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么说吧,《七侠五义》可以当成《三侠五义》的同人衍生文,就好像《水浒传》里孙二娘和武松的关系胜似姐弟(也可以是兄弟),但网友非要把他俩YY成夫妻,再写个《武二与孙二的风流事》之类的小文,就是这样。

而《七侠五义》对人物的处理明显比《武二与孙二的风流事》要高明的多。首先《三侠五义》是清艺人石玉昆创作的武侠评书,因其过于经典以至于代代相传,最终印刷成书。其中“三侠”指的是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丁氏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五义”是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钻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相信那个年代不少听众的武侠梦,就是从评书家口中开始的。

后来,清朝文学家俞樾“另辟蹊径”,读罢全文后做出大胆修改,他认为《三侠五义》中能称得上侠客的共有七位,首先丁氏双侠就该是两个侠客,其次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小侠艾虎,并且原书中开篇假的不能再假的“狸猫换太子”一段删掉,再将部分文字润色,改名《七侠五义》再次出版。《三侠五义》是由清朝石玉昆创作的,《七侠五义》是由俞樾 改编再创作的同人文。

对于俞樾的再改编,历代学者对其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夸他的人说他有想法,敢“去伪存真”,修改后的本子更加的接地气。而骂他的人觉得他的举动有“蹭热度”之嫌。但是无论如何,原本和翻本的小说我们现在都能看到,本质上对现代读者来讲并没有损失。


文/逻辑文史游

可别问我从哪能下到《武二与孙二的风流事》这本书,因为是我编的…

最佳贡献者
2



答:要了解《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的关系,必须从两个人说起。

一个是清代小说家、著名评话家石玉昆;另一个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俞樾。

石玉昆别名石振之,号“问竹主人”,人物“石先生”、“石三爷”,大约出生于清代乾隆末期,死于同治十年,

石玉昆说书技艺之高超,时人称赞说:“石生玉昆,工柳敬亭之技,有盛名者近二十年。”

石玉昆不但书说得好,还能别出心裁、自成机杼,开创出新的题材类型。

石玉昆早期以讲包公案为主,与之同时代的说书艺人总是说,“玉昆三爷说了一辈子的包公案”,“他是跟了文正公一辈子的”。

但是,随着讲书技艺成熟,创作思维出开始活跃起来了。

在后期的说书活动中,石玉昆开始有意无意地把包公审案的故事与江湖侠义题材结合起来,别开生面,开创出了一种公案侠义小说体裁来。

故子弟书《石玉昆》中有说:“编来宋代包公案, 成就当时石玉昆。”

考证大师胡适通过对石玉昆代表作《三侠五义》的考证,结论是:“有因袭的部分,有创造的部分。大概写包公的部分是因袭的居多, 写各位侠客义士的部分差不多全是创造的”。

石玉昆早年演出,乃是有说有唱的,现存有以《包公案》、《龙图公案》为名的说唱本多种,分藏于北京首都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等地。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石玉昆后来在《龙图公案》的基础上加入的大量江湖侠义元素,基本上是随编、随演、随说。

弟子听得有趣,耳提面命,复述笔录,另成《龙图耳录》。

《龙图耳录》编成后,卷首说得分明:“《龙图公案》一书,原有成稿,说部中演了三十余回,野史内读了六十多本;虽则传奇志异, 难免鬼怪妖邪,今将此书翻旧出新,不但删去异端邪说之事,另具一番慧妙,却又攒出惊天动地之文。”

这“攒出的惊天动地之文”,初名《忠烈侠义传》,后改名《三侠五义》,共一百二十回,于光绪五年由北京聚珍堂出版。

《三侠五义》前六十回,讲的是北宋仁宗年间,河南陈州大旱,包拯奉命到陈州放粮,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的故事。后六十回,写众侠客义士协助大学士颜查散剪除襄阳王、诛强锄暴的故事。

《三侠五义》书中出现的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武功技击,以及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人皮面具等江湖勾当,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影响巨大,被称为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清末学者俞樾在苏州读到《三侠五义》,大加赞赏,称:“闲中着色,精神百倍。如此笔墨,方许作平话小说,如此平话小说,方算得天地间另是一种笔墨!”

但他认为“惟其第一回,叙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白家老妪之谈,未足入黄车使者之录。余因为别撰一回,援据史传,订正俗说,改头换面,耳目一新”。

另外,又认为原书中的三侠为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和丁兆蕙兄弟,其实是四位,于是又增加上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称七侠;原五鼠即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仍为五义士,改书名为《七侠五义》,于光绪十五年作序刊行。

俞樾的改本并未得到内行人的认可。

以鲁迅为例。

鲁迅称《三侠五义》“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对于俞樾的改本,他于1923年12月28日鲁迅致信胡适说:“我以为可重印者尚有数书。一是《三侠五义》,须用原本,而以俞曲园所改首回作附。”

对于鲁迅的提议,胡适完全赞同。

1925年,亚东图书馆听从了胡适的建议,重印《三侠五义》时选用原本。

胡适在“序”中补充说明:“《三侠五义》原本确有胜过曲园先生改本之处。就是曲园先生最不满意的第一回也远胜于改本。”

不过,说了这么多,我们也应该了解,从故事情节来说,《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的差异,也只有第一回不同而已。

至于文字上有些加工润色之处,自然是俞樾的改本要雅致得多了。

3

说那么多有什么用,无非是多了四个人。三侠是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 丁兆蕙(哥俩和一起才够一侠),七侠呢就是多了四位,东方侠黑妖狐智化,陕西侠白面判官柳青,小诸葛沈仲元,小侠小义士艾虎。五义有大五义小五义之分,但不管三侠还是七侠五义的五义都指大五义,他们算一辈人(除了艾虎是智化徒弟欧阳春干儿子小一辈),小五义是后辈,算是后传里出的。大五义就是陷空岛五鼠,钻天鼠卢芳,彻地鼠韩章,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小五义是玉面专诸白云生,霹雳鬼韩天锦,山西雁白眉大侠徐良,粉子都卢珍,小义士艾虎。后面又出个小七杰,分别是义侠太保刘士杰,笑面郎君沈明杰,抄水燕子吕仁杰,小元霸鲁士杰,红眉童子柳金杰,黄眉童子柳玉杰,井底蛙邵环杰。

4

三侠五义是清朝作者石玉昆写的一部武侠与公案兼俱的小说,大意是宋仁宗时候一群武林高手帮助开封府包拯包大人审冤案,抓凶手的故事,大至就是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意思。

《三侠五义》曾经被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老师录制成评书,也曾经拍成电视剧章节,可谓家喻户晓。三侠其实是四个人,包括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双侠丁兆兰,丁兆惠哥俩,五义是指居住在馅空岛的五位义士,老大钻天鼠卢方,老二 彻地鼠韩彰,老三穿山鼠徐庆,老四 翻江鼠蒋平,老五 锦毛鼠白玉堂。

《七侠五义》是晚清的另一位学者俞樾在《三侠五义》的基础上,加以改编整理,又加入了自己编写的一部份,将原来的三侠四人加上了东方侠黑妖狐智化,隐侠小诸葛沈仲元,小侠艾虎,组成七侠,大意和《三侠五义》差不多,都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

5

小时经常听评书,只是图个热闹,分不清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大八义……后来才发现他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七侠五义是三侠五义的儿子。

《三侠五义》是原著,作者石玉昆

《三侠五义》是清朝著名小说家石玉昆所著,石玉昆先生出生于乾隆末年,擅长评书,人称“石三爷”,他的评书作品精彩纷呈,很受欢迎,尤其擅长讲评明代公案小说《包公案》,讲的次数多了,石三爷便把所讲评书重新整理,改写成章回体小说《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背景设在北宋仁宗年间,讲述了包青天在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等江湖侠客保护帮助下,锄强扶弱,为民除害的故事。

三侠指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 丁兆蕙;五义,也称五鼠闹东京,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

《三侠五义》中著名的故事有狸猫换太子、五鼠闹东京、北侠除霸、打龙袍、铡美案等,对后世的评书、戏曲、影视剧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并且开启了中国近代武侠小说之风,受到历史学家和学者们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鼻祖,当之无愧。

《七侠五义》是改写,作者俞樾

《三侠五义》是清末著名文学家、学者俞樾所著,实际上是作者在读过《三侠五义》后,对其中自认为不满意之处进行的改写,除改写第一回“狸猫换太子”外,又把“三侠”中的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合为一侠二人,又增加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为七侠;原义士即五鼠不变,书名也被改为《七侠五义》。

除了人物不同,《七侠五义》的故事情节仍以《三侠五义》为蓝本,并无本质变化和重大创新,可以视为《三侠五义》众多版本中其中一个版本,而且对《七侠五义》的改写,众人评价不一,大多数认为《七侠五义》不如《三侠五义》。

亲爱的朋友们,对《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呢?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6

说白了,二者本来就是同一本书,只不过《七侠五义》是清末学者俞樾在《三侠五义》基础上进行的文人化修订,就像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来在清朝毛宗岗父子手里进行了一番整饬之后两本《三国演义》的关系。

这个关系在随便一本《七侠五义》里都交代的很清楚。《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作者石玉昆,出现于光绪五年也就是1879年左右,脱胎于《龙图公案》和元杂剧以及大量的民间传说,主要还是说开封府尹包拯的事迹,然后包裹上侠义公案的外衣。这种写法在鲁迅眼里,没什么新意,“虽意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为中枢,以总领一切豪俊”。

晚清学者俞樾让“三侠”变“七侠”

至于从《三侠五义》到《七侠五义》,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和胡适的《三侠五义序》中都有说明,俞樾也有说明。主要原因是,《三侠五义》最早只是在京津及北方流行,潘祖荫去拜访俞樾的时候,送了一本给他。

俞樾读后,击节赞赏,夸赞这小说“事迹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毫芒,点染又曲中筋节”,作为清末的朴学大师,能垂青一本民间文艺,也可见俞樾大师兴趣之驳杂。

冷静了之后,从学者角度开始评点这书,他认为《三侠五义》开篇写的“狸猫换太子”这事儿太荒腔走板了,“殊涉不经”。

右图为俞樾与俞平伯的祖孙合影,左图为俞樾书法
俞樾便开始参照《宋史》等史籍史料开始修订这书,认为原来只写了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这已经是四个人了,再加上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这就是七个人了,每个角色都很重要,就改为了《七侠五义》。1889年也就是光绪十五年之后开始在浙江和南中国流传,对于后来“尚武”精神的流行功不可没。

俞樾的孙子俞平伯后来曾经整理出版了《三侠五义》,胡适曾为此书作序。这家人跟《三侠五义》真有解不开的缘分。

7

《七侠五义》是《三侠五义》的改编版本。

《三侠五义》本是清朝乾隆年间石玉昆的唱本,后来有人删去其中的唱词,再经过问竹主人的整理,在光绪五年由北京聚珍堂出版,当时书名是《忠烈侠义传》,包括《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三本书。

《三侠五义》这本书是古典侠义小说的经典,是武侠小说的鼻祖,影响深远,流传极广,狸猫换太子、乌盆记、打龙袍、铡美案等很多名篇都是出自三侠五义。《小五义》和《续小五义》是《三侠五义》的续本,这两本书的文采和人物塑造比《三侠五义》逊色了些。

近代学者俞樾认为《三侠五义》第一回狸猫换太子的事情殊涉不经(我不太懂这个词的具体意思,不敢妄言),就重新修改了第一回。

增加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和之前的南侠御猫展昭展熊飞、北侠紫髯伯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三侠中,双侠合为一侠)并称七侠,五义依旧是原来的五鼠不变。

《七侠五义》和《三侠五义》只是第一回有所不同,而《三侠五义》更接近石玉昆的原本。



8

《七侠五义》与《三侠五义》其实就是一本书,只不过“狸猫换太子”那几回不同,其他内容基本一致!应该说,一本书的版本不同而已!这一点岳麓版《七侠五义》前言介绍很清楚!无需我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对比。

9

这两本书的名字很像,而它们之间也的确存在有很深的传承关系,事实上《七侠五义》是从《三侠五义》改编而来的。《三侠五义》这本书的原名是《忠烈侠义传》,作者是清代的石玉昆。《七侠五义》的作者俞樾是清朝末年生人。

俞樾认为《三侠五义》中的侠客不止有三个,于是他就在原来的三侠基础上,也就是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和双侠丁兆兰丁兆惠,增加了三侠:小诸葛沈仲元、东方侠智化和小侠艾虎,还把原来的双侠丁兆兰丁兆惠拆成了两侠,于是三侠就变成七侠了。

除了侠客的人数不同,两本书内容上也有差别。《三侠五义》的第一回是著名的“狸猫换太子”,而《七侠五义》的作者俞樾认为“狸猫换太子”的内容太荒诞,缺乏依据、不合情理,因此在他重编时便将这一回删除了,所以《七侠五义》是没有“狸猫换太子”这个传奇故事的。

因此两本书最大的区别是作者不同、出版时间不同,除此之外,在内容上除了《七侠五义》没有“狸猫换太子”这一回,两本书的其他内容是完全一样的。

当然俞樾重新改编了《三侠五义》,两本书的作者是不同的,二人对故事的演绎、写作的文笔也肯定是不一样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找这两本书来看一看,到底是原著《三侠五义》更经典,还是俞樾的改编更加引人入胜。

10

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是由清代问竹主人,人迷道人,将宋代民间评书唱本《龙图耳录》,《包公案》加工改编成《三侠五义》。在清代,民间评书艺人广为演艺流传。清代著名文人俞越为滿足民间评书艺人之耍求,为在书场占领更大市场,对《三侠五义》原著进行润色修编,易名为《七侠五义》。改编的《七侠五义》实际与《三侠五义》故事情节换汤不换药。《三侠五义》三侠明确讲为:北侠歐阳春:南侠展熊飞:双侠丁兆蘭,丁兆蕙,(双侠是双胞胎兄弟),五义为钻天鼠盧方,徹地鼠韩璋,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七侠五义》对七侠没有明确表白,只能靠读者阅后自己考量,有那几位侠士可列为七侠之中,本人在六七十年代看石刻旧版本,也看过2014年岳麓书社出版的新版本。本人之观点《七侠五义》中之七侠应为:北侠殴阳春:南侠展熊飞:双胞胎丁家两兄弟各占一侠: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小义士艾虎。五义士与《三侠五义》相同。有人要汤艾虎是小五义之数,对很正确,这就应上老人们常说啗书捏戏了。《三侠五义》与《七侠五义》情节类同,是民间艺人为书场繁荣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宋朝侠义公案小说,《包公案》《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大八义》《小八义》,如你看过通通连接起来。是闲暇之余人们消遣之乐趣的文学作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