,所以此事过后刘备给他个牙门将军也算是大方的了。再说说赵云的战绩吧,领兵打仗的详细记载里,与夏侯惇战于博望坡,只是与夏侯惇的偏将夏侯兰交战,并生擒夏侯兰,此战后封为留营司马;还有就是配合张飞攻打江州各个县,配合黄忠抢个粮,还差点死在巴西;与邓艾一起在箕谷战曹真,大败,被贬为镇东将军,此前的最高官职为征南将军、永昌亭侯,领中护军,这个中护军也不是刘备的护卫,而是诸葛亮驻守汉中时的中军,大家都知道刘备的护卫队是陈到率领的白耳军。

另外,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分封了前后左右四将军,分别是关张马黄,赵云只是和魏延一个级别,属于武将第二梯队,镇字头将军,这些确实都是历史真实的记载,并没有那么多叱咤风云的表演,可能大家会失望,但历史就是历史,演义就是演义。

8

赵子龙一身是胆,是个忠勇的优秀将领。

赵子龙为人忠诚,原是公孙瓒爱将,刘备与公孙有同窗之谊。第一次相见,刘就非常欣赏子龙。而子龙亦在公孙亡后,投到了刘备帐下。从此,赵就为刘备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赵云人品上乘,忠于刘备,也尊敬诸葛丞相,与众五虎将也友好相处,还能直言相谏。

一次一赵姓官员看重子龙,想将美丽寡嫂托付子龙,子龙从不沾花惹草,婉辞谢绝。

在长坂坡为救阿斗,赵子龙三进三出杀入曹军大营,浑身上下血染战袍,不是曹操急于爱惜子龙,不许放箭击杀,恐赵云早就凶多吉少。刘备见此,竟接过阿斗一摔:险些误了我大将!赵云忙下跪:主公莫伤了龙儿。赵云愿为龙儿一死。当场感动众人,泪如雨下。

如此忠义勇烈的将军,据说韩国前总统朴瑾惠就想找个赵子龙,可惜一生未曾遇见。

9

是个忠诚值得信赖的大将军!

10

赵云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给人的印象就是长坂坡单骑就阿斗,七进七出。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记载三国时期正史的史书只有《三国志》这一部。在《三国志》中关于赵云的记载是在《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这是《赵云传》的开头,但是内容过少,赵云这个任务塑造的很虚幻,所以裴松之注解时对赵云形象做了补充,名《云别传》。《云别传》中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所以说赵云容貌英俊潇洒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关于赵云最风光的战绩,长坂坡之战中,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赵云传》中对之长阪战记载为:“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可见这并不是在《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刘备败走,连妻儿都顾不得,可见当时情况危急,然而赵云却能在这个情况下救出甘夫人和阿斗,可见赵云的勇猛。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 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这两段的描写充分的证明了赵云在于军事上的才能,并不是他人口中所说的泛泛之辈。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建兴七年(公元239年)去世,被追谥为顺平侯。当初,先主还在的时候,只有法正被追谥了;到了后主的时候,诸葛亮功劳和德行举世闻名,蒋琬、费祎耽误了国家重担,也被追谥了。陈祗收到刘禅的宠爱对待,特别加以殊荣,夏侯霸从远方来投降,因此也得到了追谥;因此,关于、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和赵云也被追谥,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一种荣耀。

纵观赵云的一生,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表现的那么的夸张,但也是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的一代良将。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