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来答。
第一次战役胜利以后,总司令彭德怀认为到目前为止。志愿军消灭的敌人不多,且绝大多数都为韩军,美军的精锐部队受到的损伤很小。志愿军整体的实力还没有完全暴露,以麦克阿瑟的性格有很大的可能会重新组织美军进行反攻。而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在美空军的火力的持续打击下,弹药食品的运输已经发生困难,将战线推的过长,更不利于志愿军。因此他提出了“巩固胜利,克服困难,准备再战。如敌再进,让其深入后寻机歼灭之的方针。”毛主席也同意彭德怀元帅的意见,并回电志司“已调宋时轮的第9兵团紧急入朝支援东线作战。”
彭老总钓鱼,麦克阿瑟上钩。
11月6日,志愿军部队就开始有意的在东西两线减缓攻势。而在战场上,中国士兵又拿出对付日本人的那一套,一路上打打停停,沿途四处都是志愿军扔下的破衣烂帽,老旧武器。为了能够再加一把火,志司决定把第一次战役抓到的1千多个美韩军俘虏,教育一通后,全部放掉了,临走时还给他们灌了点迷魂汤:“我们已经没吃的了,马上就会回国了。”“我们入朝部队没有多少人,只是想保卫鸭绿江上的水电站,”“我们也不想打仗,只想回家娶老婆。”
面对志愿军的心理战,傲娇的麦克阿瑟果然上钩了。在11月3日,他就命令美远东空军开始对朝鲜北部重要目标进行战略轰炸。(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都被炸毁了。)11月6日,美第10军开始向志愿军驻守的黄草岭发动新一轮进攻。为了能够把美第10军诱到预定战场,彭总下令:东线志愿军于7日放弃黄草岭,开始向西线转移。麦克阿瑟却错误的认为,中国只是出动了5—6万人的小部队进行干涉,当后勤遭遇威胁时,他们就已经撤回去了。”11月16日,彭总命令志愿军部队与美军脱离接触,大踏步的向后方撤退。11月15日,麦克阿瑟命令美东线主力第10军从咸兴启程沿江界公路向朝鲜临时首都江界发动进攻 。麦克阿瑟不知道的是,宋时轮的第9兵团早以在长津湖张好口袋,等着美军往里面钻呢。
陆战1师师长 史密斯
在长津湖作战,中美两军都有一点说不出的苦涩。
美军
11月10日,美陆战1师沿咸兴、江界公路,向朝鲜临时首都江界推进。美陆战1师的师长史密斯是一个久经战阵的老将。前一阵子与志愿军42军在黄草岭打的那一仗,就让他对志愿军的战斗力非常忌惮。当那些挡在路上的志愿军莫名其妙的消失以后,史密斯更是对孤军冒进长津湖充满了担忧。11月11日,陆战1师进入狼林山脉,脚下踩得是一条崎岖不平的碎石路,道路一边是险峻的山岭,一边就是几十米的深沟。而自己的3万多士兵,200辆坦克、700多辆卡车竟沿着这样一条狭窄的乡间小路向北进发,史密斯的内心感到非常不安。11月15日,美军刚刚到达长津湖地区,就迎来一股非常强的寒流,气温降到零下40多度。步枪变得像树枝一样脆,有许多美军士兵都被冻伤了。师长史密斯为了稳妥起见,命令工兵在下碣隅里修建了一座临时机场,以便接受从日本空运来的物资补给。10月25日,美第10军全部到达预定部署区域。军长阿尔蒙德认为,他已经配合第8集团军完成对志愿军13兵团与人民军残部的战役合围,可实际上陆战1师已经陷入宋时轮兵团的包围之中。
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
志愿军
宋时轮的第9兵团原本作为攻台主力一直驻扎于上海郊区,其下辖第20军、第26军、第27军总计15万人 。当朝鲜战场急需用兵时,毛主席亲自下令“江界、长津地区,当由宋兵团全力担任。”说心里话,宋时轮对于第9兵团北上入朝参战,心中还是有底的。但他最为担心的是气候和补给问题,第9兵团一直转战在温暖的华东战场。在接到“紧急入朝”的命令前,十几万战士还都穿着华北的薄冬装。到了鸭绿江边,战士们一下火车就冻得直打哆嗦。可军情紧急,只能硬着头皮连夜渡过了鸭绿江。就在入朝的第一天,宋时轮就知道“坏”了。朝鲜天气太冷了,仅仅一天,第9兵团就冻伤减员700多人。而他们所要奔赴的长津湖地区又是朝鲜最北部的苦寒地区,山峦起伏,只有山间小路可以通行。白天活动着还好说,一旦到了夜间,战士们只好把仅有的两床棉被铺在地上互相搂抱着来对抗零下40度的低温。最让宋时轮头疼就是后勤根本供应不上。东线仅有的一条可以通车的山间公路,已被美空军彻底封锁。棉衣、粮食、弹药统统运不上来。而部队为了抓住战机,只能放弃所有重装备,只携带轻武器与一些干粮,踏着一两尺深的积雪,向长津湖地区赶去。第9兵团的战士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日行军30公里,在战斗开始前的头一天晚上,集结在了指定的战斗位置上。
长津湖战役爆发
11月27日,宋时轮向各军下达了作战任务,第20军负责对敌进行穿插分割。第27军则负责攻城拔寨。第26军作为全军预备队,在后方待命。夜里10时,志愿军的冲锋号响彻山野,第20军、第27军一起向美军部队发起冲锋。由于敌人仓促应战,分割包围进行的十分顺利,美陆战1师与美7师31团被直接砍成了5段。被围之敌反应神速,立刻用200多量坦克在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三处主要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御带。以志愿军手里的武器,很难直接冲破美军坦克防御圈。等到天亮以后,新兴里、柳潭里的美军开始向下碣隅里突围。美军突围的方法很简单:首先由重型坦克(潘兴)开路,步兵在后面掩护。一旦遇到志愿军的猛烈阻击马上呼叫空军进行火力支援。当志愿军的阵地被美军的飞机、坦克炸成一片焦土的时候,担任掩护的步兵立刻向志愿军的阵地发动冲锋,而坦克则带领大部队顺着公路突围。到了这时,志愿军就不能只应付冲锋的步兵了,还需要冒着枪林弹雨下到公路上围堵坦克。志愿军一旦离开阵地与敌人短兵相接,美军的火力优势就会给志愿军造成很大的伤亡。零下40多度的天气,一旦负伤,失血与严寒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在开战的头三天,仅仅为了堵截美军逃跑,第9兵团就战斗减员的1万多人。(国家一等功臣杨根思就是在奉命坚守1072高地时,与敌人同归于尽的。)
第9兵团副司令陶勇
敌情有变
美军的兵力与事先得到情报出入太大了,这让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心里感觉很不对劲。志愿军27军80师239团在夜袭新兴里的战斗中,抓回来一名美军哨兵。副司令员陶勇在俘虏的口中证实了自己的预感,在新兴里有美第7师的32团的1营、31团的3营、57野战炮兵营、坦克战车分队;柳潭里有陆战1师第5团、第7团、陆战炮兵11团、坦克1营;下碣隅里有陆战1师第1团、工兵营、陆战1师的师部,总兵力达到3万余人。比情报提供的数据多出了3倍还多。以9兵团原来的打算,是要全歼长津湖所有被困之敌,以实际情况看想要全歼是根本不可能的。宋时轮与陶勇经过仔细的商议,决定集中27军主力先吃掉新兴里的美军,然后在转兵逐次消灭柳潭里、下碣隅里的美陆战1师的部队。并在同时急电第26军火速赶往长津湖地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的“北极熊”团的团旗
歼灭“北极熊团”
当时驻守新兴里的是美第7师31团级战斗队,该团配属第32团1营、师属野炮第57营以及1个重迫击炮连、1个高射机枪连,编组成团级战斗队,共有3288人。指挥官为第31步兵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副团长为费斯中校。
30日23时,27军副军长詹大南集结了80师主力3个团外加81师241团、242团共5个团,向新兴里之敌发动总攻。首先是火力准备,27集中了手中仅有的几门迫击炮对新兴里进行了5分钟的火力急袭。当短暂的火力准备过后,志愿军5个团同时从多个方向向新兴里发动冲锋。虽然敌人顽强阻击,但志愿军攻势一波接着一波,丝毫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战至拂晓,238团首先突破了由坦克组建的外围防御圈,与敌人展开巷战。志愿军第27军坚决执行了夜战进攻、近战打击的战术,反而美军已经习惯了步炮协同、坦克开路的打法。一旦与志愿军近战肉搏打起巷战,完全就成一群绵羊,被志愿军随意驱赶。
到了下午,美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开始突围。詹大南副军长下令81师242师立刻脱离战斗,向西穿插,务必堵住逃向柳潭里的敌人。剩下的4个团则对敌人进行穷追猛打,集中一切力量消灭敌人。至12月1日清晨,新兴里战斗基本结束,美31团只有不到200个幸运儿成功突围到了柳潭里。美7师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被我军击毙,31团的北极熊团旗也被我军缴获。这是中国军队唯一一次成建制歼灭美军一个团级战斗队。(北极熊团军旗被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永久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柳潭里的美军开始向下碣隅里集中。
“北极熊团”的覆灭让美军感受到了危险。1950年12月1日下午,美第10军司令阿尔蒙德匆匆飞抵下碣隅里,并召集史密斯等高级军官开会。命令东线所属部队立即全线向咸兴、兴南地区撤退。特别是长津湖地区的美陆战1师应立即摆脱包围向南撤退。并授权史密斯可以破坏一切影响撤退的装备。(只要陆战1师的士兵能活着回来就成,坦克大炮什么的?都可以不要。)当天下午,史密斯师长就向柳潭里的美军下达了向下碣隅里撤退的命令。柳潭里的陆战1师部队首先将营地中的剩余物资(包括剩余的食品、帐篷)全部浇上汽油烧掉,然后将必须带走的装备全部装车。重型坦克在前面开路,汽车队在中间,所有的步兵分散在汽车周围,保持战斗队形。边走边与前来围追堵截的第9兵团志愿军进行战斗,所以行动的十分缓慢。志愿军20军58师作为阻击美军撤退的主力,一直坚守在道路两侧阵地,阻挡敌人撤退。可当柳潭里南逃的车队行至172团2营6连负责的路段时,6连并没有发起猛烈的攻击。愤怒的58师师长决定亲自带人去6连阵地查看情况。当他到达6连的阻击阵地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全连有一多半的战士一直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冻死在了阵地上。而剩下的一部分战士也有非常严重的冻伤。
据58师政治部主任徐帮理回忆,当58师师长去野战医院看望6连冻伤的战士时,在那里嚎啕大哭。师政委就劝他:“师长你不要这样子。”话还没说完,政委自己也嚎啕大哭起来。太惨了,这些冻伤的战士有的脚没有了,有的手没有了,有的手指头冻掉了。
12月4日,柳潭里南撤的美军车队终于抵达了下碣隅里,他们用了整整3天的时间才走完了这艰难的22公里,一路上被第9兵团层层截杀,平均每1小时只能走300米。在这艰难的22公里道路上,美军伤亡了1500多人。美国军史界称其为“通往地狱的道路。”
陆战1师向南溃逃
12月5日清晨,驻守在下碣隅里的史密斯得到了军长阿尔蒙德的急电“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史密斯深知,撤退的道路必定是尸山血海。只有让空军把野战医院里的伤员接走,自己才有机会带领陆战1师冲出去。自早上8点开始,美空军的C-47运输机在下碣隅里的临时机场就不停的起降,仅一天时间就把3400多名伤员转运到了日本的美军基地。(在这里有一段小插曲,一个美军军医的帐篷里共有600多伤员。可当天从帐篷里运走了941人后,军医返回帐篷发现里面还有200多伤员没有运走。得知情况后史密斯师长大怒,宣布只有得到军医签字的伤员才有资格登上飞机。)
12月5日当晚,下碣隅里的美军炮兵开始向周围的高地进行密集射击。12月6日清晨,美军将堆积如山的食品、衣物、弹药全部烧掉,在临走时又用炸药爆破了营房、机场。上午10时,美陆战1师主力开始向古土里进发。从地形上看,下碣隅里至古土里之间只有一条能供坦克单向行驶的狭窄公路,公路两边都是林立的山崖。志愿军第20军、第27军能够战斗的部队全部参与了阻击行动。美陆战1师将200多量坦克混编在车队当中,一边向两边的山崖进行炮击,一边掩护汽车前行。志愿军组建了反坦克小组,埋伏在公路两线,专挑坦克下手。志愿军的狙击手与重机枪班则重点照顾电台车、汽车、吉普车。一旦司机被击中,车上的士兵就只能暴露在志愿军密集的火网下。志愿军的“削萝卜”的战术,给陆战1师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当陆战1师的车队在公路上逐渐前行,落在后面的志愿军部队开始向陆战1师的车队展开追击。面对志愿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美陆战1师配属的双管自行高炮显现出了巨大威力。首先它是机械化的速度。再一个,它搭载的双管高射炮,射速非常高,每分钟达到了240发,每一发的威力有相当于一枚手榴弹。这给徒步追击、又毫无遮蔽物的志愿军战士造成了非常大的伤亡。
美军57炮兵营营长卡罗中校曾回忆:“陆战队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众多的中国军人蜂拥而来,中国军人一次次顽强进攻,尽管陆战队的炮兵、坦克、飞机全力射击,但中国军人仍然源源不断的拥上来,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
志愿军三炸水门桥
从下碣隅里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陆战1师足足走了38个小时,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前面就是水门桥了,那座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钢桥,桥下就是不见底的深渊。如果陆战1师的机械化部队能够通过水门桥,再穿过黄草岭,地势就会变的极为平坦。到了那时,志愿军的两条腿是无论如何也跑不过美军的汽车轮子的。
假如志愿军能够炸掉水门桥,陆战1师就只能被活活冻死在长津湖地区。为了抓住消灭美军的最好时机,早在12月1日,20军就派出一个连的精干队伍炸毁了水门桥。12月2日,美军的工兵部队马上利用木料搭建了一座木桥代替通车。12月4日,20军派出的队伍第二次炸桥成功。12月6日,美军又利用老桥的桥墩用钢材搭建了一座钢制车辙桥。紧接着志愿军又组织了俩个排的兵力,利用黑夜作为掩护,摸到了车辙桥下。这次炸药放的更狠,直接把桥墩都炸塌了,
老桥再也不能用了。眼看陆战1师就要被志愿军3个军的兵力堵在山沟子里。美军后勤部门急忙派遣工程师对相关地形进行勘测。日本三菱重工按照尺寸连夜赶制8套M2标准钢木桥组件。再由空军的C-119运输机直接运到了1000多公里外的水门桥附近。9点30分,桥梁组件被直接用巨型降落伞空投到了美军工兵营的驻地。经过工兵营的连夜施工,新的钢制大桥在12月8日4时架设成功。
当陆战1师开始陆续通过水门桥的时候,附近山头的志愿军战士并没有对其进行阻击。虽然史密斯师长感到很庆幸,但也有一丝疑惑。他命令美军一个排立即对水门桥附近的高地进行侦查。当美军士兵登上高地时,看到一百多名志愿军战士,保持着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了阵地上。面对这些不屈的勇士,美军士兵默默的退了回去。
在这里面有一名来自上海的战士名叫宋阿毛,他在遗书中留下了一首诗。“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从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黄草岭1081高地
12月9日,志愿军20军60师集结了所有能够战斗的300名战士,在黄草岭1081高地,拼死阻击南逃之敌。可惜的是这300多名志愿军战士没有坚持到26军赶来的那一刻,而是在陆战1师与前来接应的美3师的前后夹击下,全部光荣牺牲。一位退役的美国老兵在回忆录中曾写道:“这些中国士兵忠实地执行了他们的任务,没有一个人投降,顽强战斗到底,全部坚守阵地直到战死,无一人生还。”
正在上船的陆战1师
陆战1师登船
12月12日,志愿军第9兵团在人民军的配合下一路将美陆战1师撵到了兴南港。美军远东空军集中了所有的能够起飞的战机来掩护陆战1师撤退。美军战列舰则直接用400毫米主炮对兴南港外围进行猛烈炮击。在海空军的火力掩护下,美远东司令部动用了109艘大型驳船,运走了美第10军士兵10.5万人,作战车辆17500部,35万吨作战物资。
据战后统计:美陆战1师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减员6418人,非战斗减员7313人,这支美军王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志愿军东线参战部队,战斗减员达43000多人,其中冻死冻伤就有30732人,有的部队冻伤比例甚至达到25%。在长津湖战役中元气大伤的第9兵团,只得放弃参加第3次、第四次战役。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长津湖战役:第9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志愿军小战士
陆战1师在战役中一败涂地,为什么还能给志愿军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1长湖地区的极寒天气,成为陆战1师最大的帮凶。
长津湖位于朝鲜最北侧的盖马高原上,属于寒带高海拔地区。本已极为寒冷的天气,又恰逢强寒流袭来,气温降到50年以来的最低点。第9兵团的战士多为南方人,并没有在北方作战的御寒经验。有许多战士手脚冻伤以后,直接用热水泡脚,导致减员严重。以26军77师231团1营机炮连为例,他们在出发追击难逃的美陆战1师时,共有204人。当晚上露营时,战士们点起篝火把冻伤的手脚放在火边烤,到第二天行军时全连能动的只有12个人,剩下的人脚上的皮与鞋子粘连在一起,已经丧失了继续战斗的能力。
2美军利用强大的空中优势,切断了志愿军的运输补给线
为了支援朝鲜作战,美海军集中普林斯顿号、莱特号、福吉谷号、菲律宾海号、巴丹号、培登海峡号和西西里号共计7艘航母,搭载了500多架战斗机。再加上美远东空军的B-29轰炸机联队、连浦机场的4个攻击机中队,美空军每天可以出动300架以上的飞机。24小时不停的轰炸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在零下35度的低温天气里,本来就缺少厚棉服的第9兵团战士,一旦连吃的也供应不上。就只能眼巴巴的冻死在这荒凉的长津湖上。
3美军的通讯设备非常完善,随时可以呼叫空中支援。
第九兵团在入朝作战时,国家集中了所有的力量,才使每个军的电台勉强装备到营级,营以下的通信联络就只能依靠通讯员徒步传达、冲锋号、锣、哨子、信号弹等。而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无线电通可以直通班、排级作战单位。每当进攻、撤退需要掩护时,美军班级作战单位就可以随时呼叫天上的空军进行火力支援。美空军的重磅航弹与凝固汽油弹给志愿军造成了非常大伤亡。
4在长津湖战役中,美陆战1师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
美陆战1师作为美军王牌,配属有432门大口径榴弹炮,7000多辆军用汽车,200多辆坦克,更有随呼随到的空中支援。而第9兵团的一个军就只有老旧山炮36门,其所能提供的火力还不及美军一个155榴弹炮营。至于运输弹药的汽车,早在开战不久,就被美国飞机炸了个精光。
坦克、飞机什么的,志愿军更是一个都没有。
5由于美空军对第9兵团的疯狂轰炸导致26军没有追上南逃的陆战1师。
在战役之初,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准备投入3个军同时作战,但美空军对志愿军后勤线疯狂轰炸,导致前线的粮食供应严重不足。没有粮食吃,宋时轮只能把第26军留在后方当预备队。当陆战1师向南逃窜时,第26军奉命前来阻击。在行军过程中,又是美空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导致第26军行动缓慢,没有赶在美军之前到达水门桥,错失了全歼敌人的良机。
欢呼胜利的而志愿军女战士
志愿军为什么能在长津湖战役中取得胜利呢?
第1条,麦克阿瑟出现战略误判,迫使美陆战1师自己走入绝境。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著名军事家,曾历任美国将军的摇篮“西点军校”校长。在二战时期,麦克阿瑟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功卓著。他的优点就是军事才华出众,又敢于冒险。但他的缺点同他的优点一样闪耀,那就是过多的荣誉使他变得骄狂、豪横、傲慢而且越老越严重。仁川登陆成功以后,麦克阿瑟成为美国人的英雄,过度膨胀的自信让他变得刚愎自用。当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取得胜利时,当美国情报部门向他提出志愿军可能全面参战的警告时,马克阿瑟依然固执己见。他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力孱弱,根本不能也不敢在这时候挑战美国。只要美国空军能够炸毁鸭绿江大桥,就能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中国军队就只能乖乖的退回去。当彭老总针对他的这一弱点,积极展开心理战时。麦克阿瑟果然上当,他命令沃克的第8集团军与阿尔蒙德的第10军从西、东两线发动钳形攻势,企图一举粉碎人民军的所有抵抗。而隶属于美第10军的陆战1师在军长阿尔门德的严令下,只能硬着头皮向长津湖这个兵家绝地进发。
第二条,长津湖的地形对于志愿军作战非常有利。
长津湖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碎石小路,通向这里。美陆战1师与美第七师31团级战斗队,共3万多人,200多辆坦克、500多辆卡车,前后绵延了几十公路,这是非常危险的。而志愿军并没有在这条路上伏击美陆战1师,而是放他们进入长津湖地区。为什么?这是因为长津湖地区是更好的伏击地点。用孙子兵法解读,长津湖地区就是一处“绝地”。四周都是高山峻岭,长津湖就处于一块比较洼的狭长地带。陆战1师进入长津湖地区就只能分散部署,第九兵团一旦从北面的大山摸上来,处于洼地的陆战1师就能被动挨打。(要是志愿军有足够的火力支援,不用费一兵一卒,就能把陆战1师轰成渣。)就算美军有炮火优势、空中支援也不可能在这种地方站住脚,败退只能是唯一的选择。而那条蜿蜒的碎石路,又会成为陆战1师的地狱之旅。更不要说,路上还有水门桥这种天险。陆战1师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贸然进入长津湖地区,本身就是非常冒险的行动。
第三条,志愿军战士非常善于伪装,极大的削弱了美军的火力优势。
宋时轮的第9兵团在华东野战军中是绝对主力,在里面服役的都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尸山血海中历练出来的老兵。要想应付美军的空地火力优势,9兵团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首先志愿军战士在行军或发动进攻时,只会选在晚上。再一点,志愿军在阵地防御时,至少会保持数米的间隔。并在军帽的线圈系上天然植物,力图与周围环境混为一体。(美军飞机就算在开阔地都基本无法发现这些纹丝不动的士兵。)还有一点,志愿军战士会利手头上能用的各种资源来制造假士兵、假大炮、甚至假阵地,来迷惑敌人。美军的侦察机无法区别,总是引导美军炮兵进行大量的无效射击。
第4条,第9兵团的基层指挥员的素质非常高。
第9兵团为了抵抗美军密集的炮火,采用以窄正面大纵深的方式部署部队。而守卫阵地时又会按照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置前重后轻”的原则,将较少的士兵部署在第一线,将主力部署在第二线和翼侧,以便随时准备发起反击。在极大的减少美军火力优势的同时,又增强了阵地的防御弹性。
第5条,第9兵团的志愿军战士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在长津湖战役中,曾有一个排的志愿军战士奉命去反攻一处被美军占领的高地。他们的手已经严重冻伤,脚冻得连鞋子都脱不下来,手指连枪都开不了,只能每个人腰上别了5颗手榴弹。在出发前,排长流着泪向团长提出了唯一的一个要求。他说:“我们不怕死,这个山头也是可以拿下来的。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团长能不能每个人发我们几个土豆,哪怕是两三个土豆也行啊。给我们充充饥。”团长听了心里一酸,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瞅了瞅自己的团部,哪还有粮食啊。团长把心一横,说道“执行任务”。排长说:“是”。然后就带着身后一个排的战士出发了。当战士们转身的一刻,团长的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了下来,因为这个要求他根本无法满足。看着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唯一的要求只是吃一口土豆,他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所遭受的苦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零下40度的低温,钢铁冻得都像玻璃一样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穿着薄棉衣,露宿在荒山野岭,忍受着饥饿去同美国人作战。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敢于牺牲的斗志,是断然无法让陆战1师体验到溃败的滋味。