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很对。作为过来人,深深地明白,跟老人较劲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伤人伤己,徒留一地鸡毛。
理性看待争端,平和处理矛盾
至深的平和,一定经过命运浮沉的洗礼,一定经过生离死别的考验,一定经过爱与恨的煎熬。一切都经过了,一切都走过了,一切都熬过了,生命的底色里,增了韧,添了柔。这时候平和下来的生命,已经沉静到扰不乱,已经稳健到动不摇,已经淡定到风打不动。
今年听到到最多的词就是“中年危机”,没错,就是这个词。曾经父母眼中的孩子也已步入中年,而曾经年轻的父母华发早生,岁月的沧桑爬上了他们的面庞,青春不再。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既有压力又有痛苦,沉淀下来的就是眸子里闪烁着的坚毅的目光。有人说人到中年不如狗,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外奔波不易,都是为了生活。回到家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些情绪,有时候赶上老人心情也不好,于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服谁,把家里闹个底朝天,结果就是伤了和气,疏远了至亲。
矛盾的根源无非就是彼此对对方的生活方式,事情做派和思维观念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有他们的处世哲学,我们有我们的生存智慧,总是会有一道透明的玻璃隔在那里,彼此无法交融。
每次争吵后,自忖还没有到忤逆不孝地步,再说在人生的词典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不孝”这个词语,以前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所以每次争吵后总是会深深的反思,无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在不该。事后总是会厚起脸皮,先和老人道个歉,老人怒气也能平息,自己也不会在懊悔中惴惴不安。
其实老人从那个年代走过来,他们有他们的圈子,有他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虽然老了,他们一直也在学习,努力想进入我们的内心,想知道我们的所思所想,毕竟是我们至亲的人,是能悲伤我们悲伤,快乐我们快乐的人。
想通这一点,在下次争端的时候多想想值不值得,是否违背了我们的心意,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理解和宽容才是和老人相处的最好方式
理解是座桥,两头是路,没有桥,路就断了;宽容是把伞,伞下是温情,没有了伞,世界就冰冷了。
和老人相处,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怀着慈悲,带着理解,这才是我们这代人和老人相处的最好方式。
父母那一代人几乎所有的世态炎凉都尝过,几乎所有的沟沟坎坎都挣扎过,他们呵护着家这个最温馨的地方,给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忍饥挨饿,付出了他们所有的青春,生存下来已实属不易。
而我们也在走着他们走过的路,经历他们经历过的心理历程,或许在我们的孩子在怼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平和地说:“小崽子,三十年后你会明白的!”
老人是这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当然人无完人,总会有一些“坏人变老,老人变坏”论调响在耳边,对于那些不在一个世界里的人大可不去理会,当你和它们去较劲,你就已经输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己及人,少一些争执和较劲,多一些理解和宽容,那么前方的路就会坦荡一些,世界也不再会那么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