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谢邀请,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问,那就是“英国人为什么要推翻王室?”之前的答案都是在强调英国的文化传统、王室的重要性、王室的影响力以及王室为英国带来的利益等等,这些的确都是英国人不推翻王室的原因,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英国国王或者女王作为国家元首,其实只是国家的象征,并没有实权。而且,英国温莎王室,做的这份职业做的还挺不错的说。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我这么慈祥可爱的老太太你们也想推翻,太过分了吧

(来源:Wikipedia,下同)


在讨论英国人为什么推翻或者不推翻王室的原因前,我们要先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代民族国家不论政体形式如何,都要拥有国家元首作为本国的象征,这是国家的特征之一。之所以现代民族国家会设置国家元首这一职位,这是国家政府机构内部分工的需求,也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需要,甚至是民族精神支柱的需求。在现代政治实践中,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者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掌握者或者象征,在整个国家体系中,实际或者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国家元首们


国家元首的权力各国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主要包括:(1)公布法律;(2)任免国家机构中的高级官员;(3)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4)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进行对外交往;(5)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6)部分国家的国家元首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统帅,具有全国武装力量的指挥权。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的国家元首,因其宪政地位不同,导致有些国家的国家元首实际拥有上述这些权力,而有些国家的国家元首则只是象征性的拥有上述这些权力,英国国王(女王)就是象征性的拥有这些权力现代世界各国,因其政体不同,作为国家象征的国家元首的称呼、权力也各不相同。有些国家的国家元首是由专门国家最高代表者担任,有些国家的国家元首是由最高行政长官担任,也有一些国家的国家元首是由象征最高权力者担任,而英国的国家元首温莎王室的国王(女王)就是这种象征性的最高权力者,实行世袭和终身任职。因此,看起来英国王室拥有很多权力,但事实上,作为英国国家元首国王(女王)的直系亲属,英国王室所享有的这些权力,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权力,而不是实际拥有的权力。既然只是拥有象征性权力的国家元首,推翻他(她)其实没什么意义的。


加冕仪式上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与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


相反,作为英国国家象征,英国王室相比普通人,还要受很多限制。而这些限制,其实就是民众对王室的期望,换句话,就是民众希望王室成为他们理想中的那个人格:王室成员既要雍容华贵,又要平民化,可以说要求极为苛刻。而且王室的生活,几乎全部都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中,某种意义上,英国王室成员,稍微做出一些不符合王室规范的事情,都要被“集火”,甚至连普通人生活中的家长里短,英国王室成员,都不能具有。最典型的就是查尔斯王子,婚外恋导致到现在还不受待见。而哈利王子的王妃梅根,自从爆出与王子的关系后,不管有的还是没有的,大家可以去查一查,被英国媒体“塑造”成什么样(什么家庭不和,争风吃醋,挑唆王室不和的帽子反正全扣上了)了……这样的生活,其实真的不值得羡慕。某种意义上,如果推翻了英国当前的温莎王室,上哪找比他们更符合英国民众心目中的“主权者”身份的人来代替他们呢?


2013年在白金汉宫阳台上的温莎王室


因此,个人以为,英国人已经找到了那个最接近对英国人期望中“完美”标准的王室了,某种意义上,英国温莎王室,在做象征性国家元首这一“事业”上,已经做的相对来说,比较好了。推翻了现在这个王室,换了其他人,真不见得比现在的温莎王室做的更好。因此,这大概也是英国人不推翻王室的原因吧。同样也是因为王室既没有实际权力,又在做英国的象征这份职业上,做的很不错,所以英国人也没什么理由推翻温莎王室。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请。1688年,英国发生了宫廷政变(也称"光荣革命"),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二世被推翻。这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政变后,荷兰执政威廉-奥伦治及其妻子玛丽应邀作英国的国王。




1689年,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规定国王不得干涉法律。通过议会立法,用法律来约束国王的权力,这是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之一。英国议会制君主政体由此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基本上是在和平的过程中完成的。因为英国内战和光荣革命已经把所有的能量都消耗光了。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可以任免首相、政府大臣、法官,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英国国王还是英联邦的元首。但实际上,立宪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国家的象征地位更为突出。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主要在下院。议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但这只是一种形式。18世纪以来,英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的法案。但是,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英国王室和国王之所以没有被废黜而得以保留下来,主要原因在于:一,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不突出;二,王室和国王的权力一直被限制,极大的消减了社会各阶层的怨气,所以他们并没有达成废除王室的共识,也就是说,君主立宪制并没有得到民众和精英阶层的普遍反对;三,虽然,国王和王室远离世俗政治,但是作为王权退让后所保留的权力,比如,英国王室、尤其是国王,被议会和民众确立和尊重为英国宗教的保护者,英联邦的元首和英国领土的领主,在名义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并且是代表英国国家的、超越所有党派的国家元首,因此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今天,英国保留下来的君主制和国王,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一个组织或党派无法替代的。其中第三条是最主要的原因。

3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皇室是国家象征没有什么实际的政治权利。而且,根据统计,每年皇室光进行官方旅行就要花掉450英镑(大约四千万人民币),平摊到纳税的公民身上差不多一人65便士。英国有必要花巨资养着一个看似没什么用的皇室家族吗?答案是肯定的,毕竟我们中国也斥巨资研究保护历史,也不惜为了上万亿整一个奥运会。对于英国来说,王室的存在就是他们对历史的自信也是他们国家的活招牌。



第一:皇室的地位是自己争取的结果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政变,是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自然双方要妥协,作为封建的来源——国王,他的存在也是必须的。另一方面来讲,皇室的存在也极大的推动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和民主。皇室很理智的顺应了历史趋势,站对了历史队伍。英国的皇室是否不是由资本主义是否同意决定的,而是皇室主动把封建主义变成文化传统,让英国完成了不流血的政变。同时英国皇室也极大的保持了英国文化的延续性,对英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皇室有天然权利,是英联邦的皇室

英国皇室虽然表面不理朝政,但他们也在为英国努力着。英国女王是英国的形象,她一向以慈眉善目的姿态示人。英国女王就如同日本天皇一样,也要长年拖着疲惫的身躯奔赴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外国重要来宾来访时,女王需要出面接待。接待就要聊天,聊天也不能尬聊,所以英国女王也需要做很多功课,即使已经九十岁高龄。女王也不可避免的要出国访问,元首的出国必然不同于常人的旅行,她需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仪态,甚至不能迈错一步说错一句。当然,皇室不发威我们也不能拿皇室当病猫,如果皇室不满也很容易引发宪政危机,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安稳和统治。英国女王是英联邦包括新西兰、加拿大等在内的16个国家的女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三:皇室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深得民心

英国皇室在百姓中的口碑还是非常好的,除了他们平时的和蔼和亲民外,皇室也给百姓带来了实际的效益。首先,英国皇室在削减自己的日常开支,一定程度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其次,英国的一些年轻皇室也在努力赚钱,长公主每年要出席几百个典礼,威廉王子也在开表演性质的救援飞机,他们把自己的工资全部公益捐出。英国是一个绿化面积非常大的国家,其中有很多的绿化土地都是皇室提供的,在寸土寸金的英国这些绿化也是皇室带给百姓们最好的福利。

哲学上常说:“存在即合理。”,英王室的存在不光合理而且十分必要。英国王室既是英国人民的无形信仰也是英国人民的心里寄托,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历史文化没了,留给人的就只剩下嗟叹和后悔。

4

十九世纪著名法学家和政治专栏作家白芝浩在其经典著作《英国宪法》一书中专门有对君主制的论述。他将英国政制分为两个部分,尊严和效率。该政制中君主和贵族院属于“尊严的部分”,平民院和内阁属于“效率的部分”;英王是尊严之首,内阁首相是效率之首。他指出君主是国家的象征,道德的楷模,也较之共和制易于为民众理解。女王拥有以下实权:咨询权、警告权和在多数党不明的情况下选择首相之权。白芝浩的《英国宪法》出版已经 150 年过去,女王的政治中立性,依然具有宪制上的重要性。女王超乎政党之上,不偏不倚的政治中立性,更赢得人们信赖。而且女王一生中经历过数任首相,长时间积累的智慧和政治素养也不容小觑。

王室为英国的付出在英国民众中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二战时期乔治六世全家冒着被轰炸的风险依旧居住在白金汉宫中,依靠自身的勇气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深得民心,也大大鼓舞了士气。

在现代,王室仍得以延续的原因主要在于君主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伊丽莎白二世是32个英联邦国家的国家元首。


王室成员也热衷慈善活动,其中的一位楷模代表则是戴安娜王妃。有着“人民的王妃”称号戴安娜即使与查尔斯王储离异后,也积极参与和推动慈善事业,不理睬世人对艾滋病的偏见与畏惧,主动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改变了英国王室以往高不可攀的形象。

虽然戴安娜王妃之死给当时冷漠的英国王室带来巨大危机,伊丽莎白女王之后妥善的处理稳固了王室的地位。如今王室也开始走下神坛,去神秘化。王室成员也在与时俱进。女王曾主动愿意纳税,并缩减议会每年批拨的王室年俸。王室也越来越走亲民路线。

关于主张废除王室的呼声中,争论最多的还是王室的花销大,但其实王室每年费用均摊至每个纳税人身上,不足一磅。女王开放白金汉宫吸引外国游客,给英国带来的经济贡献不肥。况且英国皇室每年也为英国缴纳了大笔的税收,还拉动了英国的文化、慈善和旅游等产业。

英国王室的其他活动也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婚礼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也刺激了相关餐饮、旅游、娱乐等各个方面。更何况,英国王室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象征意义给英国所带来的影响力,这也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

不管是废除还是保留王室,无论是哪种说法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民调显示,实际上有大约百分之七十的英国民众仍然认为,相比较废除,他们更愿意保留君主制。至少目前,王室还是备受爱戴,而且也在与时俱进。

5

在英国人眼里,聪明的人,会让他们的国家继续保留王室,哪怕这个王室不断出错,铺张奢华,很多时候还装腔作势。他们认为,王室不但代表了国家的根,还是国家价值和高贵历史的象征。

虽然时不时会冒出反对王室甚至废除王室的声音,但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却是一个比任何英国的政治家,包括战时首相丘吉尔在内,都受英国人民欢迎的人物。可以预见的是,伊丽莎白二世以后的国王,日子会比女王难过得多,但至少废除王室的声音,目前没有占压倒性的多数。

虽然也有纳税人,对每年高额拨款给王室十分不满,2019年的这个数字是8200万英镑,平均每个纳税人支付了1.24英镑。但是王室也为英国的旅游业、商品零售业、时尚业、慈善事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据估计,每年的这个数字是3亿英镑左右。

两相抵消,英国的纳税人并没有吃亏。与在1790年代被摧毁的法国宫廷相比,英国王室从那时起,选择的就是一条与全社会各阶层妥协、与商人和企业家结盟的道路。至今,这个传统不但未变,王室还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开放,更温和,更现代,更有责任感。

这是英国至今拥有欧洲不多的王室的原因之一。想想欧洲各国,历史上都有过各种形式的皇帝或国王。但是,历史的风云让大多数王室早就退出了政治舞台,有的退出得还十分惨烈,甚至性命不保,如法国末代皇帝和俄国末代沙皇。

在那些不主张废除王室的英国人看来,王室成员也不过是一种职业,一种特别的别人不可能从事的职业。它是一种符号,一种民族与国家的象征。尤其是一旦出现危机,好的国王或女王,可以让国家内的各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如二战时期的英国。眼下,持这种观点的还占主流,所以,英国王室安然无恙。

6

首先,当年的英国也试图废除过君主制,想推翻王室的统治,由此发动了英国内战,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消了君主专制。然而虽然将国王杀死了,可国家的发展并不是如英国人所预想的那么好,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国家却陷入了动荡。后克伦威尔利用国内混乱待整的局势,发动了政变,开始了军事独裁,这其实和君主专制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当克伦威尔去世后国家再次陷入动乱,于是人们意识到或许没有国王并非是好事,查理二世复辟。当反动的詹姆士二世上台开始血腥报复后,议会发动宫廷政变,迎回玛丽和威廉,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这一举动可谓是大智慧,既保证了政体和国家的稳定,吸取了英国内战的教训,又在自己掌控范围内换了君主。君主是由议会迎回,必然也是需要议会的支持,由此英国将君主独裁制平稳过渡到了君主立宪制,实现了没有流血冲突的“光荣革命”。

其次,要推翻一个事物,一定是它不好、不利于事态的发展才要推翻。可是,光荣革命后的君主和王室已经成为一个和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相和谐的事物,并且君主们没有添乱或出错,反而起着国家精神领袖、国家形象象征、英国贵族气质体现者的作用,那么保留一个王室来维持政体稳定和国家持久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还与英国的国民特点有关,英国人历史上一直倾向于保守,无论是政治变革还是经济政策,都趋于安稳,不想有太激进的举动。他们倾向于细水长流式的稳步前进,于是保留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王室,也成为英国人欣然接受的事,只要它不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阻碍,就不会极端地来废除王室、引起动荡。

7

“一个人之所以为王,是因为他周围的人愿意称他为王。”这是马克思所说,英国王室是如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之所以保留至今也是因为能够给英国带来大量好处,主要原因:

第一,英国王室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可以促进增强英国的凝聚力;

第二,英国王室可以稳定政局;

第三,英国王室对经济、文化发展都有促进拉动作用。

注重历史传统是英国人的民族特性之一,历史上英国王室的影响力非常重要,在英国,大部分的民众都支持王室的存在,认为王室是英国的象征,是对于英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英国王室的存在,将英国民众对于国家的信任与支持的对象进行进一步的具体化、实体化,而王室的存在对于古老的英国文化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今的英国王室,不仅仅是英国的王室,其君主更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与地区的君主,王室仍旧是当年“日不落帝国”的一种象征与怀念。

其次,英国君主虽然早就失去了实际权力,但是对于英国政局仍旧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每当英国进行政局的过度,英国王室都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英国的政局一直都能够安稳过度。

虽然每年英国王室花费巨大,然而王室对于英国经济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女王的生日、当年查尔斯与戴安娜王妃大婚、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大婚、乔治小王子出生等,都为英国经济创造了大量的催化,给英国赚取了大量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相对于此,每年王室的开支简直微不足道。

8

首先你要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全世界大概还有不到30个王室存在,但是除了英国王室,哪个王室还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凯特王妃参加活动,当天穿的衣服都能被全球各地的媒体报道,试问哪个王室能做到这样的影响力。

英国王室是一个网红家族,同时也是英国最权贵的家族。

在其他人的回答里,都总结了很多。那我这次将会分析英国王室现代化的情况。

那就是虚位政权。

长久以来,反对君主制提倡共和制的人大有人在。最近的就是戴安娜(威尔士王妃)逝世导致君主制的危机。因为对英国女王的态度太失望,1997年的时候,英国王室面临很大的压力。

温莎王朝最危险的一次,就是爱德华八世的退位导致的。当时共和制本就跃跃欲试,他的退位直接给了对方一次很大的机会。这个后续的影响力直接影响到了查尔斯王子的选妃标准,因为伊丽莎白王太后担心查尔斯王子会像爱德华八世一样,对王位不珍惜。从小就教育查尔斯要谨慎。

而现任英国女王目睹了王室的太多动荡,她非常明白王室未来要走的路是什么。这一点哈里王子也在纪录片里提到“女王还有王室的大家族,都在考虑王室的现代化之路,到底怎样才会被大家接受。”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很早就建议戴安娜去做慈善活动,赢得大众的好感和支持。包括她晚年也把很多赞助人的身份传到了凯特和梅根的手里,菲利普亲王也是如此。

王室的很多出发点,都是希望国民能接受这样的设定。

很明显,他们收到了意料之中的效果。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她因为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后,开始选择退居幕后(据说阿尔伯特亲王一直在帮助她处理国事,她就负责生孩子)。这就开启了君主制的虚权时代,君主仅是一个象征。

到了伊丽莎白二世这一代,她基本没有动用过手里的大权,就算对首相不满,也没有革职谁。让君主制彻底变成了大英帝国一个象征性的权力机构,王室的成员跟政府有来有往,同时也会非常关注网络的舆论,适当做出声明,必要时做出改变。比如菲利普亲王放弃了自己的驾照。

与其说英国人没有找到推翻君主制的理由,还不如说是英国女王率先开始选择立足的方法。

整个王室都让国民骄傲了,谁还想着去推翻这个吉祥物呢!

9

与中国、俄罗斯、法国相比,英国的王权一直很弱。

英国现在的王冠,来源于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对英格兰的征服。征服嘛,就是抢了别人的地盘,他更看重自己的本土,位于法国的诺曼底,把英格兰当成了殖民地一样的东西。加冕为英王后,满打满算在英国待了不到七年。

所以统治力很弱,以后打来打去,时不时的来个外国人当国王,起初的几代国王还不会说英语,认为那是野蛮人的玩意,法语才是正统。英国王室对英国的控制力有多大,可想而知,那时大贵族们权限很大。

后来英王逐渐失去了在大陆的领地,开始意识到再不在英格兰这块蛮荒之地增加自己的权力,就没地方玩了,于是开始加强王权。但蛋糕就这么大,你王室权力增大了,贵族的权力、财富就要被削弱。所以双方明争暗斗得不可开交,英王的权力是增长了点,但很有限。

英王一看在英格兰步子太难迈了,于是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大陆,借口自己是法王外孙,有权力继承法国王位,发动了百年战争,带领大贵族一起去法国抢夺土地、人口、财富。国内不好争,就大伙一起抢国外的,这也是大英贯彻了上千年的方针 。

可惜百年战争法国胜利英国失败了,所以法国统一了全国,王权也得到大大增强。法王可以在法国一嗓子喊到底。英王可就惨了,外面没抢成功,灰头土脸被打回来了,内部矛盾激化,还爆发了争夺王位的红白玫瑰战争。

杀了个血流成河,但毕竟打倒了反对者。里士满公爵胜利后,建立了多铎王朝,其孙亨利八世着手于增强王权。为此不惜杀了几个王后,放弃天主教,还杀了克伦威尔的祖先。

大贵族在他手下战战兢兢:斗不过你,你也总有死的那天,到时候在你后裔那做手脚。亨利八世死后,英国政局一直不稳,血腥玛丽、九天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等女王纷纷加冕。

让女王即位也是削弱王权的一种手段:女王登基后,到下一代,王位就要从她老爹那家族传递到她老公那家族,原来盘根错节的势力被打散了。真正掌权者睡觉也要睁只眼,而女人生孩子要浪费大量精力。

所以,伊丽莎白即位后干脆终身未婚,老娘不嫁人也要加强王权。

她在位时不论英格兰国力还是王室的权力都增强了,看样子要像法王一样了。然而她也要死,她死后,大贵族们又请了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来作国王。

一个空降领导,人生地不熟的,当然很被动。所以王权扩张又消停下来,但他儿子混熟之后,就又开始大力扩张王权,结果爆发了跟大贵族之间的战争,还被砍了脑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查理一世。

打败他的克伦威尔加冕为护国公,这家伙手底下有自己打出来的军队,扩张起权势来比英王更得心应手。大贵族们一看,这不是驱狼迎虎吗,所以在他死后,又把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迎回来复辟。同时加大了对国王的限制,比如国王不能直接控制陆军,所以陆军几百年了都没“皇家”称号。

即便如此仍挡不住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扩张王权的念头。不过这次大贵族省力了,仗也没打,直接赶走了詹姆斯二世,把他女婿威廉执政迎来即位。再后来干脆迎来个不会说英语的德国人即位。从此英国王室终于消停了,开始率领大贵族、新贵族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并创立了日不落帝国。

从亨利八世到伊丽莎白一世,再到查理一世,再到克伦威尔,再到詹姆斯二世,英国的五位统治者一直致力于加强王权,但都没有成功,有的还交出了脑袋。所以英国王权一直不怎么强。

既然不怎么强,什么事都是大伙说了算,所以一些革命的矛头并不会指向王室。不像清朝皇帝,法国国王,俄罗斯沙皇一样,一有社会变革,首当其冲地面对风暴,甚至因此丢了脑袋。

爬得越矮,摔得越轻,因祸得福,英国王室因为权力小,能一直保存到现在,还能保持一定的实权,并在民间威望很高。

10

事实上英国历史上也是曾一度废除过皇室的: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无嗣,王位由她的侄孙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在此之前詹姆士·斯图亚特已是苏格兰国王,此后苏格兰和英格兰就处于斯图亚特家族的统治之下。1639年苏格兰爆发了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人民起义并攻入英格兰境内,这时同时担当苏格兰和英格兰国王的是查理一世,他为筹措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的军费而召开了已解散11年的议会,这是因为英国一直有一条约定俗成的政治规则”无议会授权不得加征新税“。然而出乎查理一世预料之外的是:新召开的议会不仅拒绝通过国王关于征收新税的法案,还提出了限制王权的主张。对此无法接受的查理一世于1642年8月22日挑起了与议会的内战。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议会军抓获后处决,英国宣布成为共和国。

事实上英国这个共和国其实是有名无实:原议会军将领克伦威尔成为了英国这一时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尽管克伦威尔是靠推翻查理一世的统治而上位的,但当他上位之后人们才发现他是一个权力欲极其强烈的独裁者——1653年克伦威尔解散了国会,宣布自己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公。尽管克伦威尔自称护国公而不是国王,他也颁布了一个相当于宪法的《统治文件》,然而根据《统治文件》的规定:护国公终身任职且可世袭,与此同时护国公掌握军事、行政、立法等大权,实际上是没任何制约与监督的无冕之王。在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之下英国人逐渐意识到:即使推翻了一个国王,可如果换来的是一个虽无国王之名,却行独裁政治之实的无冕君主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他的儿子继任护国公,然而克伦威尔设计的这套护国公体制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崩溃的种子:一方面护国公的大权独揽已使其成为民众心中的独夫民贼形象,另一方面护国公又不具备国王那样名正言顺的政治号召力,靠着克伦威尔本人的强势还能勉强维持,然而他儿子却没那么强的能力,于是各路将领纷纷开始自行其是,谁也不再买克伦威尔儿子的面子,终于在1659年克伦威尔的儿子辞去了护国公的职位,随后英国人迎回了流亡在法国的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世复辟之后开始以反攻倒算的姿态清算当初反对查理一世的人并大力强化君主专制制度、1685年查理二世死后他的弟弟詹姆斯继位,詹姆斯延续了查理二世的专制统治。1688年英国议会迎接荷兰执政威廉亲王为国王,詹姆斯被迫出逃,于是英国实现了一次不流血的革命,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之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由此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等权力。然而实际上王室在英国的存在更多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权力,国家的实际军政事务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多数党组织的内阁负责处理,而内阁的最高领导人称为首相。甚至有人戏称:就算是把英国国王的死刑判决书递到他面前,他也只有签字的权力。表面上看:英国王室存在的意义的确不大,然而英国的国民性格是倾向于传统保守的,尤其是在经历过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之后英国人对激进革命总体上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他们才以不流血的”光荣革命“这一手段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既然王室的权力已受到宪法的制约,不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阻碍,那么英国人也就不再执着于推翻王室。更何况目前的英国王室已成为英国对外树立国家形象的一个品牌——你看人家威廉王子结个婚都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轰动效应,不仅为英国创造了实况转播、纪念品出售、旅游观光等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成为英国对外弘扬文化软实力的一大途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