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对研究生生活充满了好奇,其实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区别只在于研究生事实上已经是一种“准工作”了,要描述清楚研究生的生活,首先要从研究生的类型说起。
从身份的区别上来说,研究生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虽然目前两种研究生的身份区别正在逐渐弱化,但是最根本的区别是不会变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第一身份并不是学生,只能算作“进修的工作人员”,是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学历提升的一种研究生,所以我们讨论的“研究生”范围默认是全日制研究生这个群体。
全日制研究生呢根据修业年限分为“学术研究生”和“专业研究生”两种,即我们常说的“学硕”和“专硕”,两种研究生的区别主要是修业年限还有培养目的的不同,学术研究生全程需要三年,培养目的主要进行科学研究,为继续深造做准备,本身并不具备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专业研究生全程两年,培养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简单来说就是硕士学位的干活的。
在日常生活上可以很轻松的判断出学硕和专硕的不同,研究生的第一年,学硕和专硕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都需要上课,修满研究生三年需要的学分,并且通过考试(博士也是这个流程,博一就是上课)。
研二的时候学硕几乎就是在自己导师的实验室里搬砖干活(例如21世纪的巨坑,知乎三大坑专业的生物学相关专业),研二就是学习实验技能,熟悉操作,了解自己导师实验的研究方向,其实更多的学硕们从研一……不,从大四的暑假,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读研开始,可能就已经进入研究生实验室开始工作了,一开始是帮师兄师姐们干活,后来能够自己进行实验了就可以从导师那领任务,自己独立的完成一些实验。所以研一和研二,学硕们就是每天实验,俗话说,白天做实验,晚上看文献。
专硕研二的时候已经是面临毕业了,对,没错,专硕们的研究生生活结束的特别快,刚结束研一的茫然,就已经要毕业了,专硕的研二几乎都是在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单位中实习见习,比如生物专硕就是所谓的生物老师专业,研一上完课以后就进学校了,锻炼讲课的技能,为毕业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努力着。
研三对于学硕来说尤为重要,经过两年的积累,要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做一个总结了,一般需要出一个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2017级开始毕业的学术硕士需要在国家核心期刊或以上的学术性质杂志中发表至少一篇自己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才允许毕业。
研三的学硕们,需要结合自己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两年来对这个研究方向的探索,选定一个科学问题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解释这个科学问题,并且通过论文答辩,才能够顺利毕业。不过,又有一句俗话说的好,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给你一个眼神自己体会吧。
那么,研究生生活的生活压力大不大呢?这个得看实验室的情况,一般实验任务比较重的实验室对研究生的管理就比较严格,早上8点打卡上班,晚上6点打卡下班,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有的实验室比较清闲,可能出去旅游了几个月,也没人知道,大部分研究生都有科研任务在身,压力的大小靠自己调节了。不打卡的实验室生活会比较惬意,早晨睡到自然醒,9点左右晃悠到实验室,开始做实验或者看看文献,中间刷刷知乎或者微博,回一下老师的邮件,想想中午吃什么,其实相比较于科研,每天吃什么大概是研究生最困扰的事情。
学校食堂的伙食相对便宜,另外每个大学的门外几乎都会自发的形成美食集散地,读研期间吃上还是很享受的,国家对于研究生的福利也很充足,对研究生的奖学金几乎都能冲抵学费,而且覆盖人群比例很高,如果经济困难还能申请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在学期间是免息的,工作以后在一定年限还清就行,压力很小。
每个月,对每个全日制学术研究生,有600元的生活补助,实验室还会在这个基础上发300到1000不等的工资,这个收入对学术来说,是可以不靠家里的资助完成学业的,当然,前提是别大手大脚花钱。对于每个有实验任务的研究生来说,实际上你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花钱,毕竟,白天做实验,晚上看文献。
说说每天的困惑,一个是我们这个专业实在不好找工作,公务员,教师,要么就是读博,读博出来呢,也不一定能进高校,依然还是公务员或者教师,总之呢,走到一定的时候会发现,上面还有无限高的差距在等着你,本科的时候想着要不要读研,读研的时候纠结要不要继续读博,读博的一边担心能不能毕业,一边考虑出路问题。
其实研究生们多多少少都有些苦闷,实验不顺利啊,老师又催实验进度了,养的菌又死了,配的试剂又被人用完了,要用的机器排不上,一个人整天脑子里过着自己的实验过程,习惯自己和自己讨论实验步骤和得失,时不常的就要释放一下积累的情绪,当然也有不释放的人,那些人后来的头发就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