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强对抗,两败俱伤
前言:小编是根据头条问题进行的回答哦!别忘了!别忘了!??????
用“惨胜”这个词,也许会有小伙伴们感觉很新鲜,秦军扫六合多么强大,小小罗马人怎么都应该不在话下。但作为严谨的历史人,我需要提醒你们,意淫可以,但如果涉及正统史学,请有度!力量的对比需要用现实去说话,同等规模的秦罗开战,将无比血腥,秦军有可能是惨胜,也可能双方是平手。
证据一:军备探究
既然是亮肌肉,军备自然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古代冷兵器时期。仔细对比秦军和罗马军团两者军备的差异,你会沉默。
古罗马军团:
自公元前9世纪初罗马人在亚平宁半岛定居建城以来,罗马的历史堪称是波澜壮阔的,如果说罗马的历史是一部军事征服史也不为过。罗马王政时代一直到共和国中期,罗马士兵的装备就带着浓浓的希腊风。各式各样的希腊硬皮甲、圆盾、长矛和色雷斯弯刀,俨然是希腊文明的传承。然而这种传统在高卢人攻破罗马城的一刻起灰飞烟灭,笨重的希腊方阵作战显然无法与高卢人灵活的战术对抗,因此罗马人开始了军改之路,其中最著名的是“马略军事改革” 。根据改革要点,重步兵和骑兵组成军团主战力量。重步兵每人标配一把50~75cm的双刃短剑,一面宽80cm、长120cm的长方形盾牌,两杆4.5英尺长的标枪,一套带头盔的盔甲(共和国与帝国晚期普遍使用锁子甲和鳞甲,帝国前中期使用环片甲);骑兵则普遍短剑、椭圆盾(宽40cm,长70cm)、短矛、锁子甲与精美的头盔。直到罗马灭亡,军团一直是延续马略改革的精髓,并随着每次战争加以改进。
秦军: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朝确立了“军功爵制”,大大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根据现今出土的文物与相关史料的记载,秦军士兵普遍装备一把青铜剑或铁剑(50~60cm,也有一部分是90cm的长剑)、一面小盾(宽40cm,长50cm)、一副铠甲(用青铜片或铁皮串联而成)、一副头饰、一把匕首等,但需要明白的是,由于秦人尚武的风气,在战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是不带头盔的,甚至有人会脱去沉重的铠甲轻装作战,可见其勇猛。另一方面,秦军除了以步兵作战为主,还配有相当一部分骑兵和弓弩手。骑兵的配置与步兵差不多,但多了一把弩,便于精准骑射。
根据上述的证据,两相对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秦军还是罗马军团,都不是吃素的,虽然秦军已经使用了铁器,但无法完全抛弃青铜器,所以不要说什么秦军全是铁制武器,双方其实差不多,反而在防御方面,罗马军团要比秦军更有优势,一方面大盾牌保证了罗马士兵前方的安全,可以透过间隙精准刺杀秦军士兵;另一方面,通过盾牌结成“龟甲阵”,可以有效防止秦军弓弩的射击。
证据二:作战编制
军备上的差距显然是难分伯仲,那么我们来看作战编制方面,毕竟战法也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罗马军团:
改革后的罗马军团普遍使用“三线阵列”的作战编制。这种阵列,即由青年兵、壮年兵、成年兵分别构成三条线列,每列40人,纵3人,两人间隔1.8~2米。同时,设立百人队作为军团基本单位,每队60~80人,由一位百夫长负责。每两个百人队合并为一个支队,人数约为120~180人。每三个支队合并为一个大队,人数约为450~570人,其中分别包含120~160名轻步兵、青年兵、壮年兵,还有60~75人的成年兵与30人的辅助骑兵队。十支大队合并为一个军团,人数约4500~6000人,加上配属的辅助军团,人数有近万人。两个军团和辅助军团共同合并为一个集团军,由执政官指挥。所以各位别把罗马军团与希腊军团的编制弄混,虽然很相似,但实质是不一样的。
另外,罗马军团在作战前,集团军的指挥官会与各队将领拟定方案,然后付诸行动,但很多时候是随机应变的。还有,罗马军团在接敌前,第一线列的青年兵会投射一到两轮的标枪杀伤,然后作为第一梯队率先冲锋,后面的几队则待命并向敌人投掷远距离标枪;等第一梯队打得差不多时,后面的第二梯队迅速顶上,第一梯队后撤休息(单膝跪地),第三梯队则进行准备,以此类推。这种及其灵活的战法,不仅有效保证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伤亡。还需要提醒的是,罗马军团主要是将敌人拖入持久战,然后慢慢的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秦军:
根据兵马俑以及史记的记载,秦军编制以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什,设什长;五什为屯,设屯长;二屯为百,设百将;五百为一主,设五百主;一千人设二百五主(中级军官),这是步兵的编制。至于骑兵方面,由于缺少有力证据,很有可能是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一队,并配战车六乘。军队作战主要以步兵、骑兵和车兵为主。其次,在首都咸阳,分别设卫尉、中尉和都尉三支精锐军队守护。卫尉军定员一万人,负责拱卫宫廷;中尉军定员两万,负责拱卫咸阳城;都尉军定员十万,负责咸阳外围安全。另外,北方长城沿线驻扎有30万戍边部队,由大将蒙恬指挥。
但秦军具体是如何作战的,现在我们无法得知,但根据春秋战国以来战争形式的规律,大致可以知道秦军一般会以弓弩压制敌方,然后车兵配合步兵进行冲锋,骑兵则两翼包抄或者扰乱敌方的传统战法。
对比双方的作战编制,不难看出,罗马军团虽然人数比秦军少,但编制方面采用了先进的三线阵列,比起秦军以人数优势为主的拼杀而言,似乎更能把握战场形势,要不然罗马人也不可能以区区万人就打败十余万,多于自己数倍的高卢人和日耳曼尼亚人。不过有一点,秦军毕竟人数和质量方面要远高于高卢人和日耳曼人,战斗力也很强悍,如果秦军对罗马人发起决战的话,罗马估计也吃不消。所以,双方之战注定不会轻松,血腥程度一定会超乎想象。
证据三:战法程度
既然是打仗,如何使己方损失越少的情况下大量杀伤敌方,是战争艺术的最高层次。罗马人在开疆扩土的过程中,阴谋诡计是层出不穷,甚至当时的人们说罗马人“矮小又卑鄙”(身高立足于欧洲范围)。反观秦朝,偷奸耍滑也不在少数,张仪凭借一张嘴就破了中原六国的盟约,范蠡更是骗得楚怀王团团转。那么双方站在一起,谁会其高一筹呢?
罗马军团:
众所周知,罗马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经常与外族打仗,因此也造就了他们善战的特性。为了胜利,罗马人会不择手段。例如在公元前五十四年,罗马高卢总督凯撒率领麾下军团对高卢境内维克托钦领导的起义军进行镇压。在两军决战之时,迫于企起义军人数的压力,凯撒果断决定诱敌深入,将主力军团埋伏在多瑙河畔的树林里,然后让前军佯装败退引诱起义军进入陷阱后,主力军团突然杀出,从侧翼猛击,最后起义军大败。这只是典型例子,除此之外,还有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的小西匹阿指挥的迦太基战役、罗马与马其顿的佩拉城战役等,可见罗马人绝对不是一部分人所想象的那样,四肢发达又头脑简单。
秦军:
纵观战国的经典战役,尤其是与秦国有关联的战役,最典型的就是秦赵间的生死决战 - - -长平之战。为了打赢这场仗,秦国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最终还是以惨胜打赢了!回顾这场战役,不难发现,秦军方面的战法也是十分经典的。在长平之战初期,秦军虽然取得了一些战绩,不仅斩杀赵国僻将茄,而且俘获了几位赵国的尉官。赵军主将廉颇为了阻止秦军继续扩大战果,采取了固守战略,任凭秦军如何挑衅,也坚决不出战,以此拖垮敌方,然后寻求机会彻底击溃秦军。秦军面对这种耍赖皮的战法也是很无奈,加上战期越拖越长,后勤补给也越来越困难,最后决定采取反间计,派人携重金入赵国,麻痹赵王,说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之子赵括,然后在外交上孤立赵国。最后赵孝成王中计,撤换廉颇,赵括轻敌而主动出击,秦军抓住机会在野战中歼灭赵军,最后赢得了长平之战,并坑杀赵卒四十万,赵国自此一蹶不振。
在战法上对比的话,双方都差不多,都喜欢用计,只不过秦国的耍计程度似乎比罗马更全面一点。
通过三个方面的比较,至少我们可以得知,秦罗之战,绝对不会是一边倒的战况,必定是艰难而漫长的。
最后说说:
看了好多小伙伴的评论,我也收获很多,小编我写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历史,不能带着过于强烈的民族情感去主观评论。虽然咱秦人有着许多领先世界的现实,但别忘了,罗马人兴起于亚平宁半岛,在不断的与周围强悍的邻居作战,最后把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海,国土近500万平方公里,没有点真本事,行吗?所以我们必须理性去看待。
╮(╯_╰)╭ 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哦!我会不定期为大伙更新历史知识。
PS:欢迎提出各种不一样的观点,但请好好说话,职业喷子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