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苍茫大地认为:徐达不是朱元璋害死的,原因如下:

一、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公之首,但他在朱元璋面前极为谦恭忠诚。

徐达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朋友,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老兄弟22岁的徐达从军,初授镇抚,后因才能超群,被朱和尚委以重任,代自己征战四方。一生功勋卓著,大明江山有一半是徐达打下来的,元璋赞他:“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朱元璋于至正十四年秋率徐达、汤和等24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现。第二年,随朱和尚渡江,拔采石、下太平,与常遇春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也先,收康茂才义军,八月又和诸将分道攻溧水、溧阳、句容、芜湖,一路横扫千军。第三年二月又破蛮子海牙水师。三月,攻下集庆,改称应天府。一日就东进拿下京口,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七月朱和尚称吴国公,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为同佥枢密院事。围攻常州,生擒张士诚弟张士德,又与常遇春生擒其部将张德,次年二月,攻克常州,升佥枢密院事。又克宁国、宣城。1358年十月,克宜兴。十一月,和尚亲征金华,徐达留守应天府。从此,两人成黄金搭当,一人出,一人留守。可见徐达绝对帅才,绝对忠诚。1359年,徐达与俞通海水师攻池州,大胜,打得名将赵普胜从陆路脱逃,徐达攻安庆不胜转攻江北,下无为州,徐达率诸将攻安庆遇陈友谅部名将赵普胜不胜,用离间计诱陈杀赵,遂攻下枞阳水寨。1360年正月,与常遇春诱陈友谅至九华山下,斩首万余,生擒三千。第二年拜江南等处中书省右丞。八月再战陈友谅于江州,乘胜西进逼武昌。1363年七月,朱元璋用小船载二十万军队,与陈友谅巨舰数十艘载六十万大军在鄱阳湖大决战。第一天,先锋徐达击溃陈部前锋,歼敌1500人,缴巨舰一艘,军威大振。陈部拼死抵抗,徐达战船着火,徐达处变不惊,杀退敌军,朱元璋见士气高涨,胜敌有把握,担心陈友谅端自己老巢,令徐达守应天,元璋无后顾之忧,全力应战,以火攻灭了陈友谅。1364年正月,徐达升左相国。二月克武昌,一路肃清陈友谅残部。又率师东征,在1366年灭了张士诚。1367年11月任征虏大将军,在常遇春佐助下率25万大军北伐,一路经略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山西,在洪武元年七月,攻克通州,包围大都,灭了元朝。元朝灭亡后,元将王保保拥兵十万,镇太原成明朝劲敌。徐达入江西,取泽州、潞州,占稳脚跟。王保保北去大都,想要决战。徐达不回师大都,径取太原,逼保保回援。徐达夜袭保保军营,保保一路逃回大同,移军定西,在1369年冬攻兰州,徐州率主力赶到,双方在定西以北决战,徐达全歼王保保八万之众,王保保仅带妻儿亲兵逃往上都。1369年二月,徐达挥师西渡黄河,击败元将张思道,取得庆阳大捷,扫平陕西。1370年正月,徐达又任征常大将军,兵分两路,东路李文忠率军出居庸关追元惠宗;徐达、冯国胜、邓愈、汤和率西路出潼关。徐达大败元将库库,令汤和进宁夏,邓愈西攻河州,自己取沔州、兴元。李文忠一路收获甚封,在应昌擒元惠宗嫡子及诸王将相数百人,只有惠宗另一子率几十骑逃脱。李文忠回师途中,又破兴州,擒元将江文青,俘降元军37000人,大军凯旋,徐达被授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后来又多次出征,胜多败少,1382年,太祖令有司于南京徐达府前治甲第,赐其坊曰“大功坊"。

徐达对元璋非常谦恭。仅举南京玄武湖得胜楼来历一例。开国后元璋常邀徐达在此楼下棋,徐达棋艺高超,但恐有胜君之罪,每次均以失子告负。元璋得知缘由后,一次对奕,命徐达不必多虑,拿出高招,结果一盘下完,徐达获胜,并将棋子走成“万岁"二字,元璋龙颜大悦,将莫愁湖赐予徐达,后人称下棋楼为得胜楼。

徐达对元璋很忠诚。当年,郭子兴与孙德崖不合。郭子兴抓走孙德崖,孙军抓走朱元璋,徐达提出用自己换元璋,化解了矛盾。

二、元璋杀功臣多是史实,但也不是全部杀绝,他杀功臣的原因主要是他认为:功臣们结党营私或对他、子孙构成了威胁。

老兄弟汤和就得善终。徐达为人十分低调。从不像朱文正、蓝玉般嚣张,更不像胡惟庸般结党,主上教我打仗,我就全力以赴;打完胜仗,我不翘尾巴,及时交出兵权,尾巴夹得紧紧的。他和汤和一样,对光着屁股长大的朱元璋十分了解,绝不会老鼠啃菜刀一自去找死!

元璋曾赞他: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这等守法功臣模范、加光屁股兄弟,人畜无害,杀他做甚?

三、徐达在死前一年,已得背疽,对当时已52岁征战多年的老将徐达来说,是致命的病,元璋对忠厚的老兄弟没必要下杀手,这种杀法也不符合元璋手段。

朱元璋杀胡惟庸、杀李善长、杀蓝玉,从不藏着掖着,相当高调,说杀就杀,该灭族就灭族,从来是屠夫本色,他如要杀徐达,尽可照着来,他的字典上从没有个怕字!当年作为和尚的他,接到老兄弟、千总汤和的邀请去投郭子兴时,其时郭子兴正被元军围城,他差点被郭帅当着奸细给灭了,他不照样前行了吗?何况此时称帝多年的他,还怕啥呢?

四、之所以民间有元璋蒸鹅杀徐达一说,是受了《龙兴慈记》的影响,但此书不是史书,此说真伪存疑。

古时人过七十古来稀。常遇春四十岁就死了,朱棣活到六十四岁,徐达活到五十三岁,正常。徐达征战多年,征战四方,身体极度透支。在1384年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好,次年二月,病情加重,随后去世。因为他病情有过反复,死得太仓促,就没有了流言。现在所谓朱元璋赐徐达蒸鹅,徐达吃完送命,是王文龙《龙兴慈记》中记载的。徐祯卿的野史《剪胜野闻》中也记载徐达是被元璋毒死的!但《龙兴慈记》中作者(嘉靖辛亥年,即1551年)引言称:其自幼闻其母言明初遗事,盖其外祖陆源生授其母,母授文禄,乃为追述幼闻,纪念其母。又均记明太祖事,故曰《龙兴慈记》。该书经口口相传,其于史已愈远,而其传说色彩却愈重,说白了只能当小说读,即便是纪实小说也不能当史书用!《杨家将演义》风靡数百年,个中水分有多少何需我赘言!

五、徐达生前死后均无限荣光,如被暗杀,元璋不可能给他如此恩宠。

恩宠除上文所述外,补充如下:长女在1376年册封为燕王妃,次女在1391年九月,册封为代王妃,四女为安王朱楹妃。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伤,列他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最佳贡献者
2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说到屠戮功臣,朱元璋在历代帝王之中绝对名列前茅。不论为了肃清政治环境,还是为了稳固统治,亦或是保证皇位传承,朱元璋杀起功臣来,那简直是毫不手软。那么,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也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

一只“烧鹅”引发的悬案

根据《明史》记载,徐达乃是因“背疽”而死。然而在民间,却有这样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徐达当时生了背疽,朱元璋听说生有背疽之人吃了蒸鹅将会加重病情导致死亡,于是便派人赐给徐达一只蒸鹅,徐达含泪吃下,不久疽发身亡。

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再加上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名声,使得人们对此深信不疑。那么,这个说法到底从何而来呢?

《明史》之中对此其实并无记载,直到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才出现了“忽赐膳”的记载,不过却并没有明确赏赐的就是“蒸鹅”,而且《翦胜野闻》只是一本野史笔记,记载的本就是民间传说之类的趣闻,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翦胜野闻》的评价,“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其实并不是很可靠。

到了明末时期,王文禄在《龙兴慈记》中写道,“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这才完善了这种说法。到了清朝时期,《廿二史札记》同样采用了这种说法,虽然作者本人也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只是为了增加趣味性,但却没想到这种说法竟然就此流传后世,而且使得后人对此深信不疑。

以上便是朱元璋以“蒸鹅”赐死徐达之说的由来,本是民间传说,却由于半真半假,加上朱元璋杀功臣的名声,竟然使得这种说法广为流传。

朱元璋杀死徐达并不可信

或许有人会说,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虽然“蒸鹅”之说不可信,也不能就此断定朱元璋与徐达之死毫无关系。虽说如此,但我认为朱元璋不太可能会处死徐达,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朱元璋没有杀徐达的必要。朱元璋杀功臣不假,但却主要出于两种原因,一是部分功臣凭借战功屡次犯禁,这其中的典型便是蓝玉,这类功臣虽然战功卓著,却也是罪有应得。二是消除威胁,确保皇位传承,这次大规模屠杀功臣主要发生在朱标去世之后,是朱元璋在给皇太孙朱允炆扫清障碍。而徐达却并不存在这种问题,不仅没有违法犯禁,而且早于朱标而去,并未对朱允炆形成威胁。更何况,此时明朝虽然已经统一天下,但北元的威胁却仍然存在,朱元璋没有必要自断一臂。

2、《明史》记载可靠性较高。《明史》明确记载“(徐)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要知道,《明史》可是清朝修撰的,如果朱元璋真的杀死了徐达,这完全可以作为抹黑朱元璋的一大罪状,清朝根本没有理由对此事进行遮掩。因此,个人认为《明史》的记载还是比较可信的。

3、“背疽”的死亡率极高。所谓“背疽”,其实就是金色葡萄球菌入侵毛囊或皮脂,导致背部大面积急性化脓感染。这种病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感染,基本毫无治愈的可能,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死亡。由于古代医疗手段和医疗条件极为有限,得了这种病几乎毫无治愈的可能,因此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病症,例如三国的刘表和曹休、唐朝诗人孟浩然、南宋大将宗泽、明朝的杨一清等名人均是因此而死。而且,“疽最忌鹅”这种说法也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4、徐达死后朱元璋的态度。根据《明史》的记载,得知徐达去世的消息,朱元璋“为(徐达)辍朝,临丧悲恸不已”,可见朱元璋对于徐达之死乃是极为悲痛。而且徐达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都掌握有一定的兵权,如果朱元璋真的杀死了徐达,那么即使不斩草除根,也绝对会防止其后代再接触权力,无论如何是不会将这两个定时炸弹安排在朱允炆身边的。

综上所述,朱元璋杀死徐达之说并不可信,徐达完全是因病而亡。至于朱元璋以“蒸鹅”杀死徐达之说,只不过是民间传说罢了。

3

这里是行话历史,欢迎关注点赞!

我个人认为没太大关系。

关于徐达的死,历史上的记载比较离奇,离奇的有点让人难以相信。

据说徐达在五十四岁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背上长了个大疮,一直也不见好。这个时候朱元璋正琢磨着怎么才能把和他一起奋斗打天下的这帮哥们一网打尽,忽然听说如果背部长疮就不能吃烧鹅了,于是假装不知道他有疮,赐给了徐达一大只,徐达没有办法,只能含泪吃完,然后暴毙。

我的天,漏洞太多了好么

首先背部长疮,在古代好多人都是这,说白了就是毛囊炎或者皮肤破了引起的感染,这和吃烧鹅有什么关系,还暴毙,估计还长身体了。

再说都已经长疮了,在古代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基本上就是不治之症,还给鹅这么多此一举干啥,等一段时间自己就不行了。

而且徐达这个人在领导面前表现特别好,放现在来说就是早请示晚汇报,不争功不诿过,就对待俘虏这样的小事都要专门请示一下,妥妥的模范官员。就算这样朱元璋还是信不过,让他多活两天自然身亡也行啊。

虽然朱元璋确实杀了很多开国功臣,我觉得这事真没太大关系。

另外《明史》记载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被疽……明年二月,病笃,遂卒。



所以
最大的可能就是,徐达就是病死的,朱元璋可能真的背了个锅。

4

徐达之死和朱元璋有关系吗?我觉得肯定是有的,但史书记载徐达死于朱元璋赐食的烧鹅,这应该是以讹传讹了。

为什么我说徐达的死必定与朱元璋有关呢?因为朱棣是徐达的大女婿,所以为了让朱允炆顺利上位,朱元璋不可能留徐达性命。

徐达,少年时期就是朱元璋的玩伴,和他一起长大。后来参了军,有勇有谋,英雄的不得了,然而,朱元璋还是弯道超车成了他的领导。徐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为大明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除了战功,老徐同治的情商那也是高的不得了,知道上司老朱多疑,所以军中事无大小,全部都向朱元璋报告,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但是,信任归信任,怪就怪在朱棣是徐达的大女婿。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之所以要诛杀功臣,主要就是怕自己百年之后,太子朱标和孙子朱允炆降不住这些人,所以杀功臣实际上是为了给朱标和朱允炆能够顺利上位扫清道路。那么,朱棣肯定是朱元璋防范的对象之一,试问以徐达与朱棣间的关系,徐达怎么能够不死。

那么,徐达真的是背上长了疮,被朱元璋赐蒸鹅死的吗?这件事我看未必。因为现代科学也可以证明背疽吃烧鹅是不会致命的,太医未必不会不知道这一点,所以这个故事漏洞百出。

个人猜测,朱元璋应该是给徐达赐食了,食物或酒里有毒,徐达才会死。

不管如何,虽然我们不知道徐达到底怎么死的,但他的死必定和朱元璋有关。

5

徐达之死,跟朱元璋多多少少有点关系,但徐达含泪吃了朱元璋赐徐达蒸鹅后死亡的说法,就有点胡扯了。

朱元璋对徐达之死的反应

为亲者讳,为尊者讳,这是古代历史记叙的基本原则,故而皇帝用上不了台面的方式害死功臣这样的记录是不可能出现在正史里面的。所以我们无法在官方的正史里面找到朱元璋害死徐达的任何记录。《明史》是在清朝的统治者的授意下修撰的,网络上很多人说《明史》没有参考价值,因为里面有很多抹黑明代的记录,饶是如此,《明史》也没说徐达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明史》记录:“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明确记载了徐达死于背疽。

在朱元璋为徐达亲手写的神道碑也是如此记录:“十七 年甲子,太阴数犯上将 ,朕恶之,召罢北镇,劳劳于家。 是年腊月二十有六曰染疾, 朕 恐 之,星驰四召名医咸至,终疾。 ”从这些记录来看,朱元璋对徐达的身体状况的关心程度并非嘴上说说,令徐达的儿子前往照顾和慰问,火速派遣名医进行救治。我们不难看出,朱元璋对这位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并肩作战打天下、保卫江山的大将,是十分关切的。徐达死后,朱元璋“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这是非常高规格的待遇。

食蒸鹅之说的由来和演变

食蒸鹅之说来源于民间的笔记小说。最早出自徐祯卿的《翦胜野闻》,这本书记载了明初的掌故。但这本书也是经官方认证过的“不靠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翦胜野闻》“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书中记载徐达之死:“徐魏国公达病疽,疾甚,帝数往视之,大集医徒治疗。且久,病少差,帝忽赐膳,魏公对使者流涕而食之,密令医工逃逸。”寥寥几笔,将朱元璋假仁假义的形象刻画出来了。但这只是说“忽赐膳”而已。

清代的著名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对徐达之死提出了质疑,他说:“《龙兴慈记》, 徐达病疽, 帝赐以蒸鹅, 疽最忌鹅, 达流涕食之, 遂卒。 是达几不得其死, 此固传闻无稽之谈。 ”有趣的是,赵翼本是对食用蒸鹅之说提出批判,可后人只记住了“徐达病疽, 帝赐以蒸鹅, 疽最忌鹅”这半句,忘了“此固传闻无稽之谈”这半句。从中医学的角度看,并没有权威的医术明确提出“疽证最忌吃鹅肉”,只是有些医术记载患疽痈的病人不宜食用鹅肉。“不宜”不代表不能,吃了一点也不代表会当即毙命。

徐达之死与明初政局

当然,徐达之死与朱元璋还是有莫大的关系的。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此后许多开国文臣武将皆被牵连其中。为了控制群臣,锦衣卫蹲在各个看不见的角落,监视着群臣的一举一动。稍有不慎,眨眼间便是家破人亡。在这日益恐怖的政治氛围中,不论是谁,内心不可能不受震动。徐达常年征战在外,本就不擅长政治斗争,故而他在朱元璋面前一直表现得十分谨慎和谦卑,不敢有半分逾矩。常年的劳苦、疾病缠身,每日如履薄冰、朝不保夕的心理状态无疑会加重病情。徐达死后,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彻底翻盘,此后的蓝玉案基本铲除了皇权的所有威胁势力。但洪武一朝,徐达的子孙都享受这良好的政治待遇,深受朱元璋的重用和信任。这一切,都说明,徐达之死,与朱元璋并无直接关系。朱元璋对徐达的感情,也是真挚的。

6

1、徐达的死跟朱元璋无关。


2、徐达的背痈之疾是南征北战留下的。


3、医生告诉我,蒸鹅最严重的情况也不能导致背痈病人死亡:就是在当时这也是个模棱两可的说法;


4、明朝开国后徐达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政治上谨小慎微,朱元璋没有对徐达产生不满。


5、徐达是善终,是病故,属于自然死亡。

7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去世与朱元璋没有关系,理由是:

1.徐达对朱元璋恭敬谦虚,从不居功自傲

徐达率兵征战四方,西灭陈友谅、徐寿辉;东平张士诚;南平方国珍、陈友定;北灭元朝,他几乎参与了朱元璋取得天下的所有战役,助朱元璋从四面包围之中冲出,为大明王朝立下显赫战功。徐达在征战的十几年里,每年都是春天率军出征,晚冬又应召返回。回京之后,总是把大将印章上交皇帝,皇帝赐他休假,设宴畅饮,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但徐达从不把皇帝的恩宠作为骄傲的资本,反而把皇帝的恩宠作为动力,因此对皇帝更加恭敬谨慎。因此朱元璋称赞他说:

“受命而出,成功而归,不骄傲,不自夸,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行为正派无疵,品德高尚可与日月相比,这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堪当于此。”

2.徐达执掌全国兵权,时刻严于律己,打消了了朱元璋的疑忌

朱元璋考察徐达,平和地对徐达说:“徐兄功劳很大,至今却还没有一个安宁的住处,我将旧邸送给你。”旧邸是朱元璋做吴王时居住的王府。徐达坚决推辞。

有一天,皇帝与徐达一起到旧邸一起喝酒,把徐达喝醉,然后让人给他蒙上被子,抬到正室睡觉。徐达醒后,慌忙跑下台阶,俯伏在地高喊死罪。朱元璋从旁窥视,看到他这么害怕,对徐达非常满意,于是在旧邸前为徐达建造府宅,并在宅前立坊题上“大功”二字。

3.徐达常常向朱元璋进言说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之职

后来果然胡惟庸图摸不轨事发被诛杀,朱元璋为此更加重视徐达。


综上所述,朱元璋始终对徐达特别的礼遇,连细小的嫌隙都没有,所以说徐达的死与朱元璋无关。至于《龙兴慈记》说:“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纯属传闻毫无根据。

8

在电视剧朱元璋里面播出的是徐达生病不可以吃烤鹅,但朱元璋赐给他一个烤鹅,徐达吃完后,便去世了。但历史上的徐达却不是这样死的。徐达是死于重症,1384年在北京留守时得了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二月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朱元璋曾经称赞他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徐达追随朱元璋征战一生几乎所有的主要战役他都有参与,说功高盖主都不为过。但是他从不居功自傲,每次打完胜仗都会主动把帅印交会给朱元璋,自己住的府邸也是几间旧房子。朱元璋几次想要赏赐于他,都被拒绝了。而且他治军严明爱民如子。也是追朱元璋不多的得以善终的开国元勋。


9

肯定没有直接关系。朱元璋虽然大杀开国功臣,但是这些人多多少少有问题。而徐达不同,他做事谨慎,不会有大问题。

10

明太祖朱元璋以武定天下,手下大将之多、之猛,不言而喻。在这如云猛将之中,才干最为出众的便是徐达。说朱家的江山有一大半是徐达拿下的不无道理。有人说朱元璋坐稳以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徐达便是逃过这场劫难的几个开国功世之一。

但也有人认为徐达并没有全身而退,而是死于其中,令人悲叹。对于徐达之死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分歧,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历史。徐达与朱元璋是同乡人,祖辈在濠州务农。他比朱元璋小4岁。徐达是在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到家乡招募丁勇时所招的700子弟中的一个,是随朱元璋最早起家的24人之一。

徐达或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或是自己受任独挡一面,缓靖地方,明朝开国所经过的重要指挥战役都有他的参与。徐达积功如山,身经何止百战。从谋定远,攻滁州,下南京,到攻克溧水、溧阳、常州、宁国、宣城、池州、湖州苏州、大都等等,功高日月。

朱元璋颂其为“廓江汉,清淮楚,电扫西浙,席卷中原,威声所振,直连塞外。其间降王缚将,不可胜数。”《明史》也对其有“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的记载。徐达可以自豪的说大明朝多半江山由他荡平徐达历任三军统帅,官拜大将军。

吴元年(公元1367年)九月,徐达因剿平张士诚、平定吴政权的大功,受封信国公。第二年,朱元璋称帝,任命他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加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5000石对于徐达最后的死,正史记载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徐达在北平患背疽,被召回南京医治,过了不长时间,谢世,年54岁。

朱元璋为之而辍朝,亲到其家灵前吊唁志哀,悲悲戚戚,不停地痛哭。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北麓,配享太庙与肖像功臣庙,位置均列第一。尤其是朱元璋亲自撰写了一篇《御制中山徐武宁王神道碑》,对其进行了由衷的赞颂和深刻的缅怀,叙其“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正史说归正史,但似乎野史的记述有更多的人相信。据徐祯卿《剪胜野闻》记载,徐达到南京时,背疽已非常严重,朱元璋几次前去探望,并大集医徒,治疗了一段时间。等到他的病稍有好转之后,又忽然送给他一只蒸鹅,而食鹅又是疽病所大忌。徐达无法,只好当着使者的面,流着泪把东西吃完,不久便去世了。

于是徐达的死成了一柱历史疑案。更多的人联系到朱元璋的刻薄寡恩,擅杀功臣,认为徐达屈死南京。正史说归正史,但似乎野史的记述有更多的人相信。据徐祯卿《剪胜野闻》记载,徐达到南京时,背疽已非常严重,朱元璋几次前去探望,并大集医徒,治疗了一段时间。等到他的病稍有好转之后,又忽然送给他一只蒸鹅,而食鹅又是疽病所大忌。

徐达无法,只好当着使者的面,流着泪把东西吃完,不久便去世了。于是徐达的死成了一柱历史疑案。更多的人联系到朱元璋的刻薄寡恩,擅杀功臣,认为徐达屈死南京。徐达深受朱元璋所器重,但是随着徐达功劳越来越大,声望也越来越高,值得朱元璋忧虑的地方也就越多。

虽然徐达饮气自守,绝不居功自做,对于朱元璋越是与他“宴见欢欢,有布衣兄弟称”,而徐达便越是恭敏谨慎,不越雷池一步一次,宋元璋表示要将自己做吴王时所居的旧宅邸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固辞不受,朱元璋便另选一天,把徐达带到那所住宅,强行醉,然后把他放倒在床上,盖上被,留宿在那里。

等徐达醒来,发现自己睡在原吴王府,大惊失色,连忙跑到阶下,匐在地,自称死罪。朱元璋听说之后,非常高兴。这是朱元璋对徐达的一次试探,结果两者皆大欢喜。

如果仅以朱元璋对诸功臣的做法和这两件事来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我们认为有惊弓之鸟之嫌第一,朱元璋对于别的功臣的杀害都是依据法律而赐死,当然对于他们打天下的辛苦来说,这点小错误可以抵消。从人情来说朱元璋做的绝了,但并不是说他们犯的不是死罪。

第二,另外两件事,从朱元璋赐送徐达吴王府并不能说明朱元璋有什么错,有哪一个皇帝不对别人怀疑,尤其是对那些功高盖世之人来说。而朱元璋送蒸鹅的事本是空穴来风,没有根据之言。如果仅抓住两三件小事而忽略千万件大事,来武断的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暗害而死,于情不通,于理难容。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