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社会与法》栏目曾经播出: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的未成年孩,将“水滴筹”筹助和亲友资助给妈妈治病的三万六千多元的“救命钱”,三天时间就全部打赏给了游戏平台,后经民警多方奔走协调全部追回了这笔“救命钱”。请问,当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打”孩子就能解决问题吗?当你的孩子沉迷于游戏,不思学习,不出去玩耍,“打”是解决问题的首选吗?作为家长有没有认真地反思过: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玩游戏的?是什么时候沉迷于游戏的?在这期间作为家长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教育孩子,说者容易做者难。我认为,教与育有着两个不同的含义。“教”就是讲道理、明是非、学文化、增知识;“育”就是抚育养育培育,有时也带有一些惩罚手段。其中,“打”就是惩罚手段之一,也是最低端的、最无助的教育孩子方式。那么,如何有效制止孩子沉溺于玩游戏呢?
首先,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要让孩子不玩游戏,自己就不要做“低头族”。特别是孩子在做作业时,自己却在旁边玩手机、看电视,有的甚至把允许孩子“玩一个小时”手机,作为按时完成作业的“奖励”;有的家长还认为,别家的孩子都在玩都会玩,有必要把自己的孩子管得那么“死板”吗?试想,这样能够制止孩子玩游戏吗?
其次,健康的家庭生活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我们家有个不是很传统的规矩,就是吃饭不准看电视,哪怕是亲友家“熊孩子”来玩耍也是如此,家里现在没有学生,习惯却成了自然。我到过许多家庭作客,边吃饭边看电视、玩手机的比比皆是,就是没人看也把电视开着,甚至音量还不小。虽然吃饭看电视是非常微小的细节,但是却折射出一个家庭的平常生活状态,至少给人有些不协调的感觉。要知道,吃饭是我们每天生活中最重要最严肃的一件事情。
第三,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是因为孩子精神上偏离了正向思维,把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打”肯定不是办法,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恶果。怎么办呢?作为家长除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外,多陪伴孩子,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一玩、走一走,吃吃小烧烤等,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地将孩子的兴趣从游戏中转移出来。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教育孩子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在孩子面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给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