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我相信这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也同样热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有主见、有想法、果断、坚决。

不过,有主见的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

哪些做法会导致孩子变得畏首畏尾、缺乏主见?

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家庭都是421结构,六个成年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给予了孩子过多的关注和干预,容易剥夺孩子的学习、锻炼机会,导致孩子变得缺乏主见,常见的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替孩子代劳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过度宠溺孩子的家庭中,给孩子喂饭,帮孩子穿衣,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帮孩子拿书包,但凡觉得会让孩子累着的事情,都会想方设法的代劳,这样的做法,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孩子不会做,也就不敢做了。

二、帮孩子拿主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选择的机会,这种时候,往往需要进行必要的判断和决策,但是某些家长会不给孩子拿主意的机会,直接帮孩子决策了。这种事情发生发生的多了,孩子自然而然的会认为,我就不用自己拿主意了,反正父母都会帮我决定。

三、否定孩子的想法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但是有些家长,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来要求孩子,动不动就否定孩子的想法,认为孩子太幼稚、不懂事,也就很少会对孩子的想法给予正面的支持,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孩子变得没有主见。

四、训斥打击孩子

这也是很多家长的通病和最拿手的做法,往往因为孩子的表现不如自己的预期,或者仅仅因为自己不顺心而迁怒于孩子,动辄对孩子进行训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么做,会在孩子的内心中埋下屈辱的种子。

五、无视孩子的努力

孩子往往是希望父母能够看到自己的努力,给予自己必要的褒奖的,但是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努力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无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艰辛,甚至冷言冷语,这么做,也容易让孩子凉了心。

缺乏主见的孩子存在哪些问题

我见过不少这类孩子和他们的家庭,这类缺乏主见的孩子,通常容易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一、自主性不足

这类孩子不喜欢自己拿主意,凡事喜欢听父母的意见,自己很难表达出有见地的观点出来。比如孩子考高中、大学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想要去什么样的学校,想学什么专业,未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没有任何想法,父母让自己报什么,自己就报什么。

二、后劲不足

这类孩子通常比较听话,但是缺乏足够的奋斗动力,会表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我们家对门的邻居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家的女儿非常的乖巧听话,从来不会违逆父母的要求,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高中后,学习的后劲明显不足,对于自己未来希望考什么学校也没有想法,最后勉强考了一个三本的学院去就读了。

三、遇事犹豫不决

缺乏主见的孩子,在遇到一些突发、紧急状况的时候,容易慌张、没有想法,或者是需要在进行觉得时候犹疑不决,瞻前顾后,延误了时机。

四、缺乏闯劲和探索精神

缺乏主见的孩子,习惯了在熟悉的领域环境中学习生活,对于陌生的领域缺乏勇气和探索精神,因此,在成年之后,这类孩子往往很难有大的作为。

怎么做,孩子会更有主见?

一、给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

从小给孩子学习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让孩子多参加社区的活动,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让孩子自己学习锻炼社交能力和决策的能力,即便孩子遇到了困难和阻力,也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寻找办法。

二、鼓励赞赏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表扬结果

对于孩子的努力,不要过于看重结果,而应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积极的表扬和肯定,对孩子努力的过程进行赞赏。

三、给孩子表达个人意愿的机会

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到家庭事务当中来,给孩子表达意见的机会,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勇气。

四、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

对于孩子的质疑,积极的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孩子养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 李娜:


李娜,多伦多国际心理中心认证的情绪管理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大课题项目组成员,ACI国际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的情绪管理师。

要想培养有主见的孩子,主要从家长的教养方式中开始注意与改变。

一、视孩子为“人”

很多家长都不把孩子当“人”看,认为孩子小只要听从家长的按排就好,若孩子有不顺从,反抗、顶嘴的现象时,一定会遭到家长的严厉批评和简单粗暴的镇压。

孩子在幼年时期,无论是心智还是行为表达都会被家长镇压下去,长此以往就培养了孩子委屈自己顺从别人,不敢表达自己意见、见解的性格。更别提让孩子有主见了。

孩子自出母体后,就是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事物产生自己的想法、看法、意见,虽然稚嫩却是自我独立个体的必然表现。家长不要因孩子稚嫩的想法而去剥夺他们思考的权利,完全以自我的意识来代替孩子的想法,甚至要求孩子要无条件的听话、顺从。这都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会严重影响孩子人格、性格的发展形成。

二、鼓励自主选择

选择的能力最能锻炼一个人的主见性。但有些家长会包办代替,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例如:有的男孩子喜欢毛绒玩具,家长都会直接否定制止。认为男孩子玩这个太不阳刚了,然后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孩子选择机器人、飞机、车等家长认为适合孩子玩的玩具给到孩子。

孩子一直被强制性的处在接受选择结果的阶段,完全失去自主选择的权利时,长大后就不会有主见,而会习惯性的选择接受别人的意见,压制自己的想法。

三、在有争议时要引导孩子表达

当孩子有了语言表达能力时,他喜欢将自己的不满、不高兴、不同想法都以自言自语的方式表达出来,尤其是当他们的想法与父母的想法发生冲突时,他们除了要抵挡以外还会不停的述说自己的理由。

在这个时候,因为是与父母的意见不同,父母正处在生气的阶段,所以会不加思索随口以“闭嘴”“不许反驳”“听话”“别找借口”等等的方式来阻止孩子的表达。

越是有争议时,我们越是应该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表述,要知道孩子不顺从的原因一定要让孩子说出来,然后才能判断对与错,家长千万不要以自我的主观意识去衡量孩子的想法,若孩子连自己的想法、意见都不能表达出来,更别提培养孩子的主见了。

自主性首要的就是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然后才有下面的分析与执行。

有主见的孩子,都是被尊重出来的;鼓励出来的;倾听出来的,所以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本文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更好的服务头条读者,欢迎加入头条读者微信交流群,讨论、学习、共同成长,详询请发私信。

3

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感谢您的提问。

如今的很多孩子常常会出现不清楚自己想吃什么、想要什么、想玩什么、畏首畏尾,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种种没有主见的表现,这确实会让家长们为之担心。

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3点做起:

放弃比较

很多人调侃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即便如今很多的家长对于这一点已经有了察觉,但在内心深处把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却仍然是常有的事情。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与成人有一点最大的区别便是——感知力强但表达能力弱。

所以纵然如今很多家长已经把比较变成了心理活动,但孩子们仍然能够对此有所察觉。

长期生活在比较的阴影下的孩子,久而久之便会丧失自信,一味的模仿别人、丧失自我的同时,又会因为自己永远达不到“别人家孩子“的水平而容易放弃。

轻言放弃而又没有自信的孩子,自然无法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对此家长需要做的是:

  • 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接纳孩子:不管ta是表现的天赋异禀,还是在某项技能的成长中显得笨拙,ta都能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只有这样的孩子才会拥有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勇气。
  • 在陪伴孩子获得新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收获,而不是着眼于别人做的怎么样、有多好——因为在人生的赛道上,主演应该永远是自己。

教会孩子小步前进

我们都了解婴儿学走路的过程:从最开始为扶着沙发背站起来而兴奋不已、到小心而紧张的走出人生第一步、再到蹒跚前行、接下来不厌其烦的享受走路的乐趣、然后是学会跑、学会跳......

那是一个有点漫长并且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

没有父母因为孩子走路学的慢而大发雷霆的;但却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不肯收好自己的玩具、写作业效率低而对孩子批评、指责甚至打骂......

实际上,收拾玩具、写作业的专注、时间管理这些技能的学习,和学习走路的过程是一样的:新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一步步的前进。

所以家长们要记得,刚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教他们便能学会,一方面是人类的本能,另一方面是他们通过自学可以掌握。

但并非所有的技能孩子们都可以通过自学而习得,这时就需要家长们悉心的教授并允许他们在小步前进中慢慢成长。

有选择的放手

很多的父母,平日盛好饭、夹好菜之后把碗筷递到孩子嘴边;出门前从里到外的衣服为孩子准备好甚至帮ta们穿在身上;开学前各种文具一应俱全的准备好.......

说如今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毫不夸张,甚至有些父母的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每次看到这些,我就想起我小的时候:每个学期开学前,我都需要自己列清单采购文具、自己一点点的将每本书的书皮包好——尽管我包的书皮书边都是斜斜的(那个时候用挂历纸包书皮,小手指没有那么大的力度和精确度将书皮的边折的那么直).....

此外衣服自己洗;放假在家还要帮忙爸妈做午饭、晚饭...等。


我要说的不是我所处的那个年代的孩子与现在的孩子不同;而是想强调那个年代和这个年代的父母的不同:那个年代的父母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要比现在的父母更懂得对孩子 放手。

当孩子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时,ta才会有更多思考的机会。选择的多了,思考的也就多了,主见自然在这样的过程中便也形成了。

所以父母对孩子有限的放手,才会为培养孩子的主见提供成长的土壤。

总之,植根于内心的自信和坚持、踏实稳步的不断获得新技能、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具备了这些条件的孩子,自然会成为更有主见的孩子。


我是梅子,欢迎关注@梅子说育儿了解更多育儿话题。欢迎将此文转发给身边更多需要的朋友,非常感谢!

4

孩子听话、乖巧可以让父母少操很多心,也不用担心他在外面惹是生非;但孩子表现得太过顺从,凡事都没有主见,那么对他今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良好的知识素养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必要,但父母更要明白,有魄力、有主见则是孩子日后成才所必不可少的素质。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作为父母,如果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注意尊重他们的自主要求,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他们规定一种生活和学习模式,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是一个优柔寡断、毫无主见的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呢?

(1)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孩子做事没有主见与父母缺乏和孩子沟通、做事过于武断、不注意尊重他们的个人要求有很大关系。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依赖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强,更加优柔寡断、没有主见,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比如说,在装修房间的时候,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房问怎么设计更好,他喜欢把自己房间的墙壁涂成什么颜色,他喜欢把书架摆放在哪个位置,什么颜色的家具更好看等等。让孩子也有主人翁的感觉,再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他就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

(2)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当孩子自己拿不定主意时,父母要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我想听听你有什么意见。”这类的沟通方式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重视,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就喜欢主动承担家里家外的很多事情了。

(3)教会孩子说“不”。父母应-iN给孩子制造机会练习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比如他的小朋友建议他往人家院里扔垃圾、逃课一起出去玩,父母要教会孩子怎样拒绝别人并说服别人也不要这样做。在生活中,孩子胆小、懦弱,总是会被他人左右,这样的孩子其实内心非常痛苦和焦虑。这时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如何说“不”,并让孩子坚持下去。另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以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是以成人的评价来对自己进行评价的,所以,成人的肯定和信任是孩子自信的关键,要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来要求他,不要太高,也不要太难。

(4)教给孩子自主选择。父母对孩子自主选择权的尊重,可以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做起

饮食方面:在不影响孩子饮食均衡的情况下,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吃的东西,不要强迫他吃一些父母觉得很有营养但他却不爱吃的食物,这样做只会造成孩子的厌食情绪。穿着方面:父母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在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和鞋子,不要随自己的喜好而不顾孩子的感受。玩耍方面:孩子玩游戏的时f候,不愿意让父母给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更愿意自己决定游戏方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和玩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满足孩子的自主意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购物方面:为孩子买的小件东西,可以让他们自己做主,就算孩子买错了,父母损失也不大,却让孩子获得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再说这次买错了,下次他就会知道应该买什么样的,如果是父母买的他是不会珍惜的,就算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也不会在乎。

(5)鼓励孩子勇于挑战。父母欣赏孩子循规蹈矩,但更希望孩子能有个性,敢作敢为。有的孩子平时很听话,父母要是说了什么,或者从书上、电视上以及在报纸杂志中看到什么,他都认为这是对的于是就不敢越雷池一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要鼓励孩子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主见。这样,孩子坚持了自己的见解,结果如果正确,哪怕是偶然性的,这也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鼓舞,因为这会使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判断有对的可能,别人的判断也不一定全是对的。时间长了,孩子渐渐就不再唯唯诺诺,懂得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了。

5

我觉得这个首先取决于父母!平时是不是把充分的权利给了孩子!也就是说父母有没有充分的让孩子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决定!比如说,孩子放学回家,想看过动画片在写作业,家长有没有硬生生的私自决定让孩子先写完作业再看动画片?还是跟孩子分析利弊,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如果孩子没有主见,请从现在开始,适当的做一个拿不定主意的父母!适当的把决定权让给孩子,慢慢提高孩子有主见的能力!

6

孩子目前六岁半,我平时买东西的时候叫他二选一。决定哪个就是哪个。吃饭前,问米饭还是面条,不允许说随便。当我问别人,对方想都不想就说随便的时候,我特反感这么敷衍的回答!只有认真回答问题,才能得到别人认真的对待。生活中就是这么在各种选项里,看似随意的锻炼着孩子的主观意识。

有一次,经他的选择买的玩具,玩了十分钟就报废了。我之前已经强调了这个不结实,推荐他买另一款。他拒绝了我提议。十分钟以后看着惨兮兮的玩具碎片。我就告诉他。既然你自己选择了认为是对的。就要面对自己的决定。我给你的提议,你可以参考,你也可以自己去悟。后来他得出结论,塑料的东西,摔了会坏,哭闹了几分钟也就没事了。然后我们商量好,凡是购买学校门口的塑料玩具,就用他的零花钱买。现在路过的时候连看都不看了。希望他不只是因为害怕花自己的钱,重要的是知道合理的规划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适合自己的东西。

马上就要进入小学,看到他对画画有点兴趣,就去试听了一次。他很开心,决定要继续学习。我就跟他谈话,决定好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咱就不要去。你真的确定你可以吗?他认真的说会坚持学习,想以后拿起笔就能画出想要的图案。上课100分钟,认真听课的样子真是最帅了。

今天放学以后,他找我谈话。说我规定的作业给他压力了。(因他刚看了一本关于压力的书)还问了别的小朋友回家并没有那么多作业。我说20年以后你不要因为生活给你的压力,而埋怨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小时候不叫你努力读书。那么你现在就可以去玩手机,去看电视。他自己想了想。大概是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选择了去做题,开发脑筋。

也许是书看的多了,孩子思想有些成熟。目前观察还算有主见,看以后发展吧。

7

我们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培养他自己做主的,分享一些我们家的方法

从出生开始,照顾孩子需求与意愿

确实,刚出生的小婴儿几乎什么都不会,但是,他会吃奶啊。让自己吃饱,是他的第一件“个人事务”,也是顶顶紧要的个人事务。从这里开始,就让孩子自己做主。

我们两个孩子,都不是按照“定时定量”的程序喂养的,我们的方法是:想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吃;想吃多久吃多久,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在哪儿吃就在哪儿吃。

两个孩子一个吃到满12个月,一个吃到满11个月,都是因为热爱上自己吃饭,没有经过任何断奶程序,自然地放弃吃妈妈奶的。

从母乳喂养开始,我们充分享受到照顾孩子的需求与意愿带来的益处,自然地把这种做法推广到整个育儿过程中与孩子个人事务相关的所有方面,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提供可行选项,让孩子自主选择

要让孩子有主见,学会自己做主,就要给孩子选择权,提供可行的选项,并尊重孩子的选择。从孩子吃辅食起,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比如吃菜泥果泥,我们会拿两罐泥泥给孩子,“宝贝,你是吃苹果泥还是胡萝卜泥?”孩子可能犹豫一下,把小手伸向其中一个,那么我们就给孩子吃那个。吃米粉、煮面条也是一样,会给他看不同口味的包装,让他选有胡萝卜图案的那个还是有西红柿图案的那个。

孩子会说话之后,不再需要看图选择,我们就和他商量吃什么,“你中饭想吃虾呢,还是吃鸡蛋?”孩子选了什么,我们就给他做什么。

从吃辅食开始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看似是非常简单的小事,其实是日后非常有用的育儿“技术”,它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学会发现自己的意愿,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决策;让爸爸妈妈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培养出爸爸妈妈与孩子商量孩子个人事务的习惯;避免大人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减少可能发生的冲突与争执;避免孩子因为需求和意愿不断被压制产生任性和执拗。

鼓励孩子参与和主导自己的事

培养孩子自己做主,父母还需要做到,在孩子开始萌生自我意识、试图参与和主导自己的事时,鼓励他、为他的参与创造条件,而不是限制他、制止他。

这还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做起。从八九个月起,孩子会对自己喂自己表现出强烈兴趣,就把喂饭权力交给他,让他坐儿童座椅,把吸盘碗固定到座椅小桌面上,围好围嘴,开吃吧!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吃多久吃多久,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孩子要自己吃饭,就给他勺子,他会更早学会自己吃饭;孩子在你给他穿衣服时抢衣服,就给他衣服,让他自己尝试穿,孩子会更早学会自己穿衣服。只要孩子对参与和主导自己的事情发生兴趣,大人都要鼓励他、而不是以“你还小,自己弄不好”为由来制止他,这样,孩子自主、自理的能力就会从小得到充分发展。

孩子自主遇到困难时,大人给建议不包办

我是选这个呢?还是选那个呢?当孩子在不同选项之间拿不定主意时,大人可以为他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其他的思考角度,也可以给出建议,但是不能直接替孩子做决定。

比如我家孩子热爱乐高和变形金刚,每次选生日礼物,都会在这两个里面选,但有时会在选哪个型号上纠结起来。这个也喜欢,那个也喜欢,到底选哪个呢?我们会引导他:你看下你现有的变形金刚中,是不是有不少擎天柱了?这次买个别的,说不定会更有新鲜感呢?当然,你再增加一个不同模式的擎天柱也可以呀,那样你就有个擎天柱小队了。孩子会开始衡量,我是要新鲜感呢,还是要擎天柱小队呢?最后,他都会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选什么,我们都不会干涉。

孩子做其他选择——选修课、兴趣班、旅行目的地,也一样,有困难时,我们会提示他从不同角度想想,或者鼓励他去搜集更多相关信息,但都不会替他做决定。

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自己做主的结果

让孩子对他的个人事务自己做主后,大人需要在必要时关注结果。

衣食之类的日常小事没有关系,孩子少穿了一件衣服,不过是今天会冷一点而已,影响时间短,结果好坏都无关紧要。

但学校的选修课、他自己选的兴趣班之类的事情,影响时间比较长,大人就需要关注一下,孩子做出的选择,他自己是否满意。满意自然最好,如果不满意,大人需要提供一些支持,帮助孩子学会面对不满意的状况。

比如他觉得自己这学期选的课后兴趣班不太有趣,大人可以告诉他:“没关系,只是一学期,你觉得不好玩,下学期不选就好了。”“你自己做的决定,结果会有好有坏,好的时候自然高兴,不好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可沮丧的,下次你多收集一些相关信息、多想想,再去选更合适的。”

这样做,一是慢慢教会他明白什么是选择、什么是结果、什么是责任,二是教孩子学会理性面对和接受不理想的状况,三是帮助他调整方法,以利于下次做出更好的选择。

其实培养孩子自己做主并不难,只要大人能打破“孩子什么都不懂”的老旧成见,开始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那么后面的提供选择、鼓励参与、给出建议、建立界限、讨论结果,都是很容易学习的“技术”,用得越多,就会越熟练,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欢迎关注“真心爸妈”:

欢迎访问我们的头条号“真心爸妈”,浏览更多育儿文章。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十四岁半。出版有《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所有回答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

8

想培养有主见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之所以说这是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为: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总是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最常见的就是强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培训班,理由很简单,就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次是:如果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做决定。(让孩子能够独立的思考,与决策)

涉及到孩子的事情上,最好是去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讲道理、辩论,来让孩子自己去做出最后的选择,并让孩子试着去说出不选择另外方法的原因(这个在于培养孩子以后不武断独行,听取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当孩子做出选择之后,父母就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即使这个选择在父母看来是不明智的。但这个选择一定是最能满足孩子需求的,再加上父母的支持,会让孩子坚定自己的选择,换句话说,让孩子能够独立做出选择,而不是父母代替选择。

如果,孩子之后后悔了自己的选择,父母可以和孩子沟通交流“责任”的问题,即,自己要对自己的选择(行为)负责,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惩罚,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需要自己来承担,这样孩子就能明白,以后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也是为了以后不推卸责任打下基础。)

很多父母,一定会说:“孩子那么小,怎么能够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不应该让其做出很全面的选择,在适当的年龄做出适当的选择即可。

如:对于买玩具,孩子考虑的可能是新奇、好玩,而父母考虑的可能是这个玩具能玩多长时间。这个时候,在选择玩具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沟通,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孩子听,让孩子自己考虑,孩子做出选择的时候,对孩子进行肯定,可以让孩子说一下为什么不买另外一个。

再次:不要怕孩子遇到挫折,毕竟雏鹰总有独自飞行的一天。

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最主要是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反应,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父母是权利在背后支持和适当帮助的话,挫折就变成了孩子成长的垫脚石,反之就变成了拦路虎。这个意在使以后,孩子能够正确看待挫折与应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挫折。

想要孩子以后有主见,可以试着参考:一、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二、让孩子能够听取、考虑他人意见,并在多数选择中找到一个说服自己的意见;三、教会孩子能够正确的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9

想培养有主见的孩子首先得培养家长,没主见都是家长惯的,那个宝贝含在嘴里还怕化。家长过了娇纵这关一切都解决了。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培养勤奋自力。遇事自己作出判断处理,培养自主能力。带孩子出去走走多经世面,或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观念。在这些过程中启发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主见,当然也离不开家长指导,就是别包办代替。谢友邀。

10

1.家长在平时生活中,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切包办做主。

2.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中途打断他。

3.正确引导分析。对于他的意见要帮他分析利弊。引导他下次同样的事件应该如何作出选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